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丹燕:我愛一本書,所以我去了作家的故鄉

陳丹燕:我愛一本書,所以我去了作家的故鄉


陳丹燕:我愛一本書,所以我去了作家的故鄉


陳丹燕


陳丹燕早年以《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三部曲成名,1990年後,她開始走出國門,足跡遍布世界很多地方。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都柏林發現地理閱讀的可能性,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地理閱讀方式:一路走,一路讀,然後回來寫讀書筆記。2013年到2016年的三年間,以這種方式,她奔走在塞爾維亞讀《哈扎爾辭典》,流連在都柏林品《尤利西斯》,並捧出了兩本圖文並茂的讀書筆記《捕夢之鄉》和《馳想日》。這兩本書不僅語句細膩優美富有文化內涵,而且點綴著很多頗有味道的攝影作品,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其中最難能可貴的閱讀體驗,就是陳丹燕在貝爾格萊德獲得了帕維奇夫人的允許,躺在帕維奇躺過的大床上,讀了一下午《哈扎爾辭典》,相信讓帕維奇迷們羨慕不已吧。


種體驗世界的方法,作家在小說中創造出一種氣氛,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進而反觀自己的生活。



陳丹燕:我愛一本書,所以我去了作家的故鄉


陳丹燕在帕維奇的卧室里「捕夢」。


晶報:我們了解到您去了帕維奇的故居,帕維奇的太太有沒有透露一些他的生活習慣?


陳丹燕:這是我的好運氣。如果他的家人不願意接受我的拜訪,也是合情合理的。將心比心,如果有一個人對我說,他看了我的書,要到我家來住兩天,我不敢保證自己不會同意。但是帕維奇的太太願意,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他太太確實向我透露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她說,帕維奇健在的時候,每天下午一點鐘都要睡個午覺,醒來就開始講述各種夢境。這些夢全都有結構,有細節,就像創作一樣。《哈扎爾辭典》中有一個夢的世界,許多細節都來自帕維奇自己的夢境。帕維奇太太的那些話對我理解帕維奇有重大意義。


一位作家沒有感性,他的作家生命就結束了


晶報:您曾經說過自己喜歡去邊緣小城旅行,那麼在寫作上,您是否也和主流文學保持著距離呢?

陳丹燕: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我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我覺得真正的作家也同樣是個體性的,正如每位作家都有明顯的局限性一樣,只能夠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我埋頭讀自己喜歡的書,用心寫自己的書,不大關注主流文學,也就談不上與之保持距離。


晶報:帕維奇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他的偉大在您的《捕夢之鄉》中也有很多描述。您認為他能成為偉大作家的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陳丹燕:在中國,大家都說《哈扎爾辭典》是辭典小說的發源,它的迷宮結構只是一個形式問題、技巧問題。我一直不認同這種觀點,也無法說清緣由,直到我去過塞爾維亞。在那裡,我終於明白,帕維奇在小說中展現的所有形式和技巧都不是一個單純的寫作問題,而是世界觀和歷史觀的問題。那片土地長成什麼樣子,作家才可以把它寫成什麼樣子。這是我地理閱讀的巨大收穫。


帕維奇的偉大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我只能舉出一些側面。比如他有很強的結構能力,才能寫出《哈扎爾辭典》和《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這樣結構奇特的小說。他有很強的語言能力,很多詞句非常漂亮,充滿畫面感。他在寫作《哈扎爾辭典》的時候已經人到中年,卻充滿了年輕人感知世界的敏感度。據我所知,很多作家到了中年以後,已經沒有感性,行文全靠理性的推動。在我看來,如果一位作家沒有感性的部分,那麼他作為作家的生命就已經結束了。


晶報:也就是說感性對於作家尤為重要?

陳丹燕:對,當然理性對於作家也重要。但是如果只有理性,沒有感性,這個人就只是一個直敘故事的人,或者說是一個研究論文的人,卻不是作家。帕維奇八十多歲的時候,寫出來的故事依然充滿感性,這就很了不起。


晶報:帕維奇在《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一書中的一個細節給我留下很深地印象,就是一個盜賊把一個男人的房子給偷走了,又使他的床傾斜著,他差點被自己的頭髮勒死。這種想像力就像卡夫卡說過的,被人打了一巴掌,就是有種力度。


陳丹燕:是的,他很了不起。所以說他不可能被抄襲,你說怎麼抄?如果一個人有本事抄襲帕維爾,我打心底佩服他。


偏愛寫三部曲,可以寫得很深很全

晶報:除了《尤利西斯》和《哈扎爾辭典》之外,您還有第三部地理閱讀嗎?


陳丹燕:地理閱讀系列是三部曲,我比較偏愛這種寫作形式,可以寫得很深很全,同時讀者也可以從中看到主題的延伸性。


有一條從16世紀開始的旅行線路,叫「The Grand Tour」(偉大的旅行),從16世紀到20世紀初,歐洲知識分子熱衷從這條線路前往義大利尋找靈感源泉和文化滋養。它是新一代知識分子尋找精神故鄉的旅行線。在過去400多年時間裡,拜倫、雪萊、歌德、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王爾德等都曾在那條路線上尋找靈感,並留下了許多重要的創作。


走完《神曲》之路,再走一條莎翁之路


晶報:能說一下您今年的計劃嗎?


陳丹燕:去年5月我帶著整整一行李箱的文學作品,重走了但丁寫《神曲》的路線。不僅在修道院里夢幻般地重讀《神曲》,而且還找到了修道院里保留著16到17世紀的《神曲》羊皮本,讓我大開眼界。去年我在教堂里學習了古典管風琴的彈奏,今年還想去那不勒斯學習榨橄欖油,還有學習歐洲小說書籍里插圖使用的那種銅版畫的畫法。


今年,我還打算走一條「莎士比亞之路」,沿著莎翁戲劇中的地名,在義大利走一走。莎士比亞有不少戲劇是以義大利為背景的,戲劇里有很多精確的義大利地理位置。無論走什麼路線,每一個地點都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慢慢閱讀,深深體會。


在歐洲讀歐洲小說,是取悅自己最夢幻的方式


晶報:在您的新書《捕夢之鄉》的簡介中寫道:「這些文字是一位痴迷行走的作家呈現給讀者的真正的旅行文學。」您認為真正的旅行文學具備哪些要素?


陳丹燕:旅行文學要有自己文學上的標準,遣詞造句要考究,主題具有深入性和關懷性,並不是寫一個新奇的地方就可以稱為旅行文學。當下有很多作者所寫的旅遊指南一類的書不能稱為「旅行文學」。


其實旅遊指南有它特定的讀者群,實用性會非常強,但它不是文學,不是所有的讀物都可以稱為文學。我是作家,旅行為了寫出文學作品,而不是要寫旅遊指南。


晶報:您在「上海三部曲」中提到自己對城市地理的敏感,後來旅行的足跡遍布很多城市。在地理與旅行方面,您小時候有沒有受到一些特別的啟發?


陳丹燕:我想應該跟我從小就喜歡地理有關係吧。我中學時代的一位地理老師非常漂亮,同學們都喜歡她。我也非常喜歡她的課,所以我的地理成績一直很好。那時候,我沒事就擺弄地球儀,翻看世界地圖冊,覺得很享受。


晶報:您是怎樣發現地理閱讀的可行性的?


陳丹燕:我是在愛爾蘭摸索到了如何在歐洲大地上仔細而安靜地讀一部偉大的歐洲小說,這也是一個歐洲小說愛好者取悅自己的最夢幻的方式了。


晶報:您提到一個邊緣的概念,您說邊緣的地方最容易激發靈感。以前也讀到過一種觀點,就是遠離中心的邊緣才是思想最活躍的地方。


陳丹燕:對我來講是這樣,也許別人不這麼想。歐洲文明的中心地帶,比如法國、德國、英國,這些國家的學者慣於用自身的中心視角來解釋這個世界,甚至覺得其他地方的文化不值一提。這些學者就是站在文化中心的位置,視野難免有所局限。但我們眼前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也是多樣性的文化,我對此抱有濃厚的興趣。


晶報:那您是以一種什麼樣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陳丹燕:我肯定不會站在歐洲主流文化的視角來看待世界,我的興趣點還是在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上,到實地考察對我來說特別重要。


小說家的目的,是激起讀者對世界的好奇


晶報:曹元勇曾說自己在去廣州的火車上偶遇《哈扎爾辭典》,那麼您是怎樣跟這本書結緣的呢?


陳丹燕:知道帕維奇,源自韓少功的那場筆墨官司。從那時候起,我就很留意帕維奇的小說,在上海的《外國文藝》雜誌上讀過他小說的節選,非常喜歡。後來經常和幾位朋友開讀書會談論帕維奇和他的作品,那時我得出一個結論:《哈扎爾辭典》那樣的小說無法被抄襲。


很多大學教師都在講帕維奇小說的結構創新,但他的文本特別令人費解。在我看來,帕維奇這樣做就是為了讓讀者不能輕易看懂,從而讓讀者自己去找到結論,但帕維奇本人是不想為讀者得出了何種結論去負責的。我當時就很想知道帕維奇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我才要去塞爾維亞實地走訪,為的就是以讀者的身份看明白這本書。我愛這本書,所以我去了作家的故鄉。


晶報:置身塞爾維亞文化語境,是否更有助讀懂《哈扎爾辭典》?


陳丹燕:直到現在,我也不敢講自己真正讀懂了《哈扎爾辭典》。只能說是讀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了一本讀書筆記。我還是固執地認為,一位高明的小說家並不希望讀者完全讀懂他的作品。作品中的很多東西是個人體驗,小說家希望憑此引導讀者去體驗,如果小說能夠激起讀者對世界的好奇,小說的目的就達到了。


晶報:讀小說不能抱有功利之心。


陳丹燕:是的,因為文學作品不是教科書,不是數學公式,也不是旅遊指南,沒有那麼強的實用性。(文/歐陽德彬 譚智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晶報 的精彩文章:

吳雅凌:她們以自身的困境和突破提供了某種示範
她們讓我們反觀自身的命運
王強:生也有涯 讀亦有涯 而書是無涯
哈珀·李和她的知更鳥
里爾克:愛與詩歌的孤獨奏鳴曲

TAG:晶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故鄉啊,我窮盡一生,都在愛你
肖復興:一個畫家和他筆下不朽的故鄉
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我很少寫鹽城以外的故事,故鄉於我從未遠離
故鄉的路,帶我回家吧
知秋:親愛的 你來了嗎??——寄給夢裡思念的故鄉
五道口開了家居酒屋,據說北京的日本友人在這找到了故鄉的感覺
膠己人,請你到我的故鄉走一走
為賺錢,他辭掉工作回到趙靈兒的故鄉,建起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家園
我想還故鄉,一個遊子
吃楊梅的季節,你是否還記得這篇《我愛故鄉的楊梅》?
你從遠方來,我從故鄉去!
看完這十首詩,讓我更想念生我養我的故鄉了
故鄉,讓我歡喜讓我憂
因為一段傷人的感情,她從城市回到故鄉,卻讓我們看到了最美的芬蘭
那年夕陽下,他望著遠處的山野,說著這是我曾經引以為傲的故鄉!
李白《菩薩蠻》讀後:這是一首思鄉詞,我們是否思念心靈的故鄉
他鄉已經變故鄉 故鄉早就變他鄉:尋訪岳陽相思山二十萬外遷宗親,你在他鄉還好嗎?(二)
再見,親愛的故鄉,從此以後,絕不返鄉
老歌《橄欖樹》讓我想起三毛,尋覓心裡的那個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