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高清:科學問題越複雜,越需要各學科的合作
逯高清(Max Lu),圖片來源:surrey.ac.uk
撰文 | 逯高清(英國薩里大學校長、《國家科學評論》副主編)
翻譯 | 陳 婷
責編 | 陳曉雪
每當聽到「科學無邊界」這句話時,我都會思考交叉學科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在這裡,我想談談前者,也就是交叉學科研究。
隨著全球性挑戰的出現,交叉學科研究變得極其重要。科學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需要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團隊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或影響。比如,氣候變化要求我們了解生態系統的複雜性,以及它與人類社會的相互影響。我們需要綜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領域等不同學科的知識,才能充分了解很多複雜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減緩氣候變化。同樣,如果沒有生物學、基因組學、農業和工程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進步,糧食安全也將無從實現。
不同的專業知識整合到一起,可以推動新興領域的進步,或是解決涉及多方面的問題。比如,納米技術就是一個交叉學科領域,涉及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工程學方面的知識。神經科學也常常要求利用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化學和電子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去加深對人類大腦的了解。科學、工程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可能會帶來新穎甚至革命性的想法。此外,通過交叉學科訓練,將研究和教育結合起來,還會訓練出一支能夠用更具創新性的方式應對科學挑戰的科研隊伍。我們應該鼓勵年輕科研人員突破學科界限,研究和自己專業相關,乃至不甚相關領域的問題。科學上的突破性進展經常會在跨學科的領域出現。
為了突出交叉學科研究的重要性,2015年9月17日的《自然》雜誌專門開闢了一個版塊,討論「交叉學科研究為什麼重要」。近年來,交叉學科研究勢頭強勁。基於2014年的英國科學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在提交的科研項目中,交叉學科研究佔比80%。
在產出方面,愛思唯爾2015年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從全球來看,在世界全部出版物總量中排名前10%的交叉學科研究出版物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比如,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發表了逾4.5萬篇排名前10%的交叉學科研究論文(2009年為3.3萬篇);中國也在奮起直追,從2009年的2.5萬餘篇發展到了同等水平;英國從2009年的8700篇,大幅增加至2013年的1.2萬餘篇。
然而,在資金、受認可程度甚至發表研究成果方面,交叉學科研究面臨諸多挑戰。下面僅舉其中幾個例子:
1.交叉學科研究專屬的期刊較少,傳統的專業期刊在挑選交叉學科研究論文的審稿人方面存在困難。
2.由於所在機構的預算、管理和晉陞標準通常都是按照學科制定和設計的,交叉學科研究人員在晉陞和被認可方面遭遇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啟職業生涯的科研人員常常被建議堅守本學科研究的原因。
3.一般來說,交叉學科研究計劃接受評估和獲得資金的難度高於單一學科研究計劃。
4.交叉學科研究領域的職業缺乏發展機會。
認識到這些困難和挑戰,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開始制定具體的政策和鼓勵措施,扶持交叉學科研究。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2014年向INSPIRE(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交叉學科研究和教育的一項計劃)項目投入6300萬美元(約合4.3億元人民幣)。英國政府為交叉學科研究提供資金,通過英國研究理事會支持包括能源和全球糧食安全在內的六大優先研究領域。
中國政府同樣強調交叉學科研究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方針和政策,促進交叉學科研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同英國研究理事會、德國科學基金會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設立了特定的聯合資助項目。然而,要想發揮交叉學科研究對未來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我呼籲我們的科學領袖和學術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對上述挑戰。
參考文獻:
1.Nature 2015; 525:305.
2.Rylance R. Nature 2015; 525:313-5.
3.http://www.hefce.ac.uk/media/HEFCE,2014/Content/Pubs/Independentresearch/2015/Review,of,the,UKs,i 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2015_interdisc.pdf (10 April 2016, date last accessed).
4.Gewin. Nature 2014; 511: 371-3.
英文原文於2016年4月15日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原標題為「Science without boundar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NSR是科學出版社旗下期刊,與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知識分子》獲NSR和牛津大學出版社授權刊發該文中文翻譯。
如需閱讀英文版,請點擊以下鏈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w021。
製版編輯:李赫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華裔語言學家王士元:語言是怎樣演化的?
※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有唾液交換?幼年行為能決定成年時的性取向?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提問的截然不同作法:要教育不要教訓
※癢!癢!癢!華人科學家首次發現小鼠撓痒痒也傳染
※癢!癢!癢!華人科學家首次發現小鼠撓痒痒也傳染-前沿
TAG:知識分子 |
※胡大一說,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哲學的學科
※韓春雨的科學研究需要更多尊重
※專訪閻晶明:華語科幻產業發展需要科學與幻想強有力的結合
※「燒腦」的科幻片需要「走心」的科學家
※丘成桐: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哲學滋養
※到美國讀中學,需要比學術能力更重要的四大思維
※科學探討,使人能變大變小的科技需要什麼理論支持
※工程領域的人工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等方法,是否需要尋求其在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生物學等其他領域的合理性?
※拯救科學,需要一劑猛葯
※科學的脂肪肝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到美國讀高中,需要比學術能力更重要的四大思維
※楊振寧談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選好發展方向,需要建立「傳統」
※中國重金吸引在美科學家回國? 科學家也需要成就感
※專訪楊振寧:中國發展最前沿基礎科學,需要慢慢建立「傳統」
※莫言赴港暢談文學創作:文學需要生活 生活需要文學
※為了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
※為什麼跑步需要「科學化」訓練?
※探測神秘的黑洞:科學家需要做什麼?
※封面新聞專訪暗物質「獵手」肖夢蛟:科學發展需要科幻天馬行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