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凡是演員都是「牲畜」
作者| zhouzhou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凡是演員都是牲畜」。我回憶不起來我是在什麼場合下這樣說的,那或許是在英國有聲電影開始的時候,那裡我與兼職話劇的演員一起拍戲。——希區柯克
這是大導演希區柯克接受採訪時說的,說完後很多電影明星抵制他,後來幾次談話,他不得不變得委婉點,大意是演員是道具,是色塊。我們聽了他的言論,先不忙著下結論,我們先來好好研究下他。
希區柯克倒算不上電影大師,而是他的片子有很多人喜歡。為什麼?聽其言觀其行,會有很大的收益。從他在別處經常談到庫里肖夫效應和蒙太奇,這就明確了。電影里不存在演員,演員只是跟演出有關係。電影不是演出,它是製作。導演可以隨時叫CUT!可以拍一百個備用鏡頭。而舞台上的演出過程導演控制不了。因為那是在觀眾面前的演出。
電影製作者中只有希區柯克一個人說了句真心話,所以我特別把他提出來。
希區柯克,世人眼中的懸念大師
電影需要表演嗎?不需要。電影里那個人物跟觀眾一點距離都沒有,要表演幹什麼?攝影師擺機位,跟那位主角商量過沒有?用什麼焦距通知過他沒有。打光,跟他商量過沒有,錄音的吊麥克風位置角度跟那位主角商量過沒有,調音師跟他商量過他的音色問題沒有,那些可都涉及到他的臉面形象和聲音形像。剪接師把他的「表演」一刀就剪掉一半,甚至剪沒了,跟他商量過沒有。哪個主創人員不把他當牲口,或者換個說法,活道具。全世界拍電影都是這樣做的。
有的導演一方面強調有表演,可是他自己的影片出現了漏洞剪不起來的時候,十萬火急的時候,他就忘了他所強調的表演,叫剪輯師去借鏡頭了。這是經常發生的事。也許一般觀眾不知道。可是圈內人都知道。我們考慮的是鏡頭與鏡頭間的關係,也就是庫里肖夫效應。你可以慷慨激昂地高喊打倒老蔣,我可以在你的鏡頭後面接上老蔣在專註地聽你講。我們從希區的話里找出他處理演員的竅門。
希區柯克作品《驚魂記》
作為主角如何紀錄你對角色的闡釋,那幾位主創人員都不理睬你,他們也不互相商量,各有各自的想法。演員在舞台上如何面對那第四面牆,是由他自己決定的。導演哪怕非常不同意他的闡釋,也只能事後解僱,卻沒有辦法當時叫停。因為存在觀眾要退票的問題。那是演出,不是製作。可是在攝影機前,高一點,近一點,方向變一點,都會完全不一樣,可是方案只有一個。
你只管「表演」,那攝影師機位擺低一些,突出了你的下巴,把你拍成一個胖子。注意看下面,當主創們看工作樣片的時候。攝影師一看,正對他的心意,錄音師覺得有一點不合適,沒有太大關係,算了,就這樣了,那美工師覺得髮型很好,衣服顏色偏了一點。需要重拍,導演認為可以了,有幾個人會徵求那個演員的意見,符合你的闡釋嗎?你覺得某個鏡頭短了,戲沒出來,剪輯師不同意,你堅決要求改,剪輯師只好同意,第二天他給你看,行不行,你覺得可以了,其實他根本就沒動。
我不是電影家協會的會員,但我是剪輯學會的理事,是電影音樂學會的理事。我能得到幕後的情況。尤其在節奏的處理上,美工跟導演說,攝影師為什麼不把人物擺在左邊的背景上。那個環境跟衣服的色塊非常協調,然後綠色塊才進來,形成一個強烈的節奏。作曲家說,我這裡的音樂不需要他的腳步聲。搗亂。楊耀祖是剪輯師,你問問他看,出現過這種情況嗎?作曲家和剪輯師爭得面紅耳赤,沒有人提過那個演員。
西班牙著名導演卡洛斯·紹拉
我給學生分析卡洛斯·紹拉的《卡門》:注意遠景,頂光,擊掌。現在鏡頭換了方向,更近了,攝影機開始動,推,然後慢慢地橫移,色彩的變化,對角線,人聲,攝影機加快,黑色塊動,景別變大了,黑色塊回到座位上,現在紅黑色塊在動,注意,卡門穿的是紅衣服,可是披著一條大黑披臂,黑的也動了,兩個不同顏色的色塊在動,景別變得更大,後面一個紅色動了,左邊的粉色也動了,前景藍,再加一個綠,一個紅,一個灰,現在所有的顏色全都分成兩組在對峙。
可是有些人在看這一段的時候是這樣看的:卡門在遠處坐下,燈光打在她身上,大家擊掌,唱。攝影機推向伴唱隊。回過頭來攝影機加快速度,女工頭站起來,走向卡門,挑釁。回來坐下,卡門站起,直接走向工頭,威脅她,要動刀。其他女工一個個參加進來。看這個的是看情節看故事,看人物的動作,而對聲音敏感的比如搞音樂的看到的是這裡面的配樂和音響,音效,搞設計的盯著色塊,顏色在看,做攝影的盯著卡門,工頭臉上的光在看,還有化妝呢,他們在看髮型,妝容和服裝。每個人都可以考慮考慮,你自己是怎麼看的。
電影《雁南飛》海報
我最近在考慮,電影里的情境設置比斯坦尼表演體系的情緒記憶還要更有效。要演那角色的父親去世了,可是那演員的父親沒有死,怎麼辦。想想看有什麼別的事曾經讓你很悲傷的。可是情境設置是導演給你創造一種條件,比如說,送行的人很多,導演把你擺在外面,叫你往裡擠,你未婚夫的那個參軍隊伍已經出發了。導演同時給那些群眾演員布置好任務,不要讓她擠進來。她要見她的未婚夫最後一面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未婚夫沒有回來。這個例子參看《雁南飛》,這個片子在蘇聯女主角獲了大獎,而採訪她的同學說,她啊完全不會表演。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導演的功力,通過情景設置來幫助主角「演戲」。
導演肚子里裝滿了各種情境。好萊塢還有一個笑話,叫那人物敲門。門一打開,他看見一個暴露了一大半的胸脯。導演就要那個表情。這個表情他用在故事裡面人物驚訝,害怕或者慌張都可以,就看他前後接什麼鏡頭。
《精神病患者》中著名的浴室謀殺場景
在《精神病患者》中浴室謀殺的一場戲,演殺人犯的演員不在場,他在紐約。那把刀始終沒有觸到那女人,那女人也是替身,因為女演員不肯脫衣服,那最初的喊聲是一把小提琴發出的高音區的尖銳的失真的聲音,被殺死後的女屍是一張照片,一格格放大,據說全片最貴的就是這個逐漸變遠的幾千張照片。希區利用白牆遮擋換了位置,看第二遍就能發現攝影機運動不合理。
可是它在九十年代北京卧佛寺的一個晚上(禁園後,香山和卧佛寺是一片漆黑,只有來聽課的住的那個小院亮著幾盞燈),把前來聽課的三十多名搞電影的人都嚇得一片亂喊。這是坐第一排的某位女士首先喊出來,馬上引起一片亂喊亂叫,比銀幕上的影像還要更恐怖。我在場,我坐在最後。事後大家都覺得非常可笑。可是都喊了,就是最後一排的幾個人沒有喊。可惜那時老希已經去世。要不然告訴他,他要樂死了。
有些研究員,尤其是搞符號學的,到他的作品裡去找哲理。我不,因為希自己說的,不要找,那裡沒有。我只是要嚇唬觀眾,因為觀眾喜歡我嚇唬他們。我只研究他怎麼嚇人。樓梯上殺死那偵探的戲是失敗的。感興趣的朋友這兩段可以單獨找出來好好研究。
我對表演的看法是:演員表演屬於舞台戲劇,不屬於電影。如果用音樂會類比的話,演出就是舞台表演,而電影就好像是把交響樂拆成一個一個不同樂器,甚至一個一個音符,這不需要演技,需要的是對聲音形象的朔造。電影的表演者,是導演、攝影、剪輯、美術、錄音等部門。電影的本質是紀錄。演員只是完成規定動作的被攝體,像一個色塊,活的道具,他是電影製作裡面的素材。演員不需要表演,符合日常行為就逼真,甚至有時演員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還要比平時日常的行為還要更「淡」。因為角色形象是由視聽語言傳達給觀眾,在觀眾心理完成的。(演員的角色朔造是觀眾想像的,這就是電影的幻覺本質)同樣的情緒,在全景中可以用日常的動作幅度,在特寫鏡頭中則需要淡化。
達斯汀·霍夫曼的凝視
對特寫淡化這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我們需要好好注意。在舞台上不可能使用這樣的細節。而且特寫已經使舞台的重彩化裝失效。經過特寫的演員,用達斯汀霍夫曼的話來說,那是已經塗上防腐劑了,是木乃伊了。出現在特寫里的那雙眼睛,觀眾一看就知道是霍夫曼的眼睛。
也就是許多電影編劇意識到的,在電影里,是人物靠攏演員。演員剩下的就是自己了。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著名的演員,終其一生也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比如演牛仔的約翰佩恩,搞笑小人物的周星馳。
赫本就說過,要講表演,還是回舞台去。
我承認表演是一種才能,而且舞台話劇,戲劇表演工作者可以成為一個藝術家。而電影演員只是電影製作里的一個素材。那些偉大的電影讓我們感動,震撼不已,很多都成為永恆和經典。關於那些電影裡面的服裝,沙發,房子等道具都可以當藝術品收藏,更何況作為活道具的演員呢?畢竟他們是人,還是活的。
所以我並沒有特意貶低電影製作裡面的「演員」工作,只是我們不要對「演員」認識不清,從而誇大了他所在電影裡面的地位。關於「演員」在電影裡面的特殊地位,即熒幕形象問題這個下回再表。
作者| zhouzhou;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 近 期 熱 文 】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點擊播放 GIF/143K
鯨魚放映室|麥田電影院|看圖猜電影
有一張劇照|有一個影人|有一句台詞|有一段原聲
影史軼事|深度影評|導演訪談|資源共享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
死在電影院 是影迷們最大的夢想
死在片場 是導演們最美的絕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這不是同性奇情,而是倫理幻鏡
※對阿莫多瓦說:戛納70歲,有你靠譜
※庫布里克未完成遺作,不拍可惜
※說你恐同,你還死不承認
※狼叔謝幕,我為何哭不出來
TAG:看電影看到死 |
※為什麼說克里斯托弗·李是「人類最強演員」?
※她是演員出身,卻是讓奧巴馬、柯林頓、小布希同時敬畏的強大女人
※白人演員可以演邁克爾·傑克遜嗎?這部英劇有話要說
※讓·雷諾:演員最大的挑戰,永遠是如何讓觀眾信服
※演員傑西·艾森伯格創作《吃鯛魚讓我打嗝》幽默來襲
※鄧超:是逗b,也是演員
※九把刀贊柯震東是天才演員,網友:想翻身?難
※巴特勒:斯瑪特是個很棒的演員
※馬雲模仿傑克遜!馬雲其實是一個被商業耽誤的,演員,歌手!
※拉斯維加斯街頭:每個人好像都是演員
※鹿晗是最會踢球的演員?貝克漢姆笑了:我能變醜你可以嗎
※王朔:其實,我們都是演員
※被籃球耽擱的影帝:賈巴爾、巴特爾、馬布里··他們其實是個演員
※奧特曼皮套演員-他們是正真的英雄
※特朗普是個表演性人格的好演員,目的是渴望「被愛」!
※阿爾帕西諾告訴你,什麼是性格演員,什麼是氣場壓制
※為什麼會說陳冠希,是一個讓人覺得可惜的好演員?
※阿米爾汗為何是國寶級演員?
※苗圃說:「我是一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