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是蕭何後代,蕭衍篡了蕭道成的齊國後,為啥要改換國號?

同是蕭何後代,蕭衍篡了蕭道成的齊國後,為啥要改換國號?

在南朝,蕭衍和蕭道成都有有名氣。


一個建立了梁國,一個簡歷了齊國。


他們同是漢朝蕭何的後代。

蕭衍建立的梁國,不太光彩。


因為,他動用強權,讓蕭道成的後代禪讓給自己。


奇怪的是,都是一個蕭,為啥不繼續叫齊國,而改名叫做梁國?



同是蕭何後代,蕭衍篡了蕭道成的齊國後,為啥要改換國號?


(齊國地圖)


南齊(479年—502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為蕭道成所建。


蕭道成是南北朝時期的宋朝將領,在宋明帝在位期間擔任右軍將軍。宋明帝去世後,他與尚書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蕭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了禁衛軍,督五州軍事。此時劉宋政權內鬥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大權。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擁立其弟劉准繼位。蕭道成被封齊王。在這之後,蕭道成剷除了忠於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准禪位,滅宋建齊。改元建元,齊源於讖緯之說,民間有讖歌云:「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劉宋」。史稱南齊或南朝齊(以與北朝的北齊相區別)或蕭齊。

公元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梁王蕭衍。蕭衍稱帝是為梁武帝,齊朝滅亡,齊是南朝五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23年。



同是蕭何後代,蕭衍篡了蕭道成的齊國後,為啥要改換國號?



(南朝梁國地圖)


南梁(502年-560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取代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南梁後期國政敗壞,導致侯景之亂,戰火使南朝的社會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隨後南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為援,使這兩朝趁虛攻奪了南梁大片土地,使南朝實力大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強的局勢。


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定國號為陳,以陳代梁,建立陳朝。3年後北周攻滅了位於長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殘餘。另外北周還扶植蕭衍的孫子蕭詧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隋滅陳之前將其取消。



同是蕭何後代,蕭衍篡了蕭道成的齊國後,為啥要改換國號?


(蕭何)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 。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換句話說,蕭衍是蕭道成的侄子,還沒有出五服,他的皇位是從蕭道成子孫那裡搶來的,也算是蕭家自己的事,為何不繼續沿用」齊「的字型大小,而改稱」梁「呢?


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一是宗法上難度太大;


蕭衍和齊武帝、齊明帝是剛剛出五服的族兄弟,宗屬上其實也不算遠。可以找個參照的例子,漢光武帝是劉邦九世孫,由劉邦至劉秀的世系是: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長沙定王發—舂陵節侯買—鬱林太守外—巨鹿都尉回—南頓令欽—劉秀。


劉邦至漢成帝劉驁的世系是: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戾太子)—(史皇孫)—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


劉秀和成帝也出了五服,從族屬的遠近距離來看,蕭衍和齊武帝齊明帝,劉秀和成帝,兩組等距。結果劉秀是漢世祖光武帝,而蕭衍則是梁高祖武皇帝。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從宗屬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劉秀向上可以追溯到漢景帝,再往上則是漢太宗文帝劉恆、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而蕭衍的父親蕭順之是齊太祖蕭道成的族帝,往上只能追溯到蕭整。


漢朝是高皇帝劉邦創業,南齊是太祖蕭道成創業。天下者,太祖之天下。齊明帝是蕭道成的侄子,血緣如此之親,尚且要以太祖第三子入繼大統。蕭衍如果要繼承齊代的帝系,比蕭鸞更加麻煩百倍。


實際上,齊代已經有人嘗試複製蕭鸞的模式。東昏侯在位時,部分朝臣試圖擁立蕭鸞的侄子蕭遙光,蕭齊宗室、領軍將軍蕭坦之的答覆是「明帝取天下,已非次第,天下人至今不服。今若復作此 事,恐四海瓦解」。「已非次第」四個字說得很明白,蕭遙光尚且如此,何況族屬上更遠的蕭衍呢。蕭衍以蕭道成第六子(蕭衍年紀小於齊武帝、豫章王、齊明帝、臨川王蕭映,大於武陵王蕭曄),操作難度巨大,宗法問題無窮,而且蕭衍自己也多半不樂意,他當年可是要「傾齊武之嗣,以雪心恥」的呢。


蕭衍革命,而非入統,才是更合理的選擇。


2、二是形勢上沒有必要。


梁代開國,是雍州和荊州兩大強藩以南郡王蕭寶融為名義上的共主,協力合作的結果。但一者雍州的武力在荊州之上,義軍主帥也是蕭衍;二者荊州行事亦即荊州方面實際的負責人蕭穎胄早死。蕭衍進入建康後,雖然依舊推戴蕭寶融,但已經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南齊書·蕭穎胄傳》說「和帝密詔報穎胄凶問,秘不發喪。及城平,識者聞之,知天命之有在矣」,蕭穎胄已死,蕭衍予取予奪,所謂天命有在,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來說,齊這個國號此時價值已經非常有限了。即便在南北朝這種政局普遍不穩定的時代中,南齊也是其中最脆弱的一朝,每一次皇位繼承都伴隨著高強度的政治震動。鬱林王、東昏侯兩代奇葩君主,齊明帝以皇侄入纂大統,造成的結果是統治基礎相當脆弱。齊武帝死後,王融曾擁立蕭子良,結果失敗,當時袁彖評論此事認為「齊氏微弱,已數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盡,命之所余,政風流名士耳。若不立長君,無以鎮安四海」,爪牙柱石之臣,是武力,風流名士,是社會基礎。兩方面都沒有力量,這樣的蕭齊皇統,對於蕭衍而言,既不是絆腳石,也不是金元寶。自然就沒必要費心維護了。


(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蕭衍的兒子蕭繹是學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
揭秘一段塵封歷史,梁武帝四次出家,大臣為了贖他花光國庫!
梁武帝蕭衍為啥被活活餓死?

TAG:每日漢字 |

您可能感興趣

魯國一直都是齊國的菜,為何最後卻讓楚國給吞併了?
齊國也曾有機會統一,為什麼最後卻是秦國滅六國?
為什麼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遭到了五國伐齊?
古代四大丑女,都嫁給了高富帥,最後一個當上了齊國王后!
當時秦國有三個鄰國選擇,秦王為何要把齊國放在最後?
齊國被他打的幾乎亡國,為何最後他卻留了一手
他是漢武帝謀臣,四十餘年不得志,後滅了齊國,結果也害死了自己
此國君頗有作為,曾經抗衡楚軍,大敗齊國,卻是賭氣掉糞坑嗆死
齊國是怎麼改性田的,看戰國時期的「司馬懿」
魯國干不過齊國?建國之初就有人預言。他的根據是什麼?
戰國後期,齊國隔岸觀火背後的小脾氣!
流亡在外的齊國大臣們紛紛尋找並輔佐閔王的後代,最終恢復了齊國
秦國卸磨殺驢,與盟國一起戰神齊國後,將盟友逐個消滅!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一毛齋:他是齊國四寶之一!一手策划了「齊國稱王」!
戰國後期:強大的齊國,面對五國的滅亡為何不助,最後不戰而降
戰國七雄齊國有錢,趙國有馬,其他幾國有什麼?
僅剩下兩座城即將亡國時,齊國如何奇蹟般再次崛起?
齊國最初是戰國七雄之首實力最強,為何沒能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