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對 Bigert & Bergstr?m(簡稱 B&B)的採訪是從上海陰沉沉的天氣聊起的。這倒不完全算是寒暄,因為 「天氣」 ,這個看似淺白的日常背景恰恰是 B&B 最為著迷的創作母題,同時,也出現在了他們剛剛在上海揭幕的個展標題上—— 「天氣大戰」 。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B&B 是來自瑞典的藝術家組合,由 Lars Bergstr?m 和 Mats Bigert 二人組成。Lars 魁梧,好動,時常笑場;Mats 光頭,冷靜而又邏輯自洽。上世紀八十年代,兩人在斯德哥爾摩藝術學院求學期間相識,從一次學年作業開始了三十餘年的合作。


出於北極圈居民對極端氣候的天然敏感,B&B 的創作大多圍繞著人類對氣候、環境的干預而展開。他們將大地環境藝術的地域特定性實施在「天氣」帶來的感官體驗中,通過攝影、雕塑、裝置、影像,乃至行為藝術等各種形式去呈現這一抽象而又具體的主題。


本次展覽的初始點便是 B&B 六年前一場「對抗」極端天氣的瘋狂實驗,實驗的主角是一件結合了雕塑、裝置和科學儀器的藝術作品——「龍捲風轉向器」。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龍捲風轉向器》 裝置 2012


這台「轉向器」的原理來自俄羅斯科學家 Vladimir Pudov 十多年前的大膽設想:如果人類可以在充滿正電荷的龍捲風前進行「人為的干擾」,就有可能改變龍捲風的方向,從而減弱其破壞性。


拋開其合理性,這一設想在理念上隱隱契合了 B&B 長久以來對於極端天氣、人類控制欲,以及複雜機械的著迷。2007 年,他們在拜訪了 Vladimir Pudov 後,開始著手將他的圖紙打造成形。「我們想通過這種試驗性質的項目去探討,人類有沒有可能用技術去改變自然固有的形態。」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2011 年 5 月 21 日,B&B 將他們的「龍捲風轉向器」運到了美國密蘇里州的小鎮喬普林,計劃在一場強大的龍捲風襲來之前,扭轉它的方向。這場藝術實驗的全過程被 B&B 拍成了紀錄片《天氣大戰》。2016 年,這部影像作品被中國策展人王凱梅發現,就此促成了一場新展。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紀錄片《天氣大戰》預告片


這場展覽涵蓋了 B&B 此前包括「龍捲風轉向器」在內的多個藝術項目,分為「風


暴」「乾旱」「冰凍」三個主題,以及他們最新創作的一組雕塑裝置《天氣之中:氣候的戰場》。


《風暴》所展出的除了「龍捲風轉向器」,還包括 B&B 在紀錄片中用來銜接不同環節的球形裝置作品「問題」,以及一組以龍捲風為主題的攝影拼貼。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問題》 裝置 2012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天氣災難》 攝影 2012年


《冰凍》圍繞的是 B&B 兩年前的一項地球工程行為,「拯救瑞典最高峰」。這是 B&B 作為大地環境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行為藝術,也是一次人為干預自然的科學實驗。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拯救瑞典最高峰的救護毯》,影像裝置,2016年


《乾旱》源於藝術家對地中海地區鹽場和凈水廠的調研,是本次展覽中最具危機感的作品。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乾旱》,影像裝置,2013年


新作《天氣之中:氣候的戰場》展示了一組令人驚喜的雕塑裝置。在 B&B 的視角下,人類歷史上那幾場因天氣而轉向的戰爭在自然面前,都不過是一張張抽象的氣象圖譜。「我們所做的,只是回溯到那一天的天氣狀況,重現一幅天氣圖,並試圖將它們視覺化,立體化,讓觀眾能直觀地體驗它,想像它。」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約翰·伯格曾在上世紀談到,「自然在各方面都是科學研究的對象,但是整個大自然是不容許被佔有的。」而作為長期探討氣候主題的藝術家,B&B 也強調,人類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控制自然;但在人力所及的控制範圍內,針對地球環境的「快速修補」卻是一個值得傳遞給大眾的當代議題。而作為當代的藝術家,他們的任務就是以藝術的名義去提醒大眾,「如果你不喜歡今天的天氣,去改變它」


ELLEMEN:《天氣大戰》是你們的系列紀錄片「控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這一系列影像作品中,你們是如何闡釋人類控制欲與自然生態的關係的?


Mats:人類總想要扮演上帝,控制生死。我們拍的「控制三部曲」前兩部講述人類對死亡的抗拒,到了最後一部,回到天氣的主題。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長期關注的母題。


Lars:我並不覺得人類有能力真正的控制天氣,至多能控制其中的一小部分。這種幻想在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最為流行,所以在那個時期,人類上了月球,造了原子彈。而在當時,人類之所以想要控制天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想要把天氣當成一種武器。這展示的其實是一種人類野心,就好像要說,「戰慄吧,敵人,我給你們送去了雷電和冰雹!」但在今天,這種主觀意義上的野心已經變成了因客觀環境所迫而形成的求生需求,也就是說,地球環境需要被控制,因為情況已經刻不容緩。


ELLEMEN:在《天氣大戰》這部紀錄片中,你們來中國拍攝了北京奧運開幕式前人工驅雨的政府行為。你們將這個故事放進片中,是想傳達什麼?


Mats:我們覺得這顯示了中國政府的強大(笑)。我記得沒錯的話,它們使用了 2 千枚還是 2 萬枚火箭,來驅散雨雲,確保盛會順利進行。這顯示了政府的強大實力,它們能夠改變自然天象。同樣的道理,在未來,你們也可以用技術去解決氣象災害。


Lars:不過說不定,北京附近的某個村莊隔天就下了場暴雨吧。


ELLEMEN:你們有興趣以霧霾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嗎?


Lars:有可能。我們聽說過一個有趣的說法,很適合作為一件藝術作品的名字:「APEC藍」。就是說有重大活動進行的時候,你們就把工廠全部關掉,假裝一切正常。然後領導到場了就以為,「哇,你們的環境一點問題也沒有」。第二天,一切故態復萌。


Mats:我們還聽說過一件很離譜的事情。在美國西海岸,乾旱的問題很嚴重,以至於最嚴重的時候,洛杉磯所有的草坪都會變成灰棕色,由此就產生了一個新產業:草坪染綠服務。這真是太好笑了。


Lars:我們可以做一個行為藝術,我把頭髮染成綠色,你把頭髮染成藍色,名字就叫「APEC藍加州綠」


ELLEMEN:「拯救瑞典最高峰」這個項目在藝術上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提高公眾對溫室效應的關注度,還是想表達人類有能力干預自然?


Mats:先從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說起:歐洲的雪線正在逐年下降,冰川也在逐年融化。為了拯救旅遊業,各國政府都在這個問題上花費了大筆金錢。在有的國家,他們會用毯子蓋住冰川的最頂端,減緩它們融化的速度。過去的二十年間,凱布納凱斯峰(即瑞典最高峰)的冰川每年會減少一米,這意味著,這一關乎我們國家形象的標誌性景觀正在慢慢褪去。


Lars:這種方法的確是起到了作用的,冰川融化的速度有所減緩。事實上,凱布納凱斯峰的冰川因此而上升了 70 cm。我們的雕塑作品《不能成為瑞典最高峰的70公分》就是為此而做的,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座紀念碑,用來紀念我們為後人所作出的一點補救行為。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不能成為瑞典最高峰的70公分》,雕塑,2016年


ELLEMEN:從觀眾的角度看來,你們工作的方式更像是科學家。你們如何看待科學在你們的藝術創作中的地位?


Mats:在很多場景下,這二者常常是同一件事。儘管我們工作的方式和流程看上去和科學家十分相近,但區別在於,我們不需要去證明什麼。我們的目的不在於製造現實性的結論,而在於通過作品,向觀者提出問題。這就是氣象學最有意思的地方,它本質上是一種科學,但相比其他門類的科學,它又不具備100%的可控性,在這一點上,它和我們創作的過程有相似之處。


傳統意義上,藝術家的職責是面向未來的。在這個意義上,科學和藝術是同一回事。對我們來說,科學是最重要的靈感源泉,我們需要去理解它,消化它,由此尋找創作的出發點。


Lars:在歷史上,藝術常常是與宗教緊密相連的。直到啟蒙運動後,科學的價值才在藝術界獲得了更多的認知,各種新技術的發展也給藝術提供了更多的載體。


Mats:如果我們真的把「拯救瑞典最高峰」這次行為藝術看作是一場科學實驗的話,那這場實驗根本是不合格的,最起碼,我們用的毯子實在不夠大。科學家需要的是一個精確的結論,而我們要做的,只是把問題視覺化。


ELLEMEN:在大地藝術這個領域,你們的作品大多著眼於氣象這個部分。和這個領域的其他藝術家相比,比如 James Turrell ,你們為什麼更關注這個方向的題材?


Mats:其實 James Turrell 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他的很多作品也是根據自然地貌來創作的,比如他最有代表性的那個作品,「羅丹火山口」,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他把一個死火山的火山口改造成了天文台。我們九十年代剛畢業的時候,專程去亞利桑那州看過這個作品。

龍捲風轉向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冰雹……藝術家如何介入壞境問題?



「羅丹火山口」


那次的旅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近距離地觀察了他的整個裝置,包括周邊地區也都來來回回地瀏覽了一遍,還和 James Turrell 本人聊了會兒。那時候我們大概二十五六歲,這樣的經歷讓我們認識到,這種類型的藝術項目是具有可行性的。


Lars:在 James Turrell 的作品中,他為大地藝術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讓我們想到,我們也可以利用原本天成的自然事物來創作,比如氣象。所以,我們的藝術作品的載體可能是氣流,可以是氣溫,等等。這給了我們在藝術上的一點企圖心。


Mats:我覺得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藝術是十分有趣的。但別的藝術家,比如 James Turrell,還有 Robert Smithson,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改變自然原有的形態,去創造某種奇觀。而我們所做的不是這樣的,我們去保存自然原有的樣貌。


ELLEMEN:你們期待觀眾從這次的展覽中獲得什麼體驗?


Mats:對觀眾來說,他來這裡就像來觀看一項基礎研究,我們希望讓觀眾進入我們想要討論的議題內部,去形成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們用了各種不拘一格的形式去展示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比如一所凈水廠的圖像,我們用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將它呈現為一種雕塑。比如拼貼攝影上,你注意到那些藍色斑點了嗎?其實是當地一周內不同時刻的天空。


這屬於在藝術層面上的體驗。進一步,你會發現,原來藝術家是可以對科學問題進行闡釋的,用藝術作品的形式去展現科學的主題。這是我們想要傳達給觀眾的理念,也是當代藝術家理應思考的問題。對觀眾來說,他在這場藝術展中所接收到的不止是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我們呈現信息、消化信息的方式,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極為豐富的體驗。而在藝術作品之外,他也能獲得重新思考的機會,去思考自己身處的世界出了什麼問題。


在採訪中,除了藝術,B&B 還我們閑聊了幾句特朗普政府的環境政策;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環保人士一樣,他們認為,這屆美國總統的上台講給世界環境帶來令人擔憂的倒退。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藝術家的呼聲也變得更為必要。


「特朗普上任後,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凍結了對環境保護局的補助,而他委任來管理這個部門的人基本上是否認環境問題的存在的。我們不妨把他領導下的環境保護局改名為環境破壞局。」


而就在上周末,美國上任不久的環境保護局局長 Scott Pruitt 卻公開宣稱,「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只是一個謊言。我們很想知道,面對 Scott Pruitt 的這番宣言,兩位藝術家會作何感想。


編輯:梁珂


來源:ellemen.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金絲眼鏡等於斯文敗類?我們要為它平反
粗製濫造的東北黑社會電影,儼然農村版《小時代》
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讓設計和藝術點亮上海

TAG:ELLEMEN睿士 |

您可能感興趣

幽默戲劇化的畫面,是藝術家對動物的深度迷戀|藝術捕夢
何為「破界」?藝術家用陶瓷創造「黑色火焰」,指向人的脆弱心理
植物也有大腦?德國藝術家打造出令人驚嘆的活地毯
考驗人性的「文化動物」:激進藝術家「宰殺動物」是藝術嗎?
雕刻藝術家的巨型裝置藝術 博物館裡的大樹
什麼叫意境?什麼叫留白?這位外國藝術家畫出了東方藝術的精髓!
法國藝術家帶你進入水彩畫的斑斕世界!
藝術家畫風突變?背後的原因令人心酸
爆發的火山為什麼能激發藝術家的想像和敬畏?
看法國藝術家是如何將垃圾變廢為寶的
國外藝術家的微雕藝術,小而精緻!
猛獸被石化?知道秘密後你會擔心藝術家的手還好嗎?
女藝術家……黑快遞黑出藝術境界
腦洞大開的藝術家,創造出影子的藝術
嘆為觀止!如此優秀的水彩藝術家!
藝術家將昆蟲和動物變成恐怖的「戰爭機器」
「沒有藝術是非法的!」藝術家用壁畫反對美墨邊境牆帶來的分裂
這技術吊爆了!藝術家用鉛筆雕刻《權力的遊戲》
將美景裝進玻璃瓶里!美國藝術家煙熏法創造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