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物 | 此人謀害親夫私通近臣,能力不弱險些成武則天第二

人物 | 此人謀害親夫私通近臣,能力不弱險些成武則天第二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她謀害親夫,私通近臣,

若非能力差點,險成武則天第二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馬峰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女子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在坊間的普通婦女不能登堂入室,即使是那些身處皇宮地位偏高的妃嬪們也只能深居後宮,未得皇帝允許和召見,不得隨便出入前朝,更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更不用說出謀劃策治國理政參與國家政事了。





不過唐朝是個例外,唐朝社會開放,女子地位高,可以說是女子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時代,武則天就是其中的典型。





武則天原名武媚娘,初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初封昭儀,後立為皇后。武則天治國能力強,高宗時期就與高宗同坐朝堂,並稱二聖。




唐高宗駕崩後,武則天先後罷黜了兒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自己登基稱帝,並改國號為周。








(圖)唐高宗李治






雖然武則天晚年的私生活向來被人詬病,以不檢點、淫亂著稱。據傳武則天不僅與和尚薛懷義有染,還面首眾多,尤其寵幸張氏兄弟,但這可以理解,誰沒有個七情六慾,誰沒有個兒女情長,男人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女人只要機會成熟,也可以擁有後宮三千。




但武則天的智商和才幹,武則天的殺伐和魄力,卻是毋庸置疑,不僅在唐代,即使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出類拔萃,無人能及,就是與男人們相比也絕不遜色。




無論是武周時期還是與高宗並稱二聖時期,武則天善於用人,治國有道,社會穩定,國力強盛,後人把她統治時期成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可以說武則天的統治在唐朝兩個盛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間起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武則天歷史上最傑出女人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或許是武則天臨朝稱帝開創了女人稱帝的先河,武則天后的幾位女人不願屈居男人之下,爭相效仿,企圖再度稱帝,做武則天第二。




先有韋皇后,後有太平公主,其中韋皇后最甚,也鬧騰的最厲害。








(圖)武則天






武周后期,武則天已是年老力衰,對朝廷的掌控越來越弱,朝中要求武則天退位、迎回中宗、將江山歸還於李氏的呼聲越來越高,神龍革命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將皇位歸還於中宗李顯。




武則天在臨終前吩咐後人,等她駕崩後,要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與高宗合葬乾陵,武則天生前雖衝破封建男權社會世俗,當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她沒有忘記自己是女人和是為人妻的身份,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一座無字碑,任由後人想像和評議。




唐中宗李顯二度即位後,總算是媳婦熬成了婆,鹹魚翻身,苦盡甘來。




長達十幾年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苦日子終於結束,或許是被貶黜十幾年壓抑了許久,積蓄多年的慾望未能及時釋放,亦或許是老媽子武則天退位歸西沒了束縛,中宗李顯就像脫了韁的野馬,沒了羈絆,整天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一發不可收拾。




苦盡甘來的還有韋皇后。

隨著中宗的複位,韋皇后也開始粉末登場。




韋皇后是中宗第二任皇后,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韋玄貞之女,邵王李重潤、永泰公主、永壽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生母,譙王李重福、節愍太子李重俊、新都公主、定安公主後母,唐殤帝李重茂嫡母。




韋皇后在跟隨中宗被貶黜期間,一直不離不棄,吃了不少苦頭,令中宗李顯深為感動。




複位後的李顯對韋皇后十分縱容,也像他爹李治允許武則天上朝理政一樣,中宗也讓那韋皇后上朝和自己共同處理政事。








(圖)韋皇后(?-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李顯第二任皇后。






然而韋皇后卻不是省油的燈,不知滿足,風流成性,年屆四十的她正值如狼似虎之際,為了滿足自己的慾火,也為了能積攢力量操控朝政,她開始與武則天的侄子宰相武三思私通,還毫不避諱,除中宗似乎被蒙在鼓裡外滿朝文武無一不知,絲毫沒有一點禮義廉恥。




隨著中宗的縱容,韋皇后野心膨脹,她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當皇帝。




最毒不過婦人心,景龍四年,喪心病狂的韋皇后竟不念夫妻舊情,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中宗李顯,為自己稱帝掃除屏障,然後她又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為下一步登基稱帝鋪墊基礎。




然而韋皇后畢竟不是武則天,能耐差點,不僅沒有武則天的智商和才幹,也沒有武則天的殺伐和魄力,對朝廷的掌控力以及朝臣的支持力也遠在武則天之下。




韋皇后謀害親夫、私通近臣、擾亂朝政的做法,不得人心,人神共憤,也引起眾多朝臣的不滿。




正當韋皇后張牙舞爪、信心百倍地為登基稱帝做最後努力之際,朝中另一股勢力正悄然而起,相王李旦的四子李隆基,年僅十九歲,但能力出眾,膽識過人,深謀遠慮,頗有太宗風範,也是武則天最為賞識和喜愛的皇孫。




就在韋皇后臨朝稱制沒幾天,李隆基就聯合太平公主以及朝中其他反對韋皇后的勢力,衝進皇宮,殺死了韋皇后極其叛黨,一舉粉碎了韋皇后的叛亂勢力,並扶持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繼承皇位。








(圖)李隆基(685.09.08—762.05.03),即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







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話說相王李旦二度複位後,仍為睿宗,睿宗李旦本就不是當皇帝的好料,再加上早年曾被武則天罷黜,對當皇帝已是心灰意冷,現在再次上位大唐皇帝,算是趕上鴨子上架,著實有些勉為其難,李旦也確實力不從心。




韋皇后叛亂剛被平息,太平公主這時又蠢蠢欲動,躍躍欲試,企圖效仿自己的母親當女皇第二。




然而太平公主也沒有武則天的能力和際遇,雖說睿宗李旦的能力差些,但他卻有一個非常強勢的兒子李隆基,李隆基早已看透了他姑母太平公主的野心,因此,未等太平公主出手,李隆基就先下手為強,將其一網打盡,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極其叛亂勢力。






雄心也好,野心也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想法合適,自己又能力出眾,那麼想法多半會變成現實。




如果想法不切實際,又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疇,那麼這樣的想法註定只會成為不折不扣的鬧劇。








(圖)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韋皇后、太平公主敢於再次挑戰男權、企圖做武則天第二,想法很美好,也無可非議,但她倆終歸不是武則天,想法也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最終只能無奈地以被平息遭誅殺的鬧劇收場。




隨著李旦讓位於唐玄宗李隆基,武則天后唐政局混亂的局面才得以穩定,唐朝的女強人們也得以消停,開始收斂,不再妄想著做武則天第二。




說到底,中國封建社會還是男權社會,女人出頭、婦人稱帝終究是一朝一夕,也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偶遇。




所以,想法誰都可以有,但一定要立足本分。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精品 | 白色情人節,送什麼給你心中的女神最暖心
明末危急提議南遷,為什麼大臣們都叫嚷著要死守呢?南遷為何就不可行?
歷史上的「第一」刺客荊軻,武藝到底有多高超?
孩子,站起來,讓媽媽再愛你一次
把秦朝的滅亡僅歸結於暴政,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謬論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謀害親夫私通近臣,能力不弱險些成武則天第二
此女謀殺親夫私通近臣,意圖篡位險成武則天第二,後被殺牽連滿門
韋皇后謀殺親夫私通近臣,立志要做武則天第二
對於他們:建功立業易,但功成身退難,他們是皇帝的近臣!
慈禧臨死前留下兩句遺言,外人不敢相信,近臣卻潸然淚下
慈禧臨終之前定下這兩件事,外人不清楚,身邊近臣看了熱淚盈眶
身為近臣力阻崇禎南遷,北京城破卻第一個投降,終被斬棄市
慈禧臨死前,交代兩件事,外人表示不信,近臣卻潸然淚下
景公想隨心所欲獎勵幾個拍馬屁的近臣,又被晏子警告了一次
清朝大臣以三眼花翎為最高榮譽,乾隆連和珅這樣的近臣都沒給,卻給了他弟弟

納蘭明珠是康熙帝的近臣,他和伍次有是同一級的考生,為什麽明珠兄台能夠成為大清的棟樑之材,而比納蘭明珠更有才能的伍次友卻未發跡。在這兩人的背後是不是有什麼不能言說的密秘,今天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明珠兄和次友兄各自的為官之道!


納蘭明珠和伍次友同朝為官,為何明珠「順風順水」而伍次友落榜!
康熙近臣高士奇緣何而「奇」
康熙近臣高士奇瘋狂斂財,為何未被處置,皇上打的什麼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