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帝遜位後誰在紫禁城內第一個剪去辮子?你肯定想不到

清帝遜位後誰在紫禁城內第一個剪去辮子?你肯定想不到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結束了清朝入關以來267年的統治,也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迴。


隆裕太后在下達退位詔書時,傷心地對大臣們說:「予三年中深居宮中,不預外事,一般親貴,無一事不賣,無一缺不賣,賣來賣去,以致賣卻祖宗江山。」說到這裡,失聲大哭。當天,徐世昌、那桐、紹英、榮慶這些大臣的日記中,都只是簡略地記下了這個事實,似乎波瀾不驚,平靜得出奇。對於這一天的到來,他們早有了心理準備。幼帝溥儀曾經發出一個疑問,為何民國的官員都是如此熟悉啊?連那些王室貴胄都以穿軍服、掛指揮刀,擔任袁世凱的總統府侍衛為榮。


清帝遜位後誰在紫禁城內第一個剪去辮子?你肯定想不到



溥儀 資料圖


溥儀的一生中只見過一次袁世凱,那是他作為皇帝的最後幾天。年僅6歲的宣統皇帝,對皇朝最後的驚濤駭浪懵懂無感,只留下些許凌亂的記憶。長大以後的溥儀這樣回憶和描述當時的情形:有一天,在養心殿的東暖閣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麼哭。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縮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麼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

《退位詔書》發布的當晚,袁世凱剪掉了腦後的辮子,一夜之間,由清朝權臣變成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辮子被滿清政府視為國體象徵,當年入關時曾強橫地要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到了辛亥革命風起雲湧時,清政府只能在1911年12月7日宣布國民可以「自由去辮」。沒等到國民把辮子剪完,這個腐朽的政權已經轟然倒塌。


不過,根據「大清皇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皇族成員仍可以「暫居宮禁」,受到「中華民國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也沒有被要求改換民國服飾、髮型。清帝退位數年後,紫禁城內依舊是辮子世界。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從民國二年起,民國政府內務部就幾次給內務府來函,請紫禁城協助勸說旗人剪辮,語氣都非常和婉,但都沒有提及到他和大臣們的頭上。內務府用了不少理由去搪塞內務部,甚至辮子可做識別進出宮門的標誌也作為一條理由。


最後,第一個在紫禁城內剪掉辮子的恰恰是溥儀。1920年的一天,因為他的「洋帝師」庄士敦告訴他,西方人嘲笑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立刻毫不猶豫地把它剪了,跟誰也沒商量」。

有溥儀帶頭,幾天工夫,紫禁城內千把條(除了幾個內務府大臣和三位中國師傅)的辮子全不見了。


到了1924年底,溥儀被馮玉祥部隊驅離故宮,後潛往天津寓居。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族的歷史完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五停心觀(6)三、緣性緣起觀
《笑傲煉獄》舞台劇化決
中華歷史文化:凌家灘玉器
脸要穷养,脚要富养;心要穷养,肺要富养......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帝遜位後誰第一個在紫禁城內剪去辮子?
求求你們,別再看到個辮子頭就說是臟辮了好嗎!
溥儀為什麼沒辮子 紫禁城內第一個剪辮子的是誰
清朝為何要留辮子,原因沒那麼簡單,背後深意你肯定想不到
清朝的辮子頭,為什麼後來又捨不得剃掉呢?
清朝的辮子原來是長這樣的 丑到那些明星都不敢模仿
皇城裡是誰第一個剪辮子,破除留髮不留頭祖宗遺訓,真要變天!
慈禧後人留辮子上節目說,你這樣問一個阿哥,應該要被砍頭
清朝前中期的辮子長這樣!怪不得男子誓死都不願剃髮
辮子頭到底是怎麼弄的?每逢嘻哈就說臟辮,你真的懂辮子頭嗎?
看了嗯哼的獨寵小辮子,我們決定給《爸爸去哪兒5》的後期加雞腿!
誰是晚清時期最早在紫禁城中剪去辮子的人?
清朝第一個剪掉辮子的,竟然是一位皇帝,還被稱為千古聖君
清朝真實的辮子原來都丑成了這個樣子,清廷劇把我們騙的好慘
大清早就亡了,河北老漢卻仍每天梳著清朝辮子,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他憑什麼獨得慈禧恩寵,死後卻僅剩一顆頭顱和一條辮子,他是
小娃娃的長辮子帽,這款不錯,一定給我家小寶貝來一頂
清朝的辮子原來是這樣的,清宮戲騙了我們
溥儀剪掉辮子背後有秘密,是因為他急切地想見到一個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