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造出物質新形態「時間晶體」不再是科幻
圖為《自然》雜誌封面的「時間晶體」示意圖
對多數人而言,提到晶體就會聯想到鑽石等各種寶石,以及石英石等深受人們喜愛的貴重物品。但對物理學家來說,這些由規則原子結構在空間重複排列的晶體只代表冰山一角,原子結構還能在特定條件下沿著時間軸呈現周期性變化,即所謂的「時間晶體」。
《自然》雜誌近日以「時間晶體」為封面,介紹了兩篇重要論文,分別以哈佛大學和馬里蘭大學為首的兩個科研團隊,首次用不同方法同時製造出「時間晶體」,宣告了「時間晶體」不再只是科幻劇《神秘博士》中虛擬的「時空穿梭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真實存在,更為人類研究物質特性打開了全新的思維方式。
什麼是「時間晶體」
「時間晶體」理論最先由諾貝爾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切克和同事於2012年提出,當時他們發表論文闡述了相關理論,認為「時間晶體」是一種處於基態(能量最低狀態)可做周期運動的理論系統,其破壞了時間平移對稱性,因此旋轉時的能量比靜止時還要低,能在不消耗能量的前提下以固定模式運動。
去年夏天,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刊登一篇論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描述了製造「時間晶體」和測量其特性的方法。論文主要作者、該校助理教授姚穎在接受外媒採訪中曾用果凍來形象解釋「時間晶體」,認為與果凍受到反覆拍打後出現的周期性晃動類似,「時間晶體」在受到衝擊後原子結構也會在時間維度上周期性重現。
也有研究人員用海綿來幫助人們理解「時間晶體」的概念,當人們每次用同樣力量捏海綿時,海綿會周期性呈現相同的形狀,「時間晶體」內量子系統具有類似運動。
「時間晶體」真實存在
這次兩個不同研究團隊在製造「時間晶體」實驗中,都運用到姚穎提出的方法,其名字同時出現在兩篇論文的作者隊伍中。姚穎表示,其團隊在兩組實驗中扮演著理論假設與實際操作之間的橋樑作用,成功幫助他們以不同方式製造出「時間晶體」。
其中,馬里蘭大學張頡頏博士為首的科研團隊將10個帶電鐿離子排成一條直線,再用一束激光轟擊離子創造一個磁場,用另一束激光反轉原子的自旋方向,一遍一遍地重複該過程,最終讓原子進入在時間上重複的反轉模式,從而製造出「時間晶體」。
而哈佛大學的科研團隊以金剛石和其中100萬個隨機分布的氮—空位為實驗平台,製備出一種離散型「時間晶體」。因實驗樣本大,這一方法暗示「時間晶體」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可能性比想像的要高很多。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量子信息中心尹璋琦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次製造的「時間晶體」展現出來的運動周期與外加脈衝的周期不一樣,比外加脈衝周期要長,是它的兩倍、三倍或者更多倍。且在外加驅動下,系統很難演化到熱平衡態。這意味著他們通過實驗展現出「時間晶體」的核心概念——時間平移對稱性的自發破缺。
物理學研究的新世界
姚穎認為,「時間晶體」是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與過去半個世紀里一直研究的金屬和絕緣體等平衡態物質不同,其處於一種非平衡態,將為物理學研究打開一個全新世界,回答與物質本性有關的各種基本問題。
尹博士表示,按照維爾切克的設想,有了「時間晶體」,人們就能開發出在三維空間和時間維度中結晶的時空晶體,未來對時空晶體進行編程,可設計出複雜的周期運動迴路,代表不同比特和比特間的運算,然後將人腦意識上傳到時空晶體中,保存人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記憶。
現在,「時間晶體」已經製造成功,其實際運用或在不久後實現,將能幫助科學家開發出儲存和處理數據的全新量子計算機,掀開量子計算的新篇章。
※量子力學更怪了: 物理學家觀察到量子物質的一個新形態
※8日海外財經精粹:美研究人員製造出新物質形態「時間晶體」
※暗物質謎團又有新說——可改變形態
※MIT創造物質新形態,一種既是晶體又是超流體的超固體
※全新形態液體無需外力自主流動,美科學家顛覆流體力學認知
※科學實驗證實:人類情感意識可能改變物質形態
※科學家稱外星人很有可能是機器形態
※沒有氧氣就切換植物形態?《科學》揭秘裸鼴鼠的超能力
※科學家發現液態水第二形態 屬性竟變成了這樣?
※諾獎得主預言得到證實:發現一種嶄新的物質形態——時間晶體
※華北理工大學學者稱,ET技術可在血管形態學改變前檢測血管內皮功能早期變化
※科學家稱外星生命只有意識存在?軀體可是任何形態?
※人類造出全新逆天生命形態,可抵禦一切病毒
※形態多異的綠色健康食物——豆腐
※學習使用單反相機的快門拍攝出動體的不同形態、實現特殊效果
※犀類研究新進展――貘犀骨骼形態學研究專著發表
※個性化推薦技術,對新聞閱讀產品形態的改變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氣凝膠冰,有助於我們了解水在極端條件下工作的形態
※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防禦細胞——小膠質細胞的形態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