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無價之寶:費伯雄學術特色與用藥經驗!

無價之寶:費伯雄學術特色與用藥經驗!

無價之寶:費伯雄學術特色與用藥經驗!



小編導讀

孟河醫派的奠基人費伯雄,數世業醫,代有傳人,虛懷若谷,樂於共互切磋,兼收諸家之長,擅治疑難雜症,尤其在治虛勞方面為近代宗師,對慢性病的診治頗有獨到之處。其方嚴葯精,經驗豐富,而他的「歸醇糾偏」的學術思想和博精求深、變通求切、破格求實的治學精神更給後人留下深刻的影響。今天的文章且與您分享費老的學術特色與用藥經驗,一起來看看吧!


學術特色


1.師古不泥,異中求同,博採諸家之長而糾其偏


自明初以來,醫家們有所謂「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之說,他明確指出「仲景,立方之祖,醫中之聖……後起諸家不可相提並論」。對於金元諸家,費氏也向後學者提供精闢的分析,指出各家的長處和不足,並做了綜合性論斷。費氏治學主張師古而不泥古,巧不離乎規矩而實不泥乎規矩,尤以臨機應變為要,欲人師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為善學古人。指出學醫而不讀《靈》《素》則不明經絡,無以知致病之由;不讀《傷寒》《金匱要略》,則無以知立方之法,而無從施治;不讀金元四大家,則無以通補瀉溫涼之用,而不知變(《醫方論·發凡》)。

費氏還主張異中求同,批判繼承,其舉金元四大家為例,「張、劉兩家,善攻善散,即邪去則正安之義。但葯太峻,雖有獨到處,亦未免有偏勝處。學者用其長而化其偏,斯為得之」。「李、朱兩家,一補陽,一補陰,即正盛而邪退之義,各有灼見,卓然成家」。他反對後世醫家學派間偏執之爭,所謂「宗東垣者則詆訶丹溪,宗丹溪者詆訶東垣,入主出奴,膠執成見」,明確指出,「殊不知相反實以相成,前賢並非翻新之異」,而是「各出手眼,補前人所未備」。他諄諄告誡後學者:「吾願世之學者,於各家異處,以求其同。則辨證施治,悉化成心,要歸一是矣。」即要求後學者根據臨證所治病證不同,善取各家之長。


至於其他歷代各家著作,都要涉獵,以資廣博,乃為能自得師,在不「拘執成法」中「亦不離成法」。反對將古方生搬硬套,認為「醫道當自出手眼,辨證察經,不可徒執古方,拘而不化也」。如越鞠丸,《醫方集解》曰「統治六郁」,費氏評曰:「豈有六郁並集者乎?須知古人立方,不過照示大意,氣鬱者,香附為君,濕郁者,蒼朮為君……此其病者何處,酌量加減,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又如六味地黃丸,《醫方集解》曰「此足厥陰葯也」,「功專肝腎」。費氏評曰:「此方非但治肝腎不足,實三陰並治之劑。有地黃之膩補腎水,即有澤瀉之宣洩腎濁以濟之;有萸肉之溫攝肝經,即有丹皮之清瀉肝火以佐之;有山藥之收攝脾經,即有茯苓之淡滲脾濕以和之。葯止六味而大開大合,三陰並治,洵補方之正鵠也。」其論述有補充、有分析,比《醫方集解》說得更全面、透徹。其對《醫方集解》中其他各方之評論,也大都如此,對後學者應用古方啟發頗大。


費氏對歷代醫家的經驗,認為要取其長而舍其偏,擇善而從;臨證善於化裁古方,創製了許多實用、有效的方劑,達200餘首。如黃龍湯治結胸失下證,人蔘、大黃並用,用意雖佳,然究竟互相牽制,補者不補,而攻者不攻;不若先服攻下之劑,俟藥力已達病所,隨後即服保納元氣之劑,以收攝之。採用費氏自製方承氣保真湯,用法為先煎服承氣湯,待滯氣將動,即隨服保真湯,藥用參、附、歸、河車、五味、菟絲子等葯,此為取黃龍湯攻補兼施之意,而在具體處理方法上更為得當完善,體現了「在義理之的當」。


女勞疸,仲景用硝石礬石散,峻攻其瘀,自極精當,但今人之體質,遠不逮古人,若復峻攻,更傷元氣,擬通利下焦,兼祛瘀之法,桃花化濁湯主之;體現了因人因時而宜的施治準則,宗前人祛瘀之長,明察秋毫而隨機應變,不泥古之法與方,取長舍偏,擇善而從。


風痹系血不榮筋,風入節絡,當以養血為第一,通絡次之,祛風又次之;若不補血,而先事搜風,木愈燥,而筋益拘攣,殊非治法;先用大劑補血祛風,後即加入參苓白朮,以補氣分,營衛平調,方無偏勝之患;這裡費氏明確指出對風痹僅用或先用祛風方法乃太偏執,非治本之法,體現了臨證治病必以治本為第一要義。

《醫醇賸義》以察脈、辨證、施治三者為綱,施治中又分為理、法、意三層,認為「醫有醫理,治有治法,化裁通變,則又須得法外意也」。為了使後學者對此有具體深入之理解,他在該書各門病證的論治中,先隨證列出自製方,然後再附前代成方,使後學者從兩者的比較中,領悟隨證化裁之意。以該書的中風門為例,先隨證列出加味桂枝湯、養血祛風湯、加味竹瀝湯等九個自製方,然後附以前代侯氏黑散、愈風丹、薏苡仁湯、桂枝湯、小續命湯等八個成方。又如他以許叔微治療遊魂為變、夜寐不安的珍珠母丸為基方,加減化裁,處治三種心神為變之重恙,應手而效。所以他說:「師古人之意而不執古人之方,乃為善學古人。」


2.醇正和緩,用藥輕靈


費伯雄在治療上提倡醇正和緩之風,即和法緩治之意,指出「秦有良醫,曰和曰緩……夫疾病雖多,不越內傷、外感,不足者補之以復正,有餘者去之以歸平,即和法緩治也」。主張「毒藥治病去其五,良藥治病去其七」,這樣歸醇糾偏,才能達到機體的平衡。處方用藥則主張「一歸醇正,不惑殊趨」,以平淡之法而獲奇效,不尚矜奇炫耀。認為「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否則眩異標新,用違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緩故也」(《醫醇賸義·自序》)。但「醇」不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之謂。若僅如是,是淺陋而已矣,庸劣而已矣,何足以言醇乎」!「吾之所謂醇者,在義理之得當,而不在藥味之新奇」(《醫方論·自序》)。


他最擅運用「輕可去實」 之法,其處方用藥大都以輕靈見長,臨證突出12個字:知病由、明經絡、會變通、用藥准,治法以清潤、平衡為主。費氏治病之方善化裁變通,學前人用方之意,能熔經方、時方於一爐而不拘於一格。認為「執古方以治今病往往有冰炭之不入者」,要因人因時因地而宜,注重臨床實效,靈活變通,須與病情絲絲入扣而變通之旨在乎求切。


通覽費伯雄所存的醫著中,照用古方原方者甚寡,據筆者對費氏著作《醫醇賸義》中22個病類所用的方劑統計,共有189個,而其中自製方為180個,佔95%,其變通用藥的關鍵是必須有理和合乎法度,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如在鼻衄病類中費氏明確指出「每見近來醫家,因方書犀角地黃湯條下,有統治吐血、衄血之語,一遇鼻衄,即以犀角地黃湯治之;究竟百無一效,此其弊在拘執古方,不明經絡,蓋犀角地黃多心腎之葯,用以治肝肺,宜其格不相入矣。予自製豢龍湯一方,專治鼻衄,無不應手而效」,藥用羚羊、牡蠣、麥冬、丹皮、黑荊芥、茜草炭等。反映出費氏在診治中一絲不苟的負責精神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求實思想,費氏這種對前人的經驗採取歸醇糾偏的揚棄求實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3.善治虛勞,最重脾胃


費氏擅治慢性病和疑難雜症,在學術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尤其是虛勞,在《中國醫學史》近代卷虛勞章節中稱費伯雄是近代治虛勞專家。他認為「虛勞內傷,不出氣血兩途。治氣血虛者,莫重於脾腎。水為天一之元,氣之根在腎;土為萬物之母,血之統在脾。氣血旺盛,二臟健康,他臟縱有不足,氣血足供挹注,全體相生,諸病自已」。提出求腎者必本於陰血,求脾者必本於陽氣,針對陰虛火動和陽虛氣耗之虛勞,分別創立了新定拯陰理勞湯及新定拯陽理勞湯,以救其偏,從而確立了治虛勞注重脾腎的原則。


費氏平生最重養陰,善於調肝健脾和胃,《醫醇賸義》及《醫方論》中亦多論及脾胃系統病證並自製治療方葯,如秋燥門之脾燥(澤下湯)、胃燥(玉石清胃湯);火證門之脾火(加味瀉黃散)、胃火(玉液煎);咳嗽門之脾咳(術米湯)、胃咳(加味二陳湯);腫脹門之脾脹(姜術二仁湯)、胃脹(溫中平胃散)等。


噎膈病,本證多責之於榮血久虧,肝陽太旺,犯胃克脾,治宜養榮柔肝,健脾和中;肺胃不和,痰氣交阻者,治宜清金和胃,理氣化痰;胃陰乾枯,食入作梗者,治宜養陰理氣,常用啟膈散加減。痰證者,脾土不運,胃有積濕,飲食入胃,不生精血,化為痰涎,氣逆上沖,不時嘔吐,治宜扶土和中,兼以化痰。

4.重視醫學目的,講究醫家品學


費伯雄在中醫教育思想上的重要貢獻,在於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中醫基本理論與宋元諸家學說之間的關係,指明前者是中醫臨床證治的規範,後者是在規範指導下醫家隨機應用的變化。他對金元四大家的學說做了精闢的概括,指出張、劉兩家,善攻善散,是對中醫基本理論「邪祛則正安」的具體發揮和應用;朱、李兩家,一補陰,一補陽,是對「正盛則邪退」的具體發揮和應用。其對醫學醇正的提倡和成方的評論,出發點也在於此。這些均對宋元以來漢唐醫學與宋元醫學之爭、經方與時方之爭,做出了較為正確的回答,從而為後學者提示了學醫之正途。


「救世濟民」是中醫人的人生價值觀,費氏對此也十分重視。他諄諄教導後學:「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學醫則不可。」他進而以心理學上的易位對比法,進一步闡發孫思邈提出的「德體兼備」「品學並重」的醫德教育思想,他說:「我若有疾,望醫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醫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觀,則利心淡而良心現,良心現斯畏心生,平時讀書,心且研以小心也;證證施治,不敢掉以輕心也……故曰醫雖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舉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儆懼哉。」


用藥特點


費伯雄用藥宗培養靈氣,不喜峻葯。補氣喜用党參、黃芪、山藥、人蔘、茯苓、炙甘草、冬術,扶土和中祛濕常用蒼朮、桂枝、乾薑、砂仁、生熟苡仁,理氣善用陳皮、青皮、烏葯、沉香、川朴、沉香,化痰常配橘紅、半夏、象貝、僵蠶、蘇子、薑汁、竹瀝,口苦則石膏、龍膽草,養陰善用石斛、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並配梨汁、甘蔗潤養。


肝風內動宜滋養肝陰、腎陰,柔肝息風用龜板、生地黃、白芍、石決明、羚羊角、夏枯草、菊花、蟬衣、丹皮,並以柴胡、薄荷散肝火。


脅肋作痛多由於榮血不足,治宜養血柔肝,當歸、白芍、白蒺藜。安神解郁,藥用菖蒲、棗仁、遠志、茯神、玫瑰花、川連、鬱金。


哮喘之症常見肺胃不和,脾多痰濕者,治宜清金養胃,順氣化痰,費氏慣用鵝管石鎮逆上之氣,配用肅肺止咳、化痰疏氣之品,配製鵝梨湯治之:鵝管石(研粉)9g,麻黃(蜜炙)9g,瓜蔞仁12g,杏仁10g,川貝9g,茯苓12g,橘紅10g,竹瀝半夏12g,蘇子10g,射干9g,薑汁10滴,梨汁兩小碗。水煎,葯煎好後入姜、梨汁,每日服2次。苔見黃膩,症偏陰傷者,本方有效。本方溫涼互用,補瀉兼備,宜肺豁痰,降氣平喘,何廉臣亦推重此方,臨床運用,少有改動。症偏於痰熱內盛,可加黃芩、生石膏、桑白皮、魚腥草,喘不能卧,痰涌便干者,這是偏於大腸與肺,表裡兩閉,內熱堪而痰熱膠結,可以加葶藶子、大黃、芒硝以通下,往往一通逐平。


費氏對消渴病的用藥特點,「上消者,肺病也」,認為多肺熱熾盛,損傷陰津,痰熱相搏,形成上消。治療上主張「當於大隊清潤中,佐以滲濕化痰之品」,用自製方逢原飲:天麥冬、南沙參、北沙參、石斛、玉竹、茯苓、廣皮、半夏、蛤粉、貝母、胡黃連,梨汁半杯沖服。中消,「消瘦者,膏粱之疾也」,以致脾胃損傷,運化不及,釀痰積熱,耗津傷液,而為中消。費氏治以「清陽明之熱,潤燥化痰」,用自製方祛煩養胃湯:鮮石斛、天花粉、南沙參、麥冬、玉竹、山藥、生石膏、茯苓、廣皮、半夏,甘蔗煎湯代水。下消者損傷腎陰,水虧火旺,固攝失司,形成下消。費氏治療上主張「急宜培養真陰,少參以清利」,用自製方烏龍湯:龜板、生地黃、天冬、南沙參、女貞、料豆、山藥、蛤粉、茯苓、澤瀉、車前,藕90g(煎湯代水)。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孟河醫派三十八家:臨床特色及驗案評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夏婷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春季防病吃中藥,藥物聯用有門道
過敏性鼻炎,這個方劑好用!
慧眼識中藥:丹參、黃芪,如何辨其真身?
國醫大師朱良春:10個治療胃腸病證的葯對,堪稱「黃金搭檔」!
中藥寒熱之性,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醫大師干祖望:學術特點與用藥經驗,純乾貨!
腎病宗師鄒雲翔:學術特點與用藥經驗分享!
國醫大師裘沛然用藥特色,非常寶貴的中醫經驗
岳美中:學術特點與用藥經驗分享!
顏德馨經驗薈萃:附子治療石淋有奇效
朱良春:治療頑固失眠的用藥經驗
沈舒文:脾胃病診治臨床思維與用藥經驗
張錫純:蜈蚣經驗之二,「逐風湯」,附吞服蜈蚣等治療經驗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黃煌:運用溫經湯治療內科雜病的經驗!
萊因哈特·科塞勒克對歷史學空間問題的理論反思與經驗研究
董瑞學術經驗傳承:綜合療法治鼻炎,效果更好!
中醫猴棗散應用心得,非常寶貴的經驗!
關於培養寶寶用勺子的經驗分享
成功的減肥來自科學的分解!真實的寶貴經驗!
顏德馨經驗薈萃:白血病的中醫分型與治療
中醫妙用炙甘草湯加減治心悸,非常寶貴的經驗!
低脂與增肌的絕佳方案,魚與熊掌兼得的寶貴經驗!
資深貓奴教你喂貓咪吃藥的經驗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