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成人」禮儀及其現實意義
我國古代非常重視「成人」禮儀,注重發揮其在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中的教化功能。我們今天開展青少年人格養成教育,可以認真研究傳統「成人」禮儀,借鑒其合理成分,使之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孔子和早期儒家學者的「成人」觀
孔子和早期儒家學者常常提到「成人」這一概念。孔子強調「仁」。在他看來,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是「成人」的基本要求。懵懵懂懂的孩子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會義務和責任意識的「成人」。人要「成人」,就應當「仁」。所以孔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同時孔子認為:「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也就是說,人之為人在於有「仁」心,脫離純粹的自然狀態,懂得「修身」「親親」「事親」。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學者看來,「成人」首先是「有知識的人」,即對社會有基本認知。但「成人」與「成人之行」又有所不同。一個人有了知識,具備了「成人」的基本素質,然後再接受仁義禮樂教化,才能具備「成人」的德行。孔子認為,具備「知」「不欲」「勇」「藝」等素質,也就是說聰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無畏、多才多藝,還不可謂之「成人」。只有見到財利想到道義,見到危難勇於擔當,長期困頓卻不忘平生之志,這樣的人方可謂之「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學者特彆強調禮樂對於「成人」的教化作用,認為僅僅具有某種技能或某方面的素質,並不等於解決了「做人」的問題;沒有禮的約束、樂的熏陶,人們不僅不能「成人」,還可能喪失一些原本可貴的品質。
周代「冠禮」與「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學者對「成人」的認識,有著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開始,我國就有了比較完備的「成人」禮儀:男子行冠禮,女子行笄禮。一般說來,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諸侯、大夫的冠禮則相對較早。女子一般十五許嫁,許嫁則笄;如尚未許嫁,則二十而笄。
西周時期的教育體制已經比較系統。當時人們一般在八歲入小學,開始學習洒掃、應對、進退之「節」,及禮、樂、射、御、書、數之「文」。這些都是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到十五歲時,貴族子弟、民之俊秀都要入大學,由老師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一個人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才能由少年而成青年,由不諳世事的孩子變成能夠承擔社會義務的成年人。
男子行「冠禮」,標誌著「成人」階段的開始。「冠禮」的意義在於「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即拋棄孩子氣,形成和鞏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禮」之後,人們開始享有「成年人」的權利,並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冠禮」是對人們「成年」的認可,是人們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標誌。
禮有「禮儀」與「禮義」的雙重涵義,有形式與內容的區分。成為「成人」,不僅要能夠行「禮儀」,還要自覺以「禮義」約束自身。《禮記·冠義》指出:「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也就是說,人之為人在於懂得禮義,人在成人之後應當穿著得體、行為得當、言辭和順,不應再像頑皮的孩童一樣什麼都不管不顧。《禮記·冠義》又說:「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我國古代社會的基本倫理關係是父子、兄弟、君臣、夫婦、朋友,一個長大成年的人,應當懂得「人義」,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謂人義?《禮記·禮運》說:「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人年滿二十,行過「冠禮」之後,便應認同這些人倫、實踐這些「人義」。
我國古代士人行過「冠禮」後要依次拜見國君、大夫,受拜見的人往往會有一番教導,這對於剛剛成年的人非常有益。比如,《國語·晉語六》就記載了這樣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戒之,此謂成人。成人在始與善,始與善,善進善,不善蔑由至矣;始與不善,不善進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產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牆屋也,糞除而已,又何加焉?」也就是說,剛剛成年的人要謹慎戒懼,一開始就要學習美善之道,進而吸收、增長更多的才德和學識,摒棄不善的東西;如果開始時接觸的是邪惡,則會滑向善的反面。善生善,惡生惡,就像草木繁殖,都是一類一類地滋生。人們行過「冠禮」後,就應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形成是非判斷能力。就像宮室有牆有屋,房屋可以遮擋風雨,但還需要隨時清掃;人有了正確目標,還需要繼續修為,隨時糾正偏失。顯然,「冠禮」所昭示的正確人生路向十分緊要。人要「成人」向善,就應當自覺遵守社會規範,按照禮的標準行事。因此,《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
推動傳統「成人」禮儀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青少年時期是道德人格養成的關鍵階段,也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在任何時代,青少年的人格養成教育都十分重要。古人將「成人」禮儀看作青少年人格養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其中的合理成分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把握傳統文化中「成人」觀的精髓。例如,孔子之學在很大程度上說是「仁」學,是為人之學。孔子不但圍繞「仁」提出了系統的「成人」觀,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位不斷「學之、行之、禮約之」的行動者。他的教誨、他的行為,都值得認真研究學習。90年前,歷史學家柳詒徵在《論中國近世之病源》一文中說:「今日社會國家重要問題,不在信孔子不信孔子,而在成人不成人,凡彼敗壞社會國家者,皆不成人者之所為也。苟欲一反其所為,而建設新社會新國家焉,則必須先使人人知所以為人,而講明為人之道,莫孔子之教若矣。」柳詒徵從學術角度出發,認為當時社會出現的病象正是由於傳統「成人」禮儀遺失、孔子之教不行。他的這一見解,從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必要性、重要性上來說,無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借鑒和創新中加強青少年禮儀教育。我國有著久遠而豐厚的禮治傳統。禮儀作為禮的形式,體現的是禮的本質意義。世界各地都有形式不一的成人禮。近年來,國內不少地方也將成人禮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成人」教育注重禮的內涵,注重通過禮儀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諦。借鑒和創新傳統「成人」禮儀,開展符合時代要求和當代青少年成長實際的禮儀教育,對青少年的道德人格養成及人生觀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應採取具體措施,組織力量對關乎青少年成長的禮儀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醞釀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規範,使成人禮等相關禮儀成為青少年人格養成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成人儀式的一個重要環節,成人禮不必孤立進行,可與相關禮儀(如入學禮、成童禮等)結合進行,與相關素質教育相結合。同時,在進行青少年「成人」教育時應特別注重師德教育,使教師不但能夠「授業」「解惑」,而且善於「傳道」,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波濤起伏:探秘女性胸部審美標準百年變遷史
※換妻如換衣,劉備一生中有多少交替的女性?
※中國古代丈夫可當場殺死姦夫淫婦 妻子卻無此權
※國民黨漂亮軍統女特務神秘面紗,軍統女特務穿長靴圖片
※圖揭侵略中國的日本女兵
TAG:史冊上的那些事兒 |
※我國古代的「成人」禮儀及其現實意義
※略論在現代恢復冠禮與笄禮等古成人禮之意義
※揭秘古代皇帝特別製作的四大淫具,完爆現代的成人用品
※從英國老人的成人之美與中國青年的乘人之危 看國民的軟實力差距
※真人秀:一則成人世界的現代寓言
※和現實一樣黑!美國四成人曾遭網路欺凌
※領略各國文化差異性下的成人禮儀式,非洲竟然是成為性工作者
※為什麼古猿能進化成人,而現代的類人猿不會進化成人?
※於阿里成人禮中解讀國家情懷
※奇悚故事之成人禮
※世界各國的成人禮花樣繁多,中國的最不具有特色了
※最不可描述的成人聖誕市場,當然在德國漢堡
※成人世界的愛情
※這是本給美國現任總統看的成人漫畫
※日媒調查想要的哆啦A夢道具 成人的選擇現實感十足
※實拍藏族神秘的少女成人禮,家人為其打造「傳家寶」頭飾
※國際民調顯示7成人認為中國對其國家經濟起重要作用
※泰國醜陋的齙牙妹,整容後變成人見人愛的女神
※德國戰敗,英法美在德國做事情,這裡變成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