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文 | 葉克飛

在許多時評人看來,荷蘭大選是今年政壇的第一件大事,預示著未來的歐洲走向,對此後的法國和德國大選都有著「示範性意義」。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極右翼政黨自由黨的民調數據領先,時評人們廣泛擔憂荷蘭將走上脫歐和封閉之路。近日峰迴路轉,自由黨民調數據一再下滑。昨日大選啟動,北京時間今晨公布的出口民調數據更顯示現任首相呂特領導的傳統右翼自由民主人民黨贏得議會兩院150個席位中的31個,繼續保持第一大黨地位,極右翼的自由黨僅得19席。加上荷蘭政治制度相當繁複,從未給予單一政黨組閣的機會。在大選中,各大政黨均已明確提出未來絕不會與自由黨聯合執政,已杜絕了其聯合執政可能。


雖然僅是出口民調數據,但時評人們已經鬆了一口氣,認為荷蘭脫歐危機已經解除,對法國和德國大選也有正面影響,歐盟不會坍塌。


但以我所見,這又是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即使極右翼政黨上台,也並不等於時評人最愛掛在嘴邊的民粹。更何況,與過往大選多是左右翼之爭不同,這次的荷蘭大選其實是右翼與極右翼之爭,右翼佔優恰恰是藉助了極右翼的方式。如果真的是將「政治正確」奉為最高準則的時評人,現在要做的可不是慶幸和歡呼,而是抱頭痛哭吧?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2017年3月15日,荷蘭大選舉行,極右翼政黨自由黨的領導人威爾德斯現身投票


▍荷蘭早已是歐盟最不安分的力量之一


荷蘭是推動歐洲一體化的六個創始成員國之一,當時的六個成員國,既有德法意三大國,也有在地緣上抱團的荷比盧三國。如今歐盟成員國眾多,荷蘭作為「元老」,加之經濟一直穩定,是目前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地位自然不可小視。

但一些時評人將荷蘭視為歐盟開放的一大象徵,以此誇大荷蘭大選的「示範性作用」,我絕不贊同。


沒錯,荷蘭有開放傳統,歷史上接納移民極多,各膚色各種族融合,白人黑人華人相安無事。此外,荷蘭法律允許墮胎,性交易和大麻均合法化,2001年成為全球第一個立法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2002年成為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但荷蘭的開放從來都不等於歐盟的開放,或者說,在歐盟時代,荷蘭早已不復昔日開放。


許多人將「歐洲一體化」視為「全球化」的一部分,並將這一看法投射於對各種國際事務的判斷,其實是一種誤判。歐洲一體化固然有開放的一面,比如歐元的使用,還有《申根協定》帶來的無國界,都堪稱戰後歐洲的巨大文明成果。但它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全球化的一種抵禦,是歐洲為了爭取話語權、為了再現昔日榮光的形成的抱團。它不是單一國家封閉,而是一個多國家形成的地緣封閉,儘管這種封閉在全球化背景下顯得隱蔽。即使當下荷蘭真的呈現出封閉的一面,那也不是什麼「歐盟的倒退」,而是原先比歐盟更為開放的它,突然退得比歐盟更加靠後罷了。


更何況,近十餘年來,荷蘭恰恰是歐盟內部最主要的不安分力量之一。2005年春,荷蘭與法國均舉行了全民公投,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隨後,英國、瑞典和丹麥等國家也凍結或無限期推遲了審批程序。


在當時被否決的歐盟憲法中有兩個重要條款,一是歐盟內部公民的自由遷徙和定居權,一是歐洲議會議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經濟相對弱勢的南歐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以及新加入歐盟的前東歐國家(如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自然對這兩個條款乃至整部歐盟憲法表示歡迎,但荷蘭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卻擔心這部遷就「窮國」的歐盟憲法會高於本國法,進而拖累本國。這部憲法還取消了多個領域的一票否決權,改為有效多數表決制,這雖然可以讓歐盟的決策過程不因個別國家意見而停滯,但另一方面卻也削減了少數最發達國家的話語權,荷蘭和法國舉行全民公投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這一事件對歐洲一體化進程造成了巨大影響。去年4月,荷蘭就「歐盟與烏克蘭聯繫國協定」一事舉行無法律約束力的公投,其結果是64%反對,36%支持,亦是十餘年來政治態度的一種延續。


▍右翼政黨在危機下選擇了極右翼方式


這次荷蘭大選,人們原先最為擔憂的當然是極右翼政黨自由黨的崛起。


該黨黨魁基爾特·威爾德斯被視為「荷蘭版特朗普」,早年隸屬自由民主人民黨,1998年起成為國會下議院議員,2006年另行創立自由黨。他因激烈批判伊斯蘭教而被多個恐怖組織列入死亡名單,甚至需要24小時保護。此前,他曾因歧視摩洛哥移民而遭法院判處有罪。但也是在那次審判中,他聲稱「世界範圍內的一場清算精英政治正確教條和他們所控制的媒體的運動已經開始了,英國脫歐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大選證明了這一點」。他也是堅決的反歐盟者,認為歐盟是一個極權主義組織。

既然是「荷蘭版特朗普」,自然也有一張肆無忌憚的大嘴巴。這位反難民、反移民、反歐盟,主張關閉邊境以保衛國家安全的政治人物,曾稱伊斯蘭教是「放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並認為其將導致「荷蘭文明的終結」。


他還曾公開宣稱:「我們不應該為德國總統默克爾的愚蠢買單。她讓誰進入德國都行,但是我們不歡迎難民。」「在迪拜,警察都開蘭博基尼……沙烏地阿拉伯等一些中東國家並不窮,而且離敘利亞更近,擁有跟敘利亞相似的宗教、氣候和文化,接收難民的應該是這些國家。」


大選的出口民調結果讓人鬆了一口氣,起碼,這位「荷蘭版特朗普」帶領的極右翼政黨沒有成為第一大政黨。


但很多人忽視了一點:右翼政黨用極右翼的方式贏了極右翼。這話說來拗口,但卻是事實。


就在前不久,荷蘭現執政黨自由民主人民黨領導人、現任總理呂特發表了一封致全民的公開信,要求不尊重荷蘭價值觀與習俗的人離開荷蘭。他表示許多移民因信仰問題不能真正融入荷蘭社會,他們依然拒絕跟女性握手,會攻擊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等群體,會辱罵穿短裙的女士,這些都不符合荷蘭價值觀。


更重要的是此前一周,呂特以強硬姿態面對與土耳其的外交糾紛,也贏得了不少支持。


在大選之前發表這樣的公開信,選擇這樣的外交態度,一方面是因為大選壓力而對選民投其所好,畢竟呂特正尋求第三次連任,他曾帶領荷蘭安然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但民調支持度近年來一直下跌,另一方面也是現政府一以貫之的政治態度表現。


荷蘭首相呂特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自由民主人民黨成立於1948年,曾多次執政。尤其是2010年,該黨與偏右翼的基民盟等組成聯合政府,是迄今為止荷蘭立場最為偏右的政府。該黨綱領崇尚自由主義,主張充分尊重個人自由,推動經濟自由化和市場化,代表企業主利益。


還有一個例子也可堪證明:很多人說極右翼政黨一旦上台,那麼必然會開啟脫歐。但脫歐這件事,極右翼的自由黨只算急先鋒,後面還有大部隊。另一大黨基民盟就在前不久公開歐元懷疑論,認為歐洲央行超低利率損害了荷蘭儲蓄者尤其是養老金儲蓄者的利益,因此提出「將檢視荷蘭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以及若有退出可能性將如何退出」。


也就是說,與傳統大選的左右翼之爭不同,這次的大選,是所謂的右翼與極右翼之爭。現執政黨自由民主人民黨與極右翼的自由黨在政見上有相似之處,只是程度有別。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左翼政黨才是實質上的最大輸家。


這次荷蘭大選參選黨派極多,共有28個政黨和114個競選人參加,創下近年來之最。在這些政黨中,自由民主人民黨、基民盟和工黨是荷蘭勢力最大的傳統政黨,前二者均偏右,只有工黨才是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它也恰恰是目前國內情緒的最大受害者。此前與自由民主人民黨聯合執政的該黨,在本次大選的出口民調中僅得9席,不但比此前的38席大幅下降,連此前民調的12席預期都未達到。


▍荷蘭政治制度才是最大保障


讓我們做個假設:如果極右翼政黨自由黨真的在兩院獲得最多席位,荷蘭就將脫歐,歐盟就將坍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荷蘭的政治制度早已杜絕了這種可能性。


去年以來,「撕裂」是時評界的熱門辭彙。在時評人看來,美國大選的激烈競爭意味著美國民眾的撕裂,英國脫歐公投的微小差距意味著英國民眾的撕裂,歐盟各國民眾對難民的看法也意味著撕裂。


可撕裂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均勢,意味著他們所擔心的「民粹統治歐洲」還處於危言聳聽階段。甚至可以說,歐洲各國的政治制度對任何政黨都有極大的約束性。


去年年底義大利的修憲公投便說明了這一點。義大利實行兩院制,眾議院和參議院均有立法職能,每份法案必須由兩院同時通過方可成為正式法律。如果是重大問題,兩院需各自進行兩輪審議,且均需重複性決議方可通過,兩輪審議和兩輪決議的間隔均不得少於三個月。這種制度顯然是為了「把權力關在籠子里」,避免出現二戰式獨裁,但缺陷也顯而易見,兩院各自進行兩輪審議和重複性決議,相當於八道關口,倒在任何一道關口前都會前功盡棄。加上審議和決議的間隔時間均不得少於三個月,一項法案的通過即使再順利,也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加上兩院人員構成複雜,眾口難調,註定效率極低。


對於義大利各政黨來說,想要獲取行政權力,就必須獲得議會選舉的勝利,同時盡量獲取更多席位,以確保政令推動。但義大利政黨極多,所以往往只能聯合組閣。


修憲公投就是想解決繁複制度導致的行政效率低下,確保現執政黨的地位。公投失敗後,許多人表示悲觀,但他們忽視了一點:繁複制度和低下效率並不會在對象上挑挑揀揀,以往政黨所面對的制約甚至掣肘,極右翼的五星運動黨同樣需要面對。這恰恰使得人們擔憂的「一旦五星運動黨上台,就會導致義大利退歐」這一邏輯鏈條不可能實現。


荷蘭情況類似,其最高立法機關是兩院制的國會,上議院有參議員75名,由各省推選,下議院則有150名議員,由人民直接選舉。


選舉基於公平分配原則,每一席位的票數門檻為贏得總有效票數的0.67%,這必然意味著政黨的多樣性。大選結果公布後,第一大黨有優先組閣權。如果該黨擁有50%以上的議會席位,可自行組閣。但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達到這一數字,因此只能與其他黨派聯合組閣。若聯合組閣成功,執政聯盟的領袖將出任內閣總理。若第一大黨始終無法完成組閣,則可嘗試由第二大黨和其他黨派聯合組閣。


換言之,即使自由黨有朝一日成為第一大黨,也不意味著可一手遮天。在荷蘭歷史上,甚至還有現第一大黨最終被排除在內閣之外的先例。自二戰以來,這種情況出現過三次。有意思的是,三次「倒霉蛋」都是工黨,其中在1977年,他們甚至獲得了超過1/3的選票,仍然被排除在內閣之外。由此似乎也可看出荷蘭人民的立場一直偏右,傾向於自由主義和市場。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海牙內庭


▍抗議性投票會成為主流嗎?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抗議性投票」現象,去年的美國大選就已有此現象。很多人將希拉里等同於精英主義的代表,將特朗普視為民粹主義代言人,其實是簡單且錯誤的標籤化。美國人選擇特朗普,本質是一種修復,希望重拾保守,儘管特朗普的極端化並非「良配」,但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這種修復需求。或者說,僅僅因為他是兩位候選人中更保守的那個。


甚至有許多選民表示,投票給特朗普並非認同其觀點,而是認同他對「政治正確」的反感。對美國而言,「政治正確」涉及一系列複雜問題,如槍支管控、少數族裔、恐怖襲擊、宗教衝突、移民和難民等,但過度政治正確反而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那句「我拒絕政治正確,我只做正確的事」反而會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荷蘭同樣如此,許多選民僅僅是反感當下荷蘭乃至歐洲的種種危機,不滿被全球化拋棄,不滿移民和難民對自身生活的影響,渴望解決方案。


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方案,那麼許多選民就會退而求次,選擇一個發泄渠道,威爾德斯的政治傾向顯然能滿足這一點。甚至在一些人眼裡,他並非最佳執政人選,但卻可以成為終結現任政府的工具。當然,他也可能成為擺脫歐洲一體化困境的工具,畢竟,正如威爾德斯所說:「在歐盟,我們沒有任何決定自己移民和難民政策的自由,這就是為什麼脫歐是必然的。」


▍歐洲的未來


從目前情況來看,歐洲其實有緩緩走出低谷的趨勢。金融危機的餘波已然過去,難民危機也逐漸過了高峰期。近幾十年歐洲始終強調的「包容」,作為最大的政治正確,又有了相對堅實的基礎和較為彈性的空間。這在很大程度上同樣會影響選民的心理,荷蘭如此,法國和德國想必也會如此。


但如果認為荷蘭大選的結果代表著光明的未來,未免過於樂觀。每一個極右翼領導人都代表著一次風暴,即使失敗了,也會留下痕迹。遠在美國的特朗普作為勝利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歐洲價值觀,未來的歐洲本土出現一位類似的勝利者,絕不會讓我意外。更何況,全球化帶來的種種問題必須解決,這意味著過往的政治正確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揚棄。


在這個難得的緩衝期里,如果歐洲領導人們自以為高枕無憂,重拾那些政治正確的廢話,而不去真正解決歐洲現存的問題,那麼「孤立」與「封閉」終有一日會成為最佳選擇,也是最終選擇,不管你是否願意,不管它與你的價值觀是否契合。


(本文原標題:《右翼用極右翼的方式贏了極右翼,糊塗的人卻在叫好》。題圖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中國城)


【作者簡介】


葉克飛|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周成林:屌絲和極簡主義的一紙之隔
張豐:12年前我就逃離了北京,這地方不適合普通人
12年前我就逃離了北京,這個地方只適合強者
一個回到家鄉的前北漂的職場建議
馮雪梅:天才的編輯,只屬於某個特定的時代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匈人:被誇大的上帝之鞭?
被西方人誇大的事實,和被小瞧的的忽必烈
林更新誇大鵬是好看的男生,網友們炸了:你才是最好看的!
鞠婧禕賣萌也這麼認真,她的美確實被誇大了,只是一個普通的藝人
諸葛亮的威力真有那麼大,歷史也許有誇大的記錄
賈詡,三國第一謀士、最聰明的人的名號,到底是不是誇大了?
賈詡,三國第一謀士、最聰明的人的名號,到底是不是誇大了
這才是喬治表態自己未來加盟湖人的意願被誇大的原因
西遊最被誇大的高手是誰?被徒弟吹到天上,卻被孫悟空嚴重鄙視!
嗨氏鬥魚人氣第一!有人被限制,也有被無限誇大的!
不隨意誇大,真誠處事
教科書上曾經記載「岳飛被誇大,秦檜冤枉極了」,還有人在翻案!
武協辯稱大師誇大其詞不算假,網友:想製造第二個閆芳?
外國小哥專門用漫畫誇大別人的缺點,卻有越來越多的網友求畫自己
男友總在朋友面前誇大我的地位是何意?
他們說一勞永逸都是誇大其詞,萬國款式才是最好的
赤壁之戰不過是一場被誇大的戰役
《海賊王》里最失敗的一個設定,被無限誇大卻只有一點鳥用!
人類棋手敗了,機器人要搶人類「飯碗」了?專家:別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