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世卻不遭人嫉的大唐名將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拐點。 但是,日漸式微的唐王朝國運卻因為一位曠古絕今、力挽狂瀾的英雄之橫空出世而得以延續,形勢急轉直下的大唐得以繼續顫顫巍巍的曲折前行。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猶如夜空中一輪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亂」浩劫而變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頹局中晦暗不明的夜空。 這位謙謙君子的出現猶如一股清新的風,超拔流俗,激濁揚清,過濾沉澱著集聚日久諸多的渾濁與污穢。 史載此人寡言少語,卻心細如髮,以絕世之才華,滿腹之韜略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奮力扭轉乾坤。此人就是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的千古名將————郭子儀。
任何一個強大的王朝,都有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曾富甲宇內、威震四方的唐王朝也逃脫不了這一無情歷史規律。因口蜜腹劍的權相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權柄,禍亂朝政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胡將安祿山、史思明在其轄地涿州范陽起兵反唐,給唐朝造成很大打擊的「安史之亂」正式爆發。唐玄宗任命驍將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率本部兵馬東擊安史叛軍。郭軍很快收復被叛軍佔據的雲中、東陘等十餘州郡,臨危受命的郭子儀初戰告捷,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李光弼也是當時一位成名已久的虎將,其人勇冠三軍,名聞天下,但他與郭子儀一向不和,於是軍中漸有二虎相爭不能並立的傳聞。天寶十五年叛軍攻城拔寨、屢屢得手,氣焰變得十分猖獗,一時間天下擾動,局勢紛亂不安。 值此用人之際,玄宗遍求良將,尋訪赴河東、河北駐防禦敵的最佳統帥人選。玄宗問計於郭子儀,郭子儀大局為重、襟懷坦蕩、毫不遲疑的推薦與他一向有隙的良將李光弼。 危難之時,郭子儀不計前嫌,兼公泯私,舉薦英才,說明此人心胸宏闊,人格高潔,朝野之人皆贊之有高義,他得到了當時社會輿論的普遍讚譽。
天寶十五年六月,名將哥舒翰為叛軍攻敗,素有長安門戶之稱的潼關失守,京城告急,人心震動,玄宗逃往四川,是為「明皇幸蜀」之由來。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名為新君,手下卻無可用之兵,身邊都是一群四處搜羅來的劣將潰兵。 這些人軍容不整、缺衣乏食、草木皆兵、士氣低落,乃名副其實的烏合之眾。而佔領了長安、洛陽的安史叛軍,聲勢愈發浩大,氣焰更加囂張。有道是「滄海橫流,更顯英雄本色」,又是郭子儀、李光弼挺身而出,屹立潮頭,振臂一呼,眾望所歸,隨即率師勤王。大軍來到靈武,早已人心惶惶的唐帝國臨時首都萎靡之氣為之一振,郭子儀麾下的朔方軍成為眾人眼裡恢復兩京的中流砥柱。為褒獎郭李二帥忠義之心,肅宗詔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光弼亦有封賞。
隨後,郭子儀率朔方軍主動出擊,連戰連捷,克複潼關要津, 接著光復蒲州、永豐、咸陽等失地,隨後將叛軍趕出長安 。安史叛軍被打得丟盔卸甲,望風披靡,狼奔豕突,抱頭鼠竄。自此以後,陝西境內再無安史叛軍一兵一卒。十月,朔方軍乘勝追擊,在今天的河南陝縣一帶大敗安祿山之子安慶緒部,迫使安慶緒率殘部渡黃河逃回安陽;郭子儀率部雄赳赳、氣昂昂的列隊進入洛陽,洛陽居民簞食壺漿夾道歡迎王師,郭軍接連收復長安、洛陽兩京,不啻於給失望沮喪已久的大唐軍民打了一劑強心針,也極大的鼓舞了軍心士氣,意義重大。郭子儀居功至偉,被封司徒、代國公、食邑千戶。
收復兩京後, 郭子儀入朝謝恩,肅宗以極高的規格接待他,並緩緩撫著郭子儀的背部感嘆地說道:「雖吾之國家,實由卿再造」! 這話雖有嘉勉鼓勵之意,但也確實發乎內心,更道出了實情。
然而,幾乎就在此時, 李光弼部卻慘敗於邙山,魚朝恩督帥之軍被叛軍擊潰於陝州,本已大好的形勢頓時逆轉。 凶信接踵而來,河中軍嘩變,變兵殺死主帥李國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原軍亦鬧餉嘩變,亂軍殺死太原節度使後潰散逃亡,一部分亡命據險自守,以抗官軍。肅宗很擔心嘩變軍隊與安史叛軍合流,後果不堪設想,派誰去安撫彈壓呢?一般的將領沒有威望,不能服眾,只有老將郭子儀深孚眾望,深得軍心,是「 招降納叛」 的不二人選。是年三月,郭子儀來到絳州任所,他以雷霆之勢果斷地擒拿殺害河中軍主帥李國貞的主謀王元振等十幾人,一邊宣布只殺兵變主腦,與其他人無涉,一邊迅疾將王元振等人當眾正法,以示懲戒。太原主將章雲京聞訊,亦效法郭子儀誅殺叛兵魁首,餘人不問 ,迅速穩定軍中秩序。從此以後,諸鎮官兵令行禁止、軍紀肅然,兵威復振。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嘗盡顛沛流離苦楚、飽經憂患的唐肅宗死於中風之疾,代宗即位。 宦官程元振擁立有功,備受代宗寵信,他把持朝政,猜忌排斥元老重臣,對立有大功的老將郭子儀尤其防範,奏請代宗削奪郭令公兵權,召回長安, 命他專管肅宗陵寢事務。那掌有兵權的郭子儀倒是不惱不怒,聞詔即回,將管理陵墓的事務被他處理的井井有條。 得便時,他又將肅宗寫給他的20卷密詔呈給代宗,使其洞察自己的拳拳報國之心和耿介無私之意,代宗閱後大感羞愧。他對郭子儀說:「朕不德不明,使大臣產生猶疑之慮,深以為愧,望勿以為懷。」彼時安祿山已被其子慶緒殺死,不久安慶緒又為史思明所殺。後史思明之子史朝義殺父篡位,盤踞洛陽,苟延殘喘。朝廷派雍王李適為帥前往征討,代宗準備重新啟用郭子儀,擬以作戰經驗豐富的郭子儀為副帥輔佐李適。 此時宦官魚朝恩、程元振權勢熏天,擾亂朝政,故意阻撓,此事被擱置起來,沒了下文。寶應二年,朝廷借回紇兵平叛,史朝義兵敗自縊身亡, 歷時七年零二個月之久的「安史之亂」結束。
「 安史之亂」雖然平息,但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然形成,為大唐日後的長治久安埋下尾大不掉的隱患。
安生日子沒過幾天,忽聞吐蕃軍犯境,賊兵一路勢如破竹,攻陷涇州後,居然深入京畿重地,一直打到乾州、武功一帶,長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吐蕃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剛經受「安史之亂」尚未來得及恢復的關中大地再起兵戈,京師震動,人民驚惶不安。代宗彷徨無計,只好厚著臉皮重新啟用宿將郭令公。上次罷職,朔方軍得力部將早已星散凋零,只找到20多箇舊屬,沒有戰馬,只好借用農夫耕田犁地所用的牲畜代替。郭子儀並無一句怨言,他克服一切困難,率屬下晝夜兼程、不眠不休趕赴咸陽指揮禦敵。 吐蕃軍已強渡渭水,佔據長安, 可嘆大唐國都兩次淪陷,堂堂十三朝古都又變作一片瓦礫場,國勢凋敝,令人無語。 代宗率眾臣避難於河南陝縣,再次演繹皇帝「臨幸」重頭戲 。見唐軍大兵壓境,吐蕃軍統帥扶持宗室李承宏為傀儡皇帝,一時間,天下有兩帝並立分治之勢,之後吐蕃軍搜刮搶掠一番自行撤退。
吐蕃軍撤離後,滿朝文武都責怪太監程元振欺君誤事,程元振惶恐不敢返京,遂挾持代宗遷都洛陽。郭子儀上表懇請代宗還都長安,以安天下。寶應二年十一月代宗還京, 特賜郭子儀丹書鐵券記功,圖畫儀形懸掛凌煙閣上以表彰其忠義護國的壯舉。
吐蕃之難平息不久,公元764年叛將僕固懷恩又勾引吐蕃、回紇、党項、契丹、羌、渾聯軍數十萬南下進犯,大唐再次告急,勢如危卵。郭子儀義不容辭率軍出征,他真乃天生將才,臨敵而勇,調度有方,號令嚴明,紋絲不亂。各族來犯聯軍見對面唐軍早有防備,且軍容嚴整,甲胄鮮明,士氣如虹,又獲知統兵之將乃大名鼎鼎的令公郭子儀,知不可圖,遂不戰而退。之後,敵酋又數次率軍來犯,都被郭子儀以少勝多擊敗,賊軍給擋了回去,郭令公之威名,連敵軍都服氣。
郭子儀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將領之一,最特別並值得後人學習仿效之處,並非他的赫赫武功與用兵如神,而是他大智若愚、深諳韜晦之道、謹慎小心的為人處事方式。正是這種忍辱負重、低調做人的性格,才使他功成名就後得以不遭猜忌,善始善終。
以德報怨,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郭子儀的高明之處。
史書如此評價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終始人倫之盛無缺焉。」回望歷史,謀勇兼具、立有大功的名將數不勝數,然而功高不遭人嫉恨、得以壽終正寢的卻寥寥無幾,謀臣的血淚,勇將的哀傷將一部中國史浸染的斑駁殷紅 ,帝王大事已成後「屠功狗」之悲劇史不絕書。 難怪有人感嘆:「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一個人要想做到權傾天下而滿朝文武不嫉恨,功蓋群臣而帝王不猜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數千年歷史也僅有一個郭子儀做到了。
郭子儀善於化解敵意,緩和矛盾,滿腹辛酸往肚裡吞,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善於「打落牙齒和血吞,」這就是他能夠化敵為友 、善始善終的奧秘。郭子儀對李唐忠心耿耿,賞罰必信,從無怨言。即使遭到權閹程元振、魚朝恩構陷,往他身上潑髒水,也能忍辱含垢,不爭不抗。皇上詔命他立刻率師回京,他也沒有二話,遵命照辦,面對坦蕩闊朗的郭令公,連皇帝都深感愧疚。滴水不漏、時刻自省和將韜光養晦進行到底的為人處事方式,任何帶有惡意的誣陷、讒言、詆毀也難以奏效,想找到他的弱點很是不易,想羅織罪名惡意中傷他的企圖更是水潑不進,無法成功。
郭子儀率軍抵禦吐蕃入侵時,宦官魚朝恩派人掘了他爹的墳,地方官沒有抓到掘墓的人,很是惶恐不安。郭子儀得勝班師回京,朝堂內外都擔心手握重兵的他獲知祖墳被掘後動怒用粗,恐生事變。上朝陛見時,代宗將此事告訴他,心知肚明是誰暗中使壞的郭子儀並未衝冠一怒,乘機尋隙報復。他流著淚對皇帝說:「我領兵打仗這麼多年,都無法約束手下盜墳掘墓,如今自家祖墳被人偷掘,也是老天報應。 鬼神明明,冤冤相報,我有什麼可埋怨的呢!」做人做到這份上,連陰毒戾狠的魚朝恩亦無話可說,心下暗自敬服。
史書記載,某次,監軍魚朝恩約郭子儀一起到軍中清點驗核武器甲仗,郭子儀部將元載派人拍馬飛馳告訴郭子儀,軍中氣氛恐怕不利於他,讓他多帶武裝隨從以防不測。郭心知有異,卻不為所動,只帶幾個家童空著手前往。早有準備的魚朝恩見狀大為驚異,問他為何只帶這麼幾個人前來。 郭答曰點驗軍械物資而已,何必興師動眾。本不懷好意的魚朝恩非常慚愧,他哽咽著的對郭子儀說道:「假如您不是我內心最為尊重的長者、真君子,又怎麼可能這麼做呢」。據說,從此以後,魚朝恩對郭子儀執禮甚恭,再無加害之意。以撐得樓船的肚量化干戈為玉帛,將明槍暗箭消彌於無形 ,古往今來幾人能夠做到,柔能克剛的郭子儀卻做到了。
安祿山手下悍將田承嗣投降唐朝後割據魏州,他擁兵自重,為人倨傲,跋扈兇殘,不服朝廷管束。奇怪的是,這桀驁不馴的武夫卻對郭子儀極度恭敬。郭子儀派使者赴魏州安撫,田承嗣居然下跪迎接,他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許久不曾對人彎曲下跪了,今日卻為郭令公而跪」。
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嫁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為妻。郭曖集官二代與富二代於一身,不免心高氣傲,加之年少氣盛,常常與公主拌嘴爭執,公主自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恃寵生嬌,自是不甘示弱,也還以顏色。一次二人又因瑣事吵架,氣頭上郭曖怒道:「你仗著身為公主的地位,刁蠻任性,混不講理,你父親做皇帝還不是郭家的功勞,我還不稀罕當天子呢。」昇平公主聞言大怒,氣沖沖的命人套車趕回宮裡找代宗告狀去了。
代宗聽後,倒也不拉偏架,他責怪公主道:「此中道理,不是你能知道的,他真的如此說,他想當天子,如有此心他早當了,還等到今天,天下難道是李家專屬的嗎?」當下勸慰一番,命公主回去了。
郭子儀聽說此事後,將郭曖五花大綁帶到殿上請罪,代宗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豈不聞民諺『不痴不聾,當不了老公公,何必非要斷出個是非來?』兒女之事,睜隻眼閉隻眼,不必較真。
郭子儀帶郭曖回府後,命人重責他幾十大板,公主不忍,哭哭啼啼求情方罷。此次以後二人和好,恩愛非常,再無睚眥。郭子儀的圓融高妙之處,立現端倪。
郭子儀戎馬一生,經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有幾十個人,許多人被賜候拜爵,榮耀無比。但這些有地位之人對郭子儀心悅誠服,只要聽到郭子儀召喚,立即趕來,赴湯蹈火,從無二話。這些昔日部曲隨老帥一起上陣殺敵,令行禁止,同進同退,郭子儀指揮他們如同指揮士兵一樣得心應手。
郭子儀的強大感召力,人格魅力與崇高威望古今罕有,於斯可見一斑。
史載郭子儀府邸佔了親仁里的四分之一,家中時常有數千人進進出出,朝中同僚們卻不知他的居處。為避瓜田李下之嫌,郭子儀私下裡從不私結朋黨謀取私利。代宗對他十分尊敬,從不當眾稱呼他的名字,言必請教, 態度謙恭。郭子儀的七子八婿都得做高管,各房子孫多達幾十個,老眼昏花的他竟不全認識,子孫逢年過節請安時,他只好點頭示意。郭子儀富貴一生,榮華一世,卻不遭人嫉恨,兒孫滿堂,福祿綿延,獲帝王傾力加持,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可謂功德圓滿、無以復加了。
公元779年,唐德宗繼位,尊郭子儀為「尚父」, 加封年高德勛的郭子儀為太尉兼中書令,食邑兩千戶,同時卻將他所任的副元帥等一干實權職位悉數罷免。見慣驚濤駭浪卻練就心如止水般定力的郭子儀不嗔不惱,他「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樂得做個逍遙自在的富足翁。面對老而彌堅,百忍成精、隨遇而安的郭子儀,朝堂之上諸君還有何閑話可說?
為示皇恩浩蕩,同時撫慰忠義老臣,朝廷每年還額外撥給夠1500人食用的糧食、夠飼餵200匹馬的草料以示格外恩寵。兩年後,郭子儀無疾而終,享年85歲,德宗宣布停朝5天,令群臣都往郭府弔唁,喪葬費由國庫支取。郭子儀被厚葬於唐肅宗的陵墓旁,下葬時德宗與文武百官痛哭流涕,如喪考妣,賜謚號「忠武 」,追認太師。郭子儀居功至偉,乃至於賞無可賞。 德宗在詩中讚譽道:「力扶天柱,唯賴汾陽;難師尚父,可通鷹揚 」,給予他極高評價,可謂盡享哀榮。
卷帙浩繁的中華歷史中,似郭子儀一般生時備受寵信,榮耀尊貴,死後被尊以廟號,流芳千古的名將,數千年似乎只有他一人做到。在中國這片極具特色的古老國度,為人處世之難毋庸多言。 功高而不震主,勢大而不欺人,失勢而不抱怨,被誣陷從不辯解,不論人生際遇如何,均淡然處之,這就是一代名將郭子儀獨特的生存智慧與做人理念。無論是情勢所逼,還是天性如此,郭子儀總算圓圓滿滿走完一生,沒有留下太多遺憾 。
人生至此,夫復何求!郭子儀的傳奇人生經歷似乎無法複製,堪稱數千年所僅有的特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唐名將程咬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唐名將李靖的徒弟是誰?
※大唐名將被誣告 長孫無忌如何幫其洗刷污名
TAG:十二星座的故事 |
※功高蓋世蒙冤千古的大明藩王
※都功高蓋世,韓信被誣殺,他卻位極人臣無人敢構陷,倆字道破天機
※漢武帝功高蓋世太嚇人,一個皇陵旁邊就埋葬了兩萬多名修陵人!
※不為人知的:史上她功高蓋世!死後卻立無字墓碑?
※歷史上最委屈的三位皇帝:明明功高蓋世,卻被人罵了幾千年!
※他給曹操的軍糧中混入不少人肉乾,功高蓋世,卻無法位列三公…
※他給曹操的軍糧中混入不少人肉乾 功高蓋世 卻無法位列三公
※大秦帝國第一勇將白起,身後事卻離奇至此!因功高蓋世,卻慘死於此人之手!
※史上五大常勝將軍:沒岳飛,第五位手無縛雞之力,第一位功高蓋世
※獨家揭秘:為何他功高蓋世!卻不是英雄而是梟雄?
※功高蓋世的隋文帝名氣為何不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史上最強師徒猛將:岳飛居榜尾,第二對功高蓋世,第一對亘古無雙
※古代四大猛將墓:壯如山脈,五千年僅此四座,墓主開疆功高蓋世
※一代女皇武則天死後為何墓碑未刻一字,是功高蓋世,還是自知罪孽深重?
※古代男女二猛將:功高蓋世,死後軍禮下葬墓如山,五千年僅此二人
※宋江真如小說中那樣功高蓋世?真實的宋江卻並非如此
※一日三餐必吃的這種食物,原來營養「功高蓋世」!
※默克爾「功高蓋世」?又有難民給孩子取名Angela Merkel了!
※食事求是︱一日三餐必吃的這種食物,原來營養「功高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