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吳承恩的一部小說《西遊記》,加上83版一部電視劇《西遊記》,讓「唐僧取經」(唐僧亦作「玄奘」,以下皆稱唐僧)的故事家喻戶曉。可在這數百年的時光里,我們對這個故事的認知又是否完全正確呢?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根據相關記載,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僧遠遊印度,精心鑽研佛教經典;歷時17年,當他重新回到長安後,便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一心編書譯經。類似《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都是其著作,可謂唐僧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可相傳,早在唐僧之前,於東晉隆安三年(399年),東晉一位叫法顯的大師就已經去印度求學取經了。當年時值65歲高齡的法顯大師歷時15年,最遠到達天竺國,取得大量真經,學得大量佛法,回國後共譯出佛學經典6部63卷,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那部被成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的《摩訶僧袛律》。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對於法顯的存在,史學家尼古拉斯·沙勒曾說過:「人們知道訪問過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是法顯。」無獨有偶,學者恩·克·辛哈也曾表示:「中國的旅行家法顯,給我們留下有關印度的寶貴記載。」


除了時間之外,歷史上對唐僧出行取經的方式和其所收的徒弟也曾出現過其他的說法。就我們所熟知的, 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奉旨而行,而其所有的徒弟中也屬孫悟空最出名。可在另一種說法中,這些似乎都與一個叫石盤陀的人有關。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據傳,唐僧出行取經並非奉旨,而是其自己一意孤行,「偷渡」去的。當年唐僧在長安偶遇一位自稱來自天竺國的高僧,在被高僧「熏陶」後,其就萌發了去天竺國取經的念頭。可當時的「政府」覺得邊境狀況惡劣,所以並沒有準許。


可唐僧去意已決,在暗中準備一番後還是悄悄的走了。在得知唐僧出逃後,朝廷一度曾派人追捕唐僧。不過最終由於一個叫石盤陀叫之人,在路上為唐僧擔任嚮導,助其逃出瓜洲,唐僧還是順利的「逃走」了。當然,由於種種原因,石盤陀最後也離開了唐僧的隊伍。

唐僧取經並非首位,孫悟空的原型是石盤陀?


後來,也有人說吳承恩寫《西遊記》,其中孫悟空的原型就是這個叫石盤陀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死了,他第一個奔喪;蜀國滅亡,他卻被罵是叛賊
丹唇未啟笑先聞?王熙鳳是這樣做到的,你學得來?
中國最奇葩的一個朝代:任用官員,先閹割再使用!
一個細節,暴露出王熙鳳其實並沒有降住賈璉,結局一定悲劇!
最早的四大名著中只有《水滸》入圍,其餘三本另有奇書

TAG:忘記歷史就是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