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林彪反對紅軍走「弓背路」毛澤東如何應對
對於大縱深、長距離及曲折反覆路線的機動作戰行動,當時紅軍中有許多人不理解,也有抵觸情緒。如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就埋怨紅軍走的儘是「弓背路」,主張走弓弦、走捷徑。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將紅軍各部隊長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直線連起來,會發現它們和紅軍長徵實際路線構成了幾張彎弓的形狀,紅軍基本上是在彎彎的「弓背」上行走。「弓弦」下多為平原、丘陵地區,物產豐富,行軍方便。而「弓背」所經之處,多為高山大川、雪山草地,地瘠民貧,行軍異常困難。
那麼,紅軍為什麼不走平坦的「弓弦」近道,而走山高路遠的「弓背」呢?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落腳點幾經變化
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並不是一開始就定下來的,而是在長征途中根據敵情、我情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決定的。落腳點的不斷調整,導致紅軍的長征路線自然不是筆直的。
就中央紅軍而言,起初是決定到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師,待會師計劃無法實行時,遂在黎平會議上決定西進貴州,建立川黔邊根據地,遵義會議上又決定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在川西南或川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他們根據敵情與國際形勢的變化,最終決定繼續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
此後,由於張國燾頑固堅持其南下錯誤主張,中共中央被迫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落腳點隨之進一步調整為陝甘蘇區。長征落腳點的幾經變化,導致中央紅軍的長征路線不是直接由華南直向西北進軍,而是向西、再向北,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
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
如果將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決定的幾個戰略落腳點連起來,構成的曲線雖然彎曲,但總體上看去,還不算太繞路。而從實際的長征路線看,卻是走了一個大大的彎路。紅2、紅6軍團的行軍路線更是如此,比中央紅軍的路線更加偏西、更加偏遠。原因很明顯,這是國民黨重兵圍追堵截的結果。
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堵,針對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若要想保存自己而不致全軍覆沒,只有避開敵人重兵設防地帶,繞道前進。如湘江戰役後,蔣介石調整部署,在湖南新寧、城步、綏寧、通道、靖縣、黔陽、芷江一帶趕築工事,同時命令廣西軍閥配合堵截,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北去湘西的路上。危急關頭,中央紅軍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放棄北上計劃,轉而西進貴州。
機動作戰的需要
嚴酷的自然地理環境對紅軍行軍和作戰自然不利,但卻可以憑藉其擅長的機動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隱蔽行蹤,機動作戰。如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以及紅2、紅6軍團在滇黔邊界烏蒙山區的迴旋戰,都充分發揮了紅軍機動作戰的優勢,與敵重兵集團來回周旋,並伺機突出重圍,擺脫危機,繼續前進。
對於大縱深、長距離及曲折反覆路線的機動作戰行動,當時紅軍中有許多人不理解,也有抵觸情緒。如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就埋怨紅軍走的儘是「弓背路」,主張走弓弦、走捷徑。
但機動靈活是紅軍作戰的特點,是以弱勝強的關鍵。毛澤東準確地把握了紅軍的這一特點:「為了有把握的取得勝利,我們必須拒絕那種冒險的沒有勝利把握的戰鬥。因此,紅軍必須經常的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
長征中,紅軍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和作戰地區,足跡遍布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高山大河、雪山草地雖然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以至許多人犧牲在漫漫征途上,但也磨練了紅軍將士的革命意志,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為人民軍隊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鄧小平南巡期間在上海為何借錢買鉛筆橡皮送給孫子們
※70年毛澤東半夜秘見葉劍英 交給他何特殊使命
※欲殺孫中山的陳炯明因得誰下跪求情才得孫中山原諒?
※警衛憶:毛主席在陳毅追悼會後病得厲害 曾兩次休克
※胡志明稱哪位開國元帥是他的老領導 一定要用尊稱
TAG:談文讀史 |
※毛澤東在長征中如何重獲軍事指揮權
※軍事地圖:讓長征中紅軍鐵腳板上長眼睛
※毛澤東長征中如何重獲軍事指揮權
※長征中毛澤東發脾氣:反對一場戰鬥被免職
※紅軍長征中是如何打破蔣介石「帳前軍師」的毒計?
※長征中的清明節 毛澤東為誰落淚?
※長征中毛澤東神機妙算靠的是什麼?解密軍委二局和偵破天才曹祥仁
※長征中女紅軍負責什麼樣工作?
※萬里長征中女紅軍的血淚之路
※長征中,張國燾準備武力對待堅持北上中央紅軍,情況是否屬實
※紅軍長征中為何張聞天要「三讓總書記」,結局成謎
※紅四方面軍為何在長征中南下?沒有看清毛主席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海上絲綢之路東非拉穆島 遠征中國的三角獨帆船
※長征中天天被毛澤東喊「大哥」「的人是誰」?
※長征中一高級將領持槍阻攔毛澤東北上
※長征中的姊妹花:帶著嬰孩爬雪山過草地走完長征路
※紅軍長征中,張國燾堅持南下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最後他也北上了
※紅軍長征中的「密碼腦袋」
※他是長征中犧牲的第一位紅軍師長,建黨前就認識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