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老貓:偉大與庸俗,中間隔著一個編輯

老貓:偉大與庸俗,中間隔著一個編輯

老貓:偉大與庸俗,中間隔著一個編輯



文 | 老貓

儘管這是一部不怎麼出名的電影,但一開場我還是非常感動。


紅色的鉛筆在粗糙的紙面上划過,刪除,添加,修改。一部部不那麼完美的作品,最終變得精緻而高尚,擺在書架上,成了人們傳誦的對象,成了文學名著。一個潦倒的被無數出版商拒絕的作家站在門口,他即將遇到這輩子最大的知音……這部電影竟然敢拍這麼小眾的群體——出版公司的編輯,而且,拍得這麼細緻,告訴你天才和庸才的區別——就差一個認真的好編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以及這部電影的主角之一托馬斯·沃爾夫,如果沒有遇到這樣一個編輯,他們可能一生碌碌無為,忙於為生計奔波,那些偉大的作品也就會從腦海里一閃而逝,或者擱死在紙箱中。


電影中譯《天才捕手》(《Genius》),脫胎自珀金斯的傳記,講述圖書編輯麥克斯威爾·珀金斯與作家托馬斯·沃爾夫的故事,之所以心有戚戚,是因為編輯也是我幹了幾十年的活兒。


中國人的話,編輯是為他人做嫁衣。珀金斯的話:編輯沒有創造任何事物,他只是讓作品變得與眾不同。說的都是一個意思。

現在網路文字橫行,編輯這個活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他們習慣把編輯和作者統稱為「小編」,即便是文章作者自己,也改了自稱,從出口必自稱「筆者」,變成出口必自稱「小編」。一個「小」字,一個「編」字,透著蔑視或者自謙。其實,在整個文字寫作的領域,編輯應該是功力最為深厚的,他必須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簡潔,什麼又是作者最費心機的得意之處,什麼是作者忽視的精華所在。他還要知道,怎樣才能起一個既吸引人、朗朗上口的標題,而不是故作玄虛、騙人點擊。


舉個例子,如果是一篇新聞評論的標題,那麼句式應該是動態的,用以鮮明地表明觀點,《改革與創新》就需要變成《改革的核心是創新》;如果是小說,那就要考慮美、有力和抓眼球,《Trimalchio in West Egg》就該改成《了不起的蓋茨比》。


說得直白一點,一部作品的原始狀態,很有可能是一株未經修剪的樹木,編輯的工作,就是讓它呈現漂亮又不失自然的模樣。我小時候做過的最極端的編輯訓練,就是把一篇四五千字的新聞特寫改編成一則二百字的短消息,而且不能失真,不能遺漏事件必要的節點和信息。這很考驗功力,一大堆蔬菜要變成一個沙拉,還不能損失營養,目的是讓它更利於傳播,也更有力量。

老貓:偉大與庸俗,中間隔著一個編輯


我入行的單位,是編採合一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既可以出去採訪、寫稿件,也可以在家當編輯。這種方式其實很好,因為沒有寫作過,怎麼能知道哪裡好、哪裡不好?即便是在國外,也沒有大學畢業直接當編輯的,都要當一定時段的記者,寫得好了,有想法了,才可以進入編輯領域。


我還記得當時寫的一篇重頭稿件,是說某中學教育改革的。當時報上選題,整個部門都覺得好,於是我興奮地跑去學校採訪,找老師談,找學生談,找家長談,找已經畢業的人談,一次次沉澱,一次次補充,這次採訪總共用了一個多月。由於手頭材料很多,一時下筆,有鴻篇巨製的感覺,竟然寫了兩萬多字。捧著稿子,找部門主任去修改。我的部門主任是一位老編輯,他反覆跟我講怎麼立主題,怎麼去繁就簡,一遍遍地讓我篩選材料。整個修改過程,比採訪的時間還長,竟然用掉了三個多月,兩萬多字也變成了七千字。我記得這篇稿子我已經改了七遍,有點噁心想吐了,最後一次去找主任,我說,真改不動了,要不就別發了吧?


他問我:你確定改不了了?


我說對,我真改不動了。


他說好吧,那交給我吧。

幾天之後,文章見報了,只有三千多字,我和自己的原文對照了一遍,發現我的主任用我的材料重新寫了一遍。緊湊,鮮明,好看。署名是我的名字。當時我一邊放著報紙,一邊放著自己的原稿,對照著看,突然就開竅了。我知道,重要的不是這篇文章發表了,而是我知道怎麼寫文章了,頓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練成神功的感覺。


這種感覺是對的。從此以後,我的主任幾乎沒讓我怎麼改過稿子,因為我上路了。


講這個故事,是想說,一個作者,一個記者,遇到一位好的編輯是多麼重要。在文字這個領域,當一個好編輯,就是當一個引路人,是積德行善的職業。


當時那個單位,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和傳統。一是編輯就算把稿件重寫了,也不可署名;二是一旦有外單位的人,比如通訊員、線索提供者參與了采寫過程,那麼本報記者的名字一律署在後面;三是有個評報欄,無論是誰,都可以把版面貼上去,對文章或版面進行褒揚。我記得我第一次編輯的版面,就被報紙的副總編輯貼了,旁邊是紅筆題寫上百字的意見。我和這位副總編輯還不熟悉呢,他也對不上我是誰,但我學的中學課本上有他的文章。寫了這些意見,說明他仔細琢磨了我的版面,這本身就是一種刺激和鼓勵。

這種扶攜新人的風氣是讓人一輩子都難忘的。後來在另一個部門,我因為一個標題和領導爭論,相持不下,回家想了一晚上,終於自己把自己說服了。第二天一早,正準備改動標題,沒想到領導突然來了一句: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你的意見對。結果,我們又為誰的意見對爭了起來,彼此成為昨天的反對派。最後用的什麼標題現在想不起來了,但爭論的過程確實是受用的,是一種提高。


後來,我到了新的報社,報紙也從鉛字排版完全電腦化了,但我依舊有著將文稿列印出來後再編輯的習慣。當時許多報紙,都希望學到大報風範,可有些骨子裡的東西,是傳承的,不是那麼容易就學來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看到《天才捕手》,就鼻子發酸的原因。在好萊塢那麼商業的地方,還有人在為編輯樹碑立傳,讓那些名著之後隱身的編輯走上前台。這值得我這個業內人士感動一把。


多年後,我曾經寫信給幫我改了七遍稿子並且重寫一遍的部門主任,向他表達感激之情。他回信說:「哎呀,我已經完全記不得了。」

老貓:偉大與庸俗,中間隔著一個編輯



這些年來,因為寫小說、寫書,接觸了許多出版圈兒的編輯,有一部分是非常認真的,改了個標題,整本書都不一樣了,我一看就說,這麼一改,至少多賣出一萬本。有一次,我還把一位年輕的作者介紹給一個文學雜誌的編輯。說句實話,這個編輯我也不怎麼熟悉,就在一起喝過兩次酒。我沒想到的是,這位編輯幾乎是手把手地教作者改稿子,就像電影里珀金斯做的一樣。後來這位作者紅了,得了不少獎項,他一直說是我把他帶進門,實際上,他真正應該感謝的,是這個認真且有識人眼光的編輯。


當然,也有些讓人無語的。


比如有家影視公司,曾經看中了我一個歷史人物長篇,約我過去談一談。一聊起天,口口聲聲這裡不滿意那裡不滿意,要求加各種各樣的愛情戲碼,要求拿戀愛當主線。我很快就明白了,這是要八卦戲說的路子,和我這個作品完全不搭邊。而這位跟我主談的負責人,就看了一份三千字的提綱,因為他很忙,根本沒有時間讀原作品,甚至沒搞清楚作品是什麼風格。


早知道如此,其實就不必見面了。


還有一家圖書公司,跟我聊稿件。當時說,現在的讀者沒工夫看長篇,只愛讀短篇,要不你寫個短篇的合集吧?幾個月之後,當我整理好短篇合集,對方的口風又變了:短篇真的不好賣,長篇才是市場主流。這一來一去的變,拿形式蓋內容的,就把作者辛辛苦苦的工作給毀了。這裡面最大的硬傷是:無論長篇還是短篇,他們都一個字沒有看。編輯壓根兒沒有閱讀的慾望。


再有一家就更奇特了。編輯主任只問題材,不看作品。不知道為什麼,這位非常不喜歡言情作品,一聽說內容是言情的,選題會上一句:「現在誰還愛看言情啊?」就把作品給否定掉了。現在的出版單位,講究效益是對的,把握市場動向也是對的,但也不能粗糙如此——言情有一萬種寫法,你見過幾種呢?


因為既當過作者,也當過編輯,我深知這個行業的苦衷。無論編輯還是作者,其工作的本質,就是工匠,是一種精心的、耐心的文字打磨。如同珀金斯和沃爾夫,兩個人不停衝突、打磨,樂此不疲、廢寢忘食、彼此不服並且試圖說服對方,這樣才能磨出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好作品。只可惜,這樣的編輯,現在越來越少了,而一旦要遇到這樣的編輯,應該格外慶幸和珍惜。就像那位作家沃爾夫,他真是祖上積德,修來的福分。


這個行業沒有耐心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我聽過許多這樣的言論:我們不要言情作品(事實上市面上流行的文藝作品幾乎沒有不沾言情的)、我們不要古裝的、科幻的(事實上電視里播出的大量劇集都是古裝的,大紅大紫的《三體》則是科幻)、我們不要室內劇(事實上年輕人追看的英劇、美劇、韓劇、日劇半數以上是室內劇)、我們不要這個不要那個……真的不知道你們想要什麼了,這些,都是缺乏發現能力卻又想快速發財的人,對自己的開脫之辭。


即便是媒體,似乎也不願意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去打磨一份報道了。一切都講究快,一切都講究成本低廉,否則大家都會挨餓。這讓行業顯得更加低端,也讓信息更加龐雜,甚至真偽難辨。


前兩天,看到網上有一篇產品質量維權的新聞,這篇新聞來自山東一家媒體,說的是有人買了洗衣機才幾個月就出了故障,廠家維修要收費,經過維權,顧客才得到免費的修理。短短几百字的文章,當事人就有李女士、劉女士、黃女士三種稱呼,最後免費維修的不是洗衣機,而是冰箱。這篇文章無論作者還是編輯,都是如此粗疏馬虎,最後讓人看得滿頭霧水,開始質疑其真實性。這已經不是水平問題,而是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了。


和工匠精神沒落相匹配的,是《天才捕手》這樣的電影,在商業上並沒有獲得成功。有文章稱,它的北美票房只有136萬美元,在中國上映,尚未突破1000萬元。不知道這個數據準不準。據說,劇情平淡、保守、過於穩當是主要問題,可能是觀眾群更關注主人公之間是否彼此掰彎,是否CP吧?總之,這個故事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可世間如此浮躁,難道不該懷念一下曾經的沉穩,鼓勵一下那些默默做事且精益求精的人嗎?


看過這個電影之後,我給一位出版公司的朋友發微信,推薦她去看這部電影。她說,已經有人推薦過了,只是,紙質圖書如此蕭條,讓人提不起興緻。


我說,以後不管載體是什麼,還是需要好編輯的。


說這話的時候我心裡都沒底。不過糾結至今天,我還是相信,人總會有高端的追求的,現在的盒飯可勁兒吃,但很快會有一天,人們會學得講究一點。


【作者簡介】


老貓|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媒體人。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都想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流沙河:一對飲食男女的悲劇故事
南香紅:楊大方,和細菌戰抗爭到最後的老兵(上)
安光系:這些年我錯過的三次財富分配機會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掌門和咪蒙之間,只隔著一個她
小米的成功與失敗,中間是不是都隔著一個樂視賈躍亭?
從姑娘到少婦,中間隔著一個薺薺菜餃子
青聽|我和他之間隔著一個世界
你與愛之間,只隔著一個紅包的厚度
女人與衰老之間,只隔著一個腹部!
HR與老闆之間隔著一個財務思維……
少女和大媽之間,隔著一條小「腰」精
安吉和宋仲基 中間只隔著一款髮型
你和瑜伽女神之間,或許只是隔著一個舞台,一起來吧
他在《中國有嘻哈》里與吳亦凡同齡但,中間隔著個林志穎和郭德綱
這些從小一起長大的明星,第二對辣眼睛,隔著屏幕都看著尷尬!
《我的前半生》小董比凌玲還要壞,網友:隔著電視都想打
一位母親的哭訴:我和孩子之間永遠都隔著一個手機,近在咫尺,卻無法逾越!
評《戰狼》:吳京跟李連杰之間隔著不止一個太平洋
入戲,齣戲,中間隔著一段篤定的距離
《王者榮耀》玩小號的大喬一個大招,隔著屏幕都能聽到對面的笑聲
美少年與大叔之間,就隔著一條髮際線的距離!
美女服飾攝影:人與人,隔著一顆心的距離;我與你,隔著一個紅塵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