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沒有一個是昏君,而是一個個奴隸主
近年來,網上流行一種說法叫「清朝無昏君」,乍一想,覺得他們說得沒錯。但是仔細一推敲,這個說法卻存在偏頗,清朝確實無昏君,但是滿清十二帝都是奴隸主。
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奴化程度最高的王朝,大概也沒有多少人反對。「明君」之朝,「奴化」之社會,這裡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
將清朝的「明君」抽絲剝繭,就會發現:「明君」與「奴化」,二者不僅有聯繫,而且是因果關係。
世所共知,滿清在入主中原前,基本上部落社會奴隸制國家。清朝第三代領導人康熙,乃明君間的明君,被稱「聖君」。最高權力輪轉到他手上,建州女真已經入主中原、「清承明制」推行大半,然而,就在這個「聖君」統治期間,《圈地令》、《投充令》大行其道,這些「國家法令」鼓勵滿清貴族明火執仗地干著奴隸主的勾當。
圈地奪人,強迫漢人「投充」為奴,八旗子弟畜奴成風,奴婢沒有人身自由、被主人肆意奴役剝削,任意買賣。從人身權利而講,他們與牛馬並無二致。不堪忍受的漢人紛紛逃亡,清廷隨後又發布了《逃人法》,嚴厲處罰逃亡者,對窩逃者處以重刑。
這種「圈地蓄奴」盛況直到1724年雍正時期,才有所改觀。雍正給了漢族奴隸平民身份。但是這位清朝的第四代領導人,對部落社會奴隸制的留戀意尤未盡,還是將前清的一部分奴隸制傳統沿襲下來,說是其祖先時代固有的「美俗」。
比如他在整人的同時,賜被整的人「豬狗」名,視為牲畜一般。這個素以「勤政」著稱的皇帝,在對奴才的馴化上不遺餘力。終滿清一代,滿大臣對皇帝始終以「奴才」自稱,而漢族大臣雖然對清帝自稱「臣」,但其實際地位比「奴才」滿族大臣遠遠不如,乃「奴下之奴」。
奴下之奴,就是帶有「戰利品」性質的奴隸了。奴隸的品質怎麼才算優秀?奴隸主給出的是這樣答案--膽怯、順從、卑躬屈膝,苟且偷安……
清帝發出的,是民族氣質惡化的信號。自清三百年,子民們漸次形成了一種極為猥瑣惡劣的氣質,也可以說奴隸品格的集大成。一個東方大國的國民精神,就這樣被降低為「奴隸的品質」。
清朝統治者滿足了大清國民的最低願望——坐穩了奴隸。
對於清朝的本質,日本陸軍大將板垣征四郎說得毫不留情--大清不過是一個「擁有自治部落的地區上加上了國家這一名稱而已」。
然而,部落奴隸社會,為什麼就「昏君少、明君多」呢?
這不是君主自修的結果,而完全由生存環境所決定。奴隸社會,尤其是部落奴隸制,比起血統傳承來,更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首領的選擇上,「搶班奪權」蓋過「繼位接班」。前清的三代領導人,都不是部落首領合法接班人,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多爾袞,都是血拚出來的。
這種生態環境下,「昏君」=胡來的人、糊塗的人怎麼可能勝出?所以,「頭人」的啟蒙教育也要求「登大位者」必須保持耳聰目明,否則隨時可能被血淋淋奪位。
可以說,「明君」是部落奴隸制社會逼出來的產物。頭人不「明」,則難以在血雨腥風中立足。而這些「明君」的精神本質,與其說是「地主」,不如說是「奴隸主」更為貼切。
因而,清朝「無昏君」,恰恰是彼時中國倒退為半奴隸半封建社會的一個寫照。不是說少數民族就不能執政華夏,關鍵執政者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還是導致社會文明倒退,是搞民族融合還是搞民族壓迫,實施的是狼道還是人道,二者絕不可混為一談。
清朝幾無昏君,但是,再好的奴隸主,也不會拿奴隸當人。
※中國古代女子纏足的真正原因……和性有何關係?
※唐玄奘會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出國留學生
※清朝滅亡後 100多萬清軍部隊 投奔了誰
※岳飛血訓:別做領導煩心的能人!
※清朝皇帝亂倫惹下絕後之禍!
TAG:清朝那些事兒 |
※這個朝代沒有出過一個昏君 但是提到它人人都咬牙切齒
※三國時昏君不少,暴君只有一個,真是令人髮指
※這個朝代雖然沒有大昏君——但「滅亡」的原因,卻也是「很簡單」
※商紂王真的只是個昏君,一點作為都沒有嗎?
※遇到這樣的鏟屎官,朕上輩子一定是個昏君!
※戲子皇帝,李存勖是個昏君還是明君這個問題,似乎就已經有了答案
※隋煬帝是明君還是昏君?面對一個諷刺他弒父的詩人,他是這麼做的
※中國唯一一個沒有昏君卻慘遭滅亡的朝代
※滿清創造一個歷史,立國三百年沒有出一個昏君!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個是明君?哪個是昏君?
※清朝立國三百年,為何沒有出一個昏君?
※為何有人會說明朝三百年的皇帝中沒有幾個正常人,大部分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真的如此嗎
※坐擁一萬八千個老婆的皇帝,不但不是昏君,而且還很有作為!
※既然大明王朝個個都是昏君,為何還那麼多人懷念它?
※1800字讀懂明朝十六位皇帝,沒有一個好人,不是昏君就是奇葩
※這個王朝沒有出現過昏君,但是卻後世人被罵的很慘!
※這個王朝從沒出過昏君,但是卻被罵的很慘!
※劉禪不傻,但絕對是個昏君!
※人人都尊敬懷念的這個朝代:卻是盡出昏君,沒出過一位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