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和簡譜的由來
目前,我們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樂譜就是五線譜和簡譜,二者皆為舶來品,五線譜是十九世紀西方宗教東傳的伴生物,簡譜則是本世紀初學堂樂歌運動者們自日本帶回來的「經」品,它們的來歷,愛樂者、習樂者不可不知。
1
五線譜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2
簡譜
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後用來教唱家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棱再加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範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成年人按這幾個步驟練琴,進步神速
※道教與美術繪畫有怎樣的歷史淵源?
※管平湖先生被初中語文課本PS
※以氣彈琴,氣韻傳神
※米芾「得筆」說推論
TAG:郭關藝術 |
※天然簡便識記五線譜的方法
※傳世清音 琴歌《關山月》喬珊 附減字譜及五線譜
※一次搞懂五線譜知識
※在五線譜上田徑,在衣服上跑馬,很有意思的微觀世界
※箐口梯田,彩色五線譜,一坵坵,一塅塅,一層層,一圈圈
※書法章法節奏的「五線譜」
※五線譜上的電影人生
※巧記五線譜調號的兩種方法
※燕子棲息在電線上 編排一幅200多米五線譜
※I&B手繪丨當插畫師遇見五線譜,演繹什麼叫「跳動的音符」
※大家好 我就是傳說中的五線譜!
※三相五線制如何接線?一篇文章通通告訴你!
※他是個體育老師,不懂五線譜,卻帶領一群山裡娃,用唱歌醉倒了全世界
※走路帶風,從五線到國內一線的跨越,張天愛掰彎的妹紙不少
※日本一線女星片酬曝光,新垣結衣才11萬,這個價格在我國請個四五線以下的都很難啊!
※故宮?天台?最好的五線菩提在哪
※山東省的一個很出名的縣,如今卻成為五線城市!
※陳翔毛曉彤分手疑似男方出軌,知名作家怒斥:四五線戲子,和薛之謙一樣
※網友怒罵二十五線網紅,戛納開幕穿「國旗裙」走紅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