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盛世下的危機,巔峰時期為何四次出征緬甸卻失敗而歸
自九世紀初驃國向唐朝進貢始,到南宋末,中緬兩國間都是以間接的和平交流為主。十三世紀後半葉,蒙古征服大理,中國與緬甸真正成為領土接壤的鄰國,交往才密切起來。曆元、明、清三朝,中國與緬甸之間的關係,大略而言,算得上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但在東亞朝貢體系中,緬甸作為中國藩屬國,始終屬於比較疏離的那種,比不上與中國密切的朝鮮、越南、琉球、暹羅(今泰國)等國。
元明之際緬甸尚隸屬中國版圖,但由於嘉靖至萬曆爺孫三代疏於朝政明廷腐敗孟養土司和木邦土司聯兵擊殺緬甸宣慰使莽紀歲,瓜分緬地。莽紀歲之子派人到昆明申述,希望明朝出兵討伐,明廷不理。其子莽瑞體奔逃匿於洞吾母家長大後莽紀歲之子莽體瑞自力啟兵為父復仇,勢力逐漸強大,掃平各部。因憤恨明朝未救,並與思機發聯兵侵犯雲南邊境,自稱西南金樓白象王。
明末東北滿清入關朱明皇帝逃入西南緬甸,吳三桂大軍兵臨緬都阿瓦城活捉永曆帝,然而當時吳三桂邀功心切立馬自阿瓦城回軍,諸位土司仍然隸屬於緬甸不復眾建。清人趙翼所說: 「是時三桂未及為善後,許以邊外木邦、猛密、大山諸土司,聽其仍為緬屬,不復能如明初之眾建 而分其勢。」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昊三桂率領清朝軍隊在阿瓦郊外俘獲永曆之後,約有一百多年時間,中緬之間沒有什麼官方來往。到1752年雍籍牙王朝 (1752-1885年)建立後,中緬雙方在滇緬邊境地區才又有接觸。清朝建立康熙至乾隆爺孫三代關注重心在西北西域對於西南緬甸只要求羈縻臣屬而已,後緬甸賊匪侵擾雲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因為緬甸向中國內屬土司徵收貢賦,正式引發了中緬邊境衝突。而雙方都沒料到,這場小規模衝突會引發雙方數以萬計的大軍展開長期的血腥鏖戰。
清緬戰爭爆發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大清軍隊進攻。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紮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軍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清朝廷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是它造成中南半島上這一大變局,既削弱了緬甸,又挽救了暹羅,而是耿耿於懷在全盛時期無法打服「南荒小夷」。
其中第四次出擊緬甸規模最大,乾隆皇帝很憤怒地調集精兵強將,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任重臣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舒赫德為參贊大臣,鄂寧為雲貴總督。原來跟隨明瑞出征的滿洲兵調回,增調1500滿洲兵以及3000貴州兵入滇,雙方已經打得精疲力盡,都有厭戰情緒,幾經交涉後正式議和,清兵沉炮焚舟,全部撤走。這場延續多年、花費清朝911萬兩白銀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但乾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就是在這個時候,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工業時代。乾隆盛世是傳統中國的巔峰,但光鮮的外表卻掩蓋不了內在的腐爛。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培養出來的民眾只能做「奴隸」,自私、麻木、冷漠、對公共事務毫不關心;屈服於皇權淫威的官員們用貪腐侵蝕著帝國的肌體;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字獄打斷了士人的脊骨,從此中國的知識分子再也沒能站起來。
馬戛爾尼訪華後曾說過:「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預言它遲早會「不再有紀律和安全」,「英國從這一變化中將比任何其他國家得到更多的好處」
※日本人眼裡的中國歷史,和我們的想像不一樣
※歷史上最亂的「輩分」,侄女嫁給了姑父,姐姐又嫁給了妹夫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最終結局
※朱棣奪了他侄子帝位後,做了一件很瘋狂的事情
※宋太祖與宋太宗兄弟倆的特殊癖好,原來是這個
TAG:小鄧說歷史 |
※清朝進入鼎盛時期之後,為何在嘉慶朝迅速走向了衰敗?
※巔峰時期的他屢次戲耍四大中鋒,世界籃球更因他而改變
※清朝進入鼎盛時期之後 為何在嘉慶朝迅速走向了衰敗
※抗戰時淪陷後的「孤島」上海,卻經歷了一段 「畸形繁榮」的時期
※亂世出英雄,歷史上的九大亂世時期
※為何 吐蕃 強盛時期,專挑強大的唐朝打,而唐朝又遲遲不滅掉他
※堯帝時期出現了兩次大劫難,為何卻沒有被起義推翻?
※上承亂世、下順和平,五代十國一直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了解其世系關係才能避免尷尬!
※蒙古和南宋有個時期同時反腐,為何一成功而強盛,另一失敗而滅國
※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一蹶不振,進入大分裂時期
※鼎盛時期的清朝為何在嘉慶王朝就迅速走向了衰敗?
※嘉慶帝並非昏君,卻為何使鼎盛時期的清朝迅速走向衰亡?
※三國時期猛將呂布為何被稱為最失敗的跳槽者
※抗戰時期日軍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敗仗,而失敗的原因卻令人尷尬不已
※堯帝時期出現了兩次大劫難,為何卻沒有被農民推翻?
※金庸筆下最厲害的六大門派,雖巔峰時期獨步天下卻短命
※晉國在春秋時期有多強?為何後面會被三分而裂?
※二戰時期,為何日軍前期和後期的表現並不相同,原因其實很簡單
※和珅在乾隆時期受盡恩寵,為何嘉慶皇帝一上位就急於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