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79歲的瓊瑤,竟這樣安排生死

79歲的瓊瑤,竟這樣安排生死



點擊上方綠標,傾聽主播玎璫的聲音




Written by 汪貴貴




79歲的瓊瑤在3月12日發表了致兒子和兒媳婦的公開信,交代後事。



她說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叮嚀兒子,無論生什麼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不需要急救措施,只要讓她沒痛苦地死去就好。




這個瑪麗蘇的鼻祖、蘇了一輩子的「公主心老奶奶」願意以最簡單最無聲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公開信是一貫的瓊瑤風,羅里吧嗦但深情。




核心是:




「今天的《中國時報》有篇社論,談到台灣高齡化社會的問題,讀來觸目驚心。它提到人類老化經過『健康→亞健康→失能』三個階段。事實上,失能後的老人,就是生命最後的階段。根據數據顯示,台灣失能者平均卧床時間,長達七年,歐陸國家則只有2周至一個月,這個數字差別更加震撼了我!」




失能之後是死亡。事實上,瓊瑤最擔心的,是如果自己失能,沒有辦法決定自己怎麼死,兒子和兒媳會因為愛和不舍對她進行治療以延長壽命。




「沒有一個卧床老人,會願意被囚禁在還會痛楚、還會折磨自己的軀殼裡,慢慢地等待死亡來解救他!可是,他們已經不能言語,不能表達任何自我的意願了!」




她說不論生了什麼重病,「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地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地活著,意義重大!」




「生命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




甚至,瓊瑤說「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




筱懿說:

「寫情愛的女人反而都不軟弱,明白底色的冷酷,即便綺麗浪漫,最後都必須面對孤獨的內核。」




很多人看完瓊瑤的「遺書」有些傷感,這個寫著「看星星看月亮談人生談理想」的愛情戲的女作家垂垂老矣,也到了交代後事的年紀。




你們第一次看到瓊瑤的作品是什麼時候呢?




大概是在小學,姑姑把一本《窗外》放在枕頭底下,我不小心看到。記得當時,姑姑趕緊收了起來,大概是怕我翻開受到不好的影響吧?畢竟是言情。




現在,我也到了姑姑當年的年齡。




當年瓊瑤戲的演員已有好幾個不在人世,瓊瑤「奶奶」直面死亡,而我也經歷過好幾位至親的離去了。







三年前的冬天,大伯被診斷出了肺癌。




從確診到去世,如醫生所說的,整整一年時間。




大伯是生意人,從一窮二白到小有資產,脾氣硬又好面子。




他是我們這個大家族的老大,他唯一的兒子、我的大哥因重大車禍還在康復期,唯一的孫子、我的侄子正值高三——他是一個不能倒下的人。




而在大伯的整個治療期間,家人們就一直陷在深深的矛盾中。




一確診,我們家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堅決認為不能告訴他,怕他受不了這個打擊會一蹶不振,不如讓他以為是普通肺病反而心情好有助病情;一派認為一定要告訴他,由他自己決定在哪治療、怎麼治療。




最後的結果是,沒有告訴他,也放棄了去腫瘤科的想法。他被安排進了省會醫院的呼吸內科,以為自己是肺結核,打幾天針就可以回家。




第一次化療,家人和醫生說好,故意把藥瓶套上袋子不讓他看見上面的字,只說為了「消炎和營養」。




一開始,大伯還沒有發覺,每天和我們聊東聊西,詢問回家的日期。




可是,隨著化療藥水對他的摧殘和住院天數的增加,他覺著不對勁兒了。




他會問醫生藥名和功效,也會去問其他病友病情。




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他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他輕輕地嘆氣:「你們瞞我,哪能瞞得住呢?」




不能忽視的事實是,知道病情之後,大伯果然變得心事重重、身體每況愈下。




第二個矛盾,是否回家過年。




那年春節,大伯的病情加重。大家心知肚明,這可能是他最後一個春節,大伯自己也很想和家人團聚,可醫生的建議是在醫院更加保險。




最後,生前的最後一個春節,大伯在醫院度過了。




眼見著他從精神矍鑠、充滿自信到頹靡和寥落。




有人說回家養著吃藥維持就好,有人說還要去上海、北京的醫院找更好的醫生——面對重病,治或不治、保守一些還是多多嘗試,都是艱難的選擇。




明知死亡在前,作為家人,誰都想拖延它到來的時間。




大伯的最後半個月,住在縣城醫院靠營養液維生。他插著留置針、導尿管,不吃不喝也不上床睡,只靠坐座椅一動不動,終日乾熬。




他在住院治療的間隙安排好一切,包括還在繼續的生意、家中老小的生活還有葬禮和墳地。




他不願意見朋友。世交好友的探望都會讓他憤怒。




我想,這是因為他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吧。




往日頭髮整齊、西裝皮鞋、談笑風趣、走路帶風,如今卻乾癟瘦削、迅速老去,連路都走不動。






這就是死亡,從來不會眷顧誰,也從來不會同情誰。




而我們,在親見一次次死亡後一點點長大,開始思考生自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開始思考死亡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




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托出生命的光彩。




為什麼我們一直要說「死亡尊嚴」?




因為在病魔和死亡面前,任何一個人都無還手之力。




不得不任由它侵蝕皮膚,長滿色斑、迅速乾枯;




不得不任由它爬上眼睛、攫住身體,讓人一截截地失去知覺、失去自己。




那是一種深深、深深的無能為力感。




最可怕的是,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可意識卻還清醒,像是一場必須得默默忍受的凌遲。大部分人的最後時光,身體還比意識衰退得更快,太多的人閉眼被宣布死亡之後仍然會流淚。




面對死亡,矛盾和糾結太多。死亡對身體和精神的摧殘,誰也不能感同身受。




冰冷的醫院、狹小的病床,可也意味著可能延長的壽命;




熟悉的家、溫暖的床,可能也意味著對死神的「放棄抵抗」。




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卻是一個人人都不得不面對的話題。




我們很難輕鬆,卻應該輕鬆以對。




關於死亡的本質,不是「另一個世界」的美好描述,而是《死神來了》里的經典台詞「沒有意外,沒有巧合,無處可逃。」「唯有新的生命才能夠戰勝死神。」




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當我們知道一切的結果無法改變,可能就會釋然很多。




瓊瑤說:「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我們由於諱言死亡,最缺的不是感情,而是對死亡的知識。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到人臨終時會出現的狀況:呼吸出現「臨終喉鳴」、呼吸困難;聽覺可能是最後消失的,所以千萬不要隨便說話;會很痛,會很冷,不需要吃很多東西……




高質量的臨終關懷,是不追求猛烈的、可能會給病人增添痛苦或者無意義的治療,而是儘可能地進行撫慰。




如果生命是一段旅途,起點和終點都不可預料。對臨終者最大的尊重,大概就是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度過。




我想,關於「死亡」,每個人都應該和家人好好地聊一次。




如果能自己決定最後時光,你會願意怎麼做呢?



作者簡介




背景音樂


《サクラ 》- 磯村由紀子




作者



汪貴貴,哲學女,記者。認為每個人的情緒、思想、感情乃至人生,都需要有個出口,所以,有人愛說、有人愛畫、有人愛唱……喜歡並敬畏文字,希望文字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出口。授權她讀發布本文。




主播


玎璫,大學老師,十點讀書主播,我在她讀為你讀書。新浪微博@我是玎璫,個人微信號:wangjing6526






後台回復

拯救衣櫥

,參加本周小遊戲哦 』








↓點擊進喜馬拉雅收聽

她讀電台

,傾聽更多電台節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讀 的精彩文章:

30分鐘換個髮型,居然美到親媽都認不出!
想不到當年的那英和蔣雯麗,既教我們談戀愛,還教我們穿衣服
闊腿褲+平底鞋=舒適又時髦!!
周冬雨VS春夏,兩名90後影后的「對決」
《三生三世》讓楊冪身價暴漲170倍?

TAG:她讀 |

您可能感興趣

79歲瓊瑤,竟這樣安排生死
【08.29】每日一禪: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08.28】每日一禪: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此人是中國第一壽星,一生死了49個老婆,和54個兒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從24歲到33歲,我和醫院的不解之緣!
提前3個多月早產 970克巴掌嬰兒,闖過生死劫!
79歲瓊瑤稱死後要花葬,她的生死觀震撼很多人
1寶寶一出生,21歲的她就得死!123天的生死契約,原來,愛真的可以超越時空…
比起瓊瑤的生死安排,這個美女作家抗癌10年,生前做的這件事讓人感動震撼
37歲鄭智仍是亞洲第1:生死戰5鏡頭看他有多強悍?
小詹皇出盡風頭!12歲奪冠13歲能扣籃,偶像卻是詹姆斯一生死敵!
絕命穿越:生死秦嶺198小時
超越生死和時空的愛,非洲9歲男孩迎娶60歲老太太
寶寶一出生,21歲的她就得死!123天的生死契約,原來,愛真的可以超越時空…
1986,生死漂流
彭祖800歲壽終正寢的原因:篡改生死簿,死在媳婦手上
5秒鐘生死瞬間,他用44毫米的距離避免了4000人的傷亡!
5秒鐘生死瞬間:他用44毫米的距離避免4000人的傷亡
董路:國足生死戰上了10個人,不對,是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