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 |陽明心學是生命情感的真相
①《大學問》的三綱領
《大學問》總結了《大學》的三綱領:第一,是明明德。我們本有的和天道一致的心,它虛靈不昧,但人在塵世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把與生俱來的仁心遮蔽起來,即「一體之仁」因私慾之蔽而亡失。明明德,就是讓原本明德再呈現出來。禪宗有專門講到這個功夫,啟發了後來宋明的新儒家。出世之路要相信自己本有明德。我們看世界有另外一種方式,不是用耳目來觀,而是用心來觀。此心觀到的,就是那個事件的真諦。那如何使明德「明」呢?這就是第二,親民。「明明德」是修身,「親民」則是應用。親民,是指體察人民生活,不是說你將來要做官、做政治家才需要體察人民生活,每一個人都應當體察人民生活,我們的年輕一代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要早早的把他們領入到這一境界中去。第三,是人生的最高目標,止於至善。即「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我們的心裏面沒有任何東西,只有天理為標準。天理不是理論,中國人講的天理是生命情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心全部都是生命情感的真相,然後你以此去行為、去生活、去實踐。「親民」是「明明德」的途徑,目標是「至善」,而「止於至善」是最高境界。
②「親民」與庸常生活
回顧《大學》三綱領,我們今天的學生最缺少的就是親民。
今天的高中生,很多是以馬云為目標的。但馬雲能成為馬雲也是有「命」在作用的,並非人人都能成為馬雲。儒家首先是信命的,即八字命理學。孔子說
「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
。假如你一輩子為名利而奮鬥,那你荒廢了。讀了心學,你會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在心裡。無論處在怎樣的處境中,人生的意義是由我們的心決定,而非由八字。有了這個做前提,我們便知道陽明心學的意義。
比爾
·
蓋茨裸捐580億美金的事,有各種評論。我相信一點,從這件事可以看到蓋茨的智慧。什麼叫錢?什麼叫資本?無非柴米油鹽。580億美元是多少美國老百姓的柴米油鹽?現在請蓋茨一個人扛著,你說他累不累?他如果有閃失,多少美國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受到影響?我相信蓋茨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大概好幾個晚上沒睡著。他在想,我後半輩子應該怎麼過?後半輩子是不是繼續扛著這580億?他想想沒意思。人生走一遭不容易,我前半生髮財、致富,終於搞到580億,我後半輩子扛著幹什麼?大家一起幫著扛扛吧,這叫智慧。可見,比爾·
蓋茨的思想境界中有中國要素,中國式的智慧。
那麼如何出世?這條道路如何走?如何修心?
有一個虛構的故事。假如你貴為一個百億集團的董事長,有一天要去參加一個重要的商業談判,這個談判將決定你這個集團下一步的戰略方針目標。談判將在上午九點半進行,此刻已經九點十分,你的司機和你的秘書全在樓下等你,你一看錶,覺得不對,趕快。你不想遲到,因為這個談判太重要了,此刻已經九點十分,你還在擔心路上會不會被堵住,你夾著公文包,匆匆忙忙從董事長辦公室裡面走出來,走到電梯廳,剛想坐電梯,被一個人攔住了。你抬頭一看,認識他,就是每天在這個樓道里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你心裡有點急,問她什麼事?她跟你講,董事長,我候了你好幾天了,今天我終於候到你了,有一件事情我想問你啊,我上個月拿工資的時候發現少了一百塊錢。我到財務科去問過了,財務科說我們按照規矩做賬,再檢查了一遍,沒做錯,這一百塊錢是扣掉的,至於為什麼扣掉我們不知道,你到人事部門去問問看。我又到人事部門去問過了,人事部門說我們也是按規矩做的,這個錢該扣的,至於為什麼扣,不告訴我理由。我想來想去,只能找你董事長了,今天終於等到你了,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扣我這一百塊錢。你一股火氣就來了,你要參加那個談判牽扯好幾個億,你區區一百塊錢的事情還攔著我。你很惱怒地說「不歸我管」,然後揚長而去。假如你這樣的話,你的心非常小。如果你認真地給了她五分鐘的時間,聽了她的訴說,你從你的公文包里掏出筆記本,記下她的名字和這件事情,你很負責任地跟她講,我一定會把這件事情調查清楚,如果不該扣,一定還給你,你放心。
假如你這樣做,你的心就和天一樣大。因為天是包容萬物的。它不僅包容那喜馬拉雅山,他而且還包容喜馬拉雅山山腳下一顆無名的小草。
你雖然貴為百億集團的董事長,你仍然明白一個普通百姓一個月一百塊錢的出入對他的生活意味著什麼,你知道她生活的不易。什麼叫心和天一樣大?他並不區分那個重要的商業談判和一個清潔工那一件小小的事情之間有嚴格的等級差別。
幾百億資產和一百元錢,其實沒有差別,它們無非都是「柴米油鹽」。人情冷暖的極致,無非男女愛情;天道的極致,無非柴米油鹽。天道所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庸常生活,就是柴米油鹽。
中國人的思想是高明的,叫
「
極高明而道中庸
」
。「
極高明」
就是能把天道闡發出來,但它在「
日用平常」
當中。西方人在柏拉圖的時候就開始區分兩個世界了,感性世界和理念的世界。而中國論道,是一個世界,那就是感性生命的世界。所以中國哲學是「實踐」、也就是「實際經驗」的哲學。
現在年輕的一代一進大學就患「空心病」了,不知道生命的價值在哪裡了,精神虛脫。那怎麼辦?學心學。解決這類問題不要相信心理醫生,這件事跟心理醫生層面沒有關係。年輕人的疾患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人生態度」的問題。他的憂慮從哪裡來?從「我」字來。所以就要「去我執」,把「我」字放下。這就是講心學的意義所在。
這一點在中學課本里就應該講。
孔子主張的人生階段論(「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是有道理的,15歲以前應該學識字、算數、禮儀等,15歲以後就不一樣了,要學《大學》(大人之學,即學做君子)了。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在教育上總結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注意這四部書的閱讀順序很重要,不要搞錯。五四運動之後中國文化被打亂打斷了,開始把西方教育的東西拿來教中國人,但中國人是中國人。神秀慧能的對辯,應該編入中國的中學生教材中。
另外,《六祖壇經》中
「
風動還是幡動」
的爭論(「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也應編入中學課本,它記錄的境界是蘇軾也沒能達到的境界(蘇軾作詩「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的故事)。佛教說人間有八種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種擾動人心的外在因素。人們就在這八種風中搖搖晃晃。但如果你的心不動,哪裡有風?如果人家貶低你、你沒認為是貶低你,如果人家表揚你、你沒認為是表揚你,那你還會在風中搖晃嗎?一個人無論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別人稱讚他也好,誹謗他也好,他應該都能安然不動,泰然處之。如果小時候就知道這些,那該多好!
《六祖壇經》(慧能的禪宗)是佛教中的心學教材,讀了此書後才能讀得懂王陽明的《傳習錄》,這是一條經驗。
③「明明德」與「心即理」
王陽明在《大學問》里回答什麼是「明明德」時說:「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顧自小之耳。」這段話說天下一家的前提是心,這個心是什麼?仁之所在,我們憑著我們的仁心就突破了萬物之間的差變。比如說我們看一個小孩掉到水裡,我們會驚恐,然後情不自禁想去救他,人對人是如此,人對其它有生命的東西也是如此,鳥的哀鳴也會讓我們傷心,沒有生命的瓦石,如果它們被摧毀了我們也會難過。在王陽明看來,只要突破萬物之間形態上的差異和間隔,宇宙其實是一個透明的全體,差別是我們的軀殼造成的,這個透明的全體的「透明」是來自我們的心對形體的突破,這是古人偉大的想像,把個人跟宇宙關聯起來。這就是儒家的宇宙觀——仁心感通萬物。這是非常高明的宇宙觀。
西方的宇宙觀是把宇宙看作物質,人要征服它,讓它為人所用;而中國的宇宙觀是仁心感通的宇宙,一直到瓦石。程顥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整個宇宙,趨向於生命。無機物為有機物的存在準備好條件,植物為動物的存在準備好條件,生命到了動物那裡最後趨向於人。人為什麼有意義?人才是整個生命真諦的體現者,叫情感。用佛家的話來說,人是什麼?最高的有情物。最高的生命情感是
「
仁性」
,因為仁心是感通宇宙萬物的。——
所以,生命趨向於生命情感,最高的生命情感是——
仁。
所以說:整個宇宙趨向於生命,生命趨向於仁心的情感。所以這個「心」就跟宇宙同,仁心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這個「為一體」就是生命情感。中國人是這樣理解宇宙的,這是中國人的宇宙觀。
宋明儒學分為兩大派:理學派和心學派,理學的代表人物是程頤、朱熹;心學的代表人物是是陸象山、王陽明,但是他們有先驅,恰好是程頤的哥哥程顥。程顥開了心學(陸王心學)的先河,他的弟弟程頤開了理學(程朱理學)的先河。這兩大派共同的任務是:破心中賊。
破心中賊怎麼破?有兩種破法,一種是程朱理學的破法,「存天理滅人慾」,把客觀真理講清楚,然後要大家服從他。而陸王心學則反對這種觀點,認為破心中之賊仍然用我們自己的心去破,因為我們的心本有良知,天理不在人心之外。理學高高在上,與人心相隔,讓人被迫服從它,它只是一種認知,不能解決心理情感所在,所以不能破心中之賊。而心是生命情感,「心即理」才是生命情感的根本,才有溫度。當孩子為了房產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的時候,孩子的頭腦中是知道「孝之理」的,但這個理不在心裡,不是生命情感的根本。程朱理學後來大行天下,中國人頭腦里道理都知道,但沒用的。
兒女與父母訴訟於公堂的行為並非緣於對理的認識有了缺失,而是緣自他們的心之偏失。而這正是陽明心學所要對付的大問題。時下出現的某些醜惡的社會現象,依陽明心學看,並非「理」之不彰,而是「心」之亡失。所謂心之亡失,是指人的生命情感偏離其本真之存在,而是動於欲,蔽於私。那麼,什麼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再以孝親之心來說。孝親之心源於何處?源於我們對父母所給予的關愛和恩典的親身感受。
對此被真切感受到的恩典,若不回報,會怎樣呢?——心不安。人不是個概念,他是生命情感,他是「安與不安」。正因為如此,孔子在《論語》中處處都是用「心安與否」來指點什麼是「仁」。可見「仁」不是一個可以用理智來把握的概念,它不是概念,它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這用陽明心學的話說,就是「心之體」。假如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心來破自己心中之賊,結果是什麼?獨立的人格,道德自律的主體。
理是不能脫離人心的,所以王陽明說
「
良知乃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
故良知即天理,心即理,理不是僵死的東西。
我們學習那麼多的金融學,學的是知識,學的是「心外之理」。當心外之理和你心裡的理不同的時候,你要聽從你的心,因為心即理,心外無理。
④陽明心學的基本內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陽明由「心即理」推出「知行合一」、「致良知」。此三者是陽明心學的基本內容。
什麼是「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心嚮往之。「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如果你真的喜歡一位美女,你會不行動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當我們關於人類生活真理的把握,同時是我們心靈最高的愉悅,然後我們一定心嚮往之,我們一定身體力行,還會有問題嗎?不會有問題,所以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而不可能行,此知非真知。
所以今天的中國社會面臨重重的挑戰,需要重建民族的精神家園,需要重建民族安心立命的根本,重讓本心自覺。
結語
臭豆腐當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時候你還會吃,等吃起來也臭的時候,那麼正知起來了。所以王陽明主張「事上磨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原旨,是將禪宗的主張引入儒家。相信陽明心學會逐漸深入人心,因為中國沒有別的路可走。我們不可能相信基督。我們再把儒釋道的東西深入己心,我們就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如何用一句最經典的古文形容春天,看完我服了
※牟宗三:為學與為人
※獨家原創 | 學了王陽明心學,我就變「心」了
※獨家連載 | 陽明心學的犯罪預防思想研究01-摘要
※學了王陽明心學,我就變「心」了
TAG:王陽明心學 |
※陽明心學是生命的學問
※黃子韜說自己生命中最感謝的人是黃曉明和鹿晗
※你是我生命里永遠的太陽
※生命美學與主體性實踐美學兩極相通、淵源相共
※《異星覺醒》:對生命的好奇心與敬畏感
※陳跡驀然回首,仁心渲染著她的生命,嬌逸三毛
※感謝生命中的那些相逢
※慈誠羅珠堪布:提升生命才是真正的學佛
※放棄你的好奇心,珍視生命與健康
※讓我們感恩和熱愛生命
※唐翼明:孔子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導師
※【佛心慧語】唯有歷經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貴
※痛恨東林黨人誤國,崇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才想起魏忠賢的好
※熱愛生命,生命才會真正的輝煌
※王力宏示愛:我生命中的愛,我唯一的愛
※學誠法師:苦樂源自內心生命相續無限
※科學隊長 | 生命的奇蹟,讓我們對大海的熱愛永不消退
※俞敏洪勵志經典:為生命背後那神聖的使命感而活著
※真正的關心,是心靈的撫慰;真正的擁有,是生命的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