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鐵腕首輔,以一己之力降服三千悍將,造就嘉靖中興反被斬首

大明鐵腕首輔,以一己之力降服三千悍將,造就嘉靖中興反被斬首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taohistory)

T君帶你淘歷史,漲姿勢

本文作者|張 嶔

嘉靖後期,朝堂被嚴嵩搞得烏煙瘴氣。嘉靖在位的前20年,朝廷成績則件件過硬:邊關一度太平,行政廉潔高效,國庫儲備充足,每年存銀500萬兩,糧食足夠支用十年。最值得一提的是商品經濟正進入高速發展期,新興的商業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白銀也劃時代地正式成為中國法定貨幣。這黃金般燦爛的20年史稱「嘉靖中興」,清朝人編修《明史》時給出了心悅誠服的至高評價:「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

如此業績與朝廷的中流砥柱、鐵腕首輔夏言是分不開的。


大明犀利哥

如果給這位強人取綽號,一個詞最合適:犀利哥。

這名號放在夏言身上絕非說他形象邋遢、不修邊幅。恰恰相反,夏言是出了名的相貌俊朗,舉手投足風度翩翩,是公認的16世紀大明文官的顏值擔當。這優勢放在明朝有多吃香?明朝中後期的官場風氣就是「朝廷用人,多取儀錶」,是個標準看臉的時代。

大明鐵腕首輔,以一己之力降服三千悍將,造就嘉靖中興反被斬首

不過,明明可以拼顏值,夏言的飛黃騰達卻是靠拼性格:犀利。

夏言的童年生活很折騰,父親長期遊學京城,夏言便出生在了京城。夏言14歲時,父親科場登第,而後夏言跟著做地方官的父親輾轉好幾個地方,對民生的疾苦自幼耳濡目染。他小小年紀就有獨特的脾氣,讀書時最愛提針砭時弊的問題,不知氣跑了多少老師。連吟詩寫詞玩風雅,他也儘是描繪百姓艱辛的作品,情懷慷慨忠烈。

對此,16世紀的文化大師王世貞感嘆:夏言若能多點兒時間研究文化,成就鐵定能壓過唐宋八大家。

但看看夏言的人生偶像,就知道他絕不可能再走文學家等別的道路—皋、夔。他們是上古時代輔佐大舜開創盛世的兩位聖人,而夏言的人生理想就和皋、夔一樣匡扶社稷,忠心報國。

可等到他滿腔熱血地踏上朝理想飛奔的人生路時,才知道自己還差得遠:科舉跌跌撞撞,到正德十二年(1517年),35歲時才考取進士,去行人司當了個行人。好容易被提拔成了兵科給事中,他興緻勃勃地寫了好多奏摺,卻是石沉大海,在同僚眼裡更成了一個不入流的異類,他的朋友越來越少,過得十分孤獨。

面對如此糟心的仕途生活,夏言卻很平靜,抽空還愛寫詩,除了感慨朝政江河日下,就是自勉要刻苦努力,從未見頹廢哀愁。因為他正滿懷信心,把自己看作一柄鋒利的匕首,等待青鋒出鞘的一天。

正德十六年,正德過世,嘉靖即位。洞察力敏銳的夏言立刻送上一份膽大包天的奏摺:皇上您不該國家大事只問太監,而是應該召集內閣大臣商議,所有聖旨更得經過內閣來下發,避免有人把持朝政。

新皇帝的皇位還沒坐熱,他就上來一頓犀利批評,莫非是要找倒霉?當然不是。嘉靖閱後的反應是:嘉獎!讚賞!

精明的夏言摸透了嘉靖此時的心態:嘉靖極恨太監,正準備改革內閣制度,以迅速抓權。夏言的這份奏摺好比嘉靖正打瞌睡就送枕頭,自然犀利得一擊即中,在嘉靖心中混了個臉熟。嘉靖接著便給夏言送來一個考驗:查革冒濫,即清理正德駕崩後留下的那些親兵寵臣。

這群人長期白吃國家財政,必須裁掉。可老首輔楊廷和賣命地裁,卻碰了個硬釘子:侍衛親軍。這是跟著正德去草原和韃靼小王子打過國戰的老部隊,出了名得兇悍,哪有這麼容易裁動?老首輔都沒辦法的殘酷挑戰,夏言卻輕鬆地接了招,三下五除二就把其中的死硬分子們的醜事查清楚,對肯配合的老實人則是給了政策出路,輕鬆把三千多名悍將乖乖地制服了。

這個硬骨頭啃下來,整個清理工作頓時順暢很多,前後共精簡掉14萬人,從此每年僅糧食就節省50萬石。長期被財政重負壓扁的大明朝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再接再厲

松完這口氣的嘉靖又給夏言扔來一個大難題:清理皇莊。

比起切肉瘤般的「查革冒濫」,皇莊更是個毒瘤:皇室貴族大肆侵佔土地,挖國家牆腳、禍害平民百姓,卻是出名的惹不起,連嘉靖本人也忌憚他們,雖說在嘉靖元年十月派出夏言去查勘皇莊,但嘉靖只是迫於輿論壓力先應付一下,意思是辦不辦再說。

不過,夏言早就痛恨這群禍國殃民的蛀蟲,這次就偏拿雞毛當令箭了。他把各路權貴侵佔土地甚至搶男霸女的惡行全查得一清二楚,回來就送上了震撼的解決方案《勘報皇莊疏》:除了少數土地要改為親蠶廠,其他皇莊統統都要裁撤!這道兇狠奏疏一送,貴族圈炸了鍋,好多皇親國戚組團進宮,跑到嘉靖面前痛哭流涕地罵夏言。

沒想到夏言的反應比這群皇親國戚更兇惡,擒賊先擒王,他先揪住了其中最死硬的建昌侯單練。

建昌侯是正德的親舅舅,這下可倒了血霉,被夏言連上七封奏摺彈劾。由於夏言的文采太好,奏摺聲情並茂,以至於在京城坊間火熱流傳,把建昌侯的名聲鬧得臭大街,建昌侯嚇得連門都不敢出。看似後台都惹不起的清理皇莊行動頓時進行得一馬平川,成果喜人:總共清理莊田200900頃,是張居正變法之前大明成果最顯赫的土地清理行動,更是直接給百廢待興的大明朝開源輸血。嘉靖年間至少二十年的經濟繁榮就是這次大整頓打好的底子。

秉承著這樣犀利的工作作風,鋒銳奪目的夏言也一下子聲名鵲起。奇怪的只有一樣:皇帝器重,同僚敬畏,成績輝煌,夏言卻還是陞官難。眼看好多比自己入仕晚的人都跑在了自己前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其實夏言早知道問題的緣由,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決心直到嘉靖七年(1528年)才下定:議禮。


朝堂連番斗

大明鐵腕首輔,以一己之力降服三千悍將,造就嘉靖中興反被斬首

「議禮」即嘉靖登基初期親手發動的大禮之爭。這件嘉靖早期的震撼事這時卻成了嘉靖選心腹的標尺:在這事上蹚對渾水,才能平步青雲。內閣大學士張璁就是當時死挺嘉靖才開始得到重用、後來擔任首輔的。但等夏言下定這個決心時,前路早有張璁一群人堵住:想要蹚過去,就得掐的你死我活!

對這個敏感事,夏言一開始的態度還是能躲就躲,抓緊干出工作成績是真。日久天長,他終於看明白了:別的成績都沒用,皇上看的就是這議禮的成績!既然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他對這近在眼前的事也就沒了別的選擇。

嘉靖七年二月,夏言破天荒地上奏了,請求改革祭祀制度,實行天地分祭。果然,嘉靖讀完奏摺就樂開了花:早等著你來呢!嘉靖立刻高度讚揚夏言,還派夏言督造修建祭壇。這可是個光榮的工作,相當於預備幹部培養,夏言的仕途一下成了星光大道。

夏言滿意了,位高權重的大學士張璁卻氣炸了。

其實張璁和夏言相似的地方很多,都有經世濟民的大抱負。雖然在清流眼中,張璁只是個靠議禮逢迎得寵的小人,但「嘉靖中興」的諸多國策好多都是他獨創,其強大的工作能力在多年後讓張居正都感慨,說自己對張璁「心儀而癱之讚歎」。

不過,這個強到連張居正都贊的人物也有個出名的毛病:氣量小。張璁整人的水平與工作業績同樣強大,連正德年間算計掉權閹劉瑾的那位名臣都一不留神被張璁排擠後活活氣死。夏言招惹的就是這麼一個恐怖的對手。

自從夏言把嘉靖哄高興後,張璁的攻擊全是放大招:他發動言官親信,輪流開罵,羅織罪名栽贓陷害。誰知夏言的應對更硬,對方怎麼罵,他就怎麼罵回去,幾個回合就把張璁的好多爪牙都罵出了「恐夏症」。

夏言忙著對撕,工作也沒落下,特別在討好嘉靖的戰線上有了大「突破」,祭壇典章樣樣水平高超,還展現出一樣張璁自嘆不如的本事:寫詞。

嘉靖沉迷於修道,青詞就是修道必需的文章,而全國數夏言寫青詞的水平高。這獨特的優勢一旦確立,夏言徹底紅了,先做了翰林學士,一度負責經筵日講,除了給嘉靖講課,還常被留下吃飯,君臣關係火速進入蜜月期。

面對如此嚴酷的現實,張璁徹底認命了:夏言的殺傷力越磨越強,自己惹不起躲得起。於是嘉靖十年,曾經炙手可熱的政壇新貴張璁慌不迭地卷包袱辭職走人,而後雖短暫復出,卻也基本淡出了權力圈。

自此以後,夏言的得意年華終於若春日艷陽高照,先做禮部尚書,後又如願入閣,在嘉靖十七年榮升首輔,正式成為文官集團首腦人物。

在此期間,最讓臣子們艷羨的就是嘉靖對夏言熱烈到逆天的榮寵:國家大事基本言聽計從,特殊待遇更是說給就給。夏言就職首輔後,竟得寸進尺地請求加「上柱國」封號。這事有多過分?後來主導萬曆改革的權臣張居正都是在死後才追認了這待遇。而這時的嘉靖卻十分大氣:加!

夏言敢這麼霸氣,當然有底氣。當時大明軍界的頭牌—翊國公郭勛是嘉靖的寵臣,兇狠得連張璁都敬而遠之。而夏言就敢主動招惹郭勛,專查這位勛貴的貪腐行為。雖然他也曾被郭勛反手惡治,鬧得一度狼狽辭職,但總算咬牙挺了過來,準確地捏住了這悍將的要害短處,發動猛烈彈劾,逼得嘉靖迫於壓力,終於把這惡人送入監獄。而後稀里糊塗地,堂堂國公竟死於獄中。

照《明史》的說法,這就是夏言暗箱操作,把郭勛整死在獄中。夏言如此心機、狠勁,著實碾壓了昔日的張璁。但這件事也極大地挑戰了嘉靖的心理防線。嘉靖怒了好多天,也放話說要追查,可面對一臉若無其事的夏言,最後還是硬生生憋回了這口氣。

無意之中,夏言也開創了一個極度冒險的紀錄:在嘉靖深沉陰刻的一生里,除了早年的老首輔楊廷和之外,夏言是又一位能叫他暫時忍氣吞聲的大臣。當初嘉靖忍楊廷和,是人在屋檐下,必須低頭;這時嘉靖忍夏言,是因為這位能力高脾氣也大的臣子是他真正離不開的全能戰士。


勵精圖治

夏言接過張璁的交接棒,在首輔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每一樣業績都做得青出於藍。

成就最大的業績當屬反腐倡廉。張璁制定了官員考核制度,夏言除了奉行不輟,還添加了補充說明明:不但要治貪官,不貪卻占著位子不辦事的懶官更要辦。這番強力整頓與張璁此前的整治前仆後繼,打造了大明史上一個出名廉潔高效的時代。

半個世紀後,張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正是綜合了張璁與夏言兩任前輩的心血,這一時期的大明吏治被張居正當成了舉國學習的藍本。

連政敵們都欽佩的,則是夏言個人的高貴品質。當年和張璁互掐時,夏言曾被張璁的親信誣陷貪腐,一番調查之後,反而證明了夏言兩袖清風。張璁在晚年回憶此事時也懊悔不已,說夏言在好多事上都可惡,就這件事真心可敬。

具體到國事上,夏言更是極有原則,甚至出名地愛和嘉靖頂牛:當年的議禮只是敲門磚,現在既然敲開門了,那就該怎樣就怎樣,遇事就力爭,哪怕是嘉靖最敏感的問題。兩位御史為「大禮」問題惹怒了嘉靖,嘉靖指名叫夏言寫奏章彈劾二人。如此一個送上門的邀寵機會,夏言非但不接受,反而迎著嘉靖的怒火賣力營救,總算救下二人性命。

無論官位、境況如何,夏言依然是那個堅持原則、愛惜羽毛般珍惜榮譽的夏言。

可惜,他這個好品質在當時獲得的稱讚不多。因為在這高貴的品質下還隱藏著他的一大人格缺陷:硬脾氣。哪怕是做好事,他也從來不說好話,在同僚面前更是擺足架子,待人接物是傲氣高冷,當時的俗話形容道:「不見夏言,不知相尊。」

比這更加囂張的,是夏言在軍事方面始終如一的強硬不退縮:早在嘉靖十二年,他就勇敢地和嘉靖頂牛,堅持以自己的主張兵不血刃地平定了大同叛亂。倭寇鬧起來後,他提出的整治海防方略後來起了大用。就任首輔後,他更拍板打了對安南的強硬自衛反擊戰,繼永樂年間後再度大破安南,逼得挑釁大明的安南人俯首稱臣,乖乖歸還侵佔大明的國土。

比起這些彪炳史冊的業績,也有一件事令他長期糾結在痛苦的思考中:北部邊防。

昔日曾強悍地橫掃草原的北方大明邊軍,這時正處在積重難返的爆發期,衛所制度廢弛外加腐敗叢生,鬧得邊防軍的戰鬥力降到冰點。不幸又趕上韃靼不世出的軍事強人俺答可汗崛起,因此自從夏言進了內閣後,就彷彿唱對台戲般,北方邊鎮連年報警,年年都有韃靼騎兵入寇,狼煙越演越烈。

為解決這個問題,夏言殫精竭慮,除了選派得力邊將,更是嚴打軍中腐敗。他煞費苦心地要弄死郭勛,關鍵就是為這個長遠的國策。打掉郭勛這個軍中貪腐巨頭之後,夏言另一個建設性的貢獻是一個窮盡心血的規劃:《御邊十四策》。

這是整個16世紀上半葉公認將大明國防問題總結得最為精準的一道奏疏。夏言將他的犀利風格發揮到至高境界,從練兵布防到軍事管理,樣樣問題都剖析得淋漓盡致,且設計了強硬的解決方案。這道奏疏的震撼效果極其強烈,嘉靖形容,自己只有兩次看過奏摺後豁然開朗,一次是「大禮」之爭時張璁上的那篇號稱「聖人在世亦難駁」的議禮奏摺,另一次正是夏言這篇《御邊十四策》。

但比起張璁那篇講嘉靖「認爹」話題的奏疏,夏言這篇的現實意義更重大。

在順利黑掉郭勛之後,實現這一軍事藍圖的最大障礙也已掃除,夏言躊躇滿志,正加班加點地準備落實這一規劃,然而背後的一個人也悄悄舉起了黑槍—嚴嵩。


誰害死了夏言

如日中天的夏言在嘉靖二十一年時的首次下台令人十分猝不及防。

正史說,夏言親手提拔起來的嚴嵩捏准了嘉靖的脾氣,偷偷跑到嘉靖面前痛哭流涕地告黑狀,告夏言為官跋扈,連嘉靖賜的道教禮冠都敢隨意扔。果然一狀告准,激得嘉靖立刻發飆,把夏言轟回家養老。

這件事基本正確,但最重要的原因卻不是這個。對嘉靖來說,夏言脾氣極臭卻極其好用,但這有個前提:忠心。

在這事上,夏言原本是有安全防線的,直到郭勛稀里糊塗被黑死,這防線才驟然崩潰:嘉靖赫然發現,夏言竟也是有「朋黨」的!所以無論有沒有嚴嵩告黑狀,夏言接下來的丟官回家都是板上釘釘。

不過,把嚴嵩扶上去的後果是嘉靖萬萬想不到的。嘉靖先前拿捏過很多閣老,從楊廷和、張璁再到此時的夏言,可嚴嵩不同,嚴嵩最大的敗筆就是不負責。

自從上任後,嚴閣老除了抓權就是撈錢,最刷新三觀的事是,從張璁到夏言十幾年整頓吏治、煞費苦心打造的大明廉潔政府這下全給鬧污了:朝政腐敗叢生,內外麻煩不斷。折騰得嘉靖也忍夠了,整天在書房反覆痴痴地寫夏言的字「公瑾」—夏言,你走了,朕才知道你的好!

於是,嘉靖二十四年,王者歸來的夏言當起了救火隊員:大批腐敗分子丟官挨治,官場拖沓、糊弄的歪風被一掃而空。先前坑過夏言的嚴嵩還是靠跑到夏言家痛哭流涕求放過,才算得到夏言的諒解。

最大的利好還是在軍事方面。夏言欣喜地發現了一員將才:三邊總督曾銑。在曾銑的鐵腕整頓下,明軍華麗轉身,一路高歌猛進,兵鋒直指河套草原。大明王朝的一項重大軍事戰略—收復河套眼看就要夢想成真。

然而夏言萬萬想不到,自己越勤奮努力、業績不斷,就越接近死亡。

嘉靖已不是20年前的嘉靖了,而今皇位穩固、權力無憂,他已不再需要戰士。他叫夏言回來,只是讓夏言救火,誰知救完火的夏言卻還要熱火朝天地搞建設。這個終極矛盾不是嚴嵩幾句讒言就能辦到的。

結果,勤奮努力的夏言終於引火上身,在收復河套的問題上再度惹惱了嘉靖。嚴嵩送上了兇狠的補刀:他做假證據,污衊夏言與曾銑勾結,坐實了夏言「邊帥勾結近臣」的罪名,導致夏言被逮捕至京,並在嘉靖二十七年與曾銑一起被問斬於西市,成為明朝自洪武年間以來第一位被處決的內閣首輔。這樁震撼明朝的冤案史稱「套獄」。

弔詭的是,對這樣一位鐵血首輔的落難,當時明朝官場上除了驚訝,更多卻是幸災樂禍。夏言下獄的時候,連個說情的人都沒有。一心為國的他得罪了太多人,終落得這樣刻薄的結局。

大明鐵腕首輔,以一己之力降服三千悍將,造就嘉靖中興反被斬首

諷刺的是,這場荒唐的冤案兩年後就得了現世報。沒了夏言與曾銑,先前被揍得抱頭鼠竄的韃靼可汗俺答汗撒了歡,兩年後竟一路打到北京城下,前後擄掠十多萬人口。在嚴嵩執政下士氣和戰鬥力嚴重敗壞的明軍只敢躲貓貓、看熱鬧,韃靼打到哪裡,明軍就跑到哪裡。這個開創大明朝歷史紀錄的恥辱景象史稱「庚戌之變」。

荒誕的是,在這場國恥中,剛愎自用的嘉靖急得跳腳,暴跳如雷地向群臣問計,撈錢和坑人是一把好手的嚴嵩卻做出了最無恥的回答:「這些韃靼人搶完了就會自己走掉,皇上您別擔心!」

不知這個時候,驚慌失措的嘉靖乃至滿朝慌亂的文武大臣是否會想起,就在兩年之前,還有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發出過擲地有聲的強音:「套寇不除,國無寧日。」

是否還有人懷念那個討厭的身影,那個人每天義憤填膺地開罵,然後孜孜不倦地工作,推心置腹地對待部下。那個人脾氣很臭,說話很難聽,態度很傲慢,但實實在在地,他都會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滿懷富國強兵的理想整日奔忙。而在北京城陷入絕望的這一年,那個人,早已不在了……

吏治繁偽,兵政窮墮,民力虛耗,全由是始。夏言的蒙冤是明朝一場大衰敗的開始。

夏言殉難18年後,勵精圖治的新帝隆慶徹底平反了夏言冤案,夏言生前最傾注心血的《御邊十四策》則在夏言昔日親手提拔的、此時已是內閣首輔的徐階的整理下,成為大明軍事改革的總綱。

諸多鐵血部隊都在這規划下脫穎而出。而夏言生前孜孜以求的收復河套戰略也隨著明軍的捷報頻傳,最終以韃靼可汗俺答汗受封為明朝「順義王」的方式和平完成,從此長城沿線「六十年不識兵戈」,大明王朝歷經嘉靖中後期的衰退,再度幡然振興,史稱「隆萬中興」。這番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若沒有嘉靖二十七年的那場冤案,是否會更早一些到來?

閱讀更多:

腦袋被斷頭台砍下後,還有知覺嗎?答案是:有|淘天下

擁有一妻九妾的袁世凱,用一個規定決定每天由誰侍寢|淘人物

中醫療效究竟如何?魯迅因一件事恨透中醫,痛罵:騙子!|淘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誰說大宋女子很婉約?人家是牛逼哄哄的實力派|淘觀點
這個戰俘營不一般,美軍戰俘呆兩年後,留在中國至死不悔|淘天下
明末一樁敲詐未遂案,導致清初千餘無辜百姓入獄|淘清朝
宋高宗為何非殺岳飛不可?起因不過是一具屍體一個女人|淘宋朝
他屢獻陰招助楊堅稱帝,因用一句話解釋自己名字,被送上斷頭台

TAG:淘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造就大秦帝國的「四大功臣」,第三死得最冤枉,最對不起第二了!
為啥很多人喜歡明朝?這一位皇帝,造就中國歷史最狠一詞,誅九族無法比
14年磨一劍又獲一冠,他才是勇士真正的大腦,造就最強庫杜組合
造就大秦帝國「四大人才」,第四享盡榮華富貴,只有第一死得最慘
一帶一路,異態文明造就極端之美
這一位皇帝造就中國歷史最狠一詞,超越誅九族
俄羅斯最新核潛艇世界之最,讓美國震驚,一建造就是五艘
此皇帝立下祖訓,既造就了大明,也直接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淺談我國的兩彈一星的精神是如何被造就、弘揚的
這條偉大運河造就中國的統一和盛世,它的建造者卻被罵成暴君
皇帝派他尋人,他順道打了三仗,生擒三個國王,造就一個世界霸主
這兩件被罵了六百年的「暴政」,卻造就了明朝的強大崛起
一塊神秘石碑,造就北宋九帝無一是暴君
韓國人心中一代拳王,被他一拳打死,造就拳壇史悲劇,拳擊規則因此改變
你最熟悉韓女星古裝造型比拼,秋瓷炫美艷,最後一位造就神話
明朝一神奇風水地能讓枯木回春,後造就一代開國皇帝
逆境,是前進的阻力,更是造就強者的動力
一代霸王,殺手同少主的相依為命,反造就一段單相思!
你不打扮省下的錢,將來造就了小三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