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 出家
出家一詞源於印度。在印度,
每個修行人一生中有一定的時期
依慣例是要過一段出家生活的,
逭是印度的風俗習慣,這種習慣
在泰國仍然保持著。
然而在中國,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們對出家的認識也不同。故出家在印度是風俗民情,高尚風範。在中國卻是超乎尋常的事,因此,要出家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要經過種種的磨難和障礙。有的是父母難捨,有的是夫妻牽絆,有的是兒女掛礙……要達到出家的目的,總少不了與六親眷屬作一番鬥爭,這種精神的確可佳,比印度那種習慣性的出家,更顯得難能可貴。
不過,印度那種習慣是為了體味生活,鍛練人的一種修鍊意志,而達到人格的圓滿,故出家只是一種儀式、一種過程。
在中國,人們把出家當作是目的,認為出家才是修行,從而忽視了做人的標準,因此有好多人沒有出家時拚命想出家,這樣出家又有何益?
其實,修行成佛還是先從做人開始,人做圓滿了,自然就趣入佛道,故太虛大師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因此,從佛教的根本精神看,一個真正修行人不一定非得剃度,才有辦法契入解脫道。事實上每個人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只要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義務,遵守道德,為社會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國家或家庭獻出自己的愛心……,也就可以說是修行了。
當然,出家修行是件好事,但不能只為自己出家求解脫而對他人不顧,如父母年老無人奉養,兒女幼小無人撫養,夫妻有病無人照顧等等,這些人之常情的事不管而來出家,似乎有些不盡人情,也是太自私了。
修行是個人的事,最好不要因為個人的理想而影響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還是先把人做好吧,再談修行會比較貼切;況且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是否具足母親的那份愛子之心?修行人,既然能「割肉喂鷹」,為什麼反而不能先孝敬父母,善待身旁對我們有恩的人呢?
因此,我認為修行首先要在人倫道德,人道主義精神之中去體現,才不會違背佛教慈悲的本意,出家要看因緣,而非一味執著,成佛也是要先從做人開始,如果能切合實際;腳踏實地把人做好,那不就是最現實的修行了嗎,同時也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傳教人士呀。
摘自《洛陽佛教》
※文摘 靜靜地走近
※修福與修慧
※萬有皆從因緣生
※物質生活的智慧
※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
TAG:靈隱寺 |
※常識-諸子百家
※居家必須知道的生活常識
※誰家娃還沒掉過床 家居安全常識匯總
※常識 禪病
※家中有嬰兒,這些常識要知道!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放硬幣?出門在外必備常識
※家居裝修風水知識小常識
※自然分娩常識 知道這些才不會出錯
※家中空調常識,別吹亂了家中風水
※肌膚美白常識,讓你走出誤區
※生活常識:5道有毒家常菜的「剋星」
※有哪些常人不知道的常識?
※家居養貓的風水常識
※您知道這些家庭小常識嗎?
※生活中我們有哪些錯誤的常識
※【小常識】這些花絕對不要放在家裡
※家居掛畫真講究,家居軟裝前必看小常識
※女人在家必備的生活小常識快利用起來吧
※腦出血常識以及預防方法你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