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臨死前為何留下遺詔廢止後宮妃子殉葬?
古代帝王死後,統治者往往會強迫某些未生育的後宮妃子殉葬,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無人道的後宮妃子殉葬制度。
考古發現,後宮妃子殉葬制度,最早可能始於周朝。在周幽王的墓穴中,考古人員發現有百餘屍體,但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餘的皆為女性。而這些女性骸骨,極有可能便是周幽王死後殉葬的后妃妃子。
關於後宮妃子殉葬,有史可考的應該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死後,「從死者77人」。而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說:「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於是全部讓她們殉葬,死者甚眾,大概有近萬人。
漢、唐兩朝,皇陵的重要特點是陪葬制度,而不是以人殉葬,即在皇陵附近讓皇親國戚和達官顯宦死後陪葬皇陵。所以,在漢唐時期,對待後宮妃子,相對之前的朝代,要仁慈許多。
漢高祖劉邦死後,除了像戚夫人等幾位被呂雉視為眼中釘的妃子被處死外——不是殉葬,其他未生育的妃子都被遣散回原籍。漢惠帝死後,呂后則把未生育的後宮妃子贈送給漢惠帝的兄弟們——歷史上著名的竇漪房竇太后,便是因此而成為了漢文帝的女人。
另外《漢書》說:漢武帝時,「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充後宮,及棄天下,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這裡的「置於園陵」未必是殉葬,也有可能是把後宮妃子集中起來守陵。
宋朝開始,契丹、女真、蒙古等邊疆民族先後入主中原,他們均有以人殉葬的傳統,這就促使了中原人殉制度的再度興起。據記載,成吉思汗死時,為了保密,靈柩所過之處,遇人便「盡殺之」,還用美女駿馬殉葬:「殺40名貴族美女及大汗之駿馬以為殉。」
明朝前期,也有令后妃妃子殉葬的陋習。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明朝六任皇帝,都有以後宮活人殉葬的記錄。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稱:「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宗、宣宗皆然。」明成祖朱棣死時,殉葬者有三十餘人;明宣宗死時,仍有七個妃嬪殉葬。
終止明朝後宮妃子殉葬歷史的是明英宗。明英宗臨死之前留下遺言,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那麼,明英宗為何要終止後宮妃子殉葬制度呢?
一種說法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死的時候,強迫從死的妃子「哭聲震殿閣」的場面強烈刺激了這位當初才9歲的孩子,這段經歷成為他一生的夢魘。
第二種說法與周憲王朱有燉有一定的關係。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的長子,朱元璋第六孫,明英宗正統四年,朱有燉去世。朱有燉不是一位合格的親王,卻是一位很有人道主義精神的雜劇藝術家。他在死之前,向明英宗表達了死後喪事從簡,不要殉葬的意思。
朱有燉死後,明英宗便按其生前意願,賜書通知朱有燉的弟弟朱有爝,不要把未生育的後宮妃子殉葬,但還是晚了一步,朱有爝已經讓朱有燉的王妃鞏氏及六位夫人殉葬了。明英宗對此十分愧疚,不僅下詔追謚王妃貞烈、六夫人貞順,還下定決心,自己死後也不要後宮妃子殉葬。
第三種說法,明英宗廢止妃子殉葬,是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錢皇后。由於錢皇后並未生下龍子,在宮廷爭鬥中處於不利地位。為了避免自己死後錢皇后被逼殉葬,明英宗因此在臨死前特意留下遺詔,廢止妃子殉葬的制度。
明英宗在位期間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歷來為後人所詬病;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更是把他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他臨死前能留下遺詔廢止後宮妃子殉葬,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總算還是做了一件挺有人性的事。
※在中國歷史上,考上狀元需要經過多少場考試?
※漢武帝收復南越:南越國如何成為歷史名詞?
※南越也有鴻門宴:歷史驚人相似,卻無人以史為鑒
※平定朝鮮的兩位將軍,為何剛凱旋便被漢武帝處死?
※漢武帝說了什麼話,令匈奴單于大發雷霆卻又無可奈何
TAG:至簡歷史 |
※道光帝為何留下兩份遺詔?
※末代皇帝溥儀臨終前,顧不得留下「遺詔」,拚命的給親人要一種葯
※秦始皇一生不立後,死的時候留下遺詔要求全部後宮陪葬
※溥儀說咸豐皇帝死前曾寫遺詔下令殺了慈禧,可惜被她狡猾的化解了
※朱元璋臨終前留下遺詔,僅四字內容比殺功臣還狠
※雍正臨終前留下遺詔,子孫後代不得動他,乾隆一上任就把他給殺了
※朱元璋在臨死前留下一道遺詔,內容只有4個字,讓妃子哭聲震殿梁
※朱元璋臨終前留下遺詔,雖只有四字內容,卻比殺功臣還狠
※武則天去世前留下「10個字」遺詔,後世子孫恨其入骨還得尊崇她
※朱元璋臨死前留下遺詔,雖然只有四字卻殘忍無比
※末代皇帝溥儀駕崩前,顧不得留下「遺詔」,拚命的給親人要一種葯
※皇帝溥儀駕崩前,顧不上留下「遺詔」,而是拚命的向親人要一種葯
※雍正留遺詔不殺此人,乾隆登基後,卻立即下令處死
※雍正留遺詔子孫決不可殺此人,乾隆即位後立即違背,將他凌遲處死
※清朝最難伺候的皇帝 死前不忘朋友 留下遺詔成就一代名臣
※皇帝死亡不是終點:朱元璋遺詔還要妃嬪殉葬
※這皇后對北魏孝文帝不忠,最後被遺詔賜死
※末代皇帝溥儀駕崩前,也顧不得留下「遺詔」,而是拚命的給親人要一種葯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留有後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