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摩根家族由農民成為金融大鱷的奮鬥史

摩根家族由農民成為金融大鱷的奮鬥史

題記:題記:題記:感謝方正出版社的陳編輯提供由匡濟先生寫的《國外名門的家風故事》一書的文本,此文摘自該書。

在金融史上,摩根家族佔有重要地位。這個家族在19世紀、20世紀的全球金融市場中勢力極大,甚至曾以一個家族的力量來左右整個美國的金融局勢,將華爾街置於自己的掌中。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摩根家族的財富也不是一兩代人就積累起來的。事實上,這個家族的奮鬥史早在美國誕生前100多年就已經開始了。而這個家族之所以能發展到後來的規模,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摩根家族注重對家風的傳承,注重對子孫的培養。

下面就來看看這個家族數百年的傳承故事,其中有哪些可取之道。

摩根家族由農民成為金融大鱷的奮鬥史

喬治·皮博迪

1)篳路藍縷

據史料記載,摩根家族的先祖在1636年踏上北美。

當時在歐洲人眼中,這裡屬於絕對的蠻荒之地,摩根家族的先祖到來時,生活在這裡的歐洲人總數不會超過1000。

比較奇特的是,與同時代一些因為宗教、政治、經濟原因而逃到北美的家族,如杜邦家族、富蘭克林家族不同,原本生活在英國的摩根家族的先祖,之所以去北美,主要是家業繼承上的原因,簡單說,就是分家的問題。

本來,摩根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資殷實。但時任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推行的家產長子繼承法令,讓這個家族除了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分不到多少家產。加上當時英國處於資產階級革命引發的動亂中,也就是丘吉爾家族先祖正在春風得意的年代,局勢動蕩。內外原因綜合作用之下,這個家族中三個分不到什麼家產的年輕人,決定冒險去北美求生計。

到了北美之後,三兄弟很快就分道揚鑣,其中一個留在了最初的登陸地點,也就是許多移民定居的波士頓,其名為邁爾斯。

對於移民而言,務農幾乎是唯一可選的職業,邁爾斯跟隨十幾個移民,在荒郊野嶺中定居,為了活下去而辛勤勞動。他似乎從英國的老家那兒帶來了一種商業遺傳,很快就成為移民中唯一的生意人,不僅種地,還會銷售自己的農產品,以及進行土地買賣。依靠這份聰明,他很快就成為這個定居點的富人。

而他更加聰明,或者說更能稱為智慧的地方,就在於開始確立摩根家族的家風精神,那就是「必須將艱辛建立起來的基業留給下一代」。為此,他不僅重視財富的傳承,還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

摩根家族由農民成為金融大鱷的奮鬥史

邁爾斯有四兒四女,也就是摩根家族的第二代。他在孩子們能拿得動鋤頭時,就平均分給他們一人一塊土地,但並非免費,而是每年要上繳六英鎊租金。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避免了自己死後子女為爭奪財產而分裂,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從小就明白勞動之艱辛、賺錢之不易,更讓他們早早就開始繼承家業,而不是一定要等到自己離世。此外,邁爾斯還利用當時的一切條件讓孩子們讀書識字。他來自英國的一個大家族,受過教育,所以能對孩子們進行一些讀寫、地理、數學上的啟蒙。後來定居點規模擴大,有了一個小型學校後,他又將孩子們送去讀書,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代子女長大成人之後,摩根家族已經初具規模,是一個有20多人的大家庭,居住在一起,共同經營父輩開創的農莊,同時還做些農產品貿易的小生意,偶爾去打打獵,日子過得還算紅火。

第三代成員包括7個兒子,他們依然是兢兢業業,繼承家業,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但除了務農之外,他們的商業活動開始顯著增加,很多人都開始從事一些諸如紡織業一類的副業,而且越做越大,逐漸有取代農業本行的勢頭。

到了第四代成員時,摩根家族已經擴大到百餘人規模,而且不再集中居住於原來的那個定居點,而是開始散居四處,因為他們不再以務農為主業,商業活動逐漸成為重頭戲。

第五代成員則開始完全脫離農民身份,成為純粹的生意人。這一代人中有一位英才,名為約瑟夫。他出生時美國剛剛誕生不久,各行各業都充滿生機,而他在13歲時就開始想做生意,不想再當農民。但在家風熏陶之下,以及出於對家族傳統的尊重,他還是做了一段時間的農民。但隨後不久,他就將土地租給別人,開始從事房地產、銀行業。他最成功的生意,則是在旅館行業。他先後開過多個旅館,都是生意興隆,賺得盆滿缽滿。後來他又在繁華地帶開了一個咖啡館,並將這個咖啡館打造成一個社交中心,不僅是當地商人談生意的地方,還成為包括市長在內的許多高官搞慶典之地。在雄厚資本的支持下,他還從事起了股票行業,摩根家族的金融史從此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已發家致富,但他保留了先祖的許多精神,比如儉樸,他家的四座馬車只有全家人出門時才能用,平時自己出門都是坐簡陋的小馬車。而最讓他珍視的先祖遺風,也就是摩根家族的家風,則是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讓他們具備傳承家業的能力和品質。邁爾斯有一個獨子以及幾個女兒,但他沒有偏愛這個獨子,而是一視同仁,對每個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如他曾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千里迢迢,親自接送女兒去學校讀書。

邁爾斯還強化了一個家族傳統,那就是家族聚會的制度。摩根家族本來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無論多忙,所有成員都要在諸如感恩節一類的節日回到家中團聚。邁爾斯將這個習俗定為一種家族制度,以此強化子孫的家族觀念。

他在摩根家族歷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被稱為這個家族「最後的農民」。在摩根家族的家風上,他也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將家業從農業過渡到商業的過程中,他並沒有丟掉先祖拓荒時的那些精神,而是將其傳承下來,教導子孫。

摩根家族由農民成為金融大鱷的奮鬥史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1837年4月17日-1913年3月31日)

2)商海泛舟

摩根家族第六代成員中,只有一個獨子,名為吉諾思。

北美最初的移民者,都很重視生兒育女,以「抵禦」惡劣自然條件帶來的人口減員,讓家族長興。摩根家族也是如此,前幾代子女都接近10人,百年之中更是繁衍到數百人規模。這個獨子的出現,讓家族的血脈延續看起來有些危險。

但摩根家族世代身體都很健壯,子女存活率很高,大約是在這種「基因優勢」影響下,雖然第六代只有一個獨子,但身體健康,並未出現夭折情況。

在吉諾思年幼時,家中還有一點田地,父親便按照家族傳統,讓他從小就去做農活,目的倒不是讓他繼承這份家產,而是讓他接受勤勞節儉的家風教育。當然,對吉諾思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父親的商人形象。小時候,他就立志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物,對此,父親也很支持。於是,他在16歲生日剛過不久,便去商行當起了學徒。

在商海歷練幾年後,父親便開始傳授一些自己的生意經驗,並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在金融領域大展宏圖。20歲時,吉諾思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一家私人銀行,開始學習銀行業務。不料吉諾思很不適應,多次請求父親,要回到家中,另謀他業。雖然違背了父意,但他態度很委婉,這也是摩根家族的家風使然。對於長輩的安排和意見要尊重,在這個前提下,可以有技巧地表達反對意見,而不是像其他家族那樣鬧得父子不和。

父親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請求,讓吉諾思回到家中,做起了貿易生意。

這種狀態持續多年,直到父親去世。父親給他留下大量股份,分布在各個公司中,這就迫使他必須去打理一些金融上的事情。而他在做了多年貿易生意後,也逐漸有倦怠之感,希望從事一些更有新意的工作。

他將家族最後的農莊等農業時代的遺產通通出售,將精力投入到了金融業中,開始經營起父親留下的財富,並成立了一個摩根公司,這也是摩根家族最早的金融企業。他還出門遠遊,去歐洲三個月,除了返回故鄉,探訪先祖當年生活之處外,英國紅紅火火的金融業也讓他大開眼界。特別是當時在倫敦有一位美國金融商人皮包迪,從事國際金融業務,幫美國政府推銷債券,生意做得很大,是在英美兩國都享有盛譽之人,他的故事給吉諾思以很大激勵,此人也成為他的偶像。

吉諾思的公司除了做金融業,也在做原來的貿易,在摩根家族世代傳承的勤奮、精明之下,他的公司很快就在美國有了些名氣。某一天,有一位貴客前來拜訪,不是別人,正是吉諾思的偶像皮包迪。

原來皮包迪雖然生意做得很大,但由於一直忙於事業,沒有娶妻生子,以至於找不到繼承人。他很早就開始在美國新一代商人中尋找傑出者,成為他的合伙人,直至接班。經過長期觀察和打聽,他決定選吉諾思試一試。

皮包迪安排的考驗是,協助他在英國舉辦一個美國工業博覽會。這可不是幫忙那麼簡單,還要掏出不少的銀子來。吉諾思很爽快地答應了,並全程出力,功成之後又甘願退居幕後,讓皮包迪去享受榮耀和讚譽。這讓皮包迪十分滿意,吉諾思從此就成為他的合伙人以及將來的繼承人。

不久,年事已高的皮包迪便告訴吉諾思,要將自己打拚下的江山託付於他。吉諾思則因此面臨一個抉擇,那就是完全放棄自己在美國的事業,轉戰英國,去接手皮包迪的公司和海外金融事業。在與家族成員商議時,吉諾思得到的主要意見是反對,但他自己卻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毅然決定舉家搬往英國,也就是摩根家族的先祖所居之地。

也算是「回家」了。

摩根家族由農民成為金融大鱷的奮鬥史

即便是在事業突飛猛進之時,吉諾思也沒有忘記陪伴家人、教導孩子,這是摩根家族的又一優良傳統。在他的倫敦時光中,工作與家庭是兩件同樣重要的事情。他的孩子們都受到了當時一流的教育,一個兒子還被送到歐洲大陸去留學。而自己再忙,也會在晚上抽出時間與家人在一起。

但倫敦的氣候條件大大有別於美國城市,這家人到來之後,紛紛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還有一個小兒子夭折。這個家族終究是已經紮根美國兩百來年,待了幾年之後,就很懷念美國。

由於事業所限,吉諾思一代人沒有能夠回歸故里。但他作為一位身在倫敦的美國商人,做的是美國生意,時時忘不了美國發生的大事小事。他更是一位愛國的海外商人,在南北內戰中,堅定不移地支持林肯政府,並冒著巨額虧損風險在英國推銷林肯政府的債券,為支持戰爭進行融資。

經過多年努力,吉諾思不僅成功接受了皮包迪留下的公司,還將其發展壯大,他本人則成為一名在英美兩國都很有地位的金融家。摩根家族的金融史從他這裡開始步入輝煌,而摩根家族的家風也在他這裡繼續傳承發揚,下一代成員中有一位傑出人物,會在家風的熏陶之下,將家業推到一個頂峰。

未完待續!!!

國外名門的家風故事中國方正出版社

¥28.5
天貓
購買


張廷玉受命解決福建客家人與江西本地人的衝突(續篇)


德軍閃電突襲、蘇軍背後抽刀,波蘭亡國小史

范睢賄賂趙奸廉頗被撤換,秦始皇再賄趙奸李牧竟被殺!

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盧照鄰謙虛的一生,病痛的一生

段芝貴用青樓女賄賂慶親王之子被揭發,大貪污犯輕輕揮了揮手沒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林則徐教子:為官之道在小心謹慎呀,低調淡泊、注意說話
岑春煊與「三菱公司」齊上陣:官員不能娶女藝人的,你犯法了
「紅色拿破崙」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準確預計了希特勒的圖謀
夢露的痛點:家族精神病史
最危險的出家人,他創立的宗派推翻元朝,差點兒推翻了清朝

TAG:坐古談今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興安嶺農村商業銀行孫華東:我們如何用AI和大數據改造農村中小金融機構
搶佔農村金融市場——福建漳州華安支行助農業務拓展策略
金融科技助推財富管理髮展 金家嶺金融區全力打造青島新金融中心
中美金融學術圈大揭秘
中美獨角獸企業稱霸世界,金融和電子商務佔比大
人民幣國際化,滙豐積極探索自貿區的金融創新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
中關村發展集團科技金融超市成功落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中國駐德國大使:中德在基建金融等領域合作潛力大
"亞太金融小鎮"迎來首批基金 中國企業家認為全球產業融合不會止步
中國四大銀行集體「瘦身」謀轉型 業務遭金融科技巨頭侵蝕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中國還不是人工智慧大國
富勤以創新科技擁抱傳統金融
中美兩大世界級金融機構的聯手,為科技創業公司帶來什麼福利?
互聯網理財興起,陸金所、愛錢進、小草金融成行業典範
前隆金融榮獲國家金融科技高峰論壇「優秀企業」
中國唯一傳承15代的土豪家族,如今名震醫藥、金融、建築等領域
平安科技成立金融安全研究院,著力構建金融安全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