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朗普的「鍋」?美生物醫學研究或面臨「創新赤字」

特朗普的「鍋」?美生物醫學研究或面臨「創新赤字」

特朗普的「鍋」?美生物醫學研究或面臨「創新赤字」


特朗普的「鍋」?美生物醫學研究或面臨「創新赤字」


美國國家機構與科研計劃預算變化幅度


%預算變化


高級能源研究計劃署/海洋氣象局研究辦公室/環境保護局研發辦公室/能源部能源計劃/環境保護局/國立衛生研究院/能源部科學辦公室/海洋氣象局衛星/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地質調查局/航空航天局地球科學/航空航天局/農業部競爭性撥款/能源部核武器(核安全局)

按特朗普總統的2018財年預算,大量聯邦科學計劃獲得的資助將比2016年大幅減少。與上一財年相比,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預算幾乎打了八折,而核武器所獲資助大幅增加。


圖片來源:sciencemag.org


美國白宮日前公布了2018財年(從2017年10月1日開始)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遭受重創——2018財年預算只有259億美元,比2017財年的317億美元減少了58億美元,降幅達到18%。由此造成的一系列變化讓人憂心忡忡。


NIH下屬27個機構或被重組


預算報告提出重組NIH下屬的27個機構,除了承諾「重新平衡聯邦對研究資金的支持」之外,並沒有提供更多的細節。但可以明確的是,它將取消其下屬的Fogarty國際中心。《華盛頓郵報》報道指出,該中心提交的預算方案是6910萬美元,致力於建立美國與他國衛生研究機構之間的夥伴關係。

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米克·馬爾瓦尼就此事做了補充說明:「我們認為NIH正在做一些核心任務之外的事情。」


NIH的提案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倡導者的深切關注。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會的公共事務部主任本傑明·科爾伯在一份聲明中說:「NIH長期以來一直是生物醫學創新的全球領導者,對幫助美國保持競爭力的科學界來說,高達58億美元的削減尺度是不可接受的,美國公眾也不能接受。」


國家腦腫瘤學會首席執行官大衛·F·阿榮斯表示,對「NIH預算被削減感到失望,如果我們放棄所有已經取得的成就和所有可以達到的成果,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流行病學持續資助或間斷


削減NIH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潛在支出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擔憂,尤其是開展流行病學研究的科研人員,他們需要持續多年的資助以不間斷地收集數據。

特朗普的提議還包括在NIH行政主管部門——衛生和人類服務部創建一個基金,以應對公眾健康緊急情況,如寨卡病毒的傳播。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多年來確實一直呼籲這樣一個基金,但華盛頓全球健康大學聯盟執行主任凱斯·馬丁認為,日常的基礎研究更重要,「畢竟,預防公共衛生危機比應對已出現的危機便宜得多」。


美國微生物學會在一份聲明中說:「NIH這種資金縮減規模是前所未有的,會減緩對慢性和傳染性疾病的科學發現,我們希望持續資助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等疾病的研究。」


減少項目管理費彌補差額?


《科學》雜誌官網報道,分析人士認為,NIH被削減的58億美元預算可能會通過降低間接成本的比例來彌補,一位接近特朗普政府的匿名人士稱,「間接成本」受預算報告的影響最大。

所謂間接成本,是指大學從NIH申請到科研經費資助後,用於支付與其資助項目有關的管理費用,如為實驗室支付物業費、為聘用的員工支付薪水等。


儘管法律規定了間接費用與科研經費資助之間的比例上限,但實際情況是,一般由大學和政府之間協調。《自然》雜誌得到的數據顯示,在大學裡,該費用比例從20%到85%不等;在醫院和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中,這一比例更加寬泛。2016財年,NIH為研究項目支付了64億美元的間接成本,以及169億美元的直接成本,比例高達37.9%。


間接成本一直飽受爭議。研究人員認為其降低了研究資助的規模,私人基金會支付的管理費用會低很多,如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將支付給美國大學的間接費用限制在10%以內。


但專家也表示,削減間接成本可能會遭遇大學的激烈反對,因為他們認為,間接成本對於維持高質量的研究設施至關重要。


美國大學協會主席瑪麗·蘇·科爾曼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預算提案將削弱美國的創新和經濟增長,並將在與中國等國家繼續加大投資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競爭過程中,形成『創新赤字』。」


今年5月,完整的預算將公布。屆時,一切才會塵埃落定。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zhaos@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第17個世界睡眠日來臨: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不含雙酚A的塑料製品就安全嗎?
科研新成果:蠶絲變身生物材料
對話EBP團隊中國成員:數據將免費對外共享
你能控制你的意識嗎?多巴胺可影響短時間內的決策能力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研究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電子特性:科學家有新招!
凱米拉造紙化學品的最新動態和前瞻性研究
牛頓沉迷神學,錢學森研究特異功能,盤點大科學家的神秘研究
科學研究新手段,牛津大學利用VR探索疾病發生原因
教學特寫:研究數學 體驗科技
華中師範大學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招聘
詩人轉業:戴望舒的古典文學研究
科學家呼籲:將微生物學研究作為精準醫療的補充和延伸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孔子新漢學計劃」招生
對於倫理學研究中的生物學進路的五重辯護
佛教義學研究新局的啟動
蒙納士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應對全球健康問題
英國學生研究哈利·波特的魔法是科學還是幻想?
旅美科學家計劃在皖建設生物醫學研究項目
特朗普主義的學術大本營:西海岸施派與克萊蒙特研究所
聚焦生物醫學前沿研究,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成立
生殖醫學研究進展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生專業怎麼樣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精準醫學方向博士後、研究助理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