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17個世界睡眠日來臨: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第17個世界睡眠日來臨: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第17個世界睡眠日來臨: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3月20日,重慶市永川區某幼兒園開展「世界睡眠日 寶寶學睡眠」主題活動。圖為老師在給孩子們講解和示範正確的睡眠姿勢。

2017年3月21日是第17個世界睡眠日,主題是「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近年來,睡眠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2015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令人憂心的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加,這一比例還在日益升高。


睡眠問題大幅增加慢病患病風險


據統計,全球範圍內睡眠-覺醒障礙的發病率為9%~15%,每年因此導致的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為了引起全世界對於睡眠質量的關注,國際精神衛生組織在2001年將每年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

一直關注睡眠健康研究的北醫六院院長陸林教授告訴記者,長期睡眠紊亂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影響個人的工作生活,還會引發諸如心血管病、代謝性疾病、癌症、抑鬱症之類的軀體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在3月18日由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睡眠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葉京英教授介紹,引起睡眠質量問題最常見的「打呼嚕」就是一個健康殺手,醫學上稱之為「睡眠呼吸障礙」(OSA),易造成睡眠過程中反覆的間斷性缺氧,從而導致多種慢病發生。她指出,流行病學分析顯示,OSA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而這種損害在兩類人群中導致的後果最為嚴重。「首先就是兒童,睡眠障礙可明顯影響其體格發育及智力發育,長期張口呼吸不能及時糾正將引起兒童頜面骨骼的發育,造成不可逆的結果,但因為發病原因單一,如果能得到及時治療則效果確切。」葉京英接著說,第二類人群就是從事如飛行員、駕駛員等職業的特定服務人群。流行病學數據顯示,OSA患者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是健康人的2~7倍。


專家們呼籲,睡眠障礙性疾病是多種慢病的主要源頭之一,對於慢病管理的重點在於「防」。這不僅要引導公眾有預防意識,而且需要呼籲患者積極治療。如此才能保持健康,並減少國家對於慢病的社會和衛生經濟支出。


青少年睡眠不足問題尤為突出

在各種出現睡眠問題的人群中,最令陸林心疼的是孩子。他指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且這一問題越來越嚴重。


在全國8個城市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學齡兒童睡眠不滿9小時的比例約為38.0%,日間嗜睡發生率為64.4%,經常日間嗜睡者佔26.9%。城市兒童睡眠問題的患病率高於農村兒童。慢性失眠在兒童中也較為常見,5~12歲兒童睡眠相關呼吸障礙患病率為12.0%。


在陸林看來,兒童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充足睡眠。相關研究顯示,通過推遲學校上學時間來延長學生睡眠時間,這對改善兒童期睡眠健康有積極意義。但現實情況是,我國中小學生由於課業負擔過重,睡眠時間還在持續減少。「經常出現日間嗜睡的兒童更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力減退和學習成績下降的問題,其智力發育也將低於同期健康兒童。同時,睡眠問題還可引發孩子們出現生長發育遲緩、超重與肥胖等多種軀體疾病,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在不同學齡段的孩子中,高中生睡眠問題更為突出,他們正處在學業和心理狀態改變的雙重壓力之下,普遍存在失眠問題。「失眠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陸林介紹,根據對廣東省龍門縣2787名高中生進行的1年隨訪研究顯示,失眠會增加青少年發生抑鬱、焦慮的風險,而有抑鬱、焦慮問題的青少年隨訪時出現失眠的可能性也顯著增加。


睡眠醫學發展亟須提速

我國的睡眠研究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黃席珍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在北京協和醫院創立國內第一家睡眠呼吸障礙診療中心。截至目前,我國有兩千多家醫院建立了睡眠監測室。在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推動下,我國初步形成了輻射全國多地區的睡眠障礙臨床研究的協同網路,為睡眠研究的開展提供平台和支撐。


但陸林認為,睡眠研究雖有了長足進步,可是就公眾的醫療需求來說,睡眠醫學發展亟須提速。「人才是關鍵。政府和醫院應制定相關政策並加大經費投入,以促進相關機構及專業人才隊伍的建立和發展。」他解釋,臨床睡眠醫學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學科,臨床醫師診斷睡眠-覺醒障礙,不僅需要專業的睡眠醫師、睡眠護師,還需要有經驗的睡眠技師配合治療。而我國目前從事睡眠診療的醫務工作者多是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等學科的醫生,對睡眠疾病的識別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而且,由於現有睡眠醫學中心數量和承載能力有限,多數OSA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診治,經濟水平相對落後地區的診療技術更是有限。「因此,創建新型診療方式更顯重要。」陸林指出,遠程醫療技術是藉助互聯網、實時視頻傳輸等途徑對睡眠障礙患者診療的方式,但其治療效果、依從性和花費等,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此外,我國的睡眠研究體系仍不夠完善。陸林補充說,雖然我國近年多地開展了睡眠醫學相關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獲得國際睡眠醫學領域同行的認可,但還沒有形成體系的研究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國際研究熱點和睡眠醫學領域的研究難點。「同時,還要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搭建轉化醫學平台。我國學者也應注重開發具有獨立自主產權的新藥物及其他治療手段。」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zhaos@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不含雙酚A的塑料製品就安全嗎?
科研新成果:蠶絲變身生物材料
對話EBP團隊中國成員:數據將免費對外共享
你能控制你的意識嗎?多巴胺可影響短時間內的決策能力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90%的孕媽都有的失眠問題,在今日世界睡眠日解決!
我要深睡眠!——2017貓眼知健康世界睡眠日主題活動圓滿結束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睡眠不好也會成為血糖不穩的「幫凶」!
3.21是睡眠日,睡眠是個技術活,想睡好記住這幾條!
世界睡眠日:2017年中國青年睡眠狀況白皮書
關於睡眠的10個小禁忌,看完不再失眠夜夜酣睡!
世界睡眠日:願每一個寶寶都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
每日養生:?有損健康的睡眠習慣34
出生22天,在睡眠中死去,這個睡姿千萬警惕!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中醫三個方法調理高質量睡眠
世界睡眠日:別讓「睡個好覺」成奢望
世界睡眠日,勸君一句早休息
3.21睡眠日:呼呼大睡,竟然是病?您的枕邊人知道嗎?
每天睡眠超過10小時,健康風險會更高!
「每天8小時睡眠」早OUT了!睡多久才健康得看你的年齡!
71歲「女孩」每周四次瑜伽,每天八小時睡眠,年輕得超乎想像
3月19日金可兒邀您蒞臨深圳,一起探索睡眠世界!
2017年最新的睡眠報告,不同年齡段的理想睡眠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