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買不買?孩子何時留學最佳?-將女兒培養進麻省理工的吳軍博士談中美教育
本公眾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歡迎關注。
嘉賓介紹
吳軍博士是矽谷投資人,計算機科學家。原騰訊副總裁、Google中日韓文搜索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曾在清華大學就讀和任教,之後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又成為該校工學院的董事,多年來參與美國大學的管理,並且將女兒培養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新著《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就是以他和女兒走訪過的英美十幾所著名大學為樣本,結合他多年來對美國教育的系統研究,精心寫就。
這次吳軍博士回國,常爸約訪,就國內父母最為關心的「學區房」「選擇公立校還是國際學校」「出國留學最佳時間」等教育問題做了深入而實際的探討,在此分享給各位!
(常爸與吳軍博士合影)
「學區房」的概念源於美國,美國的學區和非學區房價格可以相差5倍!但是……
常青藤爸爸:最近流傳了一個小段子,說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去問禪師:「我買不起學區房怎麼辦?」禪師說:「清華北大畢業的都買不起學區房,那你買學區房幹嗎?」
吳軍:講段子歸講段子,段子常常會偷換概念,或者把一個不是事實的說成事實。其實,清華、北大畢業的人買得起學區房的可能性還是要比其他人要大的。
世界上不可能有絕對的平等,只能是相對的公平。教育資源永遠存在好與不好,而且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那麼足夠的地方,學區房這種方式是一個簡單、相對公平的提供稍微好一點教育的一個方式。
當然你可能會說,大家可以抽籤嘛!但是,抽籤的結果是會讓這個社會失去活力。如果都是靠運氣,誰還努力?那社會就沒有發展,財富不會積累。
學區房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它是基本上按照城市和郵政編碼來劃的。美國學區房的概念比中國要厲害的多,就是你隔著一條街,房價可以差五倍,在中國不可能的。在美國,學區好的地方,聚集著比較體面、富有的一些家庭,不好的學區的話,整個條件都比較差,這也是一個事實。
但是,有些時候事情也不是那麼絕對的,孩子上了重點學區未來就一定是成功的?沒有上好學區的孩子就一定沒成就?當然不是這樣的。
比如,你在一個差學區學出第一名,但你在好的學區可能辛辛苦苦也就是個中下游,你申請大學的時候,像在美國的話,可能第一名這個,機會要大得多。
再有,人需要自信。雖然自己做得很努力了,但老在班上排倒數,心裡很不舒服。那麼這種情況下,也許他換到一個差一點的學區名列前茅,反而很高興,得到了自信。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他低年級的時候申請一個很好的私立學校,被拒絕了,然後他就回到他原來的那個公立學校,這個孩子後來考上了斯坦福大學。之前拒絕他的那個私立學校,也就百分之十幾的孩子能上斯坦福大學,但是他如果在那個私立學校,成績可能根本進不了那百分之十幾的行列。所以有時候,寧做雞頭,不為鳳尾。
關於是否買學區房,每個人自己做決定,但是沒有說一種決定就一定比其他的要好很多。
學習本身就是件辛苦的事情,但千萬別成為讓孩子痛苦的事,這是兩回事
常青藤爸爸:有一段時間大家一直在提倡「快樂教育」,而最近有一種思潮,有點像是陰謀論,說其實倡導「快樂教育」是國外上層社會人實現社會分層的方式:他們是怕大多數平民階層家庭的孩子趕超他們,所以號稱是比如三點多孩子放學了就開心地玩兒,而實際上,國外上層社會家庭里的孩子非常辛苦,放學了要上各種輔導班,非常拼地在學習。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所以咱們國內不要去盲目地追求「快樂教育」,其實孩子還是需要花時間辛苦學習才能夠有成果。您對「快樂教育」這個事怎麼看?
吳軍:辛苦地學,和不喜歡地學是兩回事。孩子可能學得很辛苦,但是並不等於他很痛苦,這是兩回事。
舉個例子,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國青年演奏家,他從小被逼著學樂器的故事家喻戶曉;雖然現在貌似功成名就了,但美國對他的評價並不高。他們認為音樂家分為Artist(藝術家)和Entertainer(表演者),而這位青年演奏家就是個Entertainer,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他小時候學這個樂器學得很痛苦,從小就恨這個樂器。在西方這些搞藝術的人看來,不是真正喜歡這個樂器是學不好的。
最成功的那5%的人,都是因為喜歡,從他的願望出發來做事情。
再下來比較成功的,是因為利益的驅動,家裡人說,好好學習不然將來沒出息,或者說,你讀書讀好了,我會給你一個什麼獎勵,這樣是一種利益驅動。
技能交易是最立竿見影的,它與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的好壞關係不大。但真正再往上走,到了比如說你這一代人做了一個頂級的工程師了,你不希望孩子還是一個單純的工匠,你希望他成為一個領袖的話,那單純靠催促他用功、灌輸他一些知識就已經不夠了。在這個時候需要從小開闊他的視野,啟發他能夠主動、積極向上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美國上層社會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是一點不少的,孩子也會很辛苦,但是他並不會讓孩子很痛苦,這是兩回事。痛苦和辛苦是一定要區分開,他可以辛苦,但不能痛苦。
常青藤爸爸:所以,「快樂教育」是想要避免讓孩子學得很「痛苦」,而不是想讓孩子不「辛苦」,很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偷換概念了。
現在中國的孩子,要上課外班,周末排的滿滿的,在美國也一樣嗎?
吳軍:對,美國的孩子也一樣。我大女兒每星期要打兩次跆拳道,她現在是黑帶三段了。快升段的時候強化訓練,早上六點鐘就得把她送去,打到中午十二點才能回來。每周還會去醫院,有4個小時的志願者活動,再畫幾個小時的畫。然後還要學鋼琴、練琴,還有學校俱樂部的一些活動要參加。大概就這樣。
常青藤爸爸:最後您讓她上這些興趣班的初衷,是想她能夠有一些自己的興趣,還是說孩子得獎,可能申請名校的時候會容易一些?
吳軍:能得獎當然好,但是很多時候不一定得的到,而且一定是州一級的獎才有用,孩子自己能enjoy就很好。
常青藤爸爸:您女兒上MIT(麻省理工)之前,有沒有貫徹這個快樂教育,或者說您覺得她快樂嗎?
吳軍:說實話,我沒想到這個事兒,她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我覺得她過的蠻自在的,就算她在高中階段,從來有沒熬過夜,大概每天十點鐘就睡覺了。
有時候孩子學到一定階段學不上去了,我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某方面的能力達不到了,再努力可能都沒用,這是個很殘酷的事實,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接受。
比如說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培訓他都是解不了那些題的,我覺得他就是數學能力達不到,再努力可能都沒用。每個人有自己的天分,比如有的人數學不好,但是寫文章可能會寫得很漂亮,那讓他去發揮這個天分就好了,這樣他會更快樂。
清晰留學目的比留學本身更重要,三種方案總有一款適合自己
常青藤爸爸:現在出國留學日趨低齡化,雖然這個東西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您認為孩子什麼時候出去留學是比較合適的?
吳軍:我想先問個問題,你出去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想在國內發展,為什麼要出去?
常青藤爸爸:國內的很多大學教育在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上有所欠缺,而美國的高等教育在這方面是比較重視的。
比如我之前在耶魯讀商科,以及最近在哈佛修了一門心理學的課,發現很多的課是要求你事先有很多的Reading(閱讀),美國大學要求的Reading比中國大學的要求多十倍都不止。它是要求你去思考的,然後你是帶著問題,帶著思考來上課。而且,課後的作業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做題,考試也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要你寫幾篇Essay(文章)或者一篇Term Paper(學期論文),這些東西它是逼著你去思考,去查閱更多相關的書籍文獻資料,你要自己去找論文,找完了之後你還要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最後把它寫出來,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啟發心智、啟發獨立思考的方法。
所以,我個人認為,出國學習,不是為了鍍金,而是去體驗一個啟發心智、啟發獨立思考的教育環境。
吳軍:是的,同樣的本科教育,國外好的大學對啟發人思考,啟發人的潛力方面比國內做得好,國內大多是給學生灌輸知識。
我是覺得到國外讀書的必要性,第一是了解世界,另一個是培養思維方式。
國內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讓學生接受「有標準答案」這樣一個概念,這道題做錯了,因為你跟我的答案不一樣。
其實,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事都有對和錯的答案,尤其人文的,絕對是沒有的,只有一個合理和不合理的、好的和壞的答案;關鍵要看得到答案這個過程是否符合邏輯,你是否有證據來證實它。
因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是沒有絕對的對和錯的,我們會發現很多人有一個絕對對錯觀念的話,會很糟糕,以後他整個思維方式和做事情都做不好。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那就只好領導說了該怎麼做,人的創造性就全失去了。
常青藤爸爸:那麼什麼時候去合適呢?
吳軍:我個人覺得應該是三個階段,就是看你家庭的條件。
我先假設你家庭經濟上不是問題,而且家人能夠陪讀,那麼當孩子中文能流利的寫作的時候可以出去了,一般來講我們比如說初中畢業甚至小學畢業都可以。
當然前提說你不要把孩子寄養在親戚或者朋友家,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的關愛,這點很重要。
第二個階段就是上本科的時候出去,這是中國現在比較多的情況。一種是家庭條件比較好,就從小上了國際學校要到美國直接讀本科;或者頂尖的公立高中畢業,直接申請到美國讀本科。還有一種,在國內上不了985的大學,在美國能上一個二流偏上的州立大學,這些學校教育跟國內的985大學相比也不差,然後過個一兩年,轉到更好一點的大學,我覺得蠻不錯。在國內,上了大學,你以後學得再好也沒法轉學。
第三種,對於能夠在國內考上985大學,國際交流的機會也蠻多的。然後到本科畢業的時候,去國外讀研究生,這是很容易的。
至於哪一個階段出去,關鍵看各自的家庭條件和學習情況,沒有哪一種是絕對的最優選擇。
確定好終點,再來考慮公立國際
常青藤爸爸:剛才您也說到了國際學校,現在其實也有很多中產家庭都在面臨這個問題,我到底讓孩子上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因為他們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更快樂的因材施教的環境下成長,但是有一些家長有很高的目標,希望孩子將來能夠讀常青藤的名校,比如耶魯、哈佛、普利斯頓,就發現從中國大陸錄取過去讀名校本科的,國際學校基本一個沒有,反而是人大附中、南京外國語學校這樣的公立學校。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講,是不是在公立的重點高中要比在國際學校概率要高很多。
吳軍:每個常青藤名校每年從中國內地錄取的學生可能不會超過10個,這麼少的數量是不具統計意義的。
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都有好的和差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在中國參加高考,還是說一定要出國?這事先想清楚,因為路數都不一樣。
要參加中國高考,那進國際學校肯定就考不上。想去美國讀本科,你在中國讀了普通的高中去申請美國的學校這也夠嗆了,因為它不是完全看你的成績,還要看是否做了很多社會活動,從高中開始就要準備社會活動,中國的高中基本上是沒時間來干這些事的,所以在公立重點高中能被美國名校錄取的,那也是鳳毛麟角。
陪伴孩子是作為父親最大的教育責任
常青藤爸爸:您作為一個父親,平時是怎麼樣去教育孩子的?
吳軍:我對孩子比較寬鬆,我太太比較嚴格,盯的緊一點,但是我有一個事花的精力比較多,就是我陪他們的時間比較多。我太太要上班,而我的時間比較靈活,我就會偶爾一個人帶著孩子出去玩兩個星期。
早上一定是我送孩子去學校,路上跟她說說話。尤其是對女孩子來說,父親的作用是讓她有安全感。我見過一些在中國單親母親帶大的孩子,尤其女孩子,她們很沒有安全感。
美國好像比較少有這個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在美國,離了婚只是兩個人不住在一起了,子女還是共同撫養的;孩子並不會因為父母離異了就少了爸爸或者媽媽。而且有些地方法律規定,離婚後倆人的居住距離不能太遠,有一個具體的規定,如果違背了你可能就失去孩子撫養權了,這樣,離婚後的父母雙方會經常去見自己的孩子。
很多想找我做事情的人,計劃都很宏大,但我在考慮自己需要投入的精力後拒絕了;我都會跟他們講,要做的這些事很偉大,只是對我而言,我的孩子的優先順序更高些。
常青藤爸爸:好,耽誤您很長時間,非常感謝。
吳軍:你們這些問題都非常的具體,其實背後的東西蠻深刻的,時間有限,無法面面俱到,希望我的回答能給讀者一點啟發,謝謝。
友情提示:
※孩子天生就是段子手!萌寶語錄第一季&有獎徵集你家娃的段子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關於「雞」的6個有趣事實
※支撐孩子前進的,是孩子的興趣還是父母的堅持?
※過年帶娃回家,如何從「熊親戚」中衝出重圍?
※孩子天天都咬的蘇菲小鹿內部竟然長滿黴菌!鴨嘴杯、洗澡玩具也是重災區,快查查孩子玩具的衛生死角吧!
TAG:常青藤爸爸 |
※不買學區房,送孩子在國際學校接受基礎教育,靠譜嗎?
※兒童節聚焦兒童教育,儒家學者怎麼看?
※清華畢業買不起學區房,教育的意義在哪兒?
※郭晶晶兒子天價幼兒園和趙薇1億學區房 精英教育真正拼的不是錢
※為了子女教育移民澳洲還是留學澳洲?
※中國大學物理教育差在哪兒?
※幼兒教育: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能力
※學前教育不是幼兒園,幼兒園的學前教育不能小學化
※有兩個女兒的華裔母親:我怎麼教育孩子防止性侵?(值得家長學習)
※孩子愛攀比咋整?資深兒童心理與教育學家紀老師有高招
※如何給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魯嬰泣衛——學友寶教育
※教育 | 英國教育專家:人工智慧時代,孩子該學啥?
※服了英國人!不準喬治王子在學校交好朋友,說這才是精英教育?
※家長為什麼要學習兒童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學校畢業的孩子能適應傳統小學嗎?北美篇
※高曉松教育女兒的啟示:培養孩子情懷比學賺錢的本領重要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養熱愛學習的孩子!
※齊人學彈瑟——學友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