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組織很久,依然不敢開口|為什麼你總是存在感為零的局外人?
昨天和小夥伴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從口紅聊到升值的護照,在旁邊的我明明大腦也在飛速運轉著,梗都備好了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插話契機,只能不停地點頭微笑。
最後放棄掙扎,索性認真地和面前的食物做鬥爭。場面一度非常尷尬,估計大家都覺得我是不善言辭的小透明吧。一頓飯下來,簡直是要了我這社恐患者的小命。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明明對談話很感興趣卻常常插不上話,明明很想融入卻總是被動地成為局外人。又或者,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被動的局外人什麼樣?
自認為並非不會聊天,尤其是面談,但有表情包護體時也是活潑的很。
很想加入談話,但害怕自己想說的話一點兒也不「有趣」,擔心別人不喜歡。
在心裡默默的把要說的話刪刪減減修改了N遍,甚至連標點符號都點好了,等著輪到自己發言的時刻。卻因為思考太久,話題卻早就變了。在談話中,以上過程可能會重複N次。
最終插話無力,自動放棄轉而傾聽,並安慰自己傾聽也是美德之一。
在被冷落的聊天結束後會特別沮喪,儘管別人對TA的感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Party、小組討論、會議報告……被動的局外人可能會出現於任何一個兩人以上的場合中。兩個人聊天時談話相對是有規則的,你一句我一句,話題受控制。但一旦出現第三個人,小透明就會自動上線。
無法加入別人談話的背後是什麼?
比起插不上話,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害怕被評價而不敢開始一段對話。被動局外人的認知模式中,往往充斥著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比如:
我的內容必須非常有趣才可以開口發言
我現在發言一定會打斷別人的思路,還是再等等吧
我這麼說的話一定會被大家否定的,還是再想想吧
被動局外人親自為自己的每一個想法打叉,親自將自己束縛。發言的機會就在一幕又一幕自我批判的內心戲前錯失過去了。
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被動的局外人?
1. 創傷性經驗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曾經主動與只見過幾次面的人打招呼,對方要愣一下才反應過來,更差勁的情況是,只有自己記得對方。慢慢地,這被動的局外人也就再也不願意在沒有把握的時候就開口說話了。
人類往往對負性記憶很難忘懷。可能是提出的建議被粗暴地否定,或者拋出的梗完全沒有人接,被動局外人很可能之前有過失敗的談話經驗,所以不敢再做出嘗試。
2. 不安全依戀
成年期的人際和親密關係問題大多與幼時的依戀有關,被動的局外人往往具有不安全的依戀模式。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將依戀模式分為四類:
安全型依戀模式(Secured Attachment Style)
焦慮型依戀模式(Anxious Attachment Style)
迴避型依戀模式(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混亂型依戀模式(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Style)
後三類全部屬於不安全依戀模式。被動局外人的需求在幼時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或者父母回應質量不夠好,不夠及時。日積月累,他們對於外界的回應要求會越來越低,也越來越不傾向於向外界表達自己,導致成年期出現糟糕的人際關係。
聚會時被忽略的情景彷彿幼時和父母互動場景的再現,被動局外人的應對方式還是一如幼時,默默地隱藏自己的需求,整場都緊閉著嘴不敢說話。
3.社交焦慮症患者的日常
害怕被評價而不敢發言也是社交焦慮的表現形式之一。有新近研究發現,社交焦慮的部分原因是個體發展停滯於自主-害羞階段。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的心理社會發展要經歷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應該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於前一階段之上。兒童在1.5到3歲之間,會經歷自主與害羞的衝突。
他們開始有意志地學著「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就會使兒童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兒童期的核心任務沒有成功完成,就會影響到成年時期的正常發展。
除了上述原因,我們也不能忽視生理因素,可能是你的5-羥色胺又調皮了哦!
如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1. 熟悉談話規則
其實多人對話就像大家在一個十字路口會車,每個人都要等綠燈亮(輪到自己說話的信號)時才能通行(發表看法)。問題在於,大家心中的交通規則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發言之間的間隔預期也是長短不一,那些對間隔預期較短的人往往發言較多,很多時候插不進話是因為我們不熟悉對方的規則。所以當多於三人一起談話時,每個人都不妨去考慮、適應一下對方的規則,大家逐漸凝聚共識。
2. 關注自身的需求
我想要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的觀點,我想要融入集體,我想要和朋友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結……你的感受永遠比其他人的看法和評價更重要。改變從來不易,試著從最簡單的自我表達做起:「我覺得你說的很對,我認為……」
3. 嘗試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
加入談話很痛苦的話,也不用非去強迫自己,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是話題的中心。如果一直否定自己,不接納自己,才會陷入可怕的循環:我不想受到評價,我的想法會被否定,我還是不說話為好,果然大家都不在乎我,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這個世界說話的人太多,聽的人太少。
做一個聆聽者沒什麼不好。
※生命中的那些苦難真的值得我們去感謝嗎?
※「以憤怒和疏離來表達愛意」|躲在傲嬌背後的焦慮型依戀者
※朋友圈裝修指南:如何刪出一個美好的自己?
※「鍛煉止於買跑鞋」|為什麼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總想先買裝備?
※看似追求完美,其實是在避免犯錯|你是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嗎?
TAG:簡單心理 |
※求求你了,別再選那些存在感為零的包包了!真的OUT了!
※戳進來 | 求求你了,別再選那些存在感為零的包包了!真的OUT了!
※以「肉彈」出道,斯嘉麗的性感為什麼與眾不同?
※禽流感為何會感染人類?這要從豬說起
※春季,流感為啥像黏皮糖一樣甩不掉?
※海賊王中最悲哀的組合,果實撞衫實力堪憂存在感為零!
※同是夾在兩位牛人皇帝中間,明朝隆慶帝的存在感為何比雍正低?
※秘制韓式辣白菜的口感為何那麼好?
※海賊王中最悲哀的組合, 果實撞衫實力堪憂存在感為零!
※時尚迷都要追蹤的 4 位女性攝影師,以細膩情感為影像說故事
※張馨予上快本再次被冷落,存在感為0,謝娜被批勢利眼!
※顏值超高的熱巴和他們都擦出火花,偏偏和這一位人氣男星cp感為零
※用現代感為歷史劇「加持」,打破只會玩宮斗的老套路
※秋季裙裝質感為首,換季穿搭有它不愁
※揭秘「日本黑幫」的江湖:身份敏感為何又必不可少?
※女人的第六感為什麼普遍強於男性,甚至可以預知災難的發生!
※朴海鎮新劇創JTBC收視最高記錄,然而女主卻被吐槽cp感為負,《秘行要員》能成為下一個太后嗎?
※除了福祿壽、牡丹花陶土花盆,想要高級感為什麼不試試幾何花器?
※「村長」和「家長」,特朗普存在感為啥高於古特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