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質平:弘一法師的遺墨及其生活回憶(附大量致劉質平手札高清實拍圖)
先師李叔同先生(法號弘一)的書法,素為壟林所重。自戊午夏出家,至王午秋圓寂,前後二十五年間所寫大件精品墨寶,為數無多。就余所憶,略分述如左(片段佛經,佛號,佛偈以及小件精品,概不列入):
甲 佛經類
一《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書本式,此書將四分律文,製為表解,為先師佛學著作上最偉大的作品,手自書寫,已石印二次,稿存穆藕初居士處。曾遺囑命余於他逝後勿開追悼會、造塔及做其他紀念之事。「倘欲做一事業,與余為紀念者,先將《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印二干冊。此書可為余出家以後最大之著作。故宜流通,以為紀念也。」(遺囑原語)
二金剛經、藥師經、心經等,已石印。
三《佛說阿彌陀經》,屏條式,五尺整張大小,共十六頁。每頁六行,每行二十字,分十六天寫成,為先師生平最重要墨寶。余親自磨墨牽紙,觀其書寫。
四《佛說五大施經》,屏條式,長四尺,共四頁,每頁三行,每行十五字。
五《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贊偈》,書本式,用北魏書體寫成,每字外有紅線方框,極為整齊精美。
乙 對聯類
壬申(一九三一年),在鎮海龍山伏龍寺。先師曾對余言:「每次寫對都是被動,應酬作品,似少興趣。此次寫佛說阿彌陀經功德圓滿以後,還有餘興,願自動計劃寫一批字對送你與彌陀經一起保存。」命余預作草稿,以便照樣書寫,共一百副。
寫畢又言:「為寫對而寫對,對字常難寫好,有興時而寫對,那作者的精神、藝術、品格、自會流露在字裡行間。此次寫對,不知為何,愈寫愈有興趣,想是與這批對聯有緣,故有如此情境。從來藝術家有名的作品,每於興趣橫溢時,在無意中作成。凡文詞、詩歌、字畫、樂曲、刷本,都是如此。」
丙 立軸類
一、贊佛偈長五尺,分八行七行五行三種。每行分二十字二十八字二種邊款獨立一長行,山名、地名、寺名、院名、筆名,全部寫上,有贊釋迎牟尼佛偈、阿彌陀佛偈、觀世間菩薩偈、地藏菩薩偈、彌勒菩薩偈、說戒迴向偈、發願迴向偈等九頁。(編者按:今僅存入贊阿彌陀佛偈》一幅,見本紀念集)
二、清涼歌詞,長五尺,分清涼、山色、花香、世夢、觀心五頁,因歌詞長短不同,每頁行數各異。曲譜由帥生四代費七年餘光陰作成。已在開明書店出版,為先師出家後一部傳世的佛學聲樂書。
丁 屏條類
一、學道四箴(略稱四大頌——編者)並序,分大智如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器晚成四頁。長五尺,每頁六行,每行二十二字。下分別具澄停、靈芝、慈藏、龍音四院及論月,髻明,如理、為炬四筆名。
二、格言,自四言起至十言止七種。每種各用一個不同印章,分作三集集。每集四十條、每條各寫一個不同筆名,共一百二十個。
戊 雜件類
一、華嚴集朕三百,書本式。先師在上虞法界寺時、將華嚴經偈句,集為聯語。費半年餘光陰,集成三百餘聯,分寫二集、已由開明書店石印行世。(編者按:《華嚴集聯三百》原稿,現由劉質平先生之子劉雪陽保存。前後有名家經亨頤,馬一浮題詞。)
用筆用墨與寫法
先師用筆,只需羊毫,新舊大小不拘;其用墨則甚注意。民十五後,余向友人處,訪到乾隆年制陳墨二十餘錠奉獻。師於有興時自寫小幅,大幅則須待余至始動筆。余在寺院,夜半後聞雲版即起,盥洗畢,參加眾僧早課。早餐後,拂曉,一手持經,一手磨墨。未磨前,硯池用清水洗凈。磨時不許用力,輕輕作圓形波動,且不性急,全副精神貫注經上。不覺間,經書畢讀,而墨亦濃矣。
先師所寫字幅,每幅行數,每行安數,由余預先編排。布局特別留意,上下左右,留空甚多。師常對余言:字之工拙,佔十分之四:而布局卻佔十分之六。寫時閉門,除餘外,不許他人在旁,恐亂神也。大幅先寫每行五字。從左至右,如寫外國文。余執紙,口報字;師則聚精會神,落筆遲遲,一點一划,均以全力赴之。五尺整幅,須二小時左右方成。
師曾對余言,藝術家作品,大都死後始為人重視,中外一律。上海黃賓虹居士(第一流鑒賞家)或賞識余之字體也。
保存墨寶之經過
先師與余,名雖師生,情深父子。回憶民元冬季、天大雪,積尺許。余適道作一曲,就正於師,經師細閱一過,若有所思;注視余久,余愧恧,幾置身無地。師忽對余言:「今晚八時三十五分,赴音樂教室,有話講」。余唯唯而退。屆時前往,風狂雪大,教室走廊,已有足跡,似有人先余而至。但教室門閉,聲息全無。余鵠立廊下,約十餘分釧,室內電燈忽亮,門開師出,手持一表,言時間無誤,知汝嘗風雪之味久矣,可去也!余當時不知所以,但知從此師生之情義日深。每周課久指導二次,並介紹余至美籍鮑乃德夫人處習琴。
余家貧,留東時最後數月費用,由師供給。師函有云:「余雖修道 念切,然決不忍置君於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職至君疆畢業時止,君以後可以安心求學,勿再過慮……」師恩之深如此,余不忍以一求學之故,遲師修道之期,乃於民七夏返國,而師亦於是夏出家矣。
師恩厚,無以為報。出家後,許余供養,心稍安。先師復函,常附墨寶二束,一命余結緣,一賜余保存。二十餘年來,積品盈千,均由蘇幫張雲伯裱家裝池,安箱十二口,用獨面樟板製成,特辟一室保存。
民二六秋,日寇擲彈海寧,勢危,友朋約暫避,頃刻間未能將全部作品天地軸截去,至今成為憾事。余所攜字件,中間雖經日寇盜匪踏及水浸日晒,種種損害,但精品保存至今,一件無缺,亦不幸中之大幸也。惟余以此,不能遠出任職,絕糧蘭溪鄉間,窘甚。嗣金華陷敵,乃作小販湖口,迭經艱險,始能將恩師精品保全。所異余已年老,此後保趣,將成問題。昔先師西畫,出家前原送北平國立藝專保存。民十二年冬,余至北平考察世術教育時已知一幀無存,可嘆孰甚;
先師在俗,咸推為我國近代最偉大這藝術家。入山後,發願畢生精研戒法,幾無日不在律藏中探討精微,發揚光大,為元明清七百餘年南山律宗復興之祖,在我國佛教史上,自有其崇高之地位。
先師的生活情況
先師入山初期,學頭陀苦行,僧衲簡樸,赤腳草履,不識者不知其為高僧也。中期身體較弱,衣服稍稍留意。晚年身體更弱,乃命余代制駱駝毛襖褲,以禦寒冷。先師所用僧服,大都由余供奉。尺寸函開示,照單裁製。回憶先師五十誕辰時,余細數其蚊帳破洞,有用布補,有用紙糊,堅請更換不許。人閩後,以破舊不堪再用,始函命在滬三友實業社,另購透風紗帳替代。為僧二十五載,所穿僧服,寥寥數套而已。
先師第至一寺院,住持之尊敬招待,實所罕見。回憶上虞法界寺然慶法師,鎮海伏龍寺誠一法師之迎請情形,至今猶使余肅然起敬。余在二寺,各住二月有餘,見其日常供養周到,體貼入微,且始終如一,完全出於至誠。而先師亦處處留神,因應適宜。某次,由甬同行至杭州松木場彌陀寺,不竟日即移住虎跑定慧寺。余問故,答以「無緣」,師之見機如此。
先師出家後,曾生大病三次。第一次在上虞法界寺,病未痊,被甬僧安心頭陀跪請去西安弘法。師被迫,允捨身,有遺囑紙付余。余以其不勝跋涉,在甬輪上設法救回,自輪船三樓負師下,兩人抱頭大哭。寧波同事,至今傳為笑談。第二次病於泉州草庵。據師函示:「九死一生、為生平所未經歷」後至廈門經黃丙丁醫學博士,療治三個月始愈。時師因著作未竣,故樂於醫治。
迨第三次病於泉州養老院,師則以功德已圓滿,決心往生。謝絕醫藥,並預知遷化日期,曾致函夏師丐與餘二人訣別云:
「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遷化,曾賦二偈,附錄於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至人境界,固異尋常也
弘一法師致劉質平手札欣賞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名家聯墨」清 · 伊秉綬 隸書《用清守道五言聯》
※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徵稿啟事
※「連載」《蘇東坡傳》第二十八章:終了
※「國畫精賞」清·錢杜《梅月知心室圖》卷
TAG:中國書法網 |
※偉大領袖鄧小平的老照片 生活中樸實無華
※明代藩王 平庸生活里沒有真正的藝術
※王安憶:生活是小說最豐富的資源
※乾隆的逍遙生活:清 丁觀鵬《弘曆鑒古圖》欣賞
※實拍:柬埔寨和尚的生活
※實拍蒙古富豪的真實生活,豐富的娛樂文化,注重品質享受
※她比奶茶妹還清純 奧運射擊女子吳佳穎的美麗生活照
※質樸,生活
※保健醫生眼中的劉少奇:生活儉樸 廉潔奉公
※鄧小平最具溫情生活照
※宮廷揭秘:古代帝王是如何提高性生活質量的
※男科主任郭軍: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挺幸福
※李淑賢口述:我和溥儀的真實生活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雅潔與情致
※乾隆的逍遙生活: 郎世寧《弘曆觀荷撫琴圖》欣賞
※物質生活豐富,中上等富命的生肖
※貧困、性和毒品,攝影師記錄香港的底層生活
※英國攝影師鏡頭下晚清現狀:平民與貴族生活對比懸殊
※風雅清供:古代文人的家居生活
※實拍:沙漠里的土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