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精工炮製的典範:九制香附丸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方葯系副教授 楊楨 高琳
九制香附丸由香附末、歸身(酒洗)、大熟地(薑汁蒸)、大生地(薑汁蒸)、白芍(酒炒)、川芎(酒洗)、白朮(土炒)、甘草(蜜炙)、棗仁(炒)、人蔘、茯苓、天冬(去心)、益母草(嫩葉)、山萸肉、真化皮、元胡(醋炒)、阿膠(蛤粉炒)、條芩(酒炒)、砂仁(連殼)共十九味葯組成。該方功用補血益氣,調經安胎;主治月經不調、痛經或胎動不安,症見月經不調或閉經、頭暈氣短、面色無華、腹痛腹脹、舌質淡苔薄、脈沉細無力,或妊娠後小腹墜脹。
本方對主葯香附的炮製方法要求極高,也頗為精彩,書中是這樣要求的:「香附十八兩,杵凈,分作九份,每份二兩,一份酒制,一份醋制,一份鹽水制,一份童便制,一份小茴二兩煎汁制,一份益智仁二兩煎汁制,一份梔子炒黑二兩煎汁制,一份萊菔子二兩煎汁制,一份白附子、石菖蒲各一兩共煎制。各汁俱春浸三日,夏浸一日,秋浸五日,冬浸七日,浸至日足,連渣同香附晒乾,撿出香附,再將香附合一處,入砂鍋內,用蘄艾五兩,無灰陳酒同煮,酒干再添,再煮。須煮至香附黑色為度,取起晒乾,為末聽用。」
一般來說,酒制入血分,有助於活血調經;艾葉制可增加溫經止血的作用;醋制、童便制化瘀定痛力增強;小茴、萊菔子制可助行氣之力;石菖蒲、益智仁制能添安神之功;梔子炭制以增清熱止血之力。九種炮製方法並用,使香附的行氣、理血、調經、安胎的作用全面加強。
除以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安胎外,方中還配伍參、術、苓、草益氣健脾、滋生經血、補養胎元;當歸身、白芍、熟地、山茱萸、阿膠滋養肝腎、補血調經,其中熟地、生地以薑汁蒸過後,止痛之力大增;此外,醋元胡與陳皮相配,更添行氣止痛之力;伍用益母草更助活血調經之力;另以棗仁、天冬合人蔘、茯苓養心安神,以平墮胎之憂;而白朮、黃芩、砂仁俱為安胎名葯,聯用而安胎之力益彰。全劑配合,具補血調經、益氣健脾、養心安胎、行氣止痛等多重作用,且所用藥物間交叉構成諸多固定配伍,事半功倍,起到用藥少而功效廣的作用,是精選藥物恰當組方的典範。
九制香附丸是浙江人陶承熹所收集的《惠直堂經驗方》中的名方,該書是作者以其祖父、外祖父行醫所得和其本人苦心收集的驗方彙編而成。本方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其所用之葯的炮製方法。從本方的組成可以看到,方中絕大部分藥物都標註有詳細的炮製方法,而香附的炮製是其中最為複雜、考究的。由於中藥的功效受炮製方法的影響巨大,因此在使用中藥的時候標明藥物的炮製法,是非常重要的。
有關香附的炮製方法,歷代要求均較高。如典籍中的四制香附、七制香附等,無一不體現炮製對香附藥性的重要性。現代研究證明,使用醋、酒等制過的香附,其調經的有效成分的溶出與保留大幅增加。目前,中藥的不規範炮製嚴重影響療效,屢受詬病。九制香附丸可以說是使用精工炮製藥材的典範,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範本。當然,九制香附方法過於繁瑣,是否有必要全面沿襲與繼承,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研發前景
現代藥理學研究中,對九制香附丸的全方研究還比較匱乏,但是對香附及其不同炮製方法的研究則非常深入廣泛。香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揮髮油主要發揮三方面的藥理作用:一是抑制子宮收縮,鬆弛子宮平滑肌,具有安胎作用;二是具有雌激素樣作用,促使子宮內膜上皮角質化,故可調經;三是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發揮止痛作用。此外,香附在促進膽汁分泌、緩解胃腸道的痙攣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方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先兆流產等諸多婦產科疾病。另外,由於孕激素能抑制消化道蠕動,女性在孕期很容易出現腹脹和膽汁分泌減少等現象,從而導致膽汁淤積和便秘等問題。而以香附為核心藥物的九制香附丸恰恰可以糾正這一現象,在調經安胎過程中發揮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九制香附丸有很多同名方,其中以本方的作用最為獨特、有效。由於本方所治療的此類疾病非常普遍,病源廣泛存在,因此極具開發潛力和應用價值,值得大力推介。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心血管疾病「偏愛」現代女性,發生率比乳腺癌還高8倍
※這6種人千萬不要錯過春季調補
※民間流傳的8個百里香小偏方,屢試不爽!
※老中醫吳熙治療不孕症數十載,珍貴經驗分享!
※治療疼痛的中醫良方:桂枝加葛根湯與葛根湯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