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作者:雪漠(投稿) 首發:雲南道教網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無相生」就是佛家的緣起性空,有是緣起,無是性空,兩者互相依託,互相轉換,有生無,無生有,緣起就是性空。


最近,我聽到很多人都在這一點上出了錯。其中包括一位我很尊重的老師。她的學問非常好,但偏偏在這個問題上解釋錯了。比如,她說到老子的有無相生是緣起性空時,舉了個例子:一個房間本來什麼都沒有,這是空;後來擺上了很多椅子和傢具,這是有。她的意思是,有空才有有。


實際上,佛教的緣起性空不是這樣。因為緣起和性空不是對立的,它們其實是同一個東西,不是有是緣起、沒有是性空,而是緣起的同時就是性空。老子的有無相生也是一樣的,善惡是同時存在、不斷轉化的,有和無、緣起和性空也是這樣。緣起就是各種條件,有就是各種條件彙集到一個地方。為什麼說它同時又是空的呢?因為,它不是不變的,這麼多條件一直在變化,它也就一直在變化,所以,有的同時就是空。而不是空了之後變作有,不是騰空了房子,再把傢具放進去。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很多哲學家都在這裡出錯了。也是在這一點上,顯示出了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


比如存在和虛無,存在和虛無是對立的,但緣起和性空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換言之,佛教的空不是虛無主義,而是性空的同時、變化的同時有緣起的現象存在。為什麼?因為,各種條件、現象聚合在一起,在某個時刻構成了某種存在。它雖然是性空的,不是本有的,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是空的,但是在各種條件聚合的每一個瞬間,也確實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現象,它們只是在出現的同時就在改變和消失而已。所以,老子說,顯現上的有和本質上的無是一體的,不要認為顯現上的存在是實在的,因為它的本質是無,時時都在變化,是不會永恆的,所以不要執著。


這就是老子的有無相生。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也是這樣,都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概念。

比如「難易相成」,難是無數個易構成的,但它同時又是相對的,你覺得難,他可能覺得易;你覺得易,他可能覺得難。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小馬過河的故事


小時候上學時,我學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小馬剛要過河,松鼠就跳過來說:「小馬,你怎麼敢過河啊?這條河非常深,曾經淹死了我的小夥伴!」小馬一聽,就不敢過河了。於是小馬就問老牛,老牛說:「小河很淺啊,還沒有淹住我膝蓋。」老牛和松鼠的答案差那麼多,小馬覺得很奇怪,於是又去問媽媽:「媽媽,我要過河的時候,松鼠說小河很深,淹死了它的小夥伴;老牛又說小河很淺。究竟誰對啊?」媽媽說:「你去試一下不就知道了。」於是小馬自己過了河。它發現,原來小河不像松鼠說得那麼深,也不像老牛說得那麼淺。為什麼呢?因為,河水的深淺也是相對的。老牛認為很淺,是因為老牛的個子高;松鼠認為很深,是因為松鼠很小。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包括修行。


修道看上去難於登天,卻是由無數個易構成的,因為修道就是每天持咒、打坐、觀想,非常簡單。此刻覺得非常難的目標,也許過上一段時間,你回頭一望,就會覺得它非常容易。我就是這樣,最初修道的時候,我覺得修道真難啊,念頭很多,怎麼都斬不斷,但現在一片明空不生妄念。所以,難易在不斷地轉化。有時候你覺得一件事很容易,有時候你又會覺得很難;對同一件事,你覺得容易,他可能覺得很難;你覺得很難,他可能覺得很簡單。所以,難易不是本有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相互轉化的。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長短相形」也是這樣。在我的小孫女陳清如眼裡,她的爺爺非常高大。但是當我跟籃球隊員站在一起時,我看上去就像個小孩子。長短高矮都是比較而來的。你覺得某個方面你比我長,我比你短,這都是一種攀比。沒有比較就沒有強弱長短。有時候,長的正好是短的,因為,你在哪個方面最優秀,它就最能制約你,最能控制你的心。就是說,長容易生起執著,一旦有了執著,長就轉化為短了。所以,你最優秀的那一面,反而是你最難突破的關口,是你最大的磨鍊和考驗。這就是長短相形,它不僅僅是一種比較,還有一種更深層的含義。


我們村裡有個人非常窮,我們叫他「窮歡樂」,他是《大漠祭》中毛旦的原型,一貧如洗,窮困潦倒,沒有人看得起他。但這個人活得很快樂。村裡每次扶貧,人們都第一個想到他;干苦力活時,也總是輪不到他。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力氣,軟軟稀稀的。這時,他的短處就成了他的長處。《賈閑人閑傳》里的賈閑人也是這樣,他是個帶點二流子氣的閑人、混混,整天閑逛,但他活得最逍遙,誰都照顧他。你說這是他的短,還是他的長?有些人非常能幹,結果什麼事都讓他干,最後就把他給累死了。你說這是他的長,還是他的短?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莊子》里還有一個故事:


有棵樹很大,但軟得很,木質不行,想做什麼都做不成。有個木匠就感嘆道:「這樣的樹,長著有啥意義?」樹覺得很不服氣,它說:「我如果有用的話,早就被人砍了,咋能活這麼大歲數?我的無用,正是我的大用!」所以,是長是短,真不好說。在道家眼裡,長的可能是短的,短的也可能是長的。


最明顯的例子是,歷史上很多權勢很大的人,最終都為權力所害。比如秦國的宰相李斯,他多次使用謀略,一步一步獲得寵幸,得到更高的權位,最後反而被自己親手輔佐的秦二世下令腰斬,還滅了三族,「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其舌。」假如他不曾為秦國的暴政出謀劃策,他會不會被趙高所忌,會不會落得如此下場?據說,他受刑前曾經拉著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意思是,就算我此時只想帶著你,帶上一條狗去郊外遊玩捕獵,追逐狡猾的兔子,也做不到了!謀略和權勢曾是他的長處,但也讓他死得非常悲慘,結局還不如一般老百姓。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高下相傾


高下、高矮都是相對的,你認為高的我認為低,你認為低的我可能認為高。但這個「傾」我覺得不僅僅是比較的意思,它還有傾倒、倒塌的意思。就是說,高下在不斷變化著,高官忽然就從高位上掉了下來,連平民老百姓都不如,平民流氓劉邦卻當了皇帝。所以,相傾指的也可能是變化,此刻高的會變低,此刻低的會升高。還有人認為,「高下相傾」是一種心火往上、腎火向下的呼吸法。這個理論後來變成了道教的一種修道方式,一呼一吸之間,氣也隨之上上下下。督脈向上走,任脈向下走,任督二脈運行,高下高下。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照著這樣修最後得道的人有很多。


音聲相和


單純一種響聲叫聲,各種響聲聚合在一起叫音。這是一種解釋。但我更傾向於另外一種解釋:內為聲,外為音。我們老是說心聲,從不說心音,就是因為聲是從內部發出來的,音是在外面聽到的。而「音聲相和」,指的便是一種心聲和外音渾然一體的境界,這也是一種修道的境界。相和有點一味瑜伽的味道,指的是打通內外之後,達到了渾然一體,類似於老子後面的「恍兮惚兮」。

老子之道:存在與虛無



前後相隨


實現了「音聲相和」之後,可能就進入了「前後相隨」的境界。按字面來理解,它仍然有比較的意思,很多個體在一起,才有前後之分,因為有前才有後,沒前就沒後。單個、獨立的個體,就談不上前後了。但道教仍然有另一種解釋,說「前後相隨」指的是前任後督二脈的運行。另外,「前後相隨」跟佛家的因果相隨也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前為後之因,後為前之果。怪的是,理解雖然不一樣,只要去修道,方法得當,久久不輟,多能修成。


所以,老子用了這麼多排比句,並不是簡單地想要比較一下。《道德經》的五千言里沒有多餘的字,如果老子僅僅想要比較一下的話,一個「有無相生」就夠了。他之所以用了這麼多排比句,是因為每個排比句都有不同的含義,都有不同的特點,各講了一個修行層次。


老子的目的,就是讓你觀察大自然有有無無的現象,觀察緣起性空,觀察各種現象的不斷變化,然後破除執著,掃除分別心,進入聖人之境。


——摘自《老子的心事》 雪漠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三度入圍「茅盾文學獎」,榮獲「馮牧文學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敦煌文藝獎,代表作有「大漠三部曲」「靈魂三部曲」「故鄉三部曲」等。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中國新文學大系》以及長篇小說《野狐嶺》入選大學本科教材《大學語文》閱讀推薦書目。


編輯‖龍泉道人‖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被慢慢消磨了的道行
道學發微:天之正也,不可逆之
道家服氣法兩種
很多人生病,其實是魂魄被閻羅王抓去了
你知道什麼是宇宙的原創力嗎?

TAG:人間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識人之道
老子:可道之道,與不可道之道
老子的《靜之道》
老子為人之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淺談老子的修身之道
道的智慧之老子與孔子
老子三寶的意思是什麼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虎父無犬子,聖人無弱父,且看老子到底是誰老子,孫子是誰孫子?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與莊子的養生之道 
待你成仙之时,便是我归来传道之日——老子东归
老子的道德真意
同樣講無為,老子和莊子有何不同
老子竟然在此著書《道德經》和講經說道,果然是道門清凈之地!
老子、莊子的長壽之道
聽老子講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老子的思想對如今的我們有哪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