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文丨 國館

優秀的父母往往懂得將最陽光最溫馨的一面展現給孩子,即便生活艱辛,也不會輕易向孩子訴苦。


——國館君


小純是曾經的小學同學,家庭條件不好,不好的原因不是父母好吃懶做,而是超生。小純是大女兒,下面還有個妹妹,為了生個兒子,母親又懷了第三胎。


小純的父親本是小學教師,生活原本不錯,因為超生,把工作丟了,只能回家種地,教慣了書,手腳自然比不上人家利索,家境越來越差。

和同齡人相比,小純顯得膽小而內向,不大愛與人接觸,也很少去小賣部買東西。雖然學習很刻苦,但成績一直都是中等偏上,每次考完試都看她誠惶誠恐的樣子,好像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剛好從她家門口路過,遠遠就聽到有大人厲聲責罵的聲音,隱約中還有斷斷續續的啜泣。


走近一看,原來是小純的父親在罵她:


「為了你們,我把工作都丟了,我容易嗎?」


「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誰啊?你怎麼就不能好好讀書呢?」

「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們嗎?」


小純的母親則默默地坐在遠處,偶爾插一句:「你爸罵你也是為你好,你自己好好去反思。」


只有小純無助地坐在角落低聲啜泣,那樣子著實令人心酸。


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為何我們的父母會如此頻繁地將我們的辛苦與不易灌輸給孩子?


怕孩子不知道?實際上,孩子的感知能力遠比大人的敏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辛苦與不易?然而,這樣的方式絲毫不起作用,只有身臨其境,孩子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滋味。

或許在不少父母的內心深處,都將養育兒女當作是一種超出自身義務的付出和犧牲,而這些付出與犧牲本不是應該由我承擔的,既然我付出了,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有了掌控、指責、索取的權利。這樣的父母自我存在感極差,生怕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他們吃了多少苦。


越是自我存在感差的父母,越是喜歡對孩子訴苦。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早早就背上了本不應該由他們承擔的重負,總覺得自己是欠父母的,是生來就有罪的,有種深深的愧疚之感。性格變得內向而壓抑,對自己的訴求與慾望不敢表達。最後,在重重障礙下徘徊不前。


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明明那麼努力,成績卻一直不甚理想,小小年紀就帶著如此大的壓力在學習,沒有精神錯亂已經不錯。


初中畢業後,小純沒能考上重點高中,父親便不讓她繼續讀書了,只好外出打工,沒有學歷,也沒有工作經驗,不但工作辛苦,工資還低。


即便如此,每年依舊能省出不少錢,寄回家裡,但一年之中卻很少回家,不是沒時間,而是不想回。


出來後,小純談了個男朋友,打算結婚。小純的父母卻不同意,一是嫁得太遠,二是對方家境也不怎麼好,接下來就是父母訴苦的說教:


「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就是為了讓你嫁那麼遠嗎?」


「我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就不能體諒下父母嗎?」


小純沒有作聲,只是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斷絕了與男朋友的關係。


後來,在父母的介紹下,將小純嫁給了當地一戶人家,小純沒說什麼,結婚的前一天晚上,小純終於爆發,對父親說:


「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你們!」


現在回想起來,都是不寒而慄,只有無知的父母才會把自己的辛苦和汗水一股腦地往孩子身上灌輸,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灌輸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在愧疚的壓力之下,孩子或許會選擇順從,然而,有多順從,背後就有多深的壓抑,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終會爆發,最後是兩敗俱傷。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在講究付出的關係中,沒有受益者。」孩子是受害者,父母同樣如此。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優秀的父母從不輕易向孩子訴苦。


曾在貼吧上看過一個帖子,是一位孩子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恩:


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讀書有限,又沒什麼手藝,只能靠打工為生。男孩年紀尚小時,父親就因病去世,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母親每天都會為孩子準備好早餐,再去上班,晚上回來都會為孩子做喜歡吃的菜,伙食並不算差,其他人能吃到,他也能吃到。


而家裡也總是收拾得乾淨整潔,即便是最困難的時候,母親也總是和顏悅色。把家裡最溫馨的一面展現在孩子的面前。


雖說不小心丟了東西之類也會被母親責罵,但幾乎沒有聽過「工作多麼幸苦」之類的傾訴。


對男孩來說,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遇到了這樣的一位好母親。雖然辛苦,卻從不讓孩子知道,讓孩子在無憂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


對孩子來說,童年的快樂與否與家庭的經濟條件並無多大關係,父母的脾氣與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優秀的父母往往懂得將最陽光最溫馨的一面展現給孩子,即便生活艱辛,也不會輕易向孩子訴苦。


而沒有重壓的孩子,更能感受生活的快樂與美好,懂得用陽光和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世界、面對他人,而父母堅韌的性格也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處驚不亂、平和以對。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音頻來自國館主播:郭女俠歡歡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進入國館公眾號,回復「今日」或「心語」


即可獲取個人當日的專屬心語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 點擊播放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捨得讓孩子經歷一遭,孩子才能成大器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導師
好女人都是馴獸師
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TAG:國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哲学 | 比起父母吵架,孩子更害怕父母做这件事
比起打罵,孩子更痛恨父母做這些事情!
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這件事,這樣遠比父母吵架對孩子傷害更大
父母做這件事,孩子記恨一輩子!
孩子偷錢,父母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
比起打罵孩子,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是這幾件事,父母必讀
比起打罵,孩子最害怕的事情竟然有這幾件!(父母必讀)
父母別再當孩子的面這樣做事了,不然孩子會很受傷
這三種父母易讓孩子走上絕路,你再疼愛孩子也沒用
父母做這件事,等於親手毀了孩子,你還在做嗎?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8件事
這幾件事父母不要在對孩子做了!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做,孩子看!
父母在做那個事,不小心被孩子撞見!竟讓父親再也硬不起來?
愛孩子,他很快沒有規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覺到父母不愛他,作為父母應該這樣做
父母做好這幾件小事,能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怎樣做好孩子的父母!
當著孩子的面,這四件事父母最好不要去,否則會傷害孩子!
做父母的,請別再說「一切為了孩子」,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