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處方不論古方或後世方,必須絲絲入扣地針對著「證」,切不要離開了「方」。只考慮某一葯治某一癥狀,片面地對症用藥,這種堆磚為方,缺乏理解整體病態的觀念,其方劑構成亦缺乏統一的聯絡性能,是很難收到效果的。」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文/夏仲方

中醫的治療法則是「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因此,正確的治療處方,最重要的是要判斷出一個確切的「證」。

所謂「證」不同於「病名」是在具體分析客觀癥狀的基礎上經過綜合而形成,反映一種「病態」本質的,互相有關聯的一種綜合征。

「證」是處方的客觀主要依據,是分析客觀癥狀的基礎上所得來的結果。

因此,正確地、全面地通過四診收集癥狀(包括體征),如果收集癥狀時有遺漏,判明癥狀時有錯誤,當然不可能求得正確的「證」,也不可能有正確的處方了。

判斷「證」的方法或從經絡方面考慮,或從臟象方面著想,要看癥狀表現在哪一方面,就運用哪一種理論為指導。


一般地說,對於外感病,主要在經絡上考慮,而聯繫到臟象;對雜病主要在臟象上著想,而考慮及經絡。

不論運用哪一種方法來辨析癥狀,判斷為什麼「證」,歸根結底,必須弄清為虛為實,虛實不明,也就無從處方,同樣是一個太陽證,就有表虛表實之分。

判定了「證」,就可以選方了。仲景書中記載著許多定型的「證」,並肯定了主治的方。

最妙的是以方名證,把治療和病證結合在一起,而且行之亦最有效。這固然便於我們學習,遇到定證可以直接引用定方。

儘管《傷寒論》一書中記載了很多條例,但怎能像臨床病例的千變萬化,往往因為一症之異,就會找不到條文;或者選方不夠確切。由於一葯之差,或劑量不合,所得效果相反。最多也只能做到教條式的引用條文,局限於條文之下,不能靈活廣泛應用。

因此,除了熟讀條文以外,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它所列癥狀的實質,也就是病態的主要病理生理,方劑配合的意義和其中藥物的性能三者的統一。

這樣在臨床運用時就不致於光抓住幾個癥狀,片面地追求處方了。



在臨床工作中最後確定一個處方是經過多番考慮,反覆推敲,全面審核,最後才能確定下來的。

要求所選的方,既適應於判定的證,更要使所有藥物符合客觀所表現的全部癥狀,無一矛盾。

在實踐中常因查對癥狀、深入追問病史,發現處方不對或診察有缺點而最後得到糾正。

茲舉許叔微二案說明: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一徐姓,得傷寒,背強,汗出惡風,前醫用葛根湯二劑,汗出愈加,病如舊。許改用桂枝加葛根湯,微汗而解。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又一楊姓,病傷寒,無汗惡風,項能屈而強,醫者以桂枝麻黃各半湯與之。許謂非其治也,是謂項強几几,葛根湯證也。服後濈濈然微汗解。翌日項不強,脈已和矣。

:徐案之誤,誤於無視病者具有汗出一個癥狀,因而誤斷它為「表實證」。如其能夠審慎地診查癥狀,追問病史,核對一下藥性,如發現麻黃有發汗性能,與汗出矛盾而除去一味麻黃,也就成為一張桂枝加葛根湯了。

楊案誤於沒有重視項強几几的重要癥狀,而且桂枝麻黃各半場的原方劑量很小,亦不合於無汗惡寒的表實證。足證由於一症之忽視,一葯之錯,劑量之不合,就會得不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有人認為,對待一般的外感病,情況不複雜者,審證處方,困難還不大,對於雜病而情況複雜者,主訴多,病期久,要系統地整理出一個頭緒來就比較困難。

實際上,癥狀多者並非增加診斷上的困難,相反地豐富了辨證的資料。掌握了豐富的資料,可以運用多種方式方法來判斷它是個什麼「證」,有了「證」,亦就可以對「證」選方了。如果主訴簡單,缺少旁證資料,要得到確診,倒是不太容易。

例如一男子,以眩暈大發,几几欲吐,腰酸痛為主訴。有二十多年哮喘病,每屆秋冬,頻繁發作。平時易傷風、鼻塞、流涕,大便秘結和泄瀉交替為患,小便不暢利、尿道感不適,並有高血壓病。

望其面色,晦滯微浮,眼緣發黑如染墨樣,舌苔滿布厚濁白膩,上罩大片灰黑色,脈象大而無力。

據色脈,認為腎虛證 ,理由是腎在色為黑,而脈軟。腎為水臟,體陰而用陽。由於腎陽不振,水的調節失熙,為眩暈泛逆,為大小便異常,為秋冬季哮喘頻發。易傷風亦是陽失護衛之故,苦腰酸更是腎虛之證。

這樣的分析綜合,形成了一個腎虛水泛證。據此選方,還須考慮到預防哮喘發作。

選方主要從溫陽利水方面考慮。

按其頭眩,小便不利,舌苔灰白,胃口呆,可用五苓散。但五苓散醫治不到眼緣黑,腰酸痛症。

如用八味丸,則對眼黑、面晦、眩暈、腰痛、小便不利是對的,但是對泛逆、胃呆,舌苔灰白膩有矛盾。

再想到苓桂術甘湯對眩暈、泛逆、小便不利以及宿病哮喘、舌苔灰白膩等都可顧及,可是對腎的癥狀如腰痛、面晦、眼黑等卻放棄了。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這樣反覆推敲,最後選用一首真武湯,本方原文主證:頭眩、身潤動、振振欲僻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咳或下痢或嘔

在條文雖不具腰痛症,但可以包括在四肢沉重疼痛中。對於感冒和哮喘,既有預防作用亦可治療。

選定此方服一周,眩暈泛逆愈。滿舌之灰白膩化半,胃口開、大便轉正常,服至二十帖腰痛亦除,小便如常。面色暗晦消去,脈轉有力,改服附子湯鞏固之。



另一病人,主訴:十多年來每夜下半身出汗,冬季夜寢,上身暖特別多,下身只蓋兩條毛巾,還是汗出濕巾,胃口、大便正常,但小便次數較多。望其面色正常,舌苔薄膩,脈沉。

這時正是盛夏,看他上身還穿毛線馬夾,他說:熱天上身也不出汗。

這樣一個病,除了下半身出汗外,沒有其他訴苦。以為簡單,抓頭子就不容易。

追查病史,一個月前,發過哮喘症,服小青龍湯即愈。想到其人有留飲,當水飲上泛,則發哮喘,下注則為下身自汗,小便多,亦是這個機理。

處方用苓姜術甘湯,是據《金匱》腎著病論:「身勞汗出,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等語句而借用為治。服十帖無效。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再細問病情,背部經常發冷,於是想到《傷寒論》:「少陰病,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炙之,附子湯主之」,對於脈沉亦無矛盾。本方效力具有強腎利水作用,服八帖汗出減,半個月後全愈。



選用處方儘可能從方劑群中去考慮。歷史上遺留下來許多有代表性的名方,已經通過無數次實踐,經受了長期考驗,總結出了它的適應證。

學習中醫首先必須把這種方和證熟記下來才能臨證選用。如果能夠懂得辨證和處方的基本法則、熟悉分析歸納病態的實質,那麼,即使遇到不是一個方劑所能解決的「證」,就可以合用幾個方劑化裁使用。

只要使方義和病理吻合,就可以靈活借取,廣泛運用了。但是對於這種合方的使用,必須慎重,還是整體地對「證」處方為好,方中品味不宜過多,多則沖淡了主葯的力量。

處方不論古方或後世方,必須絲絲入扣地針對著「證」,切不要離開了「方」。只考慮某一葯治某一癥狀,片面地對症用藥,這種堆磚為方,缺乏理解整體病態的觀念,其方劑構成亦缺乏統一的聯絡性能,是很難收到效果的。

總之,法非方不徒行,方非法不能用,二者相因而俱良。

文選自《夏仲方專輯》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黃煌:白塞病,應更名為甘草瀉心湯綜合症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桃核承氣湯及其臨床應用
董氏指壓法治療嬰兒吐乳症
太少兩感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戰爭奇才,革命英雄,但結局卻有點凄涼,如今九國貨幣以他之名命名
閑話植物命名之「真與假」丨真真假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清末如何給軍艦命名?張之洞翻《易經》,總是擔心犯忌諱
此人無心之舉,卻修建了曠世工程,並以他名字而命名,卻鮮為人知
清朝有一把寶刀,此刀猶如尚方寶劍,用人名命名,此人憑何?
此女是秦始皇初戀,為愛自殺殉情!為紀念她,用她名字命名阿房宮
好名難求,你可以這樣命名!
99%國人不知道她,袁世凱之孫媳,原子彈之母,行星用她名字命名
他是不敗戰神,為功名利祿「殺妻棄母」,現今還有一個縣以他命名
上帝之眼不能稱作魔戒中的索倫之眼?國際命名法已經規定!
古人名字命名的野草,抗癌效果真的不錯
海賊王:這些武器都出於名人之手,卻一直未曾命名!
朱元璋的子孫那麼多,如何取名?「五行命名法」解決皇室命名
她不以沒落「皇后」為榮,做自己領域的女王!星辰以她命名,她才是中國真正的女神
他因母親受辱而憤起殺人,不但無罪還被封官,更有城市因他命名
佛經名字是如何命名的?
慈禧太后讚許它為長壽之葯,並親自為它命名
怎麼取名字?看蘇軾、蘇轍命名之玄機
此姓雖是大姓,但從未出過皇帝,以他命名的城市,名氣可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