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為什麼人屠讓我想起了羋月?

為什麼人屠讓我想起了羋月?

隨著熱劇《大秦帝國》的熱播,戰國時代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百家爭鳴,沒有那麼多忠孝仁義的約束,利益面前都是直抵痛處的真實。文官鬥智,武將比謀,舉手投足間潛藏著大智慧。


說起秦國,就不得不說對秦國統一六國厥功至偉的一代名將白起,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戰功卓絕,同時人殺的也是最多的,以至於有了「殺神」、「人屠」的稱號,作為多場殲滅戰的指揮者,其軍事才能與殘暴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大秦帝國》中對於白起的刻畫,顯得悲壯、凄涼,讓人看到忍不住淚流滿面,可是這個白起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像電視劇里的武則天,像電視劇里的羋月,歷史中的白起可不是這個樣!

為什麼人屠讓我想起了羋月?


秦昭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白起以左庶長的身份領兵攻打韓國,左庶長這一官職,是秦朝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中的第十級,由於白起之前並沒有史料可供了解,那麼很可能,白起正是通過這種軍功制度,逐步通過立功(斬敵首級等)升到左庶長級別。


到了公元前293年,經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術,帶領秦軍主力繞到韓魏聯軍後方,逐個擊破敵軍分隊及各處留守,於伊闕將敵軍主力包圍,斬殺二十四萬人,又攻取韓國安邑到乾河之間的土地。


此後白起不斷建立軍功,通過兩次秦楚之戰,白起累功封為武安君,自此白起名震天下。

為什麼人屠讓我想起了羋月?



白起


公元前274年,白起大破趙、魏聯軍於華陽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僅僅公元前293年、公元前274年、公元前265年這三年,白起便已經帶軍殺死敵軍四十四萬人,已經超過長平之戰的四十萬,而且這四十四萬人中,軍人的比例應當大於長平之戰時坑殺的那四十萬,這個後面再說。先說一下他斬殺敵軍數量的問題,諸如此前的桂陵之戰,齊、魏兩軍加在一起也就十多萬人;宜陽之戰甘茂率領秦軍擊敗韓軍,斬首六萬;趙滅中山之戰,趙和中山兩國也就發動了二三十萬人。那麼如伊闕之戰,白起必然是抱著全殲敵軍的目標對敵人進行圍攻,沒打算留下俘虜,所以只留下了斬首二十四萬的記錄,此時范雎還沒有入秦,直到公元前274年時,范雎也沒有見到秦王,對於電視劇中,在秦王面前,范雎與白起討論是否要殺降卒的情況,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即使後來范雎得到秦王中用,討論這種問題,范雎也不會那麼羞於啟齒,白起更不會認為那樣是什麼不仁不義,因為全殲敵人的有生力量一直是白起遵守的原則。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3年),白起攻佔韓國野王,致使上黨與韓國都城道路斷絕,於是韓國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想要通過割地的方式來保全韓國可是這個馮亭不願降秦獻地於秦,則秦愈強,而韓愈弱,所以馮亭決定把矛盾轉移,將上黨郡獻於趙國,趙國如果接受,則秦國必然怒而攻秦,韓、趙必將聯合對秦。


面對上黨郡的提議,平陽君趙豹認為如果接受,以趙國國力對抗秦國,將會帶來災禍,而趙國國君趙孝成王心理猶豫不決,覺得對於這種眼前的好處,不拿白不拿,於是又和平原君趙勝、趙禹商議,趙勝認為接受上黨郡利大於害,秦無所得而趙有所獲,雖然說這件事成為了長平之戰的導火索,甚至間接導致了趙國的覆滅,但以當時的短期利益來看,有大將廉頗自可守住城池。反之,平陽君趙豹從兩國國力上分析,知道趙國國力還是無法與秦國抗衡,再加上白起屢戰屢勝,即使趙勝也說廉頗雖然勇猛善戰,可是野戰不如白起,所以從大局觀上來說,平陽君趙豹要勝於趙王、平原君趙勝等人。而趙勝等人則懷著僥倖心理,低估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決心,可是他們同樣面對一種問題,即此時的秦國和國力已經十分強大,如果不想辦法擴大趙國實力,更難與秦國抗衡。


最終,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趙,廉頗分別在空倉嶺、丹河、百里石長城建立防線,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廉頗想通過星羅密布且互相交織連通的三道防線,攔住士氣正盛的秦軍,結果秦軍勢如破竹,攻佔馮亭作為抗擊秦軍的重鎮光狼城。廉頗審時度勢,決定放棄不適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防線,在丹河以東,發動上黨百姓一起構築壁壘,自此與秦軍展開相持,期間雙方互有折損。期間趙王派人和秦國講和,虞卿反對,他認為不如帶珍寶去拉攏楚國、魏國聯合抗秦,這樣才有可能何談,反之,秦國大肆宣揚趙國來和談,其他國家就不會出兵救趙,秦國大可趁著趙國孤立無援而一舉滅趙,結果果如虞卿所料,秦國對於趙國來求和的事大肆宣揚。

為什麼人屠讓我想起了羋月?



對於這種結果,趙國明白已經沒有通過外交和解的可能,趙王曾多次命令廉頗出戰,但是廉頗出於戰略考慮沒有出戰。同時秦國使出反間計,說害怕趙括,再加上趙括之父趙奢曾於瘀與之戰大敗秦軍,於是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秦國看到趙國換將,也立刻秘密把白起換上,白起利用敵軍主將高傲輕敵,且急於立功,採用誘敵圍殲戰法,避實擊虛,攔住敵軍退路,斷其糧道,利用地形,最終將整支趙軍陷入包圍。而後趙括數次突圍皆不成功,秦王徵調秦國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應戰,親赴河內督戰,為了戰勝趙國已傾全國之力。到了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軍隊中早已出現人吃人,趙括猶做困獸之鬥,再次領兵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殺,四十萬趙兵投降。


根據《史記》所載,白起認為「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可見這是白起出於戰略考慮,因為白起打算乘勝滅趙,必然不會留下四十萬降軍在後方(這其中應該有相當一部分是上黨百姓,他們幫助修築工事,建立堡壘,輸送物資),同時這是四十萬已經出現人吃人慘劇的隊伍,四十萬人的糧食問題怎麼解決?秦國十五歲以上的都已經應戰來了,糧食問題已經很嚴重,按照漢代標準,認為一個丁正常年份要三年才能存出一年的糧食,戰國時想必更為困難,所以這四十萬降軍如果留下,甚至可能會導致秦國舉國饑荒,其他國家趁機而入,當然,白起更不可能把他們放回去,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是他一貫的原則,根本不會有電視劇中那種討論,當時就算秦王下令留下俘虜,白起也不會聽,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秦王也不會傻到認為自己能處理好這四十萬人(現在歐洲接受難民就絕對可以作為參考,何況當時還是隨時拿起武器就可以叛亂的降軍)。

所以白起使詐,將降卒40萬殺死掩埋,不得不說,當時場面一定如煉獄一般,雖然趙國降卒手上沒有武器,可是他們還有手有腳,他們還可以用嘴撕咬,「流血成川」遠遠不足以形容當時之慘烈,就算白起殺人如麻,也難免不給他留下畢生都忘不了的畫面,因為交戰殺敵,是你死我活,而現在,是在屠戮手無寸鐵之人,他們那種被欺騙的憤恨,那種垂死之掙扎,我想說這些畫面會經常出現在白起的夢魘之中,可是他不會,這些畫面確實讓他印象深刻,可是他知道他應該如此,這就是戰爭,這就是現實。


最終他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較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這不是出於憐憫,而是要摧毀趙國人民的意志,如同元朝、清朝時期的屠城,是一種可恥的心理戰術。白起本擬乘勝滅趙,但是秦相應侯范雎接受了韓、趙兩國賄賂,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勸使秦王休兵,自此,白起才和范雎結仇。


而後,秦將王陵攻趙邯鄲,白起因病未能出征。在他養病的三個多月里,王陵進攻邯鄲已損失數萬秦軍。等到白起病癒,秦王想讓他為主將進攻邯鄲,白起認為當時秦軍傷亡已經過半,進攻邯鄲,其他諸侯必會伺機而動,所以堅決不去,其實白起知道,如今趙國已從長平之戰的悲慟中緩解,變成了刻骨的仇恨,特別是對白起,當時未能一舉滅趙,此時再去領兵攻趙,趙國怕是要戰到最後一人,因為白起不會留下降卒!


秦王見親自下命令不行,又讓應侯范睢去勸說白起,白起本來就跟他有嫌隙,所以以病為由堅決推辭,於是秦王得派王齕去代替王陵,被信陵君率兵擊敗,白起聽到後說「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秦昭王聽說以後大怒,強制命令白起領兵,白起自稱病重(有倚功自恃之嫌),結果范雎又去請求(也許是做做姿態,也許是為了秦國國力),白起依然稱病不起。直到三月後,秦軍戰敗的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王與范雎商議,認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是他心有不甘,心中憂怨,於是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秦王賜死白起多半有兩個想法,一是認為白起不想打這場仗,到了陣前必然會影響軍心,加上對他的遷怒,所以半路賜死他。二是認為白起有了反叛之心,朝中將領多與白起交厚,如果白起反叛,以白起的性格,他秦國皇室必然一個不留,既然已經不願為秦國效力,留這個大禍患有何益處?所以半路賜死,如果白起不領命,那麼在他在半路違抗皇命也好收拾他,如果到了軍營再賜死他,秦國很可能就要大亂。


《史記》載:「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


過了良久,白起才想起那些趙國降卒,想起那天他自己營造的地獄,想必他認為只有這件事是他一生唯一犯下的罪過。秦國人聽說這件事,都很可憐他,這是出於本國人的考慮,白起帶領秦軍打勝仗,讓秦人減少了死傷,可是作為韓、魏、楚、趙那些百姓來說,白起之死是他們的大幸。


明末學者、抗清名將黃道周有言:「秦將白起,戰功濟濟,拔城如山,殺人如水,至於長平,殘猶莫比,四十萬人,一夕坑盡,應侯受知,武安失意,及敗請之,堅卧不起,士卒先遷,杜郵受死,雖君寡恩,實天報理。」算是對白起一生的一種總結吧,其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其殘忍嗜殺也是早有定論,近幾年電視劇對許多歷史人物進行翻案,不僅不符合常理,更是對觀眾的欺騙,以至於現在出了個詞叫「羋月婊」,雖然普遍都說《大秦帝國》和《羋月傳》一個偏重史實,一個偏商業化,那是從宣太后(也就是羋月)這個角色上說,可是從白起的角度,其實這兩個劇都有這種問題,只是《大秦》擺脫了宮廷劇的框框,歷史人物相對更多的貼近於史實而已,歷史需要大膽假設,但歷史終歸不是童話故事,不能隨意編造,電視劇也不是歷史,不能用電視劇中看到的,當作真實的歷史。


作者:朔雪漁翁;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女皇武則天挑選男寵的三大標準,代表當時的最高審美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你知道哪幾個?
被劉全領走的公主究竟是誰?
這個官二代秦將李由,不僅沒坑爹,在身死後還受到項羽禮遇
雖然只是二等丫鬟,靠什麼讓賈寶玉對她這般寵溺?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去月球做什麼?
婚姻,到底給了我們女人什麼?
為什麼你說了一堆,他只回個嗯?
中世紀人吃什麼,說出來嚇死你?
做不了愛人,那我們做什麼?
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人?
你為什麼這麼窮?看了就不會窮了!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
在愛情里,你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這周我都買了什麼
為什麼看到別人自拍,我會尷尬?
喵星人:看什麼看!朕礙著你了?
為了搞清楚什麼是台灣的外省人,我們回到了解放前!
你為什麼腫了?
如果你有了隱形斗篷,你想做什麼?
結婚,得到了什麼?你今天好嗎?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你知道嗎?
做好你自己,這世界沒有什麼了不起!
你有錢有什麼了不起,我身材好過你!
為什麼男人總想和女人一起早起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