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趙炳南:嬰兒濕疹的中醫診治

趙炳南:嬰兒濕疹的中醫診治

嬰兒濕疹,中醫稱之為「胎癬」或「奶癬,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輕者注意調護即可,重症者則需要治療。趙炳南先生根據此病的臨床特點,分為熱盛和濕盛兩種類型,熱盛者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利濕。濕盛者以健脾利濕為主,佐以清熱。這兩種類型常互相交錯,臨床需根據病情詳細辨證。

趙炳南:嬰兒濕疹的中醫診治

文/趙炳南

劉某某,男,6個月,門診號:406265,初診日期:1964年3月17日

家長主訴:患兒面、頸、前胸部起紅疹,流水、搔癢,近半年。

現病史:出生後數日,頭頂部即生顆粒作癢,日漸擴展。半月前用溫水洗臉,癥狀反而加重,逐漸發展到面部、頸部及前胸部,糜爛流水,遇熱癢甚,煩躁不安。母乳加牛奶餵養,胃納佳,便中帶奶瓣,小便短赤。

曾在某某醫院治療,內服藥片(藥名不詳),外搽白色藥膏,效果不明顯。

檢查:營養中等,面色紅潤,指紋紫,顏面、頭頂及頸下胸前皮膚多數粟疹,水皰密集成片,皮色潮紅,部分皮損顯露出鮮紅色的糜爛面、濕潤滲出液較多,有較多的痂皮。

西醫診斷:嬰兒濕疹。

中醫辨證:濕熱內蘊,兼有食滯發為胎癬。

立法:清熱利濕,佐以消導。

方葯:金銀花錢半,連翹一錢,黃芩五分,菊花五分,赤芍一錢,竹葉五分,焦麥芽二錢,茯苓皮一錢。

外用馬齒莧、黃柏各等分,煎水濕敷。

甘草油(甘草一兩,香油十兩,甘草浸入油內一晝夜,文火將葯炸至焦黃,去渣備用)、新三妙散(黃柏面十兩,寒水石面五兩,青黛面一兩)調為糊狀外搽。

服藥三劑後,顏面、頭頂皮損滲出液停止,皮膚趨於乾燥,紅暈消退,但仍有新生皮疹出現。

再服前方三劑和外用藥後,皮損大部消退,癢感減輕,大便有時量多帶少許奶瓣。

前方去茯苓皮、菊花加焦神曲一錢,再服二劑全愈。



嬰兒濕疹在古代文獻上稱為胎癬、奶癬、胎風、胎赤等,名目繁多。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所描述的胎癬瘡比較洋細,而且將滲出液不多的稱為乾癬,滲出液多的稱為濕癬,本病稱為胎癬瘡。

乳嬰兒皮膚嬌嫩,濕熱蘊於肌膚,始則發紅,有癢感,經常摩擦搔抓,繼而皮膚變粗,起小粟米狀丘疹,潮紅色,亦有色暗灰黃者,流水。



根據臨床特點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熱盛型:

局部皮色潮紅,面部灼熱,搔癢不安,津脂多呈粉紅色稠粘水,味腥微臭,發病急劇、急燥,大便干或稀綠便,多見於肥胖乳兒。

立法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利濕。

方用:金銀花三錢,黃芩一錢,生槐花三錢,竹葉一錢,燈心五分,白癬皮三錢,綠豆衣一錢,車前草二錢,滑石塊二錢,生甘草一錢,干生地三錢,丹皮一錢

趙炳南:嬰兒濕疹的中醫診治

本方根據古方消風導赤湯加減化裁,功能清熱解毒利濕。

方中金銀花、槐花、黃芩清熱解毒燥濕;竹葉、燈心、滑石、生甘草、綠豆衣、車前草清熱利濕;丹皮、干生地涼血清熱;白癬皮清熱散風止癢。

本方水煎後分次內服,每次一小匙,每日二至四次即可。

若病初起表熱重而有發燒者,也可使用下方

金銀花四錢,黃芩二錢,白鮮皮四錢,赤苓皮三錢,車前草二錢,生甘草一錢,干生地三錢,薄荷一錢,荊芥一錢,牛蒡子一錢,

方義同上,其中加入薄荷、荊芥、牛蒡子以解表熱散風熱。

若見患兒毒熱較重,高燒、便干、溲赤,性情急燥不安,啼哭不止者

可加犀角一分,羚羊一分另煎,分次加入湯藥中,也可煎湯代茶飲。

若吃湯藥不便,可服化毒散(乳香醋炙、沒藥醋炙、川貝母去心、黃連、赤芍、天花粉、大黃、甘草、珍珠粉、牛黃、冰片、雄黃粉)每次一至三分,每日二至四次;或服用犀角化毒丹(見《古今醫鑒》)或五福化毒丹(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每次半丸至一丸,每日二至四次;

若毒熱較盛者,可服安宮牛黃散(《溫病條辨》),每次二厘至五厘,每日三至四次。

發於面部者加菊花;若兼有食滯者加麥芽、建曲、萊服子;若為母乳餵養的小兒,部分湯藥可與其母代飲,對治療本病也有好處。

如因乳兒較小(出生數日至月余)可用金銀花二錢,薏米二錢,菊花一錢,公英三錢等甘寒清熱祛濕之劑煎水哺喂。

外用三妙散(蒼朮一斤,黃柏一斤,檳榔一斤)、甘草油或花椒油(紅點花椒三錢芝麻油一斤)調敷,或用馬齒覽一兩、膽草五錢水煎後濕敷。



二、濕盛型

局部皮色暗淡,灰色不明,不熱,津脂不多,或有脫屑,有時流淺黃色稀水,結痂很厚,癢感較輕,身體多瘦弱,大便次數多,灰黃不幹兼有綠便。

本病發生的部位多始於面頰、雙顴,以後發展至眉棱、雙耳及四肢或全身。

發病的年齡有的出生後數日即發,也有在嬰兒期加乳、加食之後發生。

如果及時治療,調攝護理較好,短期可以治癒,但可複發,有的拖延數年,成為頑濕瘍。

立法以健脾利濕為主,佐以清熱。

方用:蒼朮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炒槐花一錢,厚朴五分,陳皮五分,炒枳殼五分,炒檳榔五分,車前子五分,炙甘草一錢

趙炳南:嬰兒濕疹的中醫診治

本方根據除濕湯化裁,功能健脾利濕,兼有清熱之效。

方中蒼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燥濕;厚朴、枳殼、陳皮、炒檳榔理氣和中導滯;車前子清熱利濕;炒槐花清熱涼血解毒。

本型濕疹,多因嬰兒飲食過量,胃腸積滯蘊熱,所以應加一些理氣導滯的藥物,滯熱得去,濕熱得解。

若病情較輕,可用下方:

蒼朮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二錢,澤瀉一錢,白鮮皮三錢,車前子二錢,枳殼二錢,甘草一錢

煎服方法同前,若服用湯藥不便,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或二妙丸(市售),每方二至三分,每日二至四次。



以上兩種類型,是互相交錯的。有時熱偏盛,有時濕偏盛,或者開始熱偏盛,後來濕偏盛。在治療時一定要根據病情詳細辨證。

忌用水洗,每次換藥前用植物油清拭,避風。

文摘自《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黃煌:白塞病,應更名為甘草瀉心湯綜合症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桃核承氣湯及其臨床應用
董氏指壓法治療嬰兒吐乳症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童單純糠疹、蟲斑、吹花痘、桃花癬的中西醫診治指南
董洪濤:中醫如何診治高血壓
湖北醫生西藏診治先心病患兒……
中醫診治的靈魂和奧秘
中醫診治的靈魂和奧秘!
名老中醫常青:癌症診治思路淺探
骨頭裡的隱形殺手,神黃中醫講堂教您關節炎的中醫診治
中醫與西醫共同為疑難雜症診治,中醫理論被西醫嘲笑
中醫浮脈如何診治!
張穎冬:腦卒中後疼痛的臨床診治
中醫「八法」看診治病
冉潔:肺脹、溫膽湯、濕溫病診治心得
「哲學病」的診治
大理 大理州婦幼保健院女性盆底疾病診治及康復學習班
肝火擾心型失眠的中醫診治?
陸長清八法診治小兒脾胃病
肝火擾心型失眠的中醫診治
當腫瘤遇到中醫:國醫大師診治腫瘤患者全過程!
如何運用望、聞、問三診來診治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