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
名稱:《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
時間:2017年3月4日
地點:成都博物館
講座實錄
劉進寶:各位聽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給大家講座的題目是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
因為談到貿易,我們對絲綢之路的估價,有的比較高,有的人認為是絲綢之路上主要是商業貿易的量多大多大,可能是我會利用一些文獻和一些石窟材料,或者我現在的一些思考,來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談到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一個繞不過去的就是粟特人,粟特人在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地位是很重要的。
粟特人在中國的史記中稱為九幸等等,因為今天我們就說到粟特人,主要就是位於中亞地區,阿莫河、西亞河之間的哲拉山河,因為唐代的文獻中就有記載,這個流域主要的活動地域在今天的俄羅斯獨聯體的中亞地區。原來蘇聯的中亞五國,主要在烏茲別克,另外還有一部分在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
粟特人當年活動最主要的城市,如果說我們把這不確切的地域,相當於粟特人一個中心的或者都城的話,就在今天莎瑪爾漢以東60公里左右,這是粟特人的古代遺址,在這以前蘇聯的考古學家已經做了好多考古發掘。
在粟特地區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城邦國家,因為在整個西域地區、中亞地區,在今天的新疆地區,在漢書中就記載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有36國、40多國,一直到唐代的大唐西域記,還有兩唐會的西域販等等很多記載的,這些國大部分都是一個小的城邦,或者一個小的綠洲,因為它基本上都是沙漠,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就會形成一片片的綠洲。
這個綠洲有大有小,所以這個許許多多的城邦國家,按照一個綠洲一個綠洲,有些可能幾十萬人,有些可能幾千人,有些小的城邦可能只有幾百人。這是不一樣的。
這些城邦國家以莎瑪爾漢為中心的康國最大,所以康國往往成了粟特人的代表。另外還有安國、曹國、米國、石國、河國等等,那麼新唐時候,在這七國之外又加了一個火尋,一個無地。那麼粟特人把它又稱為昭武九姓。
那麼這一塊地方主要在哲拉山,在這一塊地方。天山山脈從這兒過來,也就是新疆和田地區,就是整個帕米爾高原。因為我們知道絲綢之路如果把它分為東段、西段,東段不管是從洛陽還是長安出發,到敦煌就算東段,從敦煌到帕米爾就是中段,帕米爾以西就是西段。
那麼這裡面,不管從長安洛陽到敦煌,可能有好多道路,從敦煌到帕米爾有好多道路,帕米爾以西又有好多道路,這中間只有兩個地方是無法繞開的,一個是敦煌,一個是帕米爾。這兩個地方是無法繞開的,必須要經過的。
那麼為什麼把粟特人叫做昭武九姓呢?
因為據說他們開始以祁連山,也就是漢代張掖郡的昭武城。漢代派張騫出使西域的前後,首先是這一個地方在河西地區,今天甘肅河西地區有烏松、匈奴等等,後來匈奴把烏松趕走,匈奴佔據了河西走廊。
後來漢武帝派霍去病、衛青打敗了匈奴,在河西地區設置了四個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所謂的河西四郡,那麼在敦煌郡下面還有縣,敦煌郡就有一個局沿縣,局沿縣下面就有一個昭武城,原來在這些地方居住的匈奴人打敗以後,就一直流散到中亞地區,所以他們為了自己所不忘本,他們昭武九姓。
當然今天的局沿是沒有這個縣了,今天的局沿縣是屬於內蒙古的額濟納旗。漢代張掖郡的局沿縣,以前就是1930年中國和瑞典的考察團,瑞典的貝格曼發現汗鹼的地方,就在這個地方。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參觀過河西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際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甘肅省酒泉地區,就在內蒙古額濟納旗,就在局沿縣的南面一點。因為修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時候,這一片地方劃給甘肅酒泉地區管理,所以當時就把它叫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後來再沒有改變過名稱。
1907年,英國的斯坦因在敦煌西北一個長城烽燧下發現了一個郵袋,裡面裝著八封用中亞粟特文所寫的信件。其中這裡五封相對完整,學術界將它稱為粟特文古信扎。
根據百年來世界各國學者研究解讀,就認為這些信是從穀倉,經蘭州和敦煌縣發送出來的,是這些地方的粟特商人寫給他的家人薩馬爾罕的貴人以及樓蘭等西域地區給其他粟特商人的信。可能在這個郵袋中,不知道什麼原因給遺失了,這個郵袋就埋藏在敦煌的長城腳下。這就是八封粟特人的信扎。
這是現代我們見到的最早的粟特人的信扎,這個信扎就反映了從敦煌、蘭州這三個地方寫給他們家鄉薩馬爾罕和其他一些地區的粟特人寫的。從這些粟特人的信件可以知道,這個以谷藏就是今天的甘肅為大本營的粟特商團,活動範圍很廣,這個商團他們冬天到洛陽椰城,椰城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西到薩馬爾罕,經營的商品有黃金、麝香、胡椒、小麥等,還有絲綢。
這一段的書寫大體在公元312年前後,他們真實的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活動,就是這一些粟特人信件。那麼這就是粟特人古信扎提到的一些城市,洛陽、長安、安陽、常山,一直到蘭州、涼州、酒山、敦煌、樓蘭,沿著吐魯番,一直到中亞哈薩克這一帶地方,就是整個絲綢之路這一帶。
那麼粟特人經過長期的商業貿易,在薩馬爾罕和長安之間,因為薩馬爾罕和長安之間是很遠的,甚至更遠的一直到中國東北地區,形成了自己的貿易網路,在這些貿易網路的交匯點上建立了各個聚落,作為他們進行貿易的中轉站。所以粟特人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商業貿易的代表,但是長途這種貿易根本是很困難的,所以是建立了許許多多的據點。
比方說某一些粟特人在涼州一個商團,在敦煌一個商團,在西州一個商團,在蘭州一個商團。他么它可能就是相互短途的轉送,就是一個商團到一個商團之間,如果說你把東西整個從薩馬爾罕運到長安,那是路途太遙遠了。
所以這一些貿易中轉站,我們從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中就可知,高昌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唐代有西州,高昌就是一個比較大的聚落,從西方來的粟特商人將大批貨物運到高昌,再由高昌的粟特商人買下來,分散或整體運到河西或中原地區銷售。就連今天的包括批發零售,都有點相似。
就是可以說在公元3到8世紀,整個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基本上是被粟特人所壟斷掉。在絲綢之路沿線所發現的大量的波斯銀幣和少量的羅馬金幣,今天在這兒展覽,大家看的時候,就有羅馬金幣和銀幣。
這些應當是粟特人進行貿易所留存下來的,而不是錢幣出產國波斯與拜占廷人進行貿易的憑證。因為現在根據這些考古發現或者資料,這些貨幣可能應該是粟特人進行貿易所留存下來的。
我們東歐金幣發現不多,但是波斯發現銀幣呢,還是在我們國家發現的數量比較多的。因為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是以我為本地就有建立的移民部落,在唐代的碎葉,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當時我們叫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這兒,因為當時是唐政府所控制的地區。
還有在蒲昌海,就是今天新疆的蘿蔔溝,還有西州,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還有新疆的哈密,還有甘肅的酒泉,涼州的都城就是古藏,還有長安、藍田、洛陽等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
由於粟特商會隊在前進中會吸收一些其他中亞的民族,比如突厥人大家比較清楚,突霍洛人現在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認為匈奴人打敗以後,今天到了中亞地區建立政權的盧茲人到了中亞地區就稱為突霍洛人。
還有其他一些民族,他們都使用突霍洛的這個名詞,使用突霍洛這個語言,後來一直發展到今天新疆的庫車地區,後來在沿七(音)地區發現的突霍洛人,我們就把它叫做突霍洛人埃紡人或者東突霍洛人,在庫車地區發現的突霍洛語言把它的叫做突霍洛方言或者叫做西突霍洛言,中間還吸收了突厥人等等。
正因為如此,學術界就講粟特聚落也稱為胡人聚落。唐代在今羅布泊地區有建立的五六座移民大城鎮,這在敦煌文獻中有記載。另外在今天敦煌,唐代的十幾個鄉,唐代實行州縣鄉的管理,唐代敦煌縣曾經有過13個鄉,就有一個粟特人所建立的從化鄉,這個從化鄉就有粟特的胡人300多戶,1300多人。
像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思明,也都是昭武九幸的後裔,一個安家,一個史家。還有和家、曹家等等。這些都是昭武九姓,安祿山、史思明也在這兒,所以安史的軍隊能夠善戰,就是因為這個。
1999年,在陝西太原發現了與粟特人非常有關係的虞弘墓。2000年,又在陝西西安發現了粟特首領同州薩保安伽墓。2003年,在西安又發現了一個史君墓。這些新的材料對於我們了解粟特人的聚落很有幫助。因為我們以前對於粟特人了解不多,因為我們文獻材料很少,就是改革開放這30多年由於國際學界的聯繫,關於敦煌、吐魯番文獻中關於粟特人一些材料的解讀,因為我們國內研究粟特文獻的很少,主要是法國、歐洲的學者,以法國學者為主,他們研究粟特民族。
再就是其他一些敦煌壁畫中的材料的認識,那麼近幾十年來,因為我們國家基本建設比較多,所以在基本建設中發現了好多的墓葬,像陝西的虞弘墓,西安的安枷墓、史君墓等等,這一些墓葬恰好我們根據解釋,基本上都是粟特人的墓葬,那麼這些墓葬的發現,對於我們了解粟特人的遷徙聚落很有幫助。
史君墓是2003年在西安發現的,關於史君,在漢文中只有大周涼州薩保史君石堂,幾個字就沒有了。因此在粟特文沒有翻譯之前,我們就把它籠統的稱為史君,現在有的學者把它翻譯成維科家,但是還有不同的看法,史君於公元579年去世,去世這一年是86歲,在當時也是壽命比較高的。
第二年和他的妻子康氏合葬於長安,那麼根據有關史料,信奉祆教的粟特人有自己獨特的喪葬習俗,因為祆教,我們現在主要是唐代文獻中,還有敦煌一些材料中,我們已經見到了關於這個民族的信仰祆教的材料。因為我們以前主要是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等等。
粟特人信奉的就是祆教,他們有他們的習俗,認為祆教其禁止中國的火葬,也禁止佛教的火葬,因為這兩種葬法都會影響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祆教徒死亡以後,其屍體由其他動物將肉吃掉,剩下的骨頭經過焚燒後裝在陶瓮里埋葬。這一種陶瓮就成為納骨器了。就是一個陶瓮,在成都金沙遺址中也有一種陶瓮。
粟特人的葬俗呢,屍體的肉由其他動物吃了,骨頭焚燒以後裝在陶瓮裡面。在粟特地區和新疆的吐魯番等地,都曾發現過這種陶製品盛骨瓮。在中亞和我們新疆吐魯番都曾發現過。
在長安發現的史君墓,就採用了中原傳統土葬方式,這是因為當粟特人到了中原以後,其喪葬方式也就隨之發生了改變。從已經發現的史君、安枷和康業等墓葬中可以知道,這些粟特人的墓葬既不是中國傳統的葬法,也不是粟特本土的方式,而是融合了中原地區的墓葬形式,以及粟特佛教納骨瓮的結果,雙方各種因素的結合。
像安枷墓呢,它就將屍骨放置在甬道中,而不是在石塔上,這就又和粟特的那種葬法又不一樣。你看史君墓,既有中國的方式,但是裡面又放了一些陶瓮。周邊都是粟特人的畫像。這些既不同於粟特本土的,也不同於中原的土葬法,它是中西結合。這是另外一面。這就是史君墓中所發現的墓葬。這種形式融合了,因為他到了中原地區,還要和中原地區有些要結合。
安枷墓也發現一些,其方式也是粟特與漢人葬俗的結合,在墓道進口是墓門,門外是墓池,如果按照粟特的葬俗,應該將屍骨放入納骨瓮中,如果按照漢人的葬俗,安葬的遺骨應該放在棺材裡,但是並不是這樣。這既不屬於粟特人的葬法,也不屬於中原漢人的葬法,安枷的遺骨是放在棺床上的,就是散落在墓門周圍地上,這是祆教和漢人的葬俗都不允許的,這兩種方式都不允許的。和哪一種葬法都不一樣的。
安枷來自安國,就是今天烏茲別克的博卡拉,生於537年,他的父親是粟特人,他的母親可能是涼州的漢人,遷到涼州。稱為通州薩保,這一個薩保既是商隊首領,又是粟特人的官職,在唐代文獻中就記載。這是安枷墓的墓門,這一種方式又和我們唐代的葬俗不一樣,粟特不是這樣的。
反過來唐代這裡面是放棺木,但是粟特不是,他把遺骨灑落在這上面,這就是粟特人的墓葬應該在納骨瓮裡面。漢人的墓葬應該是放在棺材裡面,這兩種都不是。
還有太原方向的虞弘墓,墓主人姓虞,名弘。13歲的時候便出使土語渾,土語渾主要是在我們今天的青海一帶,那麼20歲的時候他又出使北齊,在北周的時候,就是一個薩保,這時候就是一個官職了。同樣商隊的領袖或者商隊的首領也把他稱為薩保。
他這個墓葬形式與史君墓相似,但是人物形象豐富,至少有粟特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的形象,因為這裡面從小出使北朝等等,和周邊的融合也就比較高。我們上面就說這幾種墓葬,像安枷墓、虞弘墓、史君墓等等,尤其是安枷和虞弘,基本上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了的北朝時期了,這時候粟特人正處於鼎盛時期,他們也都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來到中國,他們是粟特人第一代來到中國或者是第一代來到中國以後他們所出生的第二代。
因此,他們的葬俗已經發生了改變,如果到了第二代的話,可能比第一代改變更要大一些。因為這個葬俗,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來講,既保留了粟特民俗,又加入了漢代民俗,如果到了更晚,第二代、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可能就完全漢化了,就已經找不到粟特的因素了,完全漢化了,民族的融合歷史上大體都是如此。
我們在隋唐時期,日本在中國有好多的遣唐使,第一代死了,他們的墓葬還有他們的面要朝著東海那邊,到第三代、第四代,可能這一種就慢慢減少了,再到後面,可能就和中國已經融合了,粟特人也是這樣,第一代、第二代還保留了較多的粟特人因素,可能越到後面,他們已經幾代人以後,甚至和當地的民族婚姻,婚姻也融合了,生活習慣各方面都融合了。再以後可能就看不出粟特人的痕迹了,可能以後還有這些粟特人的墓葬,我們就不了解了,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大體上是這樣。
粟特人是一個商業名詞,在公元3到8世紀之間,也就是大體上相當於中國的漢唐時期,由於受商業利益的趨勢,再加上粟特本部地區的動亂和戰鬥的影響,他們大舉東南,從事貿易活動,在絲綢之路沿線建立了一些聚落,許多人就因為這樣移居到中國。
這是史君墓墓葬壁畫上,你看後面就是粟特人狩獵的場面。那麼絲綢之路上商業民族的粟特,他們來往在絲綢之路上進行貿易時,往往是以商隊的形式,由商隊的首領薩保率領,我覺得薩保既是一個官職,又是一個商隊首領,結伴而行,少著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我們就能看到許多有關商隊、商人的畫面。
雖然這些畫面是以印度佛經為底本,但是人物形象是現實的反映,許多常見粟特商隊為原型的。我們這個展覽裡面有幾幅壁畫關於商隊的壁畫,還有城市的形象,我們大家如果看47窟,就可以看到商隊的形象,其中有一個畫面你看,駱駝背著東西等等。因為當時在絲綢之路上貿易的,主要是粟特商人。
那麼敦煌壁畫主要的是佛經內容,佛經內容是要感化、教化當時所能見到的知道的這些畫面,畫師他要有一種想像,就像我們今天寫小說,小說家要深入生活,以前畫師也是如此,大部分是以粟特商隊為原型的。我們發現粟特墓葬關於商隊的材料或者一些畫面。這就能夠反映出粟特人。
從8世紀初開始,穆斯林就逐漸征服了薩馬爾罕,722年,波斯語逐漸代替了粟特語,伊斯蘭教逐漸代替了祆教。公元751年,在哈薩克境內發生的大洛斯戰役,就是唐代失敗了。阿拉伯的軍隊擊敗了唐朝的軍隊。唐朝好多人被俘,被俘以後我們的造紙術呀,就通過這些傳入到了歐洲。因為這裡面被俘的人員裡面就有造紙工匠。
緊接著755年,又爆發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我剛才說了,安祿山、史思明也都是粟特的後裔,安家、史家也都是粟特的後裔。到了770年到780年這一個階段,就是中亞地區的粟特人的中心城市被徹底遺棄了,因為落入了阿拉伯人手中,被徹底遺棄了。
從八世紀中葉以後,粟特地區的伊斯蘭化,使很多生活在中國的粟特人無法回去,就在中國定居下來了。因為他們的老家沒有了,所以這時候在中國經商的粟特人就無法回去了,就留在了中國,比如留在了涼州、留在了長安、留在了敦煌等,還有留在了其他一些地方。當然再以後幾代人他們粟特人就留下來了,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說在1910年,或者比1910年更早一些時候,在我們中國北京,有一些俄羅斯的原來是沙皇俄國的王公貴族,他們作學問在中國,或者在日本留學的,查資料的學習,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他們家裡被那個了,他就無法回去了。因為他們主要是革命把他們家族整個革到了,他們無法回去,有些就留在了中國,留在了日本。當時粟特人也是如此。這前面我就給大家說了一下粟特人在貿易中的地位,大體主要是這些。
下面我再給大家說一說我們在吐魯番文書中所見的商業貿易。因為吐魯番文書比較零散,因為敦煌文書我們大家參觀敦煌,都做了一個藏經洞模型。敦煌的文獻都是藏在這個洞窟裡面,1910年偶然發現的,所以藏在這個洞窟中把它作為寶藏留存下來的,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它是廢棄的東西。把它作為寶藏留存下來的,所以它比較整齊,有很長很長很完整的東西。
我看這裡面展覽的有幾件敦煌文書,還有敦煌研究院所藏的九藏(音),還有三國志的一個殘片。敦煌文獻有很長的,尤其是佛經有幾十米長的。那麼吐魯番的就不一樣,吐魯番的文書大部分是在墓葬中發現的,這就是已經使用過的,或者不用的,當時紙張比較寶貴,所以把使用過的文書剪成死人的帽子、鞋子或者一些衣服的樣子,或者墊在死人的腳邊或者頭邊各方面,屍體放在這兒,中間要把屍體穩固,兩面墊,或者腳墊高一點、墊低點。
吐魯番的文書大部分是這樣的。所以在墓葬中發掘的樣子就比較散,有些還粘上死人的血跡。所以吐魯番的文書比較零碎,和敦煌文書不一樣。
吐魯番出土的一個請過所的案卷中就記載了興胡商,就是少數民族的商隊從西域前往長安貿易的情況。提到了兩個由粟特、突霍洛人組成的商隊,向西州、吐魯番過所。那時候的過所就相當於今天的通行證,如果在國內,就相當於今天的通行證,如果說要出關、出國,就相當於今天的護照+簽證的統一,護照和簽證結合起來,你光有護照不行,還得有簽證。
這個過所上面就會寫明白,比如張三,我多少歲,我是什麼人,我帶了什麼東西,我帶了幾個人,這個人是什麼人,姓名、年齡都有,還有我還要帶幾個奴婢,這個奴婢還要證明哪個奴婢是我家生的,就是我原來家裡的老奴婢生下來的奴婢,自然就是奴婢,家生的。
哪些是買來的,某某我是從哪買的,多少錢買的,還有證人、保人,這個材料都帶著,出關大家要見面,你這個人帶著什麼貨物,這個貨物帶給什麼人,人的身份,包括奴婢是家生的還是買來的,你這個奴婢是要在市場上去買的還是幹什麼,因為在唐代,奴婢和牲口是一樣的,都是可以公開買賣交換的。
在唐代敦煌文獻中就有口馬行,口馬行就是買人口和馬匹的地方。那麼這就是申請過所赴長安,其中一個商隊的首領就是粟特康國人,還有其他商人有突霍洛人等等,另外還有他的兩個兒子,一種是我僱傭的,還有是生分低於良人平口百姓,又高於奴隸,你就可以說是我僱傭來的。
這時候的作人,相對身份是要低一些,我僱傭來,你給我路上託運東西的,你的身份地位低。從文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關係,這個商隊以康國人為首,包括了粟特的康國、和國人,還有粟特人的突霍洛人,就是今天阿富汗這一代的凸霍洛人,甚至還有突厥的奴隸,因為突厥這一個民族佔領的地區是比較大的。有粟特人、有突霍洛人、有突厥人,你看這就是這一件文書,被剪裁得很不完整了。
這一段和這個拼合上了,其他的都不能結合。這就剪成了一個衣服或者什麼樣子,因為這一間,吐魯番文書中就記錄了他們的年齡等。這些都是良人,不是誘騙來的,我不是騙來的,也不是偷來的,是我家裡自有的,要到各地要路過。
唐代的元年,前面的官員,把你自己的身份,你要申請過所的東西,和你以前買賣奴隸的材料各方面都聯合起來,連在一起再一看,正確,就寫了連。再報給上級官員審批。這是一組來的,誰誰誰多少,他是做什麼的。這裡面都是吐魯番文書中的。你看做了什麼什麼,雲山圖,還有要去貿易。我過所中寫得實實在在的。這裡面都要,如果做了假以後,後面有保證詞。
粟特這種貿易商隊,吐魯番文書中有記載,敦煌壁畫中也有記載,古代絲綢之路上除了自然條件以外,常常還會遇到強盜。就佛經中說,在商隊遇到強盜時,商人們就要一心念佛,就可以擺脫強盜順利通過。敦煌壁畫中就有一些畫面,今天展覽的壁畫中也有這樣的商隊。
像420幅壁畫中,我記得展覽也有,整改整裝待發。這個在裡面就有,路過山崖時遇到了強盜,貨物被搶。商人與強盜展開了激戰,這時候商人一心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雙手合十。因為敦煌壁畫中都是佛經,佛經都是需要大家來一心向善,這個我們展覽畫面,420窟商隊的情形。所以因為我們展覽更清楚,大家講座完了可以去看一看。
還有45窟,這個就很有特色,當胡商遇到強盜時,一方面他們乖乖的獻上了安枷的貨物,一方面雙手合十,及時向強盜作揖求饒,也是虔誠的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畫面上的三個強盜,雖然一手持刀,但是另一個已經作出了不要不要這一種畫面。就是我們45窟的。
這些馬背上的,都儘可能託運糧食。你看這一個商隊,這是安枷的東西,這些一個是穩過,一個是託運東西,把這些都卸下來。這是45窟的胡商遇盜圖,遇到了三個強盜,你看這個手裡拿著劍。這就是敦煌壁畫中,這些都是現實的反映。
另外第285窟壁畫上有五百強盜作戰場面,這也是敦煌壁畫中非常有名的壁畫。手持盾牌、刀矛、弓箭等,中原的官兵他們都有鎧甲,這一個是五百強盜成佛圖,在敦煌壁畫中是很有名的。這一個階段出現了一個兩個三個、四個這五個強盜,這五個強盜就代表五百。那麼官兵把五百強盜都俘虜了,用五個代表五百,然後把他們眼睛挖了,還有一個把他們放在野外山林中,他們無法生活,然後佛來給他們恢復了眼睛,他們就皈依了佛教。這就是五百強盜成佛了。為了宣傳佛經感化。
這一幅畫面描繪五百強盜成佛的故事。五百個人造反,官兵前來鎮壓,遭受了挖眼等等,並放在山崖。他們的生活就非常艱難,第一眼都挖了,沒有辦法生活。佛呢就以法力使強盜雙眼復明,為其說法。眾強盜從此就歸依了佛門,隱居修行。這就是給他們講佛法一樣,講佛法他們就開始要皈依佛教。這都已經梯度了。這五百個強盜從開始作戰,受刑、審訊、眼睛復明,這就是皈依了佛教等等。這一個285窟的壁畫,就反映了五百強盜成佛的故事。
五百強盜的存在就是絲綢之路有貿易的網路,他們就靠搶劫。這些都反映了當時絲綢之路上貿易的一個是繁榮,一個是危險性。在我們看到,從張騫出使西域圖,這一個是323窟的唐太宗時期的洞窟,實際上我們說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起來攻打匈奴,但是這一個到了唐代這一個畫面,他出使西域,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找佛經,他就是把佛教傳播又提前了。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東西打下了一個時代的烙印。
為什麼呢?佛教傳到河西走廊,傳到全,就是東漢初年、西漢末年了。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20年左右,這時候根本沒有佛教這一說。張騫出使西域,也有佛教,八竿子打不著,為什麼在唐代初年的洞窟中,就出現了張騫出使西域,求取佛經找佛教,這是因為唐代李家,李家是老子的後裔,老子又是道教創始人,這時候是道教高於佛家,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大發展,到了唐代初年,道教高於佛教,所以佛教徒不甘心,就在敦煌壁畫中畫了這些,把佛教傳入中原地區提前,為了發揚光大佛教。所以這就是打上了當時的時代烙印。
藝術的創作,包括我們小說的創作、詩歌創作,等等都會像今天時髦的話說就是與時俱進。這就是我們展覽也有一個,210窟就有商人的活動、包括城市聚落,這就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的行進商業貿易,在當中那種情況下,在敦煌壁畫中為了宣揚佛經,肯定當時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比較繁盛,才能夠有當時的見聞,畫下來有這些見聞才能夠創造。不然的話想像不到。它宣揚佛經華法經。
那麼還有一個主要是61窟的酒樓,也是反映這種情況。這就說明當時敦煌的一種繁榮,絲路貿易的一種繁榮。我們展覽,因為敦煌研究院有一個《酒帳》,哪裡來的人,我要招呼哪裡的人。南山的人來了,我要招呼他們,用了多少酒。還有西周的來了,我要招呼他們喝酒。這就是酒的支出帳簿。吐魯番的人來了,還有于闐的人來了,還有哪的人來了,客人來了或者幹什麼,我要招呼他們,這個酒支出的帳目就反映了敦煌各個民族來往的平台,相互之間交流。這個在展覽裡面有,大家可以看一看。這個是敦煌研究院藏的酒帳。
這個絲綢之路貿易,粟特人扮演這個角色,再就是把吐魯番文書中,還有敦煌壁畫中有關的材料給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第二個問題給大家說這個貿易,貿易基本上是雙向的、短距離的,一般的原則是,貿易距離越遠,且商品越便宜。包括生活必須品,日用品交易一般是短距離的。主要是中間商旅。
我們現在說從絲綢之路的貿易史看來,真正從西方,當然主要是西域、中亞、印度等等中國西北的邊境這些地區直接到長安貿易的客商,應該是很少很少的。這樣長距離的客商大部分是以僧團、政治、宗教任務,順帶進行一次商品交易,只有那些大的使團,可能還有僧團,可能帶一些東西。
要真正完全純粹貿易的來,長距離的比較少,大部分是短途的滿意。因為長途貿易東西帶起來了,帶得少劃不著,帶得多了運費成本很高。只有奢侈品質輕、價高。絲綢之路上比如蘭州、敦煌、高昌、于闐等等,于闐就是今天的和田,都是貿易的據點。
從徽州時期有關商品交換的敦煌文書可以知道,交換往往是短距離的,比如敦煌、西州,有吐魯番的,有張掖的,有哈密的,有和田的,最多是中原地區的,再有長距離的,我們很少見到。
另外我們主要是像吐魯番、阿斯塔納,吐魯番主要是開元年建的,主要是瓜州都督府,瓜州是我們敦煌旁邊一個縣,瓜州縣,原來是安西縣,安西縣改成瓜州,唐代就是瓜州,唐代以前也是瓜州,後來改成安息了。
前幾年呢,你們如果看有些展覽,看到有關敦煌的一些書,可能大部分是安西縣,不是瓜州。前幾年才又改成瓜州。瓜州到沙州之間不遠,就是100多里,瓜州和沙州,沙州就是敦煌,瓜州現在還是瓜州,前幾年叫做安西,瓜州和沙州之間不遠,中間就有一些懸泉守捉、長樂守捉等等唐朝政府的政權機構,他們從瓜州100多里就有,到了敦煌,從瓜州再申請過所到椰州。
從瓜州申請過所了,過一個地方,就要申請一個過所。我帶的東西,如果我在別的地方我買了東西,我帶的東西,我到瓜州,比如說我這個商品要回西域,如果我從揚州過來的,我把特產帶少了,我到瓜州來,我把特產出售了,又在瓜州買了一些瓜州的特產,我又要到敦煌去,我到敦煌來,我再把瓜州的東西出售了,我就得到了利潤,然後我用敦煌的價格買了敦煌的東西,再到哈密,我在哈密把敦煌買的東西出售了,在哈密又買了哈密的東西,我再到西州來,這樣一路來,這樣經商利潤高啊。如果說你帶東西從長安一路帶到西域,路上的吃喝拉撒可能這些成本就沒有了。所以我們說絲綢之路的貿易都是短途的。
安西以南,這個安西呢,開元年間的安西就是今天新疆的庫車這個地方了。從西南路過鐵門關,鐵門關不知道大家去過沒有,在今天新疆庫爾勒附近,如果沒有去過庫爾勒,你們在市場上都吃過庫爾勒的香梨。從鐵門關這樣過來的。檢查了他們的,從這裡把他們檢查過了。
這是庫車參軍,一個縣就像今天各個部門來檢查過了,這是開元20年。然後3月19號,從長樂首都來檢查過以後,砍過以後再往過。3月20號苦水已經檢查過了,再往西,3月21號,又檢查過了。都是一片一片。前面從瓜州到敦煌之間,就經過了這麼多檢查。家中的奴婢是什麼什麼名字,瓜州給他過所了,到敦煌、到沙洲來交易,現在交易完了,又到哈密去再交易。因為敦煌交易完了,帶的東西買到了,又到瓜州。所帶的手續要檢查的。我有些東西。現在要增加魚了,我在這兒買的,有什麼證據,買賣的契約也在。這個奴婢是家生的奴婢,我來的時候已經寫清楚了,請給過所。一路一路這樣過來的。
那麼這些東西呢,我們就可以看到它都是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過了所通行證的檢查是很嚴厲的,你帶的東西變化都要寫清楚的。你的貨物,哪些是原來就帶的,哪些是你買的,買的要有契約證據,包括你所帶的駱駝、馬、魚,是不是增加了、檢查了,這個減少是死了還是出賣了,你要增加了,是哪裡來的,包括你的奴婢,原來帶了三個奴婢,現在只剩一個了,另外兩個呢?路上死了,或者出賣了,過所都要寫清楚。
當我們談到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時候,往往我們在說中國什麼東西傳到西方,西方什麼東西傳到了中國,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說既然是交流,肯定不是單向的從東到西或者從西到東,是不斷的交流發展融合後再交流再發展再融合,從而達到一個更高的發展,這個交流不是說從東到西或者西到東,東面傳到西面,西面再深化加工以後又傳到東方。
這主要是交流的水平或者整個文化整個貿易水平越來越高。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季羨林曾經說過,佛教發展到唐代,已經經過了光輝的頂點。雖然印度教也完成了轉型任務,影響日益廣泛。雖然佛教有昔日的輝煌,後來由於伊斯蘭教的傳入,在伊斯蘭教的加工之下,佛教在印度銷聲匿跡了。
對於佛教發祥自印度,銷聲匿跡後的情況,季羨林注意到一個文化現象,就是倒流,你傳來的東西又傳回去了,這就是一個文化的倒流,所謂倒流呢?就是流出去的又流回來,像佛教發祥地在印度,在印度發祥以後,經過阿富汗、中亞地區、西域地區,到了敦煌,經過陽關、玉門關進入了敦煌,敦煌以後經過河西走廊,我們這些從石窟寺的建造,原阿富汗的達迷拉石窟,中亞地區的好多石窟,新疆的最早的石窟,我們這個展覽裡面也有麥積山這些石窟,一直過來吐魯番的,一直到洛陽龍門、雲岡等這許多。
這許許多多的石窟,從印度傳過來,那麼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以後,根據中國的實際需要,又有了改造了發展。像法華經,在印度比較晦澀的,很難懂的,傳到中國以後,中國的佛教徒對它進行了研究和解析,尤其是智者貢獻最大,經過中國人改造的法華經又流回到了印度,因為印度的佛教原來用梵文、巴利文這些。
到了中國以後,中國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又加編改造提煉,加入了中國人的東西、內容,所以它在傳入到印度,改造後印度就好接受了。那麼其他的一些也是這樣,那麼佛教就是從中國倒流回印度,從佛教發展史,印度是世界宗教史上的現象,這叫倒流。
另外我們剛才講了叫佛教,是印度直接傳入中國的,它是間接地總中亞和西域一代的大月氏、安息等國傳入我國的。那麼這是經過今天阿富汗這些地方,以及安息中亞地區,一直到粟特人那些地方,傳入到西域,傳入到我們的西域。那麼為什麼呢,為什麼說我們的國家不是從梵文、巴利文這些翻譯的,而是從西域的少組民族翻譯的,因為當時既懂得梵文、巴利文,又懂得漢文,而且還精通佛經的實在太少。
既對佛教很熟悉,又對印度的梵文很熟悉,能夠這樣翻譯的認不是很少了,那麼古代及時如此。只有像玄奘等他們的大師,大家不辭辛苦到印度,到印度幾十年時間,他們漢文的功底也非常好,而且又是富榮的佛學家,他們到印度以後,他們對梵文、巴利文都很知曉,所以他們從梵文、巴利文,直接翻譯成漢文的佛經就加強了很多。
但是這樣做畢竟是少數,留存下了得也是沒幾個。但大部分的佛經都是從中亞少數民族翻譯過來的。那麼這就說,舉個例子我們今天關於絲綢之路這一方面的中亞的一些翻譯過來,就是西方大部分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但是我們國家學英文的人很多,學德文、學法文的人比較少。而且主要是激勵絲綢之路中亞研究,又對法文、德文比較熟悉,這樣的人少,所以我們主要也翻譯得少,大部分都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
像瑞典探索家斯文赫定,第一所以《絲綢之路》文明的解說,它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瑞典版,同年又出版了德文版。那我們懂德文的人研究這一方面人少,所以現在我們國內的翻譯從1938年的英文翻譯過來的。因為這一本書,它寫的是跟隨1938年英文翻譯的,所以現在人不知道人認為第一本以《絲綢之路》的書,它翻譯1938,實際不是,它是出版與1936。因為斯文赫定的,1936年出版的是瑞典文字、德文字,1938年才出版的是英文字。
我們利用的這一個本子,根據1938年的英文本,英文字反應的,所以大家有些不了解這一段歷史,有些書上就把它寫成,所第一部以《絲綢之路》命名的書,也最早,出版於1938,錯誤也是因此產生的。
另外還有一個研究中亞是一個民眾,就是法國的格魯塞的《草原帝國》,這一個出來,也是以歐亞草原中國的一部名著,它1939出版就是法文本,目前比較通行的收入商務印書冠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統計由藍琪翻譯。
那麼因為他們兩個是原來貴州大學的,一個是賴喜生兩一屆的學生,向先生是研究中亞史很有名的學者,萊西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們兩位來,可以是說是中亞研究方面著名學者,他們師徒是翻譯這本書的合適的人選。但是由於語言的關係呢,他們譯著的也是1978年的英文本,根據英文本翻譯的,他們不是根據法文翻譯的。
但是若是在英文著翻譯,你從法文翻譯成英文,那在這翻譯的過程中,一個肯定它就有增加,有減少,打造了他自己時代的,他自己的認識烙印。那麼如果這個語言翻譯,可能就和原來的就可能失去原意的代價。如果我們說有一些話是,帶東西老帶少的,帶話老帶多了,帶話可能就是帶到了你自己的判斷。
實際上,此書還有一個本子,就是比較好的本子,就是魏先生從法文翻譯的,1990年出版的中文版,1993年畢業於中央太學,就是今天南京大學,畢業於也留與二戰,也就是沒有回來,二戰沒有到法國,在巴黎圖書館工作,我1992年才回國,他在巴黎的時候,曾經聽過格魯塞講述遠東時候,原來他是做法文翻譯的。
因為魏老教授1984年我和他打過交道,他翻譯的《草原帝國》,但是魏先生他不專門研究中亞史,他不專門研究中亞史,他去《草原帝國的翻譯》,他是法文好,他從法文翻譯比較好,但是做的時候,他可能有些不專門中亞史,有些可能會少,不是特別貼切。
張一傑(音)先生本來是是專門研究中亞史,但他不是從法文翻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如果兩者結合起來當然就最好了,但是這樣畢竟是太少太少了。另外現在市面上還有兩種,一種你看翻譯的《草原帝國》所謂的霍眼(音)編譯的,還有一個郄唐元(音)翻譯的,因為我們就根本不敢應,第一個這兩個翻譯的作者,我們就根本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他們也沒有交代版本的來源,他也沒有說是用哪個版本翻譯的,我不知道他是從哪來的。
所以像這樣的,我們一般學術界就不敢用。那麼這就說為什麼也講究翻譯要看哪些,我們就是這樣。那麼這就說是我從這個,這些文薈的翻譯,就說明了佛經為什麼從梵文、巴利文翻譯成漢文就少,大部分是從中亞民族翻譯過來的,這就是大家要掌握的這個問題。
那麼前面我們介紹了使用吐火羅文的民族接觸佛經要遭遇漢文,早就看出來,因為在今天阿富汗這一代地方,許多佛經也是從吐火羅翻譯成漢文的,但絕對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單純的從西向東傳播,也有反方向傳播的,比如像佛教的常用的詞語出家這一詞,在梵文、巴利文中是沒有的,只有出而沒有家,傳到中亞、西域以後,在吐火羅族就有了出家這一個詞。
當時這時候吐火羅已經是使用在中國的南江地區了,今天的庫特這一片地區,就是阿克蘇,阿克蘇地區,就今天的新疆的阿克蘇。那麼我們在漢文的文獻中,出家一詞出現得很少,東漢和曹魏時期就有了去家、離家等等。曹魏時期第一次出現了出家,那麼到後秦、後東晉時期,仍然有出家,但是以舍家、去家混用,一直到 我們南朝時就完全使用了出家。
那漢文中出現的出家一詞,比吐火羅出現早,那麼漢文早就出現了出家,到了西域地區吐火羅才有。那麼就說出家這一個詞是源自於漢文,從中原傳到西域以後,為吐火羅語所接受的,這就說是文化的傳播。佛教從西方到了東方,到了中國,中國了以後,有些詞語加根改造,這些又到了西域地區,又到了中亞,西域中亞地區又吸收了他的精華,又把它再融合在英語了。
所以這時候傳來西蘇加工改造,再傳過去,再加工改造,再傳過來,文化上交流大體是這樣。例如像東晉就發現和現代的玄奘,他們到印度取經,最終佛教的發現有重大風險,而印度早期的佛教寺院大多數已經毀滅而不存在了,他們印度可以法顯的《法顯傳》,也就說過去還有玄奘大唐西域去有關記載進行復原。
另外我們剛才說,敦煌的藝術它是從印度來,因為敦煌的石窟是佛教石窟,敦煌的藝術主要是佛教的藝術,它是從佛教傳過來的,那麼傳過來的。因此也是從印度,到阿富汗,再到中亞、西域敦煌,我們從龜茲土納石窟中,就看到了敦煌的印象,這說明科莫克拉離敦煌還有很遠的,這是你現在科莫克拉你坐汽車坐一天,才能坐到烏魯木齊,坐到吐魯番,你然後到敦煌,他就做成了。這是龜茲的石窟周見到了敦煌的印象,因為佛教這時的藝術從印度到了阿富汗、到了南江地區,到了庫車這個地方,然後到了吐魯番、到了敦煌。
到了敦煌以後,因為敦煌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一個咽喉要道,他的文化水平高,所以敦煌的藝術高超。那麼敦煌的高超的藝術,反過來又傳回到了西域地區,傳回到了胡扯。這就是我們說文化史上的一種交流,中來西往的交流,不是單一的,什麼東西到了西方,西方是波斯頓,東方是塔多士在不斷的交流。這就是大唐西域經過的這一些地方。
那麼我們說文化上有交流,文化上有倒流,經濟上也是如此,我們中國是絲綢的國家,絲綢的國家。當然這個絲綢的產地很多,包括我們成都平原蜀錦也是一個了,那麼在公元4千多前的浙江湖州,今天還有廣河那個三星堆那麼壘。那麼這良州文化一枝獨攬,就出現了絲帶、絲線。
中國湖州潛山漾文化遺址,也就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這是在杭州還有一個中國絲綢博物館,就好多東西。那麼今天湖州,在浙江湖州潛山漾良州這個一枝獨攬,把它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那麼這些是工業界4千多年了。中國的絲綢很早就開路了西方,在印度、西伯利亞、阿爾泰山等把這墓地就出土了刺繡。墓地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100年左右,那麼這是大體就在張騫出使西域這一個階段就進行了。在這新疆多科阿拉丁墓地也出現了綾、羅、紋等絲之品,這就處於戰國時期的。
20實際初葉以來,在塔里木盆地的古代遺址中,出土了漢代的各種絲綢,在原蘇蘇聯的科林利亞地區,出土的漢麗,大體在東漢時期,公元1世紀。在羅馬帝國東方巡視,羅馬文骨、義大利也發現了漢綺,這就說話在戰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已經開始走向了世界,就在這個時候就走向了世界。
這時候我們主要是從整個絲綢的發現,從絲綢的考古發現,我們就可以說是,在戰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就有了。那麼拜占廷、埃及和敘利亞是羅馬帝國的主要紡織中心,5世紀在戰廷就開始設置絲綢作坊。再有本地特色的供上層社會需求的綾綺,更高級的了,後來則主要採用進口中國蠶絲作為絲綢的原料。
羅馬和西亞的紡織技術傳統還不是掖所制和緯線起花,羅馬晚期和波斯撒制線就是緯線,那麼我們在這展覽裡面具有波斯的發展,還有羅馬的經線。這種波斯錦還流傳到了中國,新疆的吐魯番和甘肅等地,敦煌都石窟發現,其製法和紋樣,也對中國產生了影響。
那麼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中國的絲綢傳到了羅馬,傳到了波斯,波斯它在中國絲綢路上,它在加工改造,這時又造出了更好的波斯錦,那麼這種波斯錦,反過來再又傳回到了中國,我們的吐魯番,敦煌發現了,那麼中國的絲綢展覽、這些藝術展覽,又把波斯的這種織法,更高的織法,他們又學改造,制出更好的織法,更好的東西。
所以從文化上,從經濟上,都是這種雙向的交易法。例如說我們說織法上,唐代採用的緯線線花,在紋樣上是線一些植物等等。我們從這些東西可以知道,在波斯等國絲綢之業發展起來以後,中國的絲綢貿易已經不是單向的向外輸出,國外的絲綢產品和絲織技術,也通過絲綢之路,流到了中國。
這種雙向的交流,使絲綢貿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文化上、經濟上都是如此。那麼例如我們說像中國式最早造紙記載,我們大概是從中學課本中,就有造紙的記載,中學課本上就有。
1986在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中出土了一幅紙地圖,就是這個紙表面有細纖維渣,是造紙比較早,最原始的時候,那麼材料是大麻,是西漢早期的麻紙。那麼這就是1986在天水放馬灘出口的這一實現,使至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擁有的,對研究造紙的起源,造紙的用料,造紙技術等有重大的價值。那這就是東漢的蔡文造紙,又開鑿了這些。
那麼我前面說了,中國的造紙技術是唐代,怛羅斯戰的時候,在今天的巴可達,怛羅斯戰的時候,很快由於這些技術就傳到了這些在撒馬爾罕就有了造紙過程。隨後在巴格達也出現了造紙的狀況,後來逐漸中國就造紙出來,就那種大麻,開羅、以及墨西哥、西班牙等等一些城市。
這時就是公元750年,就是唐家牽線,公元751的怛羅斯之戰,有力推動了中國造紙的發展,中國的造紙技術傳到西方後,西方國家又進行了加工改造,使至當地品種更多,質量更高,反過來又傳回中國,對中國的社會產生了影響。這就是我們公元751年,我們的造紙技術傳到了西,西方它又加工改造,我們先有好多紙都是進口的,那麼這時候就質量更高了。
那麼剛才我們主要一個是絲綢之路的貿易,再一個絲綢之路的貿易,一個是方向點,一個是轉折路上。那麼第三個我要談一談,我們在經濟上應該提倡貿易,文化上要有自信,因為我們現在研究絲綢之路研究基本學術文化的嚴謹探討,但不僅是法斯古之幽情,尤其是我們現在國家提出一代一路戰略以後,我看到好多單位,好多人都在做一帶一路的研究,絲綢之路的研究。
這時出了好多的書,寫了好多的文章,但是我們平心靜氣的說,好多東西都是潮湧范,甚至是好多寫書寫文章的人,他根本就沒有說,連絲綢之路最早的文獻,比方說漢史的張騫傳、西域傳、匈奴傳等等,這些關於絲綢之路開拓的,最早的這些文獻,他根本就沒有讀,或者沒有讀懂,都來談一些。所以真正有價值,你那個東西並不多,都是想在這裡面分一杯羹。
那麼我就是一帶一路的研究,絲綢之路的研究,即使嚴謹的學術問題的探討,在不僅是法司古之幽情,而是要出思想,出戰略,出建議,同時還要發現問題,研究結果問題的辦法。對黨和政府的有關決策,應該以理解心解讀,平心靜氣建議。那麼就是一帶一路建設,關係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從文化方面來說,要研究絲路文明的心事、發展、變化。尤其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民族、各地區的認識、理解和所得所獲。
政府社會的需求和普通百姓的真實感受,要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它就好。那麼這些問題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經過長期的積澱,和深入的調查研究後,得到準確的信息,和經得時間檢驗的結論。而且這些的結論,不僅僅是學術界認可,還要社會各界的認同,另外又不僅僅是我國社會、學界認同。還是要世界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認可。
這就需要我們的研究來,要有國際市場,將去發展世界文明和世界歷史、文化,這些交流的視野中去考察、發覺和研究。
那麼像我們提出一代一路以後,那麼世界的反映很靈敏,美國就提出了新絲綢之路計劃,俄羅斯提出了歐亞經濟聯盟,歐盟提出中亞夥伴關係,日本絲綢之路外交,土耳其提出歐入壓戰略,印度的西進戰略,聯合國的絲綢之路倡議等等,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影響了世界的反響。
那麼我們如何面對、如何來應對,如何來研究,這我們就放飛政策,我們一定要世界的眼光,為什麼我們提出一帶一路。你看主要的國家,包括聯合國、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印度這些國家的反應都是非常強烈,他們要有他們的應對措施,我們也有。因此我就想,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實實在在的我們就要做一些工作。
另外在經濟發展中,要找出共同的需求,實現雙方的共贏。如從人們的心理上來說,貿易比投資容易接受,貿易使雙方互惠互利的平行交流,那投資可能就是強者對弱者的示威。例如我們再介紹我們的一個貿易,研究,還有中途各民族的習慣,看看他們的需求和要求,像中亞五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遠離世界主要的工業中心,沒有自己的出海口。
同時中亞曾是原蘇聯的一部分,現在又是俄美的博弈之都,中國有俄美在中亞地區,既有利益重合,又有交錯。中國和中亞的合作,就要考慮這些個因素。那麼北大的錢乘旦先生,他曾經這樣說過,我們有許多的中國的學術變成了西方數的傳聲器,套用西方的方法,論證西方的結論,用西方語言說話,甚至直接重複西方的話語。我們就是約束要求思考,思考是批評第一步,中國學術不能再人云亦云,不能再唯外是從了。
現在缺少的正是思考,是在思考的技術上去分析和切換,這是當前中國學術最大的障礙,現在我們的學術不是我們無知,而是沒有自信。經常說外國人如何如何,西方是怎麼說,我們來印證,我們找個人12345來論證,沒有思想,中國學術界應當有自己的話語權。
我們說包括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我們提出來以後,世界的反應。那麼我們就要著作我們的理解這種話語權。吳志攀也曾經說過了,那麼目前我們最突出的問題是文化上不自信,文化長不自信,只有自尊、自愛、自信,才能自主自覺地開展文化角樓,真正學到外國文化的好東西。
這是文化上自信,有些是經濟上。那麼如果不以中國文化為本位,不愛惜自己的歷史現在與傳統,那麼所謂中外文化交流,就很可能變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文化殖民,一不僅對中國人來說悲劇,對整個人類文明而言都是悲劇。我們文化上有自信,首先我們要有文化的話語權,因為我們的好多的原來的文化,都是歐洲殖民主義者所命名的。
18世紀、19世紀,西方國家對東放的殖民,對中方的殖民,對東方的入侵,先是像法國人,法國拿坡侖,拿坡侖進入埃及,進入埃及在埃及修築公社,先了石壁,這些法國的象形文字,那麼法國人把象形文字解讀成惡,那一天就宣布是因為新的學科,埃及學就誕生了。
因為埃及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佔領了,所以連續埃及,他們興起了埃及學,埃及學又以法國人命名的,那麼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國研究印度,因為他要統治印度,他要了解印度,了解印度,他要研究歷史上的印度,所以就學 印度學。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敦煌學、西夏學等等,也不是,日本人的學者所命名的,所以這是最後歐洲對東方得侵略,他們在文化上的命名權,像印度學、埃及學、包括雅思學都關於研究兩河流域的那麼地方的學者,都是他們來命名的,就他們取得文化上的命名權。
包括我現在一些學科,都是他們先的,包括我們現在絲綢之路這一個詞也是德國先提出來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敦煌學,還有研究我們西夏的文獻,西夏學這個名稱也是日本人先提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還需要就是文化上的,這就是我們文化的不自信,我們現在的研究,我們要文化要自信,我們的學說的研究,才能夠站在時代的前面,我們再人云亦云,唯他是從。
大概我今天內容就這一些,大家如果有什麼方面還可以提問,就說我知道的,我會儘力回答。
提問時間
提問: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它的本質區別是什麼?佛教到中國來以後,對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什麼影響?
劉進寶:可以說你這兩個問題,我都不會回答。因為第一我對佛教研究很少,基本上我也是有一點點基礎,說實在。那麼藏傳佛教可能主要是到元代,我們就在敦煌元代統治敦煌的時候,在敦煌的壁畫中有了藏傳的一些東西。至於說它的區別呢,主要是放的密道的和漢代佛教,那麼最明顯,說老實話,讓我說具體的內容。二尤其他談到佛教的飲食習慣,恕我孤陋寡聞回答不上,對不起了。
提問:我也到敦煌去考察過。我去了以後,他說漢傳佛教,就是那個菩薩它到了我們漢部地區部分,它女性化,就是跟我們漢族人文化有沒有必然的聯繫?
劉進寶:因為這個主要是菩薩的女性化。菩薩由於在這以前,它有些是按照佛經里記載,它不男不女,非男非女。但是到了中國以後,慢慢就是以女性化,一個是對女性美麗的崇拜,再對有母愛的那種,在中國慢慢就是女性化了,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就變化了。
提問:今天聽老師講關於文化的互傳的問題,我受益匪淺。我現在的體會就是我們中國人是最早是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現在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以後,實際上也是中華文明做好了土兼收的基礎上,佛教文化傳入中國。而且現在從世界上看,佛教文化實際上最大的區域,還就在中亞,那麼我能不能這樣理解,就是佛教文化,或者佛教是個教育,它已經完全被中華古文明包容下來,變成中國文明的一部分。
所以中華民族不滅,也就是講中國文化不滅。我這樣理解是不是可以,就是佛教文化已經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就最後這一句話。
劉進寶:可以這樣說吧。就是在中華文化中,有些地方已經包含了,或者融合了佛教文化的類上。我個人認為可以這樣說。
提問:劉老師您好。我想請問一下的就是,您剛才提到那個粟特人,然後有一部分是因為那邊伊伊斯蘭教的入侵,然後他們也回不去了,然後他們就留在了我們中國內部,然後這樣一代一代的下來。所以我想問下來,關於敦煌唐代出土的有關粟特文文字方面的資料,現在是什麼地方的專家,或者是哪個國家的專家看得懂。或者是我們國家有沒有。就是我想說這個語言它失傳了嗎,除了古代的資料,到現在有沒有人能看懂它資料的內容。這是我的問題,謝謝。
劉進寶:現在敦煌文獻的研究分為三個大的板塊,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歐美。歐美以法國為主,那麼中國的學者主要在傳統研究方面做出了成效。那麼日本學者主要在宗教、佛教、道教方面研究。那麼歐洲的學者就是他在民俗語言文字的發現,粟特人主要在法國的學者,還有一個是德國的學者,這幾年研究比較多了,那麼重要是世界上懂粟特文的人已經不多了。就說在我們國家可能個別的有一些學者,懂一些。那麼我們國家本身對粟特文的很少,現在懂粟特語的主要是在歐洲,主要是在法國、德國這一些國家。但也數量不多。
【資料】由成都博物館提供,並獲得授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講座實錄|王旭東:當現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敦煌石窟的保護與傳承
講座實錄|樊錦詩: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價值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
正在那裡等你!
※生僻字 旆
※伊拉克終於收復了摩蘇爾,但古亞述5000年的文物什麼也沒剩下
※青龍鎮:上海地下塵封千年的絲路古港
※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國寶聚會倒計時,別和重量級來賓「擦身而過」!
TAG:博物館看展覽 |
※在西關,平民化的小商業敢與十三行海外貿易爭輝
※絲綢之路:古代中國何以能站在世界貿易的制高點?
※明末的世界貿易與海商傳奇
※中國紡織進出口商會王維東主任談紡織行業進出口貿易前景
※海上絲路貿易指數首次發布:中國與南亞地區貿易最為活躍
※戰俘營里火熱的貿易
※眾籌、教育與鑽石貿易:區塊鏈技術如何給商業帶來變革
※絲綢之路不是中西方貿易的重要通道?漢朝和羅馬之間可能沒有聯繫
※緬甸欲成為亞洲海上貿易樞紐
※「一帶一路」上的瓷器貿易與世界文明再生產
※印度洋貿易路線
※新程貿易專業批發拖鞋
※從鋼廠、貿易商到消費終端:微觀視野下的熱軋板材市場全透視
※茶葉和糖的貿易推動大英帝國殖民全球,海軍隨之發展壯大
※國際貿易中心報告:區域貿易一體化有助於中小企業發展
※產業人士:期現結合成為聚烯烴貿易商的必然選擇
※又拿鋼鐵「做文章」,中美直接的鋼鐵貿易戰會開打嗎
※商業帝國主義:冷戰時期的政治干預與貿易
※泰國貿易發展廳呼籲業者步入電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