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補陽還五湯的臨床應用

補陽還五湯的臨床應用

補陽還五湯是一首治療中風後遺症公認的有效專方,然中醫治病貴在辨證施治,臨床中切不可一味墨守專方專葯,而應圓機活法,朱老以此方補氣、活血、通絡之功,將其擴展應用於外傷引起的視一為二、暴盲等症,療效顯著,實乃我輩學習之典範。

文/朱進忠

補陽還五湯的臨床應用

補陽還五湯是清代名醫王清任所著《醫林改錯》中的一個方劑。由黃芪、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等七葯組成。

主治氣虛血瘀之「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憋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後世醫家常用以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小兒麻痹後遺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癱瘓、截癱,或單側上肢或下肢痿軟,辨證屬於氣虛血瘀者」。(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方劑學》)。

筆者根據其補氣、活血、通絡之功,除應用於氣虛血瘀之癱瘓外,試用於外傷引起的視一為二、暴盲,亦取得了一定效果,特介紹如下。

補陽還五湯的臨床應用

一、偏癱(腦血管意外後遺症)

偏癱有虛實、寒熱之別,在氣在血,屬痰屬風之異。

尚系氣虛絡瘀所致腦血管意外的偏癱,口眼?斜,語言憋澀,口角流涎,或遺尿不禁,苔白,患側脈見弦大或虛大,健側脈緩或脈見緩者,使用本方有補氣振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之功。

郭某,男,62歲。

素有高血壓病史,一月前工作時,突然發生言語憋澀,繼而昏迷不醒,左側偏癱,某院診為腦溢血。

經過西醫搶救後,神志已清,但言語仍憋澀,舌偏歪,左側癱瘓,舌苔白,質稍暗,脈左側弦大,重按無力,右側稍緩。

此系氣虛絡脈瘀滯之候,為擬益氣活血通絡,補陽還五湯加味

處方:黃芪30克,赤芍6克,川芎6克,當歸9克,桃仁6克,紅花6克,木瓜9克。

守方治療半月,下肢能屈伸,並能在別人攙扶下站立及走路,上肢能牽至頭部,言語亦較前爽利,繼服三個月諸證消失而愈。

二、面癱(面神經麻痹)

面癱以外受風邪者多見,故牽正散、烏葯順氣散等比較多用。但病程甚久者,則以虛證為多,或為血虛,或為氣虛絡脈瘀滯,此時再與祛風散寒或疏散風熱等法,不但無功,反而損傷正氣,可用此方。

朱某某,男,32歲。

右側面癱半年,先以針灸、穴位封閉、疏風通絡之劑無功。

審其右眼不能閉合,不斷流淚,口角流涎,不能用右側咀嚼,亦不能鼓頜,疲乏無力,舌苔白,脈緩。

綜其脈證,診為氣虛血絡瘀滯之證。

乃擬益氣活血通絡之補陽還五湯

處方:黃芪30克,赤芍9克,川芎9克,當歸9克,地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

葯進三劑,面癱即減,活動較前靈活,繼服10付而愈。

三、肌痿 (尺神經炎)

上肢肌肉萎縮、麻木酸痛,有氣陰兩虛、濕熱、氣虛血瘀的不同,前人有以清燥湯、金剛丸、三妙丸等治之者。余以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證見麻木、酸痛、肌肉萎縮、脈緩者有一定效果。

鄭某某,男,54歲。

半年來右臂酸痛,小指、無名指和小魚際、前臂外側麻木,小魚際肌肉萎縮,某院診為頸椎骨質增生,尺神經炎?先用西藥治療無效,繼用針灸、中藥活血祛風通絡亦無效。

他無所苦,舌苔薄白,舌質稍暗,脈弦緩。

綜合脈證,診為氣虛血絡瘀滯之疾,為擬益氣活血通絡之補陽還五湯加味

處方:黃芪4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桂枝10克

4付後,麻木、酸痛好轉,繼服60付而諸證消失。

四、視一為二(動眼神經麻痹)

視一為二證,明·傅江宇認為「乃光華耗衰」、「病在膽腎」,治法有益氣清熱散風和益氣養血昇陽的不同,但用於外傷者往往無效,余試用補陽還五湯治氣虛血瘀,患側脈大或脈緩者,尚稱有效。

邢某某,男,成年。

三個月前突然受石塊擊傷右前額、眼眶,其後右眼視力明顯下降,視一為二,眼球向上、向下、向內的運動喪失,某院診為動眼神經麻痹,中西醫治療不效。

察其右眼瞼下垂,外斜視,瞳孔散大,對光反射及調節反射均消失,眼球向上、向下、向內的運動喪失,舌苔白,脈右虛大而弦,左弦而澀。

綜合脈證,診為氣血俱虛,瘀血阻滯,絡脈失養之證。

治以益氣養血,活血通絡之補陽還五湯

處方:黃芪3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葯進3付後,眼球運動明顯好轉,視力增加,又進10付,眼球運動基本恢復正常,視力正常,瞳孔等大,又服7付而愈。

五、暴盲(黃斑損傷)

暴盲的原因大致有三種,一陰孤、二陽寡,三神離。

傅仁宇氏共列四方,一為加味逍遙散,二為柴胡參術湯,三為熊膽丸,四為獨參湯。惟因外傷者未談及,余以補陽還五湯試用於外傷引起的暴盲,脈見緩者,有效。

耿某某,男,成人。

五個月前因被石塊擊傷左眼眶,出血不止,經某院治療,發現左眼已基本失明,又至某醫院檢查治療,診為黃斑區損傷,動眼神經損傷。

先用西藥治療無效,邀余診視。察其兩眼向下、向上、向內的活動較差,外觀無異常,舌苔白,脈弦緩。

綜合脈證,診為氣虛血瘀,絡脈失養之證,擬補陽還五湯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處方:黃芪3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葯進7付後,左眼活動基本恢復,視力增加。

又進15付,視力恢復二分之一,乃加枸記子3克,又服20付,視力完全恢復。



補陽還五湯是一個組方嚴謹,君臣有別,治療氣虛,血瘀,經絡失養的有效方劑。

方中黃芪補脾益肺,強肌振痿,能使氣旺血行,為君葯。王清任認為非用至四兩不效,驗之臨床用一兩(30克)和四兩(120克)之療效相差無幾,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亦應根據血虛、氣虛、瘀血的比例多少而定,不必拘於王氏之量。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周衡:活用藿香正氣散
趙炳南:嬰兒濕疹的中醫診治
夏仲方:不拘病之命名,但求「證」之切當
黃煌:白塞病,應更名為甘草瀉心湯綜合症
班秀文:分期治療經間出血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臨床應用最廣的一味補氣中藥-黃芪
張玉珍:腸內營養製劑的臨床應用
肝臟的分幾葉?臨床如何應用?
白清佐:補中益氣湯的臨床運用
垂盆草的藥用價值與臨床應用
八邪穴的位置與臨床應用
條口穴的功用及臨床應用
胰島素臨床應用的「新武器」
白芥子的臨床應用以及副作用
桃核承氣湯及其臨床應用
金針王樂亭老十針及臨床應用
大葉鉤藤的臨床運用有哪些
降鈣素原六大臨床應用
高滲性葡萄糖臨床治療應用,你用過幾種?
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李石良著
止痛泵在臨床如何應用
小兒臨床常用解熱鎮痛葯的合理應用
中醫涼膈散臨床應用:三叉神經痛,重症肺炎,帶狀皰疹
厥陰病主方:烏梅丸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