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MIT使用3D列印製造出感測器「皮膚」 靈感來源金龜子

MIT使用3D列印製造出感測器「皮膚」 靈感來源金龜子



MIT使用3D列印製造出感測器「皮膚」 靈感來源金龜子



在這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時代,觸摸敏感的表面無處不在。他們也很脆弱,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容易就會損壞。不僅如此,人們還想到有一天能在機器人、飛機、汽車或者其他機器表面也安裝全身感測器,讓它們的表面也變成一塊可以操作的觸摸屏。但是如何保護這些感測器就變成一大難題。不過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受到生物啟發,發明了一種可以保護感測器的「皮膚」材料。

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 先進材料技術 》上介紹了他們的新設計。研究人員使用 3D 列印技術,製作成了覆蓋在感測器上的新「皮膚」,該皮膚的的靈感來自於一種昆蟲——金龜子。金龜子在受到外部壓力戳到或者刺激的時候,它們都會改變其外觀顏色。皮膚模擬了金龜子的原理,根據按壓力度不同產生不同的顏色,從而可以根據按壓的力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應信息。在保護內部感測器原件的同時,還不會影響到感測器的正常工作。



MIT使用3D列印製造出感測器「皮膚」 靈感來源金龜子



項目負責人 Subramanian Sundaram 說:「在自然界中,感測器和互連網路被稱為感覺運動通路,我們試圖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在 3D 列印對象內複製感覺運動通路,所以我們考慮了我們可以找到的最簡單的生物。」

目前這項設計只是研究人員展示的初步想法而已,不過他們將計劃繼續開發這個技術。開發團隊還表示,這項設計並不只是用於保護觸摸屏的感測器而已,通過 3D 列印,可以讓皮膚摺疊成複雜的形狀,所以對於一些異常結構的感測器,同樣也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鋒網2007 的精彩文章:

太陽能動力的「皮膚」使假肢更加真實
中日德合作 人工熱核聚變成功造出116號元素:釒立
科學家:超級計算機可助人類壽命延長十年
哮喘研究專家表示:ResearchKit真的很有用
未來電路不僵硬 華人教授團隊開發柔性電極

TAG:威鋒網2007 |

您可能感興趣

NASA計劃將氣凝膠噴射技術用於3D列印精密電子裝配
視頻 l HRL 實驗室3D列印高強度鋁合金的方法,可用於製造更豐富的金屬3D列印材料
研究人員開發出適用於DLP 3D列印的複合光敏材料
科學家用氣溶膠噴射技術3D列印小如髮絲的感測器
冷兵器復活?NASA用4D列印金屬太空盔甲
LLNL開發出具有靈活和可拉伸特性的4D列印硅膠形狀記憶材料
使用感測器、軟體、電子及 3D 列印技術創造的智能假肢
MIMAKI帶來逼真彩色的LED光固化3D列印解決方案
MIT用上塑料材料3D列印火箭零部件
3D列印的房子你敢住嗎?MIT開發出可以3D列印建築物的機器人
下一代3D列印醫療及牙科植入物可以用PEEK材料
這樣都敢?MIT用上塑料材料3D列印火箭零部件
日本醫生利用「生物建模」3D列印出具有真實觸感的器官模型
3D列印用金屬材料匯總
科學家借3D列印技術開發出低成本柔性碳納米管感測器
MIT研發3D列印塑料火箭發動機,還測試成功了
MIT研發3D列印塑料火箭發動機,還測試成功了
3D列印殼砂鑄造技術將為金屬列印提供優良細節
研究人員開發出3D列印在人手上的硅膠壓力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