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皇帝問: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張居正搬出一個大人物

萬曆皇帝問: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張居正搬出一個大人物

萬曆皇帝朱翊鈞一生有很多老師,其中最顯赫的當屬張居正。平心而論,張居正並非萬曆皇帝最喜歡的老師,卻是對萬曆皇帝影響最大的老師。

萬曆皇帝即位時,虛齡十歲,正是求知慾強、好奇心重的年紀。對於歷史上的名君名臣,萬曆皇帝有好多疑問,多次向張居正請教。張居正文人出身,官居首輔,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有成熟的政治經驗,關鍵是他也特別想培養君德,開導聖學,把年幼的萬曆皇帝教育成為一個日後能成就豐功偉業的賢明君主。

從萬曆元年(1573年)正月起,張居正兼管經筵,政務之餘便悉心教導萬曆皇帝,並上《進帝鑒圖說疏》,勸諫萬曆皇帝日常多注重學習歷史知識,從中吸取歷代興亡的歷史教訓。萬曆皇帝雖然年齡小,但少年老成,性格沉穩,多年來又有好多名師指導,故眼光犀利,思維發散,問的事情也很獨到。

萬曆元年(1573年)十月,張居正經筵授課,說起秦始皇銷毀天下兵器時,萬曆皇帝問,「秦始皇銷兵事,言木棍豈不能傷人,何以銷兵為」(《明神宗實錄》),說秦始皇銷毀天下兵器,盜賊揭竿而起,手持木棍不也可以傷人性命嗎?這個問題問得好,卻不好回答。張居正只好從布德修政、固結民心方面進行引導。

萬曆四年(1576年)三月,萬曆皇帝與張居正談論唐玄宗在勤政樓宴請安祿山一事時問,「樓名甚佳,乃不於此勤理政事而佚樂宴飲,何也」(《明神宗實錄》),說勤政樓樓名很好,但唐玄宗在此不務正業,什麼情況?這個問題也很犀利。張居正回答,嘉靖皇帝早年在西苑勵精圖治,後來不也荒廢政務,不再去西苑了嗎?張居正聯繫本朝事例,讓萬曆皇帝明白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道理。

名師出高徒,在張居正等人的教導下,萬曆皇帝學業大進,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通常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如唐朝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徵。對於李世民,萬曆皇帝認為他脅父殺兄,家法不正,因此不願再讀《貞觀政要》;對於魏徵,很多大臣都說他敢於強諫,是賢臣的典範,萬曆皇帝卻不以為然,認為他先事李密,再事李建成,後事唐太宗,算不得賢人,連張居正聽了都佩服。

在與眾位老師交談中,最讓人稱奇的是萬曆皇帝曾向張居正詢問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的情況。這個當年被朱元璋隔代指定的皇帝,為何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年號、帝號被革除,《明實錄》中也沒有建文朝的一席之地呢?

據《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曆二年(1574年)十月,萬曆皇帝突然對建文帝逃走之事產生了濃厚興趣,「上御文華殿講讀,上從容與輔臣語及建文皇帝事,因問曰:『聞建文當時逃免,果否?』輔臣張居正對言:『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老相傳,言建文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後莫知其所終』。上因命居正誦其詩之全章,慨然興嘆」。

建文帝是朱元璋之孫,朱標之子,明朝第二任皇帝,年號建文。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皇位,但沒過多久就因急於削藩,激怒了坐鎮北京的叔叔燕王朱棣。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數年苦戰,於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帶兵攻破金川門,殺入京師南京,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建文帝結局如何?清人編纂的《明史》給出了三種自相矛盾的說法,一是闔宮自焚,二是流亡海外,三是出家為僧,總之建文帝「不知所終」。而據成書較早的《明太宗實錄》記載,混亂中,建文帝「遂闔宮自焚,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亮而遽至此乎」,這顯然與史實不符。

事實上,朱棣兵戎相見,殺進南京,就是來奪取皇位的,且第二天就匆匆忙忙即位了,哪裡是來做輔佐成王的周公的?建文帝如果活著,毫無蹤跡;如果死了,葬處不明。《明太宗實錄》雖然是國史,是實錄,但很明顯是經過朱棣授意人為篡改的,是經不住推敲的。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一老僧自稱建文帝並得到驗證,後不知去向。正因如此,建文帝的下落成為明朝第一謎案。

因為建文帝下落成謎,故好奇心極重的萬曆皇帝非要搞明白,於是問張居正,「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嗎?」這個問題涉及朱棣,很敏感,不好回答。在呈上「流落江湖數十秋,歸來白髮已盈頭」的建文帝詩作後,張居正上奏,「此亡國之事,失位之辭,但可為戒,不足觀也」(《明神宗實錄》)。這顯然不能滿足萬曆皇帝的好奇心,故張居正又搬出了一個大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早已作古,但他的作品,他的精神,一直深深影響著後世。「臣謹錄聖祖皇陵碑及御制文集進覽,以見創業之艱難,聖謨之弘遠,伏望皇上覽而仰法焉」(《明神宗實錄》),張居正認為,建文帝的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一個身敗名裂的皇帝,又有什麼值得反覆玩味的呢?從中吸取教訓才是硬道理。

為君者,當克勤克儉,居安思危,心系蒼生,才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守住祖宗的江山。朱元璋《御制皇陵碑》《御制文集》,既講述了大明帝國創立之艱難,又彙集了其在位時的詔、制、誥、書、敕、策問等,均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張居正對建文帝之事一語帶過,卻開導萬曆皇帝閱讀《御制皇陵碑》《御制文集》,可謂用心良苦。萬曆皇帝「覽之數遍,不勝感痛」(《明神宗實錄》)。

張居正雖轉移視線,但萬曆皇帝依然對建文帝很同情,也很感興趣,但礙於張居正,此後十多年沒再提。張居正死後數年,建文帝之事再次被萬曆皇帝提起。萬曆十三年(1585年)三月,萬曆皇帝下詔,「釋革除年坐忠臣方孝孺等謫庶者,浙江七百一十三人,江西三百七十一人,福建二百四十四人,四川四十一人,廣東三十四人」(《明神宗實錄》),開啟了為建文君臣平反之路。(劉秉光)

萬曆皇帝問: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張居正搬出一個大人物

萬曆皇帝問: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張居正搬出一個大人物

萬曆皇帝問: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張居正搬出一個大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姐夫喪偶,小姨子守寡,武則天下詔撮合,結局讓人意外
中國第一個被活活餓死的皇后,死後又遭到兒媳歹毒報復
將門虎女,寵冠後宮,掰折皇帝手指,一席話讓皇帝啞口
永泰公主難產而死,還是被父親絞殺?這四個字沒人看懂
武則天四個兒媳,一個比一個慘,其中兩個死後人間蒸發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周瑜搬出這三大歷史名嘴,讓蔣干閉嘴,但是又為什麼留他住了三天
大衣哥朱之文被批靠農家秀炒作,連發2條微博喊冤,還搬出了孫儷!
搬家中的喜與忌 如何搬家才能搬出一個「吉利」?
這倆老頭都自稱洪秀全後人,一個有藏寶圖一個搬出了墓碑
陳冠希和余文樂杠上了!連女兒都搬出來了!
這八大韓國女星,搬出從小到大照片力證是天然的,你們看呢?
八大韓國女星,搬出從小到大照片力證是天然的,你們看呢?
養近百年的玉樹是什麼樣的?想要搬出房門都難
為了霸佔釣魚島,日本竟隔三差五搬出這個來恫嚇中國!
丹麦为了卖生蚝把王储都搬出来了,蚝感动!
薛寶釵搬出蘅蕪苑,為何連史湘雲也一起攆出去?
精工拼了!搬出「元祖」代言復刻
一偏遠山村,竟住著崇禎帝後人,為證明身份,搬出尚方寶劍和祖墳
新房入住頭一天,看到這些插座氣得想搬出去!
大山深處的村子裡只剩老夫妻二人!從沒想過搬出大山!
這家人在石洞居住了半輩子,還不願搬出來!
小小毒毛毛蟲竟迫使英國一住宅搬出去住?真是駭人聽聞!
這位國王為了娶自己親姐姐,居然搬出了埃及皇家典章
屌絲搬磚搬出來一條金龍秒變土豪!是餌料用的好還是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