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孝子董黯為母報仇說起,唐憲宗如何為一宗子報父仇案定性?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在談到如何對待父母之仇時,《論語》里的主張是以直報怨;如子夏在問孔子這個問題時,孔子答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針對「以直報怨」的主張,袁枚說過:「恩怨二字,聖人不諱。故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怨未嘗不報也」。
但是,孔子對待父母之仇的主張,到了《春秋公羊傳》里,表現的更加激進,我們常說的「不共戴天之仇」指的就是殺父、殺母之仇!《公羊》認為「子不復仇,非子也」!
後漢時有位叫董黯的孝子,可以說將孔子所言的孝踐行到極致,同時將《公羊》所主張「子不復仇,非子也」的觀點發揮到極致!
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後漢時,句章縣石台鄉人(今浙江省餘姚市大隱鎮),為漢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而事母至孝。
董黯終年打柴換錢,侍奉母親。母親病了,想喝老家的水(因大隱頻監姚江,古時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澀,不適於飲用),董黯就到十里外的大隱溪上游永昌潭擔水奉母,在途中絕不轉換肩胛,為的是把肩前的水供母飲用。後來,為了讓母親經常喝到家鄉的水,董黯就在外婆家旁築一陋室,汲水供母,母病得以好轉。
董黯家的東鄰王寄,雖家道殷富但秉性頑劣,且不孝敬家中老人。一天,董母與王母拉家常,各自談及兒子孝與不孝之言,恰好被王寄聽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離家外出時,王寄去董家辱罵毆打董母。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憤極,想到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幾年之後,王母亦因病而卒,待王家辦完葬事,董黯乃斬王寄之首,以報母仇,祭奠母親亡靈,然後自縛向官府自首。
母親活著的時候,盡其孝道,面對謾罵毆打辱母者、最終導致母親身亡的歹徒,董黯「寢苫枕干」,出於對王母的尊重與孝敬,董黯沒有急於復仇,---------
漢和帝聞其孝心,不但赦免了他的殺人罪,還徵召他來朝廷做官,被董黯所拒絕。
晉朝有位叫楊香的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記得看過一部抗戰的電視劇,有這樣一段劇情:東北某日佔地區山村,一隊日本鬼子兵抓到了山裡一對母子。母親四十多五十歲,兒子二十多歲。日本兵逼迫兒子交待情報,英雄的抗日軍民自不屈服。為了讓兒子就範,日本兵當著兒子的面,強暴了那位柔弱的母親。
在生死關頭,兒子僥倖得以逃脫。那位兒子依靠對山裡地形的熟悉,利用從父親那裡學來的打獵技藝,利用地形條件在山裡游擊,將侮辱過他母親的十幾個持槍鬼子兵,全部設計殺掉。
隨著歷史的發展,律例逐步完善,對於以孝主導下的以怨報怨的行為方式做了一些規範!如唐朝免於死罪而施以流放的刑罰!對於這種類似案子,到了宋朝則由皇帝親自裁決!
其實,孝道真正的含義是對孝義的堅守與堅持,有些時候,子女對父母的孝是瞬間迸發、是一種發自內心本能的孝、是一種忘我的孝!
就像面對猛虎的晉朝少年楊香!
就像抗戰劇里的那位有血性的中國漢子!
唐憲宗元和六年,年僅12歲富平人梁悅,殺死父仇人後自首,引發了朝廷激烈的討論,一代文宗韓愈因此案上名篇《復仇狀》,最終憲宗下敕書定性:
「復仇殺人,固有彝典。以其伸冤請罪,視死如歸,自詣公門,發於天性,志在徇節,本無求生。寧失不經,特減死,宜決一百,配流循州。」
社會的進步在於協調好法治與情治的關係!
※為何說春秋時期誕生的四位聖人奠定了中國歷史靈魂的基礎?
※受到順治皇帝關注的一場複試,江南才子吳兆騫為何交了白卷?
※受到順治皇帝關注的一場複試,江南才子吳兆騫為何交了一張無字卷
※淺談清代的刑罰之流放,犯人每天必須走完多遠的路?
※清順治朝,廣西巡撫王一品不服從工作分配受到什麼懲罰?
TAG:張再坤 |
※《宋史》把王安石定性為亡宋的大奸臣,你是否認同?
※俞敏洪:孩子是否成才,媽媽是決定性因素
※企業如何駕馭不確定性,雲之家宋凱道出答案
※慈安太后暴亡之謎三種說法,試看清末野史如何將慈禧定性為兇手
※王思聰終於定性,要當爸爸?網友:豆得兒變臉有效?
※大唐決定性的一戰 看李世民如何滅鄭夏
※當謠言遭遇法律——記一起交通事故的定性演變
※海賊王猜想:8億將星克力架是繼明哥後又一果實覺醒者決定性證據
※你知道胎兒什麼時候決定性別呢?如何鑒別呢?
※終於定性了!唐嫣終於正面回應她與羅晉的戀情了!
※大唐決定性的一戰 看李世民如何滅掉王世充竇建德的
※珠寶要怎麼拍才好看,土豪攝影師告訴你最關鍵的決定性因素
※林彪出逃為什麼被定性為叛國?林彪叛逃驚天謎案
※毛澤東給鄧小平「定性」:錯誤嚴重,但與劉少奇不同
※慈安太后暴亡之謎,試看清末野史如何將慈禧定性為兇手
※章瑩穎案法援律師:控方暫缺決定性證據,關鍵還是受害人下落
※影響孩子性格的決定性因素,你知道多少?
※嚇?貓也看手相,爪子形狀決定性格?!
※量子不確定性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