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高齡考生趣聞:康熙逢考必問「偶像」

清高齡考生趣聞:康熙逢考必問「偶像」

科舉制度中對於考生年齡並無限制,清代科考中,高齡考生進場考試的情況不少,由於清代優禮老人,留下了很多老人參加科舉的逸事。

清高齡考生趣聞:康熙逢考必問「偶像」

皇帝問「偶像」是否中舉

康熙三十八年,京師順天府舉行鄉試,在京的廣東貢生黃章參加考試,時黃已屆百歲高齡。進入考場時,叫他的孫子在前引導,燈籠上大書「百歲觀場」四個大字,傳為一時佳話。從燈籠所寫的內容來看,這位百歲考生,志不在中不中舉,而在於顯示自己如此高齡尚能入試,來看看場子,倒也是別具一番情趣。與黃章意在觀場不同的,是康熙間一位叫姜宸英的名士的遭遇。姜是浙江慈溪人,很早就已成名,清初,他以布衣的身份被推薦到國史館參加修撰明史,卻一直沒有科名。康熙帝對姜的文章極為推崇,每次科舉發榜時,總要問,這次姜宸英取中沒有?直到康熙二十六年,姜宸英已經70歲了,終於得了個探花(第三名)。姜氏文章名滿天下,屢試不第,算是個屢敗屢戰的典型,最後總算是博了個進士及第。

高齡考生往往成為考場逸事,甚至受到朝廷優禮。乾隆間,廣東番禺有位老童生叫王健,已經99歲了,仍然能參加考試,握筆作文。曾有人專門為此寫詩傳誦,一時傳為美談。道光五年(1825)廣東鄉試,廣州府三水縣考生陸雲從,年紀102歲,朝廷欽賜舉人。赴宴時,考官問他,三場考試辛苦,還能挺得住吧。老考生回答:百歲蹉跎,內心慚愧耳。又問他是哪年入學的,回答說,本鄉先賢庄有恭中狀元那一年,我已應童子試兩次了,但直到去年才入學。查廣東著名才子庄有恭,是乾隆四年(1739)皇帝欽點的狀元,距此時已有86年了,可推算那時陸應為16歲,他說那時已參加過兩次童子試,當屬可信。第二年,陸雲從赴京參加會試,京師傳遍,人們紛紛前往觀看,只見陸雲從相貌如60歲左右的人,「耳聰目明,步履甚疾」。道光帝欽賜陸「國子監司業銜」,時年已103歲了,當時朝臣,有很多人寫詩傳誦此事。

清高齡考生趣聞:康熙逢考必問「偶像」

一生科舉,父子同場

有時候,同一場考試中,同時考中的人年齡相差數十歲,一時傳為美談。乾隆間,廣東生員謝啟祚年九十八,仍參加鄉試。按他的年齡,早就可以上報朝廷給予恩賜,但是官員們每次提出要為他請賜,他都竭力推辭,說:科舉這事早已註定了的事,怎知此生我不能為老儒生爭一口氣呢?果然,這一年他得中舉人。與他同一科參加鄉試的有一位少年考生——番禺劉彬華則以年僅十五而中式,老少同榜,年齡相距為83年。某巡撫為此賦詩,其中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的句子。謝啟祚中舉後自己寫了一首《老女出嫁》詩,亦頗有意味:「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靨,持梳雪滿頭。自知真處子,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次年,謝赴京參加會試,特授司業銜,兩年後,赴京為乾隆帝祝壽,晉鴻臚卿,離京時還得到乾隆御賜詩和匾額,傳為一時佳話。與之類似的是,嘉慶間會試,山東年老諸生恩賜舉人王服經中進士,年紀85歲,殿試時授庶吉士,特旨帶職還鄉。

更有奇者,道光時有位老童生朱彬,兒子早已進士及第,高官顯位,他還在年年應考,進京會試那一年,兒子被任命為主考官,上報迴避的摺子中說,有應迴避者親生父親一名,都中傳為笑話,而士林中嘆羨不已。

父子同場考試還有一個例子,嘉定名士王光祿成名前,每年參加歲、科試時,則與父親一起參加考試,結果父親屢列榜尾,而光祿總是名列前茅。一次,父親對光祿說,這次我們把各自的考卷互換,試試考官的眼力如何。結果,光祿仍為前列。後來光祿已成高官,他的父親還是個老秀才的身份,拄著拐杖前來應考。考官是王光祿的同年,勸他說:「老年伯正當頤養天年,不必來吃這份苦了。」他正色道:你錯了,大丈夫奮志科名,應當自己取得,如果借著兒孫之福,自暴自棄,我深以為恥。

清高齡考生趣聞:康熙逢考必問「偶像」

生死功名路

在科舉時代,王光祿的父親這番話確也道出了大批讀書人的心聲,讀書的成與不成,能否通過科舉,是當時人們心中的一個坐標。不能通過科舉正途,即使一生為官,也總覺得是個遺憾。晚清時,上海有個叫潘襄的秀才,13歲就入學當了秀才,17歲就得到國家給予生員的生活費用。青年時,以貢生的身份入京,兩次任教職,一次署縣令。60歲以後,罷官歸鄉,家道貧困。70歲後,忽然改名應童子試。直到83歲,仍然手抄口誦,銳氣不衰。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聽說讀書要靠慧根,我這輩子是不行了,要為下輩子打下基礎,或許來生可以早些考上。話雖如此,一生讀書的人,雖然以貢生的身份做了官,但沒能考中舉人、進士,總歸覺得是個遺憾。晚清名臣曾國藩,28歲時以第三甲四十二名的成績,「賜同進士出身」。從身份上講,他與「進士出身」只多了一個「同」字,其他方面並無差別,但他直到晚年,對此仍然耿耿於懷,總覺得自己科舉時的名次不夠好,引為一生的憾事。

有些老秀才,讀了一輩子,考了一輩子,也練就純熟的書本知識。湖北有個老秀才,70歲了還來參加院試,考官想試試他的本事,隨口出題道「大學之道,天命之謂性」,老秀才應聲回答:「道本乎天,家修而廷獻也。」學政大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對經書的熟悉程度。清人龔煒在《巢林筆談》卷5中說到這些考了一輩子的老諸生時,禁不住有許多感嘆:老秀才們終年讀四書講義,畢竟多讀幾年,所以文章往往細膩、有條理,但讀了一輩子書,寫了一生的時文,終究考不取功名,「不知費多少精神歲月,聚成一堆不值斤兩故紙,亦是可嘆」!嘉慶間,有個叫李貽德的舉人,在京中參加會試,十年不歸,屢試不第,年過五旬。這一年,他的一個同年中舉的朋友死於京師,他賦詩曰:「故鬼未還新鬼續,憐人猶自戀長安。」可謂是道盡了科場辛酸。不久他也客死京城,聞者悲之。科舉時代,不知有多少有才之士,在科場中消磨了一生,皓首窮經,一事無成。

謊報年齡,混取功名

在科場弊端叢生的時代,由於清廷對老年秀才往往給予優待,也不免有人鑽這項政策的空子。晚清名臣張之洞曾論及此種現象,童試中有很多人年齡不過五六十歲,卻報稱八九十歲的。謊報年齡,不過是希圖得到國家恩賞,坐得舉人、進士之名,以此威嚇百姓,為害鄉里。這當然還是自己謊報年齡的,還有一種情況,是考官們為了濫施恩賞,往往為名落孫山的人謊報年齡,以圖得到特恩,賜以舉人頭銜。

科舉成為一些讀書人一生惟一寄託時,就不免會出現一些「范進」式的考生。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乾隆時,寧波有一名叫金法的考生,多次考試不成,得了瘋病,被鎖禁起來已多年了。乾隆三十年鄉試時,忽然病好了,於是進場參加考試,竟然考中了舉人。赴宴時,猛然想起考卷中有一個問題沒答,深恐被發現會取消自己參加會試的資格,於是瘋病突發,再次被家人禁鎖起來,幾年後不治而亡。科舉時代,這類事件本身就多,而清代科舉如兒戲,百弊叢生,這類范進式的考生的故事,屢見不鮮,也不知害了多少人的性命。

科舉制度的弊端當然還不止於此。相傳,有一位外國人來華,在京師書肆中買到一份當年狀元的考試文章,看了之後,大為嘆服,中國人的哲學、文學真是了不起,於是在京城住下來。次年,又買到一份狀元的文章,發現與前一年所購的文章差不多,不免詫異。到了第三年,再買一份來看,與前兩份還是沒多大區別。其實這就是科舉制度的一個關鍵的問題,八股作文,大多沒有多少新意。《清稗類鈔》載:光緒帝有一次閱朝考卷子,發現大多數考卷「意皆從同」,不禁感嘆說:「以這種方式錄用人才,也難怪學非所用。」在這處情況下,考中了的未必一定有才,沒考中也不一定就真的學問不夠。所以,皓首窮經的老秀才中也有不少有才學的人,也有一些死讀聖賢書的書獃子。也只有在科舉時代才會出現百歲考生那樣的事情。

更多精彩好玩兒的歷史,歡迎關注「歷史很好玩兒」同名公眾號:lshhw1234

科舉學的提升與推進 歷史 書籍

¥58.5
京東
購買


日本宋學研究六人集·科舉與詩藝:宋代文學與士人社會

¥21.3
京東
購買


宋代科舉詩詞研究

¥44.3
京東
購買


清代科舉法律文化研究

¥18.6
京東
購買


中國古代人才培養與選拔研究:以明代科舉官學為中心的考察 社會科學 書籍

¥16.3
京東
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南海亂局為何沒影響到東沙?
日本神風特工隊死前個個怨氣衝天
究竟是誰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第一炮?
十大「短命大殺器」之「戰斧」陸射巡航導彈
衛國戰爭:蘇聯40萬女兵血灑疆場

TAG:上官婉婉 |

您可能感興趣

趣聞:高考閱讀理解題難倒考生,原文作者對考生爆笑回復
清代「高考」趣聞:考場上竟可以生火做飯?
趣聞|大學生對於高考的回憶
揭秘那些明星的藝考趣聞
陰陽師趣聞 考生為抽SSR寧願高考落榜
古代科舉考試的那些趣聞
古代「高考」,有哪些趣聞?
十大娛樂明星藝考趣聞趣事
科舉趣聞多,看古人如何「高考」|歷史的稗類
歷史趣聞:揭秘歷史上談允賢真實的一生 晚年遭重創兒子早逝
古代「高考」名人的趣聞軼事
歷史趣聞:清朝牛人短故事五則
動物趣聞:喜鵲的求偶「戰爭」
趣聞:漢武帝欲求長生 東方朔巧妙提醒
歷史小趣聞:為什麼魏忠賢能專權!
野史趣聞:女人顴骨高會克夫?
歷史趣聞:明清最後的大戰:吳三桂遭明末猛將三層伏擊
野史趣聞:康熙皇帝是麻子臉嗎?
趣聞語錄:在生活中品出清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