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織豐時代的甲胄:火器催生「當世具足」

日本織豐時代的甲胄:火器催生「當世具足」



日本織豐時代的甲胄:火器催生「當世具足」



當代具足 擁有者:豐臣秀吉 戰國時代

1575年6月28日,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在長篠擊敗了曾以「風林火山旗」縱橫信濃的甲斐武田軍。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再現了那段慘烈的一幕,武田家的赤備騎馬隊總指揮山縣昌景率領騎兵前仆後起,蜂擁衝鋒,織田信長則以鐵炮部隊嚴陣以待。武田軍剛一逼近,織田軍萬槍齊發,一隊隊騎兵應聲墜馬,頭戴金大鍬形兜的山縣昌景更是成為鐵炮部隊的活靶子,當場被打得血肉模糊。此役武田勝賴麾下多名武將死於火器,武田家也從此江河日下,走向滅亡。


長篠之戰通常被視為火器對騎兵勝利的典型戰例,儘管對戰鬥中織田軍的「三段擊」之說尚有爭議,但無法否認,戰國日本從作戰形式到武將、足輕的武器裝備,都深受火器傳來的影響,針對這一洋玩意,甲胄師們不得不對甲胄進行全方位改造,著名的「當世具足」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當世具足是與古式鎧甲相對的叫法,在針對火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首先,當世足具幾乎不留縫隙的護住身體的每個部位,除了兜、袖之外,不斷充實完善了頰當、佩楯、襟回、小鰭護肩、肋曳、腰鎖等小具足。


其次,札甲式的盔甲逐漸被淘汰,胴體部分有板甲化的趨勢。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火器簡直就是札甲的天敵,它出現之前,以竹片、皮革還是金屬片串接而成的札甲對箭矢有很好的防護作用,但面對霸道的火器,竹片甲就是渣,金屬片也扛不住鐵炮火力,只有一體而成,不留縫隙才更有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從歐洲引進的「南蠻胴」如此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日本織豐時代的甲胄:火器催生「當世具足」


當世具足 擁有者:織田信長 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不少歐洲人,尤其是荷蘭人來到日本進行貿易,日本人稱他們為「南蠻人」。南蠻胴顧名思義,是指天文年間的南蠻貿易引入日本的西洋甲胴,實際上就是歐洲板甲,最受青睞之處大概就是它將身體保護得密不透風。南蠻胴引進後,價格雖昂貴卻供不應求,在這一情況下,日本山寨版的南蠻胴就應運而生。日本人在歐式鎧甲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形成了日本與西歐風格融合的南蠻具足。即使融入了西方元素,日式鎧甲總體還是比歐洲板甲輕便,一方面,當世具足的胴所用的金屬材質越來越厚,另一方面又對兜、袖等都進行縮小化改良,材質上也採取金屬與皮革混用,使之不至於像歐洲中世紀騎士那樣笨重。耶穌會的傳教士路易斯·費羅易斯於1585年在《日歐文化比較》一書中寫道:「我們的武器極為笨重,而日本的武器卻非常輕便……我們的甲胄都是由鋼鐵製成。而他們的是由動物的角和皮革搓捻縫合而成的。」


戰國鎧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千奇百怪。因為除了戰亂,這也是一個注重彰顯個性的時代,大名們的個性往往直接體現在軍隊上:各式各樣的旗指物、五花八門的具足,還有一堆浮誇的奇異兜。具足顏色選擇,兜上的裝飾,皆有相當高的自由度,玩得好的「玩家」,還能在戰場上震懾敵軍,例如玩「祖國河山一片紅」的井伊直政。


1582年,22歲的井伊直政下令限自己所有家臣在兩年之內,統一使用紅色具足。井伊家的部隊本就驍勇善戰,逢敵往往勢如破竹,具足顏色統一後,更具震撼力。那些實力一般的敵軍只要遠遠看見滿山遍野一片紅,便知是「井伊紅鬼」又來了,紛紛望風而潰。井伊家的「彥根紅甲」也因此名揚青史。其實紅色具足並非井伊家的專利,之前武田氏、真田氏都使用過,武田家的部隊得個「赤備軍團」的稱號,真田家那個身著印有「六文錢」家紋紅色甲胄的悲劇英雄真田幸村也名留青史。只是他們都沒有井伊直政玩得長——自直政而始,井伊家紅色具足的傳統代代傳承,直到第十三代井伊直達方止(井伊直達就是那個在櫻田門外被水戶浪人砍死的井伊直弼的第七子)。


日本織豐時代的甲胄:火器催生「當世具足」



若要論當世具足之奇,就要看武將頭部戴的兜了。戰國時代,星兜已經逐漸被淘汰,武將們多用筋兜、頭形兜等,但他們又不墨守成規搞統一化,反而造出許多奇葩的兜,形狀似野獸、仁王頭、螺旋、大黑頭巾、中國唐巾等應有盡有,統稱為「奇異兜」。奇異兜不僅出現於記載和古畫,現存實物也有不少: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的黑田長政所用的就是頭上長了兩支大水牛角的桃形兜;藏於岩手縣立博物館的南部利直所用的燕尾形兜簡直有種蝙蝠俠既視感;運政寺所藏的結城秀康所用的兜主體明顯是中國唐巾的形狀,但左右兩側卻生出了飛雲狀的肋立,就像神話中天宮裡仙官戴的帽子……


兜正前方的立物是比較醒目的部分。在大鎧時代,立物還是比較中規中矩,通常都是對稱的一個凹形前立,但戰國時代的立物就無奇不有了。織田信長的隨從森蘭丸所用的胴丸具足是比較有名的戰國鎧之一,這套具足搭配頭形兜,非常精美,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兜上的「南無阿彌陀佛」字樣的立物,據說本品為蘭丸的母親妙向尼所贈,整體尺寸偏小,這是因為當時森蘭丸也處於年少之時。遺憾的是,這幅具足的主人沒有機會再更換新的鎧甲,天正十年(1582年),年僅18歲的森蘭丸在本能寺之變中隕落。


直江兼續所用的「金小扎淺蔥威二枚胴具足」是戰國甲胄中辨識度相當高的一款,這完全取決於兜上的立物就是一個大大的「愛」字,很多人將這款瀰漫著非主流氣息的頭盔稱為「愛之兜」,直江兼續還得了個「愛之戰士」的綽號。若「天下第一陪臣」泉下有知,恐怕要把立物換成一個大大的「冤」字,因為當年他那個「愛」並非我們今天理解的相親相愛之意,而是愛染明王的「愛」。愛染明王是佛教的護法金剛,直江兼續在兜上立「愛」是表示希望受到愛染明王加護,戰場上所向披靡。其實這種帶有宗教元素前立還真不少,像上杉景勝所用的「最上胴具足」,兜前立就是個大圓盤,中央以黑漆寫著「卍」,下方還有個摩利支天的豬的雕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計劃如何改編東北軍?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是如何計劃改編「叛軍」東北軍的?
「理解了他的愛才能懂得他的詩:愛上愛情」的徐志摩
大唐明光鎧是如何威震天下的?
蔣介石改編東北軍的插曲:110師兵變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每日兵器:人類使用最久的兵器與甲胄什麼樣?
冷兵器時代,中國的甲胄工藝應該是世界最好的吧?
日本甲胄「城會玩」時代,華麗美觀才是王道
鐵血之美:暗蘊「物哀」的日本甲胄
重现中世纪金属甲胄——骑士的传说
每日兵器:?歐洲人的恐怖記憶,攪擾歐亞文明的「黃禍」匈奴人的兵器甲胄
重現中世紀金屬甲胄——騎士的傳說
明清甲胄:朱祁鎮因銹甲打死將軍,清帝鎧甲個個土豪
古代兵器青石甲胄 簡直真實版金鐘罩
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圖解人類最早的兵器與甲胄
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图解人类最早的兵器与甲胄
日本趣味!主公、狗和貓都穿上甲胄出門了
它是現代人的「甲胄」,卻重現了戶外的江湖
人類使用最久的兵器與甲胄是什麼樣的?
明代藝術作品中的甲胄,造型精緻太漂亮了!達到了歷史巔峰
純手工打造中國第一套復刻宋代盔甲:中國唐宋甲胄復原第一人
《大鬧天宮》連環畫中竟蘊藏著中國甲胄的驚天秘密?
騎士的守護,鎧甲的保護!甲胄特輯手機壁紙
古代甲胄是如何被製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