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民國大動蕩大轉變時期一二三事

中華民國大動蕩大轉變時期一二三事

為在民國年代,所推翻清國和面臨的列強種種艱難所流血的先輩致敬

中華民國的建立不同於此前中國的 君主王朝,它是經過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鬥爭而建立的 共和國家。19世紀末年,由於 清朝腐敗不堪和 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先進的 中國人紛紛探求救亡圖存的辦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和西方 政治思想學說的傳播,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勢力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

以 孫中山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選擇革命救國的道路。 1894年,孫中山在 檀香山組成興中會,提出推翻清王朝,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興中會的活動一開始便和傳統的王朝更替模式區別開來,而具有新時代的特點。但孫中山的創舉當時還不能為廣大群眾所理解,追隨他的志士,只有百餘人。1898年以 康有為、 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的維新變法的失敗和隨之發生的義和團運動以及 八國聯軍的入侵,極大地刺激了 中國社會各階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推翻清政府。於是,孫中山倡導的反清革命迅速地發展成為廣泛的 社會運動。20世紀初年,一批公開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團體在國內出現。湖南有黃興組織的 華興會,江浙地區有以 蔡元培為會長的光復會,湖北有科學補習所, 四川有公強會,安徽有岳王會,廣東有群智社等。包括興中會在內的這些小團體,在組織形式上大都受傳統秘密結社的影響,彼此缺少聯繫。它們發動的反清起義或鬥爭相繼失敗,其領導人紛紛逃往國外。

革命的挫折並沒有使領導人沮喪,相反卻給了他們反思、改組和大聯合的機會。由於孫中山和 黃興的聯合倡導,流亡到日本的革命黨人於1905年8月20日在東京成立了同盟會。會員包括十餘省的革命黨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 政黨。孫中山當選為 總理,黃興負責執行部。仿照西方資產階級政黨建立起來的同盟會,以激進的民主主義綱領把小團體參差不齊的政治水平提到新的高度。這個綱領就是孫中山提出的「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後來由此進一步闡發為以 民族、 民權、 民生為內容的 三民主義。同盟會還宣布在未來的民國:「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 參政權。 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 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這個 共和國的 藍圖,對長期受封建君主專制壓迫的中國人民有巨大的吸引力。

同盟會成立後,發行《 民報》等多種書刊報紙,揭露以 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禍國殃民的罪行,抨擊 康有為、 梁啟超等人宣揚的 君主立憲主張,鼓動人民加入革命行列。經過與康、梁論戰,反清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同盟會在南方一些省區不斷組織會黨和 新軍起義。以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是同盟會推進革命運動的基本戰略。從1906年 萍瀏醴起義至1911年4月 黃花崗起義,革命黨人前仆後繼,共發動十餘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給清王朝一次次打擊,顯示出 資產階級革命派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由於起義有脫離廣大群眾的單純軍事冒險傾向,沒能從根本上威脅清政府的統治。而起義的連續失敗,卻使一些革命黨人產生消極情緒,成為此後同盟會上層渙散的重要原因。

武昌首義

20世紀最初的十年,中國社會正處在劇烈動蕩之中,城鄉群眾自發的反抗鬥爭如波濤相逐,一浪高過一浪。北方各省民變迭起。長江中下游各省連年發生災荒,饑民成群流入城市,搶米騷動時有發生。為了抵製革命、緩和人民的不滿情緒,清政府舉辦多種新政:練新軍、興學堂、成立各省 咨議局、實行預備立憲,等等。

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3)

1908年底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後,三歲的 溥儀繼位,其父 載灃監國。處於風雨飄搖中的清政府,內部傾軋日益激烈。載灃放逐北洋新軍首領 袁世凱,組織皇族內閣,企圖把軍政大權收攬到 滿族親貴集團手中,從而引起立憲派士紳官吏和北洋軍將領的普遍不滿。

1911年5月清政府下令實行「鐵路國有」。所謂國有,就是奪取民辦鐵路權力,轉賣給列強,而拒不歸還商民已集的股金。這一掠奪措施激起普遍的民憤。在與鐵路權益有密切關係的立憲派士紳和革命黨人的鼓動下,很快形成全國性的保路風潮,以 川漢鐵路經過的四川最為激烈(見四川 保路運動)。當清政府由湖北抽調新軍入川鎮壓民眾時, 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於1911年10月10日起義,一舉攻佔 總督衙門,並迅速光復 漢口和漢陽。新軍協統 黎元洪和立憲派首領 湯化龍等都歸附革命。黎元洪被舉為 湖北軍政府都督。軍政府宣布中國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人民;號召各省響應革命,推翻清政府。

武昌起義震動全國。各省革命黨人紛紛發動新軍、會黨或商會起義。本來反對革 命的各地立憲派紳商多順風駛舵,轉向共和,把他們控制的省咨議局變為鼓動獨立的機關。清政府的 封疆大吏有的棄職逃命,有的被迫表示擁護獨立。武昌起義後一個多月, 湖南、 陝西、 江西、 山西、 雲南、 上海、 江蘇、 貴州、 安徽、 浙江、 廣西、 廣東、 福建、 四川等省區先後宣布獨立,清王朝的統治呈現土崩瓦解之勢。12月2日 革命軍攻佔南京,長江上下游革命勢力聯為一氣,南方各省均告光復。湖北和上海軍政府都倡議組織臨時 中央政府。11月30日,各省代表會議在 漢口英租界召開,決定在臨時政府未能成立之前,由湖北軍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職權,並通過了《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代表會議還決定臨時政府設在南京,在南京召開大總統選舉會。經過反覆協商,革命黨領導人多主張推舉剛剛從海外歸來的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選舉臨時大總統,每省一票,孫中山以十六票當選。黎元洪當選為 副總統,仍留在武昌。1912年 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以 五色旗為國旗

民國肇始

中華民國大動蕩大轉變時期一二三事

中華民國大動蕩大轉變時期一二三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知識史 的精彩文章:

小時候曾是吊車尾,長大後想成為物理學家,2002年獲得諾獎
蘇聯最後的一位殉國的元帥將軍

TAG:冷知識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華民國時期四大高富帥
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孫小頭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六大總統,近代四大偉人之一也在內
何先生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中央銀行壹角
中華民國時期的全民選舉
精品展示交易: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 金本位幣壹圓
李女士近代機制幣十大名譽品之一的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幣
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
中國近代銀元之——中華民國三九十年造袁大頭
民國珍品-中華民國二十三年銀幣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帆船幣的市場行情分析
民國珍品-中華民國二十二年銀幣
中華民國時期的地理範圍:民國地圖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帆船幣
古錢幣精品,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
中華民國十年造袁大頭
陳先生傳世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壹圓銀幣
中華民國大總統,幾乎要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