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遊戲,自誕生之初一直在「前輩」電影的陰影中謀求發展。然而當全球遊戲市場市值超過電影市場時,遊戲改編電影這種「逆向文化輸出」便成了這個軟體技術高度發達時代的一個獨特現象。


但在近期院線上映的三部失敗改編電影的影響下,我們不禁想問,遊戲改編的電影真的就沒有佳作嗎?電影與遊戲兩種表面類似卻又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有融合的可能嗎?


作為IP電影的一部分,全球電影市場每年都會湧現出幾部遊戲改編電影。

有趣的是,由於檔期問題,三部遊戲改編電影罕見地在最近的內地院線「撞車」了。


《生化危機:終章》雖然遭到大幅度刪減,依然憑藉其喪屍電影的題材狂卷10億票房,口碑也是很穩定,保持了系列一貫的差評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與它同日上映的《刺客信條》就慘多了,在遭遇口碑滑鐵盧後,票房增長緩慢,目前定格在1.6億,遠低於預期。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而老圈之前強力推薦過的《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早在去年秋季網上就已流出它的高清資源了,所以縱使有世界頂級的CG特效,對普通觀眾也無太大吸引力。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其實遊戲改編電影的話題,早在去年部落玩家和聯盟玩家大鬧《魔獸》午夜場時,就已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去年《魔獸》上映時,玩家們在電影院里狂歡

雖然遊戲改編電影在其定義上比小說更適合電影化,畢竟只要拍出來了,90%遊戲粉絲肯定都會貢獻票房,相當於有一定的觀眾基礎,而且像《魔獸》這種本來知名度就很高的IP無形之中也緩解了影片的宣發壓力


縱使有這種「先天性」的優勢,我們還是得承認,迄今為止大部分遊戲改編作品都質量堪憂。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任天堂、卡普空等遊戲廠商就開始與電影公司合作,創作出第一批遊戲改編電影,如《超級馬里奧兄弟》、《街頭霸王》等。


可惜這幾位大膽的先行者全線撲街,一方面是當時的觀眾還不能接受這種新興的跨界改編,另一方面這些電影沒有典型商業片的故事性,也沒能很好地對遊戲內容進行還原,來看看馬里奧兄弟在遊戲與電影中的形象對比你們就懂了: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馬里奧兄弟:樓下這倆怪蜀黍是誰?我要報警了!


在好萊塢多次改編失敗即將放棄之時,一位救星出現了,她的名字叫勞拉


2001年的《古墓麗影》算得上是最成功的遊戲改編電影之一,出色的人物場景還原得到了玩家與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全球票房逼近3億美元,當時年僅25歲的安吉麗娜·朱莉憑藉片中的勞拉一角成為了世界級女神,登上人生巔峰。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除了出色的票房與口碑,《古墓麗影》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安吉麗娜·朱莉塑造的主角勞拉不僅在形象上完美還原了遊戲,更是將這個堅毅、勇敢的女性角色塑造地有血有肉,讓遊戲人物勞拉踏入光影的殿堂,為影史經典角色。


毫不誇張地說,《古墓麗影》的成功是當今一切遊戲改編電影得以立項的基礎,它讓我們看到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結合的可能性。自此,好萊塢的製片人們又開闢了一個新的改編方向。


可惜,遊戲改編電影的輝煌也止步於此。


至今,再也沒有一部改編作能夠在商業性與話題性上超越《古墓麗影》,雖然熱門遊戲IP層出不窮,但正如老圈之前所說,大部分的成品都賣相不好,這直接導致了投資方對遊戲改編的信心有所下降。


從《魔獸》的超長製作周期,多次改寫劇本,卻依然在北美市場失利就能看出,遊戲改編這事兒,就是一場豪賭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傳奇影業為《魔獸》耗盡心血,還是逃不過折戟沉沙的命運


老圈用電影評論者加遊戲玩家的視角來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要想拍出成功的遊戲改編電影,只需要掌握一個字即可:



這個「度」是指改編的程度,你的電影不管來源於什麼藝術形式,都要把握好改編的分寸,如何取其精華,去之糟粕,是遊戲改編電影的基石。


說的容易,真正實施起來難於上青天。眾所周知,小說、漫畫等作品改編成電影比較容易是因為其核心與電影相同,那就是「故事」。


而遊戲的核心是「遊戲性」,是能讓玩家快樂的元素,它可以弱化甚至去除所謂的劇情框架,而有劇情的遊戲恰恰又想為玩家創造沉浸感,自己成為主角去體驗故事,與電影觀眾的客觀觀察劇情的角度截然不同。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玩家」與「觀眾」的身份差距決定了改編的難度


所以要掌握「度」的問題,真的很難,改編過度或拘泥於遊戲都有可能是失敗的導火索。


有趣的是,老圈都不用刻意去尋找範例,剛剛上映的《生化危機》與《刺客信條》正好是這兩種情況的典型。


只要玩過《生化危機》遊戲的圈友,一定會同意《生化危機》電影改編過度了。


早期的《生化危機》是一款生存恐怖遊戲,玩家控制的角色,彈藥補給有限且十分脆弱,玩家必須合理分配各類資源,找出疫情背後的真相,無腦懟喪屍就是找死。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生化危機0》遊戲截圖,可以看到角色只有一把簡單的小手槍


2002年,導演保羅·安德森剛接手這個改編的任務時,也是乖乖遵從遊戲的設定,雖然主角愛麗絲是一個原創角色,但影片風格還是以驚悚恐怖為主。


《生化危機》電影的第一作獲得了成功,至今豆瓣評分仍有7.8分,算是評價最高的喪屍片之一。


而到了系列的第三部時,主題開始跑偏了,主角愛麗絲像是突然在遊戲里開啟了作弊器,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喪屍什麼的,我要打一百個!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槍在手,跟我走!


這種風格當然是遭到了遊戲粉絲的唾棄,影評人也直接給它掛上了「新生代無腦B級片」的牌子。


倒是這種「就是干」受到了很多隻求一爽的觀眾的喜愛,後幾部的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生化危機》因此逐漸獨立出了遊戲的背景,隨便拿遊戲中的角色亂改一通就把故事給糊弄過去了,這次的《終章》在國內取得了十億票房佳績,但老圈認為真正玩過遊戲的不超過觀眾數量40%。


另一邊的《刺客信條》一直是遊戲界的高逼格代表,它以還原歷史著稱,每一部遊戲都將玩家帶到某一獨特的歷史時期展開冒險。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中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黎


為了時刻保持這種文化氣息,福克斯影業在改編時小心翼翼,生怕違反了遊戲背景,甚至官方的拍攝花絮都是在幫觀眾科普遊戲中的設定。


最終影片的質量我們都看到了,《刺客信條》電影中到處都能看到遊戲中的細節,甚至把「同步記憶」「信仰之躍」這些遊戲中的小設定作為故事發展的主要線索。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每一部預告片都要強調一下的「信仰之躍」


劇情上卻一塌糊塗,多次用象徵刺客的鷹來過渡場景看多了讓人厭煩,本該精彩的古代戲份卻徹底淪為動作戲擔當,當所有複雜的設定終於介紹完時,影片就結束了,連個高潮都沒有。


被遊戲限制了手腳的《刺客信條》電影下場忒慘了,評分低不說,一億美元的預算全打了水漂,讓育碧遊戲公司進軍電影行業的壯志化為泡影。


兩部電影口碑都很差,那難道就沒有能把握好度的改編作品嗎?


所幸也有成功的範例,比如三年前的《極品飛車》。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極品飛車》是一個有著二十餘年歷史的遊戲系列,因為本身以競速為主,所以根本不需要劇情,系列共19部中有劇情作品的還不到一半。


這可就難倒了電影編劇了,畢竟沒有觀眾想看兩個小時全程賽車的電影,如果有的話請出門左拐F1直播。


兩位聰明的編劇想到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法,他們原創了一個有關賽車的故事,並從系列遊戲中選出玩家最喜愛的幾代,將這幾代中的競速玩法、賽道環境、目標背景以及車輛型號融入影片的每一段賽車場景中。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貫穿電影始終的這輛福特野馬,曾是系列遊戲的標配


當遊戲粉絲欣賞這部電影時,會先被它的原創故事所吸引,隨後一到賽車場景就會發出「哎哎這和遊戲里第幾部好像啊!」的感嘆,普通觀眾當然也可直接把它當做一部優秀的賽車電影來觀賞。


其實再把時鐘往回撥,我們還是能在遊戲改編作的爛片潮中,看到類似《極品飛車》的優秀作品的。


如2007年版(不是2015版)的《殺手:代號47》,把一個暗殺潛入遊戲成功打造為炫酷的政治驚悚動作片。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2006年的《寂靜嶺》,完美還原遊戲不說,更蘊含了大量宗教哲學隱喻,成為當今最具逼格的恐怖片。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還有2005年的《仙劍奇俠傳》,對,沒錯,可能很多圈友看到這裡才記起《仙劍》也是改編自遊戲。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可他們是那麼稀有罕見,甚至大部分優秀的改編作品都沒能盈利。


遊戲改編這條路真的很難,它無法套用一般商業電影的運作模式,所以爛片層出不窮。


前段時間華誼與工夫影業的發布會上宣布要將熱門遊戲《陰陽師》改編成電影,老圈還隱隱擔心,不知道主打對戰與收集要素的遊戲該如何找到合適的故事切入點。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不過也許這也恰恰是它可能成功的地方,君不見《憤怒的小鳥》手游完全無劇情,電影化後的故事也還不錯嘛!


最後,老圈想從反面談談這個改編的事兒。


相較於遊戲改編電影的磕磕絆絆,遊戲的電影化道路卻是一帆風順。


早期的遊戲由於運行設備的機能限制,畫面都很粗糙,雖有娛樂性,卻不具備觀賞性


於是那時的遊戲公司經常抱電影廠商的大腿,比如找電影公司拍宣傳片,或直接借用電影IP,以掩飾自身遊戲的不足。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1983年,雅達利遊戲公司借用大熱電影《E.T.》的IP製作出的同名遊戲,因糟糕的質量淪為業界笑柄


到了二十一世紀,遊戲畫面引擎與操作系統都得到了質的飛越,遊戲公司對畫面有了足夠的自信,於是開始尋求深層次的合作。


其中最知名的要數二戰遊戲《榮譽勳章》,它找來剛拍完《拯救大兵瑞恩》名導斯皮爾伯格打磨遊戲劇本,憑藉出色的畫面與故事,該遊戲大獲成功。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續作《榮譽勳章:聯合襲擊》封面直接模仿《拯》中的諾曼底登陸


如今,遊戲畫面已經逐漸逼近照片級別,任何一種遊戲均可電影化,如有宏大劇情與壯觀戰鬥場面的射擊遊戲《光環》,再如有細膩人物刻畫與出色場景設計的冒險遊戲《神秘海域》等等。甚至發展出了以《暴雨》、《超凡雙生》、《直到黎明》為代表的注重劇情,弱化玩家操作的「互動電影」遊戲。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恐怖遊戲《直到黎明》中,玩家對不同角色做的任何決定都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故事的結局,這種樂趣是電影無法帶給我們的


遊戲界還出現了「電影化大師」,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遊戲設計師小島秀夫。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天才製作人小島秀夫


曾夢想做電影導演的小島,在遊戲中找到了圓夢的方式。他製作的《合金裝備》系列遊戲,將電影化發揮到了極致,畫面運鏡、蒙太奇相對於好萊塢有過之而無不及,故事背景設定之複雜夠寫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了。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合金裝備V:幻痛》


小島秀夫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電影作品」是遊戲《合金裝備:原爆點》的開場,他用遊戲中的人物、場景完成了一個十分鐘的長鏡頭,一鏡到底的同時還交待完遊戲的所有背景,有興趣的圈友可以去搜一下這個長鏡頭的視頻。


以老圈拙見,未來的某一天,電影與遊戲終將融合,成為全新的藝術形式,那時再也不會有「遊戲改編電影」這一說了。


不過,科技的發展並不能作為當下遊戲改編電影質量差的借口,至少在虛擬現實技術成熟之前,我們的電影人還是要繼續加油。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級」的遊戲預告片,看完後你會相信電影與遊戲終將融合。


來自去年熱銷的一戰射擊遊戲《戰地1》,精美的畫面、優秀的剪輯、雄渾的配樂,外加反戰的思想,讓它成為去年最火的遊戲預告,彷彿在看一部一戰電影。


希望電影與遊戲會一直相互學習、一齊發展,觀眾與玩家就會共同受益。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今日福利:薩曼莎

遊戲與電影之間,真的只隔了一個手柄的距離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大本營 的精彩文章:

一戰德國盛產坦克中的豪傑,你知道是什麼嗎?
段奕宏遭軍迷當面硬懟 反贊軍武粉絲有血性
那一次,我我險些被敵俘虜
他本是軍迷,後成長為大將,率師伐國功績甚偉,後來下場卻讓人唏噓
他所有的片子你都只看過刪減版……

TAG:軍武大本營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中的一槍開鎖,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瞬間秒懂
這些電影里的殺人狂,竟然都是真的!
偷拍關了燈的電影院,情侶們開始放肆地親熱,就差沒啪啪啪了
那些比電影還搶鏡的彈幕,讓人又愛又恨!
為了一部電影把頭髮全剪光,這還是我們當年喜歡的那個暮光女嗎?
七個男的跟著一個女的干,這可能是今年最熱血的電影
關於貓的電影,你看過幾個?
日本旅遊看到的街邊女孩,和電影里的很不一樣!
八個殭屍電影背後的秘密,絕對沒看過!
有些電影,其實只是為了看一個鏡頭而已!
拍電影時,我就像一個不肯離台的「賭徒」
精彩電影的幕後,總有那些你不知道的小瞬間
聖誕節一個人過?沒事,還有這些經典電影和右手陪伴你
勞動節的小電影,你上鏡了嗎?
盤點:電影和遊戲里那些關於穿越時空的戲碼!
電影里那些讓人心驚肉跳的鏡頭是怎麼拍的?
除了吃飯,看電影,約會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最真實的抗戰條件,跟電影里演的並不一樣!
《魔獸電影》:不只是一個為情懷而生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