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熱河(承德)的由來和歷史

熱河(承德)的由來和歷史

熱河,原東北四省之一,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國舊行政區劃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划出,1955年7月29日撤銷。轄區分布在現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遼寧省。包括現河北省的承德地區、內蒙的赤峰地區、通遼部分地區、遼寧的朝陽、阜新、葫蘆島市建昌縣地區。熱河皮影曾分為「熱北影」與「熱南影兩支,「熱南影」直接源於「灤州皮影」;「熱北影」歷史上雖受過「灤州皮影」的影響,但因較少、較晚,故而有其自身的發展與衍變過程。熱河展演基地以多功能劇院為定位,集演藝、音樂廳、電影、文化展示、酒吧、遊戲、藝術培訓等多文化元素於一體的文化基地,成為國際旅遊城市建設中的承德新文化地標。熱河(承德)的由來和歷史

1914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域,脫離直隸省直屬於民國政府。同年7月,成立熱河道。所轄區域包括原直隸熱河都統管轄的14個縣,另外將內蒙古卓索圖盟的7個旗、昭烏達盟的12個旗併入。

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公布將熱河改為省,屬於關外東北四省之一。轄15縣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的共20個旗,省會設在承德縣(現承德市)。由奉系軍閥湯玉麟擔任熱河省主席。

1933年3月熱河省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劃入滿洲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熱河省恢復以前的行政區劃。1947年5月,國民政府重新劃定熱河省區域,增設

寧城、凌南、魯北、天山4縣,至此,熱河省轄20縣20旗。包括: 承德縣,灤平縣,平泉縣,隆化縣,豐寧縣,凌源縣,朝陽縣,阜新縣,建平縣,綏東縣,赤峰縣,開魯縣,林西縣,圍場縣,經棚縣,林東縣,魯北縣,天山縣,寧城縣,凌南縣,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唐古特喀爾喀旗,錫埒圖庫倫旗,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敖漢左翼旗,敖漢右翼旗,敖漢南旗,奈曼旗,喀爾喀左翼旗,札魯特左翼旗,札魯特右翼旗,阿魯科爾沁旗。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保留熱河省,重新劃分為2市、16縣、4旗: 承德市、赤峰市;承德縣、赤峰縣、凌源、平泉、建昌、建平、寧城、圍場、烏丹、青龍、隆化、豐寧、灤平、興隆、北票、朝陽等16縣及喀喇沁右旗、敖漢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等4旗。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等8縣劃歸河北省;建昌、凌源、建平、朝陽、北票等5縣及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熱河(承德)的由來和歷史

名稱由來/熱河

熱河,名稱來源自蒙語「哈倫告盧」,意思是熱的河流,流經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溫泉注入,故而冬日非嚴寒而不封凍。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氣而凝結成霧,故稱熱河。

「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是由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醞釀並提出的。1935年12月20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發表《對內蒙古人民宣言》,提出「取消熱、察、綏三行省之名稱與實際行政組織」。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與烏蘭夫談話時指出:「我們一定要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

新中國成立後,內蒙古自治區具備了實現統一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條件。1949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從5月起,原屬遼北省的哲里木盟和熱河省的昭烏達盟劃歸內蒙古自治政府管轄。1950年1月,周恩來與烏蘭夫協商確定,「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的實施原則是「既要尊重歷史,又要照顧現實」。此後,實現內蒙古統一的民族區域自治遵循著這一原則逐步展開。

新中國在國民經濟有所恢復並初步發展的基礎上,逐步開始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與之相適應,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改變大行政區機構,加強省、市級人民政府的責任,調整省、區建制。民族自治地方除在建制中調整本地行政區劃外,還開展了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撤併省制。

由於歷史原因,內蒙古自治區的察哈爾盟與察哈爾省北部毗鄰地區,民族雜居,行政管轄交錯。新中國成立後,察哈爾省與內蒙古自治區重新劃分邊界,1950年9月,原屬察哈爾省管轄的蒙漢民族雜居的化德、寶源、多倫部分地區被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2年,察哈爾省建制撤銷。

綏遠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從人民政府合署辦公到行政區域合并,是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最為關鍵的一步,周恩來稱「這是一個創舉」。綏遠設省立縣,是舊中國強制把聚居的蒙古民族分割開來的手段。新中國實行民族平等政策,理所當然要改變這一不合理的狀況。綏遠是重工業區,漢族人口多,蒙古族人口少。對於蒙綏合并問題,毛澤東曾明確指示,要「開兩扇門」,一扇門是蒙古族人民要歡迎漢族人民去開發白雲鄂博鐵礦、建設包頭鋼鐵企業,一扇門是漢族人民要支持把綏遠合并於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內蒙古統一自治。

1952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綏遠省人民政府由政務院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雙重領導,各有重點」,省的一般行政事宜和非民族自治區工作領導重點在中央,轄區內各盟旗民族事務領導重點在內蒙古。綏遠省除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兩個「民族自治區」外,其他為民族雜居區。為加強民族工作、精簡機構、提高工作效率,1953年11月1日,綏遠省人民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合署辦公。

1954年1月13日,綏遠省第一屆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關於中共中央蒙綏分局建議綏遠、內蒙古合并,撤銷綏遠省建制案》,決定綏遠、內蒙古合并後,統一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其中伊克昭盟自治區、烏蘭察布盟自治區政府均分別改稱「盟人民政府」,不再作為一級民族自治機關,而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1954年3月6日,綏遠、內蒙古正式合并,綏遠省制撤銷。

1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撤銷熱河省建制的決議,將原屬熱河省的寧城、赤峰、烏丹等3縣和敖汗旗、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由昭烏達盟人民委員會領導。

熱河戰役/熱河

熱河戰役,又叫熱河事變,熱河抗戰。發生於熱河省,時間為1933年2月至3月。由於滿洲國成立時,《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為滿洲一部份。於是日本 方面即根據《日滿議定書》,積極侵略熱河。因為中國國內輿論普遍不願意承認滿洲國,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宋哲元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淪陷,至此東北全境淪入偽滿統治之下,東北軍關外余部部分轉入游擊戰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繼續與日軍及偽滿鬥爭,另一部分轉入長城沿線參加長城抗戰,之後撤入關內,與之前撤入關內的東北軍繼續活躍在抗日戰場,期盼有朝一日「打回東北去」。承德淪陷後幾日之後古北口淪陷,熱河抗戰結束,長城抗戰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趙傳奇 的精彩文章:

TAG:燕趙傳奇 |

您可能感興趣

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塞北王朝的陪都
外國人眼中的熱河文廟︱孔令春
老照片:美國攝影師記錄的東北四省之——「熱河省」
熱河抗戰128名日軍就攻下承德
日軍入侵熱河僅用128個騎兵攻陷省會承德,守將湯玉麟擅自跑路
1933年日軍進軍熱河,東北軍「絕不放棄熱河,誓死保衛熱河」
朴槿惠的父親為效忠日本改名高木正雄 曾在熱河屠殺抗日武裝
遠離喧囂的熱河中藥花海,漫山遍野都是中藥材,足有20萬畝,蔚為壯觀
熱河戰役的上空,無處不在的日軍關東軍飛行隊
親日「韓奸」朴正熙在列,曾在「熱河省」助紂為虐清剿抗日隊伍
經常提到的熱河省為啥被撤銷?
沉思:湯玉麟另類抗日,熱河之敗,誰之過?
熱河生物群和燕遼生物群的翼龍研究
我想和你在熱河路談個戀愛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著名花鳥畫家蘇百鈞教授做客熱河美術館
版納植物園揭示乾熱河谷木本植物應對季節性乾旱的水力安全策略
CJ偶遇韓國歐巴:一杯米酒,聊聊開發《熱河日記》的那些事
從未見過的老照片:八路軍脫衣為「無人區」的熱河婦女遮體!
土匪省長湯玉麟苦心打造的熱河王國,為啥7天就被日本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