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上海人小氣又排外?|地域歧視的傲慢與偏見
第五篇誰說上海人小氣又排外?
人們對上海人有偏見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一些學者也樂於描述他們對於上海人的種種印象。錢鍾書、張愛玲都曾刻畫過上海人的形象,而易中天更是寫過,「『上海人』這個稱謂,在外地人心目中,有時簡直就是諸如小氣、精明、算計、虛榮、市儈、不厚道、趕時髦、耍滑頭、小心眼、難相處等等『毛病』的代名詞」。
1990年,電視連續劇《渴望》在全國尤其北中國曾達到萬人空巷的熱度,但上海人對此卻極不買賬,因為劇中唯一一個反面人物,是以上海男人的形象塑造的,而且名字叫王滬生。
扮演王滬生的演員孫松說,自己演完這個角色後一度處境尷尬。「走到哪都有人指指點點,在火車上都會被阿姨邊打邊罵。當年我在上海演出時,偌大的體育館沒有人為我鼓掌。」
劇照|電視劇《渴望》
自《渴望》之後,影視劇、春晚小品等場合出現的上海人形象,也多為自私自利、斤斤計較一類的典型。
電視劇《潛伏》中行動隊隊長馬奎的上海太太給客人吃發霉的點心,這也屬於對上海人的刻板印象。
劇照|電視劇《潛伏》
還有發生在上海青年劉翔身上的故事也頗有意思。
當劉翔橫空出世,並成功塑造出一個偶像形象,公眾不覺得他是典型的上海人,反而認為他是「異類」;當北京奧運會上劉翔黯然退賽,被許多人視為「怯懦的逃兵」,一種很有市場的評價又風行起來:到底是上海人啊。
而外地人對上海人最深的刻板印象就是排外和斤斤計較,這樣的形象是如何樹立起來的呢?
排外的上海人?
『上海人排外』已經成為國人皆知的印象。
網路流傳的上海人心中的中國地圖
2009年發生的一件事驗證了人們對此的看法,12月23日早晨,上海電台動感101《音樂早餐》直播中,主持人曉君和小暢在播放音樂間隙用上海話調侃。一名聽眾發來簡訊稱「求你們不要說上海話了,我討厭你們上海人」。
曉君在節目中一字一句讀完聽眾的簡訊後回應:「這位聽眾,請你以一種團成一個團的姿勢,然後,慢慢地以比較圓潤的方式,離開這座讓你討厭的城市,或者討厭的人的周圍。」立即激怒了許多在上海打拚的外地人,這件事強化了人們對上海人排外的印象。
據傳上海市人民公園相親牆調查後寫出的報告,絕大多數上海家長都明確表示:孩子不能和外地人結婚,被調查者給出了各種原因,比如生活習慣不同、外地人沒有房產、外地人親戚多等等原因。
這樣的說法非常符合人們對上海人的猜測,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上海市人民公園相親角
在2016年的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大數據的統計中,最受關注的竟然是「人品」,佔比高達67%,遠超「物質條件」;其次是「性格修養」,佔比58%;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水平」,佔比57%;第四名至第八名熱詞依次是:「共同語言」、「物質條件」、「工作能力」、「理財觀念」、「家庭背景」。「物質條件」佔比未過半,上海男女青年並不如想像中的拜金,而是更重視與另一半在精神領域的契合。
上海人由「外地人」組成
上海人排外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上海的老外都歧視北京的老外。上海人似乎將全國其他各地人拒於千里之外,然而回溯上海的歷史,會發現排外的上海是由「外地人」組成的城市:
1、原住民
先秦至漢晉,上海地區多為海濱漁村,人口稀少。隋唐之前,時常發生海潮、洪水、內澇等災害,農業經濟發展也很滯緩,也很少出現遷移活動。
隋朝大業八年的上海地圖
從隋唐時期開始,上海經濟開始較快的發展,人口漸增,市鎮規模擴展。明代,蘇州松江重賦稅,戰亂不斷,人口大量逃匿。清康熙年間,實施休養生息,永不加賦,人口迅速增加。
2、相繼進入的移民
壹
廣東買辦和福建船員
上海面江跨海,海運河運都較發達。開埠之前,就有廣東和福建人隨船到達上海,據傳上海開埠之初,有三分之二的買辦是廣東人,因此廣東買辦成為首批上海經濟的主持者。
英法美等國也相繼在上海創立租界。外國人逐漸將其經營中心由廣州轉向上海,在滬七辦船廠開銀行,從內地收購原料運出,從國外運進成品轉銷各地。
上海發達貿易的需要,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福建船員,到達上海。他們可謂是最早到達上海的大批移民,他們乘著西風而至。
1843年,英國駐上海領事宣布上海港開埠通商。上海作為中國的東大門成了一個重要的對外交往口岸。
貳
蘇南浙東財閥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太平軍攻佔蘇常和杭州,這些地區的地主商人們攜巨款遷滬,形成蘇南浙東財閥。他們到達上海後,投資錢莊貿易絲廠等商業,與廣東買辦一爭雌雄。
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使江浙商人獲得天賜良機,因為小刀會會員與廣東買辦關係密切,其中許多分會還由廣東買辦掏錢資助,其失敗後,江浙商人立刻攻擊廣東人居心叵測,這也使外商懷疑廣東買辦,轉而僱傭江浙人充作買辦。
此後,江浙商人逐漸佔據上海經濟鰲頭,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中,江浙財閥支持蔣介石,進一步鞏固了在上海的地位,直到目前上海最富有者群體中江浙籍仍占多數。
上海小刀會起義
叄
難民
上海的移民,一部分是為尋求經濟機會而來,另一部分,則是為了逃避家鄉的戰亂和饑荒而來。
許多人生活在城市的邊緣,他們大多都是農民,沒有文化,只有力氣,於是從事體力活,做碼頭工人、拉黃包車、搞建築等等,女性則在絲廠打工,有的甚至不得不從事妓女行業。他們只能住在棚戶中。
3、逐漸產生的自我認同
壹
各地遷滬者互相排擠
任何一個移民城市或國家,都會因其移民的來源地不同,產生地緣性的排外現象,上海也不例外。
早在清末,上海便由各地遷滬者,組成各自的公所會館商幫,如廣肇公所、四明公所,陝西會館,及潮汕幫、蘇北幫、寧波幫等等。
這些會館公所以地緣為紐帶,將同一省或地區的移民團結起來,而不同的會館公所商幫之間,又相互排擠,打壓。
貳
戶籍管理制度
從1958年開始,上海正式實行戶籍管理制度,從此,上海的人口遷出容易遷入難,這對於催發上海人的上海意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叄
上海話的規範化
上海話的規範化,也成為上海人自我認同、區別於上海人與外地人的重要工具。
此前,上海人也說上海話,但是浦東人講浦東人的上海話,寧波人講寧波人的上海話,蘇州人講蘇州人的上海話,揚州人講揚州人的上海話,直到電台廣播的上海話節目和滬劇的演出,規範了五花八門的上海話。
被規範的上海話甚至會演變成一種無形的權力。易中天在《讀城記》里舉例說,上海學者余秋雨曾因不會說上海話而感到窘迫,前上海市長徐匡迪也曾因不會講上海話而受到歧視。
來自「囡囡上海話」網路表情
斤斤計較的上海人?
在對上海人的偏見中,斤斤計較,精明小氣也是核心關鍵詞。上海人為何被認為是斤斤計較的呢?
上世紀80年代,一部名為《上海一家人》的電視劇轟動一時,編劇黃允當時採訪了黃浦、靜安等商業鬧市區的中小商戶和上百位老人。得出這樣的結論:
有的商戶是百年老店、名店,從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來上海學生意,吃過三年蘿蔔乾,有的再幫師三年,以後當店員、當師傅,其中精明活絡的,積點錢和朋友合夥開店,店發了,再拆股各自經營,再發了又開分店。
上海人口稠密、生存空間擁擠、狹窄,也造就了他們斤斤計較、講實惠、小家子氣等習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市民文化,深刻、持久地影響著上海人的心態、習俗、趣味。
劇照|電視劇《上海一家人》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聚族而居,而上海作為商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覆蓋了倫理關係,由於空間狹窄,形成了你佔便宜我就得吃虧的局面。
所以在個人利益上,上海人是不大講究謙讓的,外地人批評上海人勢利,確實存在這個現象,一個經濟再窘迫的人枕頭底下也要壓幾件筆挺的衣服,因為擺脫了熟人社會,你走在大街上,人家也只認識你的衣服。
知名民營書商路金波生於陝西,在上海生活多年。有段時間他在老城區租房子住,鄰居多為老年人。他那個單元,二層、三層的住戶分別是78歲和87歲的老人。
有一次,其中一位老人替居委會代收管理費用,因為零錢不夠,欠了路金波四角錢。「算了,不用找了。」路金波很自然地說。但老人家卻極其認真,連續幾次跑到路金波家還錢,最終還是把四角錢給了路金波。
算的清楚雖然有點尷尬,但是換個角度看,這樣的「斤斤計較」其實也很可愛,不佔別人便宜,也不虧欠別人,哪怕只是幾毛錢。
公平和多元的上海
移民社會講求個人獨立,講求奮鬥,分清彼此的權利與義務,因而上海人不會無緣無故接受別人的饋贈,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施惠於人。這在更大程度上背離了中國的傳統人際關係和性格特徵,因而顯得斤斤計較。
從另一方面看,卻是尊重規則、尊重契約,這使他們更接近現代社會和商業文明的規範,也更加的公平,故而也成為全球經濟時代最吸引投資的城市,也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心中的首選城市。
上海多元化的文化形態決定了上海人的多樣化,它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存在當中的人的複雜性,既有很大氣的人,也有很小氣的人。既有豪爽的,也有含蓄的。
這個城市的人已經不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上海人,而是擁有全中國各個地方,甚至全世界各個地方不同特點的人。
下期預告
地域歧視並不以省份為終結,會繼續細分,非常常見的就是蘇南蘇北的互相仇視,皖南皖北的互相看不慣,深圳和廣州的身份不認同等等,然後再往下分就是縣與縣,村與村:
第六期
《 每個人都在歧視並被歧視著 》
編輯:胡睿
參考資料:
《上海人3.0》
《上海城市精神論述》
《略論上海人形成及其認同》
《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結構及其動態變化》
《上海人排外性淺析——從上海人群體構成為視角》
《跨文化傳播中的污名化現象——「周亮解說門」分析》
《從歧視到被歧視——上海人被「妖魔化」的原因解讀》
※曾經迷戀的日本大牌,為何都見不到了?
※蹬板車拉蜂窩煤的院士竟然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中國人越來越不愛閱讀了?
※給自閉症孩子開「適宜登機」證明算不算奇葩證明?
TAG:中國之聲 |
※中國這四大城市最不排外,外地人去了很受歡迎
※聽完這些奧地利華人的排外遭遇,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故事?
※中國這4大城市最不排外,外地人去了最受歡迎!
※一姐之爭已趨白熱化,鬥魚主播排外力挺馮提莫
※中國人的崇洋和排外,不過是愚昧的一體兩面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燒死一個無辜中國人
※中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外來人口近千萬,但據說卻很排外
※世界上唯一沒唐人街的大國,排外情緒強,國內不歡迎建外國聚居區
※華人最憂心的事來了!脫歐公投後,英國排外行動爆發!外出小心!
※最不「排外」的一座城市,經濟僅次於「北上廣」!
※南非大規模排外民警衝突 我使館:不針對中國人
※「殺光穆斯林!死移民!」英國排外主義浪潮高漲,這究竟是怎麼了
※好萊塢這個排外又男權的世界,竟然肯讓他出演神盾局局長!
※鴉片戰爭是滿族借鴉片發動的國民排外運動?
※娛樂圈「抱團兒」,京圈兒集體排外,滬圈人丁不旺,王菲自成一派
※加拿大新移民:美國「排外」陰雲下的無奈
※使館提醒在英華人:英國內種族歧視排外情緒增長,注意安全!
※黃種人努力工作竟影響白種人支配世界,美國排外為何是內心恐懼
※中國最不「排外」的一座城市,經濟僅次於「北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