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脂肪肝,該如何科學看待它?

脂肪肝,該如何科學看待它?

剛剛被查出脂肪肝的人往往恐慌,而一旦了解到身邊許多人都患有這種不痛不癢的病,好像對肝臟不會造成嚴重損傷時,也就不把它當作一種病,不重視它了。

脂肪肝,該如何科學看待它?

患上脂肪肝,要不要吃藥?

今年52歲的黃老漢來自冷水江,嗜酒如命的他一天要喝二斤米酒,20多年來天天如此。然而,常年累月的酒精「洗禮」,使他的酒精性脂肪肝已經發展成為酒精性肝硬化。如今,儘管通過對症治療後,病情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卻很難再逆轉了。黃老漢感到追悔莫及。

那麼,脂肪肝到底是不是病?患上脂肪肝到底該不該吃藥?如何早期發現並正確治療脂肪肝呢?我們聽一聽湘雅醫院脂肪肝診療中心主任、消化內科主任鄒益友教授對此進行的詳細解答。

脂肪肝發病男多於女

「脂肪肝是種病,但患者和醫生對其危害程度的認知普遍不足,不少臨床醫師還缺乏針對該疾病規範化的診療方式。」鄒益友教授對於脂肪肝目前在我國的治療現狀憂心忡忡。據介紹,脂肪肝不僅可防,而且通過早期干預後,是完全可以逆轉並恢復正常狀態的。但如果患者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便會一步步地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不歸路。因此專家建議,市民一旦確診後,需儘快採取對症治療。

脂肪肝,通俗來講就是肝臟脂肪的堆積。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於人體攝入的脂肪過多,肝臟代謝脂肪的功能下降,轉運能力減低,而人體活動量少,脂肪消耗少,脂肪在肝組織細胞內貯積所致。

該病曾經主要發生於生活富裕的西方國家,而如今,國人也面臨著這種「富貴病」的巨大威脅。據測算,我國脂肪肝發病率已達15%左右,而都市白領的脂肪肝患病率則高達30%,且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一些肥胖兒童也已加入到脂肪肝的「大軍」中來。

那麼,哪些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呢?對此,鄒益友教授表示,形成脂肪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與人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重要關係。過多進食高脂高蛋白的食物、長期大量飲酒、體重超重、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高、血脂紊亂、高血壓、常吃宵夜、缺乏運動等,均可能導致脂肪肝。

是否吃藥,區別對待

患上脂肪肝後,人們往往容易出現兩個極端:要麼長期就診於多家醫院,嘗試了不少藥物,但就是不見好轉,因而悲觀地認為脂肪肝不可能治癒;要麼置之不理,任其發展,認為脂肪肝根本無需治療。

專家認為,患上脂肪肝,最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它。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通常情況下,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的5%~10%屬於輕度脂肪肝,超過10%~25%被視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則被認為是重度脂肪肝。

「輕度脂肪肝沒有必要吃藥,這是治療的最佳階段,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危險階段,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鄒益友教授指出,這個時期的脂肪肝患者大多可以通過運動、減肥、戒酒、控制脂肪攝入等途徑來給肝臟「減肥」。但貴在堅持,這些非藥物治療措施需要貫徹終身,否則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會複發。

若輕度脂肪肝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肝細胞脂肪堆積將進一步增多,致使一部分肝細胞開始被破壞,肝功能受到影響,轉氨酶逐漸升高。雖然發展到這個時期的脂肪肝已經逐漸露出了「猙獰面目」,但患者卻往往只有輕微癥狀,因此不易被察覺。

當脂肪肝出現肝功能損害時,就要考慮通過短期藥物來治療。在過去,大家都比較輕視生活方式治療,連許多臨床醫生都錯誤地認為「不需用藥就是不需要治療」。然而,鄒益友教授強調,保肝藥物也僅僅是一種輔助治療措施,是一個短期的強化行為,需要病人長期高度重視的,是對飲食、運動和不良行為的修正。

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癥狀

「輕度脂肪肝患者大多無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偶有疲乏感覺,或僅感覺近期腹部有脹滿感。而中、重度患者則主要表現為疲乏、消化不良、噁心、厭食、腹脹、肝區脹悶,甚至疼痛。」據鄒益友教授介紹,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無臨床癥狀,絕大多數脂肪肝是在常規體檢時被發現的。

脂肪肝癥狀類似於肝炎,肝區疼痛常於安靜休息或重體力勞動、大量酗酒之後加重。部分脂肪肝患者在患病初期面色紅潤,胃口特別好,這些假象造成了脂肪肝的隱蔽性。因此,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要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診。

專家提醒,對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戒酒;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則應當注意控制體重,一日三餐需定時限量,學會「挑食」。例如,制訂低脂、適量糖類、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清淡食譜,少吃動物內臟、雞皮等高膽固醇食物,以及胡椒、咖喱等辛辣食物,多吃燕麥等富含亞油酸的食物,並且增加運動量。

脂肪肝,該如何科學看待它?

鄒益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消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查與治療、胃腸道功能性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經驗。率先在省內開展多項內鏡下診治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用藥,不要跟著感覺走
不科學的飲水對孩子危害大
老年人用藥:多重用藥,風險疊加

TAG:大眾健康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糖尿病病友是否能飲酒,如何科學飲酒,看這篇就夠了!
植物學家教你如何科學的葉插多肉,你做對了嗎?
如何科學增肌減脂,你懂嗎!
如何科學地看長相?
如何科學地看待一隻貓
脂肪肝患者如何科學合理地飲食?
被恐怖分子妖魔化的同性戀,我們該如何科學看待?
高血糖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備孕女性如何科學補充葉酸,進來看看
牛皮癬瘙癢該怎麼辦,如何科學對抗瘙癢呢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如何科學對待?
慢性腎病,應該如何科學飲食?防止病情惡化!
鈣,壘起骨頭的「基石」!如何科學補鈣呢?闢謠!
備孕女性如何科學地補充葉酸?進來看看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飲水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如何科學地拒絕?
如何科學補鈣的食譜?
關於產後如何科學瘦身,你怎麼可以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