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40歲開始學畫,60歲成職業畫家,齊白石、張大千都甘當他徒弟,他這輩子值!

40歲開始學畫,60歲成職業畫家,齊白石、張大千都甘當他徒弟,他這輩子值!

想要開始新的活法,


任何時候,


邁出第一步,


都不會太晚。




「酸寒尉」的「福祿杯」



上海浦東。


陸家嘴東路15號,

寸土寸金,


大廈林立。






一棟古舊老宅,


局促其中,


卻獨有一番韻味。







一百年前,


陸家嘴還叫爛泥渡路,


吳昌碩租下這幾間破屋子,


開始了他的海上生活。







他被稱為「詩、書、畫、印」四絕,


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


並稱「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是一代宗師,桃李滿門。


他的十三個徒弟,


齊白石、張大千···


隨便拿出一個,


都是大師級別。







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


日本稱之為印聖。


與書聖王羲之、


畫聖吳道子齊名。







弟子齊白石,


60歲後方修成正果。


而老師吳昌碩,


得名更晚。







40歲的時候,


吳昌碩拜海上名師任伯年為師,


學習畫畫。







而40歲之前,


他只是一名「酸寒尉」。







上扣無頂戴紅纓帽,


一身葵黃色官袍。


他剛剛交官回來,


袍服未去,拱著雙袖,


還沒來得及擦汗。







這副窮酸相,


被任伯年碰個正著,


畫家大筆一揮,


就有了這幅傳世之作。







潛行仕途多年,


他從未有過任何風光。


倒是在紙筆刀石間,


活出了真我。







自幼好石,


十四歲就開始治印。


「與印不一日離」,


吳昌碩對於刻印,


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家境清貧,


村前小溪的石頭,


破舊的方磚瓦片就是石章,


磨好的廢鐵破釘就是刻刀。







一次刻刀劃破了手指,


傷口很深。


鄉間缺醫少葯,爛了很久,


左手無名指竟少了一截。







鈍刀刻印極需功夫。


吳昌碩十幾年修鍊,


練就了不同常人的腕力,


為其日後藝術造詣奠定了基礎。







拜任伯年為師的時候,


任伯年讓他畫一幅看看。


吳昌碩沒學過不敢畫,


在老師執意下隨意幾筆,


竟落筆非凡,用墨渾厚。


任伯年只說:「你已經在我之上了。







為官不達,酸寒一生,


但他的書畫卻從不酸寒。


再艱難困頓,


藝術之道總是充滿剛正之氣。







他畫梅花,


一朵朵像酒盅那麼大。


有人譏笑他,他不理會,


越發隨心去畫,


他最恨畫家墨守成規。







他不守古法,


用西洋紅畫花卉。


變水墨為五彩,


變重墨為重彩。








他的荷花 ,


古拙、 腴潤。







他的梅花 ,


冷艷 、渾穆。


古拙中透出力度、


透出美感、透出趣味,


他賦予中國繪畫一種新的情感 。







歷經宦海沉浮,家仇國恨,


走過兵荒馬亂的吳昌碩是個文人,


他的畫卻不似舊代士大夫那般纖弱。


他的畫飽滿向上,蒼茫有力,


金石之氣迸發,一派磅礴氣象。







65歲,


吳昌碩的畫自成面目。


創造了中國畫新的審美意境,


成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68歲,



他再一次重啟人生。


上海光復後的深秋,


這個前朝遺老,


一身長袍,扎個小髻,


靠著畫藝闖蕩上海。







69歲,


他在西子湖畔,


被公推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








以印為主,兼及書畫,


西泠印社保有12000件文物,


107件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鎮社之寶《三老碑》,


就是吳昌碩募集8000銀元,


從日本人手裡贖回。







這個「以匯流窮源,


無門戶之派見」,


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


天下第一名社,


於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


淡墨寫葫蘆,草隸繪大藤。


水墨淋漓的葫蘆葉間,


流淌著渾厚有力的神采。


這是吳社長最擅長的題材。







他一定不會想到,


百年之後,


他最愛的葫蘆畫,


被西泠印社精心浮雕於一個杯子上。


別出心裁,竟有樸拙古意。








杯身另一側,


還有吳昌碩最愛的,


「吳俊卿」落款,


氣象崢嶸,亦古宜今。








大師的畫與印,


在方寸的杯子上,


相映成輝,盡顯蓬勃,


小小的杯子竟也有了金石之氣。







用景德鎮上等高嶺土做的坯體,


土質細膩,宛如侗體。


觸之溫潤滑膩,


叩之聲聲如磬。







吳昌碩半生奮鬥終有所成就。


天青色汝窯上釉,


洗凈鉛華,瑩潤純凈。


「雨過天晴雲破處」,


這個杯子就像他的一輩子。







宋、元、明、清以來,


產於汝州的汝窯,


一直是宮廷用器,內庫所藏。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其特有的「鴨蛋殼青色」,


隨造型轉折變化,


濃淡淺深隨之變幻,


翩若青雲出岫。







釉面開裂的紋片,


細如絲紋,錯落有致,


俗稱「蟬翼紋」。







《格物要論》有言:「汝窯器,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此杯以其天青色色調和精美紋路著世,「似玉、非玉、而勝玉」,格調遠超凡品。







杯耳曲線圓潤自然,


落落大方,


拿捏間溫潤有力,


似與故人遇。







西泠印社,


歷經百年風雨,款款走來,


在杯底駐足:


訴說「西泠印象」。







葫蘆,諧音「福祿」。因其枝蔓綿延,多果多實,寓意「子孫萬代,繁茂吉祥」。常在古代婚禮中作為合巹使用,也是婚姻和諧美滿的象徵。






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


和歷史氣息的杯子,


是「葫蘆杯」,


更是「福祿杯」。







「清雍正·仿汝釉三足洗」,


通過西泠印社拍賣。


起拍價120000元,


最終成交930000元。







而這款「福祿杯」,


物超所值,


只為遇見你。







每隻「福祿杯」,


在到達你之前,


都會待在特製的盒子中。


內部特製的防震結構,


會保證它的安全。







它只是一隻杯子,


你可以用來泡一杯清茗,


或者只是盛一杯溫水。







它又不僅只是一個杯子。


它有百年的「福祿」,


百年的刻印,


和一輩子的追求。




重要的不是杯子,


而是用杯子的人


···


市場價:158元


摶物館特惠價:

128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在中國,老外能被這些事逼瘋
這是全世界最開放的性博物館
小時候你爸媽是用啥打你的?
王珮瑜:我不是小孟小冬,也不是程蝶衣,我只是京劇的一扇窗

TAG:拾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家有13個孩子,他5歲習武是洪金寶唯一徒弟,卻成李連杰死對頭
李小龍有個日本徒弟,93歲仍堅持給師父掃墓,40多年從未間斷
比李小龍大16歲的日本徒弟,93歲為師傅掃墓,40年從不中斷
從240減到120斤,趙本山的最美女徒弟就是她!簡直是兩個人
趙本山這個胖徒弟,從230斤減到110斤,老公是團長楊樹林
劉德華的女徒弟,25歲嫁富商卻遭變故,40歲再嫁60歲富豪!
天下第一師:徒弟鬼谷子孔子,徒孫孫臏白起等500多位都是大神
他是皇上的徒弟,18歲那年畫了幅畫,千年之後竟引發「故宮跑」,陳丹青看得像傻子一樣
牛人!他曾紅過那英,讓女友流產9次坐牢,最後娶小27歲女徒弟
70歲大爺一刀下去賺上千塊,美女徒弟技藝高超
趙本山徒弟大器晚成,妻子陪住地下室10年,給老婆買500平別墅!
他是成龍徒弟,父親為李小龍摯友,43歲卻在酒吧賣唱還債!
當趙本山徒弟瘦掉120斤,你才知道她有多美!
當年洪金寶因為徒弟拋棄妻子,如今65歲身體更胖,孫子長成這樣
繼承日本刀匠大師衣缽的北美徒弟:至今已完成19000把刀
因衝動娶了韓國人,婚後14年戀上自己的徒弟,如今65歲過成這樣
趙本山最醜徒弟,240斤最胖時嫁楊樹林,3年減一百斤蛻變成女神!
師傅騙了1500萬,徒弟騙了500億!
她是趙本山最漂亮的女徒弟,19歲嫁大7歲醜男,兒子撞臉王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