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絕技:《傷寒論》中的脈法,這幾個問題得搞明白!

中醫絕技:《傷寒論》中的脈法,這幾個問題得搞明白!

中醫絕技:《傷寒論》中的脈法,這幾個問題得搞明白!



小編導讀

脈診,中醫之絕技,也是中醫診病的一大特色。放眼整個醫學界,脈診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珍寶,僅憑三部九候之脈,便能知五臟六腑之病,令很多人覺得神奇無比。古往今來,研究脈診者輩出,傳世絕作《傷寒論》對脈法也頗有研究,小編今且與您分享《傷寒論》平脈辨證的幾個問題,可要細看喲~


《傷寒論》的脈法,是《傷寒論》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在脈理、脈義、主病等方面頗具獨到之處,與後世脈法比較,具有較大的差異。現討論關於平脈辨證的幾個特殊的問題。


1


常脈與變脈的主病不同

雖然六經病脈象主病有主次常變之分,一脈可主數病,一病亦可見數脈,但其中自有一定規律可循。這說明了脈象主病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所謂必然性,是指每一脈都必然有一定的主病意義,如浮主表、沉主里、數主熱、遲主寒等,這是以一脈對某一病來說,我們稱作常脈。所謂偶然性,是指一脈在特殊情況下可反映多種不同的疾病,亦即每一經病在其複雜的病理變化中可出現多種常脈以外的脈象,這就是變脈。


因此,常脈對某一經病來說,具有必然性的主病意義,這是因為常脈直接反映疾病的主要病機,即病之本質。在六經病中,除了厥陰病寒熱錯雜、虛實並見而脈無定體外,其他病皆有主脈、常脈,如太陽病脈浮、陽明病脈大、少陽病脈弦、太陰病脈緩、少陰病脈微細等。而變脈則未必盡然,它是在複雜特殊病理情況下,對病證的一種偶然的特殊反應。如遲脈主寒證是其常脈,仲師亦云「脈遲為寒」。然而,在六經病中遲脈又可見於陽熱郁證(208、234)、血虛證(50、62)、熱入血室證(143),此為變脈。《四診抉微》指出:「遲脈屬臟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論其變,又有主熱之證治,不可不知。」


無論常脈或變脈,均是病證形之於外的表現,其病機是一致的,只不過反映的形式不同罷了。如浮脈,陽氣趨表即是浮脈的基本病機,衛陽抗邪於表又是太陽病的主要病機,故浮脈是太陽病之主脈、常脈。而在其他經陽氣趨表僅是可能出現的一種病機,故浮脈對其他經病說來,則屬變脈。


變脈,因為它不符合脈象反映病證的一般規律,因此在臨床辨證中造成一定困難,易導致誤診。從這個角度講,變脈在辨證上反而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這就是強調在平脈辨證中要知常達變、審脈求本的原因所在。


2

脈症的詳略敘述


脈與症是臨床辨證的依據。然而,脈的臨床表現是複雜的。《難經》就有「人形病,脈不病」「脈病,形不病」的說法。《傷寒論》則設症論脈詳略不同,或詳脈略症,或詳症略脈。因此,在平脈辨證中要重視脈症互測,脈症合參。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了解病情,洞徹病機。


《傷寒論》在要強調、突出某脈主病的某種特定的意義時,常詳脈略症,此時需要注重在辨證中以脈測症。以浮脈主病為例,51條雲「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此是強調浮脈主表的意義。42條雲「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此是突出太陽表虛證主脈之特點。52條雲「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此是提示太陽傷寒證不必拘於脈浮緊,即便兼有浮數,病機在表,即可用麻黃湯。276條雲「太陽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此屬太陰表證,提示不管三陽病、三陰病,只要表邪尚在,則脈多呈浮象,從而強調浮脈主表的意義。上述四條均是詳脈略症,我們既要領會仲師詳脈略症的用意所在,又要在辨證中注重以脈測症。而且42條明確指出「外症未解」,故以脈測症當有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或汗出等症。


《傷寒論》在要強調、突出某症的特定辨證意義時,常詳症略脈,此時需要注重在辨證中以症測脈。如桂枝加葛根湯證與葛根湯證,前者雲「太陽病,項背強,反汗出惡風」。後者雲「太陽病,項背強,無汗惡風」。在這裡首先突出「項背強」一症,說明邪氣已入太陽經腧。這是二方之所以用葛根,並強調了「反汗出」與「無汗」二症以鑒別桂枝加葛根湯證與葛根湯證的辨證依據。可見,為了突出癥狀的辨證意義,故略述脈象。若以症測脈,前者脈同桂枝湯證,後者脈同麻黃湯證。


脈症互測,體現了平脈辨證的整體觀,闡明了六經辨證會通全書、脈症合參的重要性,是辨證應該引為重視的問題。

3


脈症的從舍鑒別


脈症有時由於反映病證形式的不同,而出現脈症不符,甚至脈症相逆的情況。此時,平脈辨證法宜隨機應變,從捨得當。否則,恐有毫釐千里之失。因此,張景岳一再強調「當舍當從,孰知其要,醫有迷途,莫此為甚」。脈症從舍是針對逆脈、逆症而平脈辨證的一種方法。從舍,包括從脈舍症與從症舍脈。在主脈主病或難從症辨的情況下,當從脈舍症而辨。正如羅國綱所云:「凡症即難辨,當參之脈理。」如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腹中急痛」一症,並非少陽病主症,之所以「不差者」能用小柴胡湯,顯然是從脈而辨,以「陰脈弦」故也。正如《傷寒論類方》所云:「治太陰不愈變而治少陽,所以疏土中之木也,以脈弦故用此法。」又如92條「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醫宗必讀》指出:「表證汗之,此其常也。仲景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身體疼痛,當救其里,用四逆湯,此從脈之沉也。」


在症顯脈變的情況下,又常從症舍脈而辨。如陽明病195條與208條均是「脈遲」。然而195條以「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諸症,可辨知此屬陽明中寒證,故此「脈遲」是「遲則為寒」,脈症相符,病機顯見。208條以「腹滿而喘」「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諸症,可辨知此屬陽明實證,故此「脈遲」是燥實內結,腑氣不通,氣血阻滯所致,屬變脈,脈症不符,所以,當注意從症而辨。

必須明了,脈症從舍並不是不要脈症合參。從舍,只不過是針對複雜脈症表現的一種辨證方法與審脈審症思維。它的意義就在於:在複雜的脈症中抓住直接反映病機的方面(或脈或症)進行辨證,亦即抓住脈症表現與病機相吻合的方面,這是揭示病機最有利的方面,是辨證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了這個,辨證求本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所謂脈症從舍僅是辨證有所偏重而已。被舍之脈症並不是舍之不察,亦當合參之。如208條的「腹滿」「潮熱」「手足濈然汗出」等陽明實證,只有在這些癥狀的基礎上而脈見「遲」象,才進一步證明了燥熱之結已到了很嚴重的地步,當放心用大承氣湯以攻之,因為若非燥熱結之太甚是絕不會出現遲脈的。所以,我們不能將脈症從舍與脈症合參對立起來,我們強調脈症合參而不應否定脈症從舍,反之,重視脈症從舍又不應忽視脈症合參。因為脈症從舍是辨證方法,脈症合參是辨證原則,而任何辨證方法,都不能脫離脈症合參這一原則。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姜建國傷寒一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姜建國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藥老字號不用改名了!這樣的「勝利」還遠遠不夠
【家有老人】如何讓他們有尊嚴地快樂活到一百歲
如何讓他們有尊嚴地快樂活到一百歲
防治抑鬱症的妙招,早看早知道!
小兒厭食秘方公開,早看早知道!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分經候脈法,還原《黃帝內經》遍診法,錯過了會「連腸子都悔青了」的哦!
道醫絕技」太素脈法「:通過脈搏跳動來判定吉凶禍福
分經候脈法——還原《黃帝內經》遍診法!
道醫秘傳,開通奇經八脈法!
古代秘而不傳的脈法78條,簡單實用,不可多得哦!
十大癥狀:說透《傷寒》脈法與脈證合參
我的脈診經驗:10癥狀說透傷寒脈法
這兒有一份秘籍給你,漲姿勢,再也不用擔心不會脈法了!
中醫思維原創 脈法入門三訣,必須收藏的初學脈診小技巧!
分經候脈法——還原《黃帝內經》遍診法
開通奇經八脈法!
清宮御醫黃師論「中州升降」——陰陽脈法及醫案回顧!
正確閱讀脈法書,讓你的脈學登堂入室
秘而不宣的人迎氣口診脈法,學會了必有大用處
太素脈法×詩韻通解
古代秘而不傳的78則脈法
督脈法治婦科,讓你做漂亮健康的女人
血脈不通百病纏身!舞蹈家楊麗萍通經活脈法公開!(特簡單)
治療婦科病,不妨試試通暢督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