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西方記者眼中的辛亥革命
在兩日俄戰爭結束後,清政府的最後六年,這個龐大而腐朽的帝國,仍舊處於新舊並存中.傳統與現代互相抗爭.在長江.蒸汽輪船開始起航.在上海外灘.銀行接二連三地成立.在袁世凱努力下.中國軍隊逐漸完成向近代化的過渡。中國人的思想也逐漸活躍,一些關於華盛頓、拿破崙、彼得大帝的書開始大量出版,當然這些變化只是在東部沿海城市。在農村,教育模式依然不變,孩子們仍耳不聞窗外事地念一四書五經一,然後參加科舉考試,做夢都想金榜題名;女性依舊不能接受教育,仍然用裹腳布纏足,在婚姻大事上聽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人開始了走向共和的進程.在此進程中,孫中山、汪精衛、袁世凱這些風雲人物紛紛登上歷史舞台。
1911年。辛亥年。在時任《泰晤士報》記者的澳大利亞人莫理循的眼中,京城以及其他地方,不僅沒有風雨欲來的恐懼和不安,反而處處顯示著歡快、悠閑,包含希望。他寫道.氣在北京,我發現這個城幣正在變樣。到處都在鋪石子路,重要的宅第,家家都點上了電燈,街道也用電燈照明,電話通暢。巡警簡直叫人讚揚不盡,這是一支待遇優厚、裝備精良、紀律嚴明的隊伍……自來水供應良好,我敢斷定,不需要多久,我們就能乘上電車……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正在日趨豐富,這是不成I司題的。再役有比這更使我深信不疑的了.你在全國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則言增長的跡象映入眼帘……興修鐵路正取得真正的進展,無論哪裡修築起一條鐵路,那鐵路穿過的省份就會得到難以置信的好處。,
既然老百姓生活得還不錯,辛亥革命又為何會發生呢?用美國埃里克豪佛爾《真正的信徒》中的一段話就可解釋:.高壓者不惜增加你的痛苦,但痛苦不能構成不滿;痛苦愈是加深.愈無反抗的餘地。但痛苦在可以忍受的時候.不滿就會達到高峰;當不滿的情況已經改善了,不滿往往造成動亂。痛苦已經減退的時候愈感痛苦,而解除痛苦的心就更加強烈。-
此時清朝人民的痛苦已經減退,於是解除痛苦的心就加強了,此時距離徹底解除痛苦.只差一槍!
※中華文明五千年還是一萬年之謎
※黃帝炎帝之間的諸神之戰
※早期人類「右手偏向」之謎
※良師可從,非良即去的說法從何而來
※你所不知道的天皇地皇和人皇
TAG:史學家 |
※一個吃貨眼中的《西遊記》
※湘西最後一個土匪
※他是西遊記里唯一一個吃過唐僧的人
※漢朝曾尋覓一個西方盟友,居然是阿富汗讓人難以接受
※《西遊記》中的這兩個故事,一個比一個讓人後背發冷
※清朝唯一做環球訪問的大臣,到德意志時問了俾斯麥一個問題
※汪精衛,一個做了漢奸的革命書生!
※一個簡單方法一天內凈化你的肝臟:你一定很需要!
※《西遊記》中,有一個妖怪吃過唐僧肉,而且法力無邊
※你記憶中第一個認識的日本明星,是誰?
※震驚世界的中國秘方————裡面的方子是一個老中醫幾十年的心血
※有顏有錢的網紅一抓一把,爸爸是紐西蘭總理的就他一個了
※一個夢,一封親筆家書,一個真實的朱元璋
※一首《桃花庵歌》,一個真實的唐伯虎
※方祖岐上將:不要忘記曾在一個鍋里吃飯的親情
※二十張不同領域的照片,帶你認識一個全方位的朝鮮
※追憶黃河象:一個考古人的手記
※滇西抗戰史研究,他一個農民在最前面衝鋒陷陣
※西晉滅吳兩大名將:一個學霸 一個浪子
※孫悟空在《西遊記》中其實是一個悲劇形象